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报告期收益约14.82亿元,较2021年的12.09亿元增加约22.5%[1] - 报告期毛利约3.42亿元,较2021年的2.48亿元增加约37.8%[1] - 报告期纯利约1.13亿元,2021年净亏损约0.27亿元,实现转亏为盈[1] - 报告期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约0.09元,2021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约0.02元[1] - 2022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率为42.3%,2021年12月31日为48.0%[2] - 2022年经营溢利1.87亿元,2021年为0.42亿元[4] - 2022年除所得税前溢利1.61亿元,2021年为0.14亿元[4] - 2022年资产净值13.86亿元,2021年为12.82亿元[6] - 2022年集团总收益14.82亿元,2021年为12.09亿元,同比增长22.52%[51][53] - 2022年集团毛利3.42亿元,2021年为2.48亿元,同比增长37.77%[51] - 2022年客户A收益10.05亿元,占总收益67.83%;2021年为9.14亿元,占总收益75.6%[52] - 2022年合约负债885.38万元,2021年为934.49万元,同比下降5.25%[54] - 2022年与合约负债相关确认收益558.1万元,2021年为257.37万元,同比增长116.84%[55] - 2022年其他收入97.46万元,2021年为1081.82万元,同比下降90.99%[55] - 2022年其他收益净额1186.93万元,2021年亏损146.49万元[56] - 2022年财务成本净额2602.01万元,2021年为2804.82万元,同比下降7.23%[57] - 2022年合乎资格资产财务成本资本化年均利率为4.99%,与2021年持平[57] - 2022年开支总计13.07450241亿元,2021年为11.76457975亿元,主要开支项目如公用事业消耗、原材料及低价值消耗品消耗等有不同程度变化[58] - 2022年所得税开支4827.539万元,2021年为4093.455万元,除所得税开支前溢利2022年为1.6101791亿元,2021年为1411.8021万元[59] - 2022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溢利1.1274252亿元,2021年亏损2681.6529万元,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12亿股[65] - 2022年初应付股息1.006715亿元,2021年为2.49443亿元,2021年已付股息1.487715亿元,2022年未支付股息[66] - 2022年集团添置物业、厂房及设备1.51402718亿元,2021年为1.57281425亿元,2022年注销账面价值753.7864万元的相关资产,2021年无注销[67] - 2021年集团出售账面价值50.7967万元的物业、厂房及设备,所得款项14.4602万元,2022年未出售[68] - 2022年贸易应收款项5.75170544亿元,减值拨备813.5万元,扣除拨备后为5.67035544亿元,2021年分别为4.27210523亿元、0、4.27210523亿元[69] - 以发票日期为基准,2022年贸易应收款项(扣除拨备)中直至6个月的为5.29420167亿元,6个月至1年为1434.6868万元,1至2年为2223.0873万元,2年以上为103.7636万元,2021年对应数据分别为3.38620018亿元、6376.232万元、2461.2666万元、21.5519万元[70] - 2022年应收贷款净额为0元,2020年订立三份贷款协议本金总额1.18亿元,2022年该贷款已注销[73][77] - 2022年票据投资净额为0元,2021年认购抵押票据所得款项总额8000万港元(相当于人民币6640万元),固定年回报率4.5%,2022年该票据已注销[78][79] - 2022年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5.84316014亿元,2021年为4.7060899亿元[80] - 公司的贸易应付款项2022年为3.81680822亿元,2021年为2.47284424亿元[80][81] - 2022年公司收入约14.8164亿元,2021年约12.0927亿元,同比提升约22.5%[86] - 2022年公司收入约1481.64百万元,较2021年的1209.27百万元增加约22.5%;毛利约341.85百万元,较2021年的248.14百万元增加约37.8%[100] - 2022年公司其他收入约0.97百万元,较2021年的10.82百万元减少约91.0%;其他收益净额约11.87百万元,2021年为其他亏损净额约1.46百万元[102][103] - 2022年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约2.00百万元,较2021年的1.87百万元增加约7.0%[104]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盈利约112.74百万元,2021年为拥有人应占亏损约26.82百万元;2022年每股盈利约0.09元,2021年每股亏损0.02元[100] - 报告期行政开支减少约14.0%至约人民币82.18百万元(2021年约人民币95.56百万元)[105] - 报告期未发生票据投资的减值拨备(2021年约人民币66.40百万元)[106] - 报告期发生贸易应收款的预期信用损失约人民币8.14百万元(2021年未发生)[107] - 报告期财务成本净额约人民币26.02百万元,较2021年约人民币28.05百万元减少约7.2% [108] - 报告期所得税开支约人民币48.28百万元,较2021年约人民币40.93百万元增加约17.9% [109] - 2022年12月31日现金及银行结存总额约人民币360.74百万元(2021年约人民币297.55百万元),银行及其他借贷约人民币585.79百万元(2021年约人民币615.44百万元),资产负债率约42%(2021年为48%)[110] - 2022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总值约人民币990.79百万元,较2021年增加约22.27%;流动负债总额约人民币860.49百万元,较2021年增加约9.2%;流动比率约1.15(2021年约1.03)[112] - 