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经营业务财务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益为29,292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4,829千港元下降15.9%[7] - 同期,公司毛利为12,196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4,245千港元下降14.4%[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溢利为597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086千港元下降80.7%[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期内亏损为4,883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5,327千港元下降8.3%[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外部客户之收益总额为29,292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4,829千港元下降15.9%[20][2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持续经营业务之除所得税前溢利为589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073千港元下降80.83%[20][2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收益为2929.2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553.7万港元,降幅约15.9%[49] - 本回顾期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销售成本为1709.6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348.8万港元,降幅约16.9%[50] - 本回顾期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其他收入为533.3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820.3万港元,减少287万港元[51] - 本回顾期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行政开支为1551.8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236万港元,降幅约13.2%[53] 资产负债相关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为290,787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99,285千港元下降2.9%[10] - 同期,公司流动资产总额为312,668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33,078千港元下降6.1%[1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额为603,455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632,363千港元下降4.6%[10] - 公司本公司持有人应占权益总额为439,860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458,970千港元下降4.2%[1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权益总额为308,614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24,534千港元下降4.9%[1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负债总额为294,841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07,829千港元下降4.22%[1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权益和负债总额为603,455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632,363千港元下降4.57%[1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净额为859.7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122.4万港元[3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付应计租金及结算款以及滞纳金为20821.5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1194.2万港元[33] - 2023年6月30日及2022年12月31日,与诉讼有关的应付租金及结算款所需拨备分别为1.926亿元人民币(2.082亿港元)及1.891亿元人民币(2.119亿港元)[45]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52687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70584亿港元[5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比率为1.16,2022年12月31日为1.18[57]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持有人应占权益4.3986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5897亿港元[58] 每股相关指标变化 - 本公司持有人应占每股亏损为0.21港仙,较2022年同期的0.19港仙有所扩大[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每股基本与摊薄亏损0.12港仙,2022年同期亏损0.09港仙;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亏损0.21港仙,2022年同期亏损0.19港仙[27] 其他收支及费用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政府补助为1,182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709千港元下降67.97%[22] - 2023年上半年利息收入为3,808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4,389千港元下降13.24%[22]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343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05千港元增长226.67%[22] - 2023年上半年雇员福利开支为20,394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1,731千港元下降6.15%[22] - 2023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之折旧为999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727千港元增长37.41%[22] - 2023年上半年使用权资产之折旧为505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515千港元下降1.94%[22] 税务相关情况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在香港无应课税溢利,未计提香港利得税[23] - 公司在中国大陆成立的多数附属公司按2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与2022年同期相同[2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国企业所得税拨备为35.9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91.5万港元[25] 亏损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持有人应占亏损182万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134.3万港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亏损324.7万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293.1万港元[2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已终止经营业务亏损511.3万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748.5万港元[31] 股息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也无派息[29] 业务项目进展 - 2023年上半年合拍长江主题动画电影《江豚 • 风时舞》,已完成制作将年内上映;原创海洋主题动画电影《环游地球80天》完成制作,拟暑期上映[67] - 数字虚拟人业务订单呈强劲增长,上半年完成中国移动(香港)虚拟Joy - E等一系列定制项目并获好评[68][69] - IP运营业务筹备华南首个《顺溜》研学营,与火火兔等企业就动画电影宣发联乘合作,推动江豚文化节[70] - 深圳环球数码大厦吸引优质企业入驻,利用云端资讯处理云平台提供园区运营管理服务[71] - 成都体育公园项目运营筹备中,待验收入场运营,围绕“文化IP + 科技 + 体育”核心打造特色配套[72] - 成都分公司签订两个智慧城市业务项目合同并制作中,第三个项目投标中,承接电教片项目制作[73] - 北京分公司高通项目进入中期制作,承接宣传片制作和网站建设项目,达成战略合作协定[74] - 培训业务打造新模式,拟与梧州职业学院等共建学科专业,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度合作[75] - 互动娱乐及数字资产业务期望每年出品一至两部动画电影,数字虚拟人承制业务形成平台化模式[80] 公司业务优化与拓展 - 公司2023年继续优化人才与技术,拓展元宇宙虚拟人及文体新空间业务[82] 诉讼相关情况 - 2021年4月27日,广东环球数码已将文化产业园归还予珠影制片,自此不再向租户收取租金[38] - 广东环球数码需向珠影制片支付2016年3月23日至交还场地日止的场地和物业使用费1.57353781亿元人民币[41] - 广东环球数码与珠影制片就珠影文化产业园场地和物业使用费诉讼,需支付2016年3月23日至交还场地日止费用1.57353781亿元,其他诉求被驳回,上诉未判决[86] - 广东环球数码与高尚物业管理就珠影文化产业园停车场场地和物业使用费诉讼,终审维持原判支付385.4363万元及利息,已执行结案,珠影制片申请再审未判决[87][88][89][90] - 广东环球数码向珠影制片诉讼申索建设资金及利息约2.949亿元、违约赔偿2000万元,上诉被驳回,正寻求法律意见[91][92] 股份购回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6月在联交所购回34.2万股普通股,最高每股0.080港元,最低每股0.075港元,已付总代价2.6578万港元,股份于7月24日注销[93][97] 企业管治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遵守GEM上市规则附录15所载企业管治守则之守则条文[9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有董事遵守规定之交易必守标准及董事进行证券交易行为守则[95] 人员变动情况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林耀坚于2023年5月30日退任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96] 业绩审核情况 - 公司委托核数师协助审核委员会审阅2023年中期业绩,审核委员会已与核数师及管理层审阅未经审核中期业绩[98] 公告刊载情况 - 公告将由刊登之日起最少连续七日在港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刊载[101] 政府奖励情况 - 上半年获取政府奖励人民币105万元,获多项认定、参展活动及作品奖项[79] 员工数量变化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雇用147名全职雇员,2022年12月31日为165名[64]
环球数码创意(08271) - 2023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