Workflow
新锐医药(06108) - 2023 - 中期业绩
新锐医药新锐医药(HK:06108)2023-08-29 21:31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益约7303.9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5929.3万港元增加约23.2%[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净额约为1335.7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2137.8万港元减少约37.5%[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为零(2022年12月31日:零)[3]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2760.7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598.2万港元[5]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39964.5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0386.7万港元[5]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2653.5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784.7万港元[5]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37311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9602万港元[5]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49438.1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2565.7万港元[5]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总收益73,03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9,293千港元,同比增长约23.2%[3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除税前亏损13,35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1,378千港元,亏损幅度收窄约37.5%[34] - 2023年上半年银行利息收入1,47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360千港元,同比增长约8.3%[37] - 2023年上半年汇兑亏损净额6,99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874千港元,同比增长约1.8%[37] - 2023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1,48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293千港元,同比增长约14.9%[39] - 2023年上半年已确认为开支之存货成本65,87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2,821千港元,同比增长约24.7%[3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约43,000港元,2022年同期约8,839,000港元,同比大幅下降约99.5%[41]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无新租赁协议,2022年同期有一份租赁期为两年的新租赁协议[4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未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2022年同期分别约为1,817,000港元[42] - 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列账之股本工具总计2023年6月30日为51,264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4,115千港元;按公平值计入损益列账的金融资产总计2023年6月30日为36,185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5,470千港元[43] - 存货中制成品2023年6月30日为10,664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5,230千港元[43] - 贸易应收款项(扣除信贷亏损拨备)2023年6月30日为80,983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3,999千港元;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总计2023年6月30日为273,063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10,642千港元[44]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支付予供应商的保证金余额账面总值约为132,086,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114,686,000港元;已计提减值亏损拨备约8,078,000港元,与2022年12月31日相同[47]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2023年6月30日为26,258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862千港元[48] - 期内集团总收益约为73,039,000港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23.2%[51] - 集团于期内亏损净额约13,357,000港元,2022年同期为21,378,000港元,亏损净额减少主因2023年上半年无股权结算股份付款开支,2022年同期相关开支约为10,393,000港元[53] - 2023年上半年总收益约7303.9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5929.3万港元增加约23.2%[63] - 2023年上半年销售成本约6587.7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5282.1万港元增加约24.7%[64] - 毛利由2022年同期的约647.2万港元增加约69万港元至约716.2万港元,毛利率约为9.8%,较2022年同期减少1.1个百分点[65] - 2023年上半年其他亏损净额约494.6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504.2万港元减少[66] - 2023年上半年销售及分销开支约755.2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981.8万港元减少约23.1%[66] - 2023年上半年行政开支约581.4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1170.7万港元减少约50.3%[67] - 