2022年12月31日约97%的应收贸易款项由河钢成员集团应付(2021年为95%)[115] - 2022年12月31日若干物业、厂房及设备约人民币16.60百万元已抵押予银行(2021年约人民币16.96百万元)[118] - 2022年12月31日总资本承担约人民币126.13百万元(2021年约人民币47.28百万元)[121]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共雇用341名员工,2021年12月31日为369名;2022年员工总成本约5838万元,2021年约5404万元[126]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就报告期派付末期股息[2] 公司业务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06年8月4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主要于中国从事工业气体的生产及供应[7] - 公司主要从事生产及供应工业气体,产品主要用于钢铁生产,收入主要来自钢铁生产公司[83][8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三个运营中的管道工业气体生产厂房[88] - 公司投资于四家附属公司,缴足资本分别为7.77965404亿元、1200万元、300万元、7200万元,公司均占股100%[82] 独立调查相关情况 - 2021年3月24日董事会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4月12日委任法务会计师协助调查[12] - 2021年5月8日,时任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陈大维暂停日常职务,等待调查结果[13] - 2021年7月22日,调查委员会延伸调查范围,涵盖陈先生及白先生2021年1月1日至4月30日业务活动[16] - 独立调查于2022年3月完成[17] 违规交易及资金问题 - 2020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陈先生代表公司与借款人订立贷款协议,出借总额1.18亿元短期贷款,年利率2%[18][19][20][22] - 2020年12月7日公司向公司A转款5000万元,12月10日分别向公司B和公司C转款5352.2万元和1447.8万元[23] - 陈先生及白先生批准将贷款从公司A银行人民币子账户电汇至各借款人,贷款协议未提交董事会讨论或批准[24][25] - 陈先生称支付的1.18亿元是应付控股股东股息,但未获同意及按章程细则取得批准[26] - 陈先生认为贷款商业理由是获取投资者信心和良好印象,吸引投资,首次公开发售时一名认购人是多家借款公司相关人员,认购1800万美元股份、1313.8万股[28] - 借款人之间可能存在关联[29] - 2021年1月28日公司向公司D支付8000万港元投资款,该投资未获董事会批准[30] - 2021年3月31日陈先生提议的“认沽期权”协议,以每股1.5港元认购不超1亿股股份,行权期5至31日,被董事会否决[34] - 2021年11月15日,38名最大投资者中十名(持股9617.8万股)可能有关联,三名(持股3611万股)与交易对手直接关联,七名(持股6006.8万股)间接关联[35] - 2021年2月20日公司与西杰艾订立协议,同意补偿200万港元,4月7日支付,该协议未获董事会批准[36][37][39] - 西杰艾由陈先生、白先生及两名独立第三方分别拥有70%、10%及各自10%权益[38] - 公司认为不太可能收回未偿还贷款余额1.18亿元,已作减值拨备并录入2020年财报[44] - 公司认为不大可能收回未偿还投资结余6640万元,已作减值拨备并录入2021年财报[4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应收贷款1.18亿元及票据投资6640万元已注销[46] 行业及市场环境 - 202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约121.0207万亿元,同比增长约3%[84] - 2022年中国粗钢产量10.13亿吨,同比下降2.1%[85] - 中国工业气体行业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约1211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约192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9.75%[91] - 2017年外包供气市场占比约为55%,2021年达约65%[93]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供应管道工业气体收入约927.74百万元,较2021年的802.18百万元增加约15.7%;供应液化工工业气体收入约228.03百万元,较2021年的206.39百万元增加约10.5%;供应液化天然气及气体输送服务收入约305.21百万元,较2021年的181.88百万元增加约67.8%;其他销售收入约20.66百万元,较2021年的18.82百万元增加约9.8%[101] - 2022年公司管道工业气体销售约3622百万标准立方米,2021年约3094百万标准立方米;液态工业气体销售约190,553吨,2021年约212,979吨[91] 未来业务规划 - 河钢股份唐山分公司沿海基地4高炉计划2023年下半年开工,2024年年底前投产,届时公司工业气体需求将大增[97] - 河钢股份唐山分公司沿海基地冷轧生产线计划2023年8月陆续投产,公司计划分期建设800Nm³/h制氢装置2套[98] - 2022年6月29日唐钢气体与唐山中厚板订立气体产品供应协议,唐钢气体投资8290万元建设生产装置,预计收到采购总额1.243554亿元[129] - 唐山中厚板2023年所需氧气预计增加约30%[130] 首次公开发售所得款项使用情况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为3.159亿港元(相当于2.981亿元)[134] - 截至公告日,公司已动用首次公开发售所得款项2.4695亿元,占比约83.0%;未动用5055.3万元,占比约17.0%[135] - 董事会将未动用的首次公开发售所得款项用途预期时间表由2022年12月31日延长至2024年6月30日[136] -
CGII HLDGS(01940) - 2022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