2023年上半年亏损约1335.7万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约2137.8万港元,亏损减少主因无股权结算股份付款开支[69][70] - 2023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约为1.12447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1.54413亿港元;其中约39.9%以港元计值(2022年12月31日约32.0%),约60.1%以人民币计值(2022年12月31日约60.8%)[73]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为零,无银行贷款和其他借款,2022年12月31日同样为零[73]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将总账面价值约1329.7万港元的楼宇及使用权资产抵押,2022年12月31日约为1303.6万港元[89] - 2023年6月30日,集团于康健国际股份的证券投资公平值约为3820万港元,投资金额约为1.42亿港元,占集团总资产约7.2%,期内确认公平值亏损约650万港元[9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持有1.17602亿股康健国际股份,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约1.74%[92] - 2023年6月30日,集团于香港上市之证券投资(康健国际股份除外)公平值达约500万港元[9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购约140万港元香港上市股权证券,本期无收购[95] - 本期因若干上市证券投资公平值减少,确认约540万港元公平值亏损[95]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拥有25名雇员,与2022年12月31日持平[9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约1430.3万港元,本期约为384.3万港元[97]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任何中期股息(2022年:无)[2] 公司业务运营情况 - 公司主要运营附属公司主要于中国从事医药产品分销及贸易以及提供营销及推广服务[8] - 集团收益来自医药产品分销及贸易和提供营销及推广服务,分销主要医药产品类别为注射剂药品[54] 公司收购与出售事项 - 2015年和2017年公司完成收购赛科国际和维健国际,成本分别为9500万元和4725万元,分别持有50%和15%权益[21] - 2021年2月10日公司出售赛科国际25%股权,2021年底持有25%股权,公平值约5381.6万港元,2022年底已全部出售[23] - 2021年底公司出售维健国际所有股份[24] 公司股份相关情况 - 2022年3月22日公司股份恢复买卖[25] 公司涉及案件情况 - 2020年11月16日证监会上交呈请,涉及公司及两名前董事周凌和戴海东[16] - 周先生在收购恒雅国际15%权益时秘密获利2600万港元[18] - 案件聆讯日期预定为2024年7月30日至8月7日,审前复核于2024年4月16日聆讯[20] - 独立董事委员会对收购事项及呈请所指称事宜的调查仍在进行中[26] - 第一答辩人在集团收购恒雅国际15%权益事项中秘密获得2600万港元利益[101] - 呈请中,证监会上申请第一答辩人向公司支付2600万港元连同利息[102] - 案件管理会议原定于2022年8月24日,第二次定于2022年12月2日,案件聆讯日期预定为2024年7月30日至8月7日,审前覆核于2024年4月16日聆讯[103] 公司会计政策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按历史成本基准编制,主要会计政策与2022年一致[29] 公司税务情况 - 公司中国附属公司两个期间企业所得税率为25%,两个期间在香港均无应课税溢利,未就香港利得税作出拨备[38] 公司资本结构情况 - 公司法定普通股股份数目于2022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2022年12月31日及2023年6月30日均为3,000,000千股,金额为150,000千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份数目于上述时间均为1,671,847千股,金额为83,592千港元[49] - 为符合本期呈列方式,2022年上半年综合损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所列销售成本中约2,869,000港元的固定摊销成本重新分类至同期销售及分销开支项下,对财务状况、业绩或现金流无影响[49] - 期内公司资本结构无变动,资本仅包括一类普通股[88]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医药产品分销及贸易收益约7002.6万港元,占比95.9%,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23.7%[55] - 提供营销及推广服务收益约301.3万港元,占比4.1%,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12.0%[55][56] 公司未来风险情况 - 预计未来全国带量采购继续,药品价格有下调压力,或影响公司盈利能力[57][59] 目标公司相关情况 - 目标公司初始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00万元(约5880万港元),伙伴A、中国新锐及伙伴B分别注资40%、39%、21%,即人民币2000万元(约2350万港元)、1950万元(约2290万港元)、1050万元(约1240万港元)[76][77] - 伙伴A、中国新锐及伙伴B分别向目标公司提供股东贷款约人民币480万元(约560万港元)、468万元(约550万港元)、252万元(约300万港元)[78] - 2023年1月16日,目标公司注册资本增至人民币5630万元,伙伴A、中国新锐及伙伴B分别注入初始资本约人民币2250万元(约2620万港元)、2200万元(约2550万港元)、1180万元(约1380万港元)[79][80] - 补充协议修改股东贷款金额,各方提供的经修订股东贷款总额为人民币2370万元,伙伴A、中国新锐及伙伴B分别授出约人民币950万元(约1100万港元)、920万元(约1080万港元)、500万元(约580万港元)[8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持有目标公司约39%股权,公平值约为3618.5万港元,占集团资产总值约6.9%[84] 公司重大诉讼情况 - 2023年6月30日及公告日期,集团成员公司无重大诉讼、仲裁或申索[104] 公司企业管治情况 - 公司根据企业管治守则采纳本身的企业管治常规守则[105] - 王秋勤兼任主席和行政总裁,构成对企业管治守则第C.2.1条的偏离事项[106]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10所载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证券交易行为守则,全体董事期内遵守所需标准[108] 公司证券交易情况 - 期内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入、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109] 财务报表审阅情况 - 董事会审核委员会审阅集团期内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及公告[110] 公司内部监控情况 - 2020年9月公司委聘哲慧企管进行内部监控独立检讨[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