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GII HLDGS(01940) - 2023 - 中期业绩
CGII HLDGSCGII HLDGS(HK:01940)2023-08-27 18:04

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报告期收益约7.0808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6.3643亿元增加约11.26%[1] - 报告期毛利约1.6410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1.4345亿元增加约14.40%[1] - 报告期纯利约6950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4163万元增加约66.95%[1] - 报告期内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均约为0.06元,2022年同期均约为0.03元[1] - 2023年6月30日资产负债率为42.55%,2022年12月31日为42.27%[2]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3年度派付中期股息,2022年也无派息[2]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约16.1188亿元,2022年12月31日约16.1589亿元[4]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约10.1653亿元,2022年12月31日约9.9079亿元[4]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约7.7943亿元,2022年12月31日约8.6049亿元[4] - 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约14.5422亿元,2022年12月31日约13.8583亿元[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总收益为7.08078203亿元,2022年同期为6.36434507亿元[5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开支总计6.06763764亿元,2022年同期为5.67446298亿元[60]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1640.5588万元,2022年同期为1999.6861万元,中国内地法定税率25%,部分附属公司享15%优惠税率[61][62]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派付中期股息,2022年亦无[6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6950.1507万元,2022年同期为4163.0615万元,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12亿股[6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项目总成本为6067.7571万元,2022年同期为8982.7177万元[6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确认使用权资产添置及租赁负债186.127万元,2022年同期无[69]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6.5933679亿元,减值亏损拨备1379.4408万元,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5.75170544亿元和813.5万元[69] - 2023年6月30日逾期结余确认减值1379.4408万元,2022年12月31日为813.5万元[71]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贷款净额为0,2022年12月31日曾有无抵押及无担保应收固定利率贷款1.18亿元后注销[74] - 2023年6月30日按金、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为1840.58万元,2022年12月31日为2256.80万元[81] - 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01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3.61亿元[81]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5.12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5.84亿元[82]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收入约为7.08亿元,同比提升11.26%[8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入约7.0808亿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约6.3643亿人民币增加约11.26%,毛利约1.6410亿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约1.4345亿人民币增加约14.40%[101] - 报告期其他收入约4.7万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约90.05%;其他收益净额约0.284亿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减少约67.14%[104] - 报告期销售及分销开支减少约4.31%至约0.091亿人民币;行政开支减少约36.69%至约0.2524亿人民币[105][106] - 报告期贸易应收款的信贷亏损拨备约0.0566亿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63.53%[107] - 报告期财务成本净额减少约2.97%至约0.1264亿人民币;所得税开支约0.1641亿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减少约17.96%[108][109] - 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银行结存总额约3.0139亿元,2022年12月31日约3.6074亿元;银行及其他借贷约6.1872亿元,2022年12月31日约5.8579亿元[110] - 2023年6月30日资产负债率约42.55%,2022年12月31日为42.27%;负债净值约3.1733亿元,2022年12月31日约2.2505亿元[110]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约10.1653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约2.60%;流动负债总额约7.7943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减少约9.42%;流动比率约1.30,2022年12月31日约1.15[112] - 2023年6月30日为贸易应收账款计提减值损失拨备约1379万元,2022年12月31日为814万元;约97%的应收贸易款项由河钢成员集团应付,与2022年12月31日持平[115] - 2023年6月30日若干物业、厂房及设备约1642万元已抵押予银行,2022年12月31日约1660万元[119] - 2023年6月30日总资本承担约1.2905亿元,2022年12月31日约1.2613亿元[122]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并无重大或然负债,2022年12月31日无[123]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共雇用354名员工,2022年12月31日为341名;报告期总员工成本约2599万元,2022年同期约2990万元[128]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派付中期股息(2022年:无)[160]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供应工业气体分部收益为5.7384072亿元,毛利为1.59969044亿元;液化天然气及输气服务分部收益为1.43190867亿元,毛利为413.4066万元[52] - 客户A在2023年上半年贡献收益5.13088429亿元,2022年同期为4.59900114亿元,均占集团收益10%以上[53] - 2023年上半年供应管道工业气体收益为4.74525842亿元,供应液化工工业气体为7997.2753万元,供应液化天然气及输气服务为1.43190867亿元[55] - 2023年上半年与合约负债相关的已确认收益为719.484万元,2022年同期为530.6909万元[57]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4.6728万元,2022年同期为46.9409万元[57]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益净额为284.4889万元,2022年同期为865.6894万元[58] - 2023年上半年财务成本净额为 - 1263.9553万元,2022年同期为 - 1302.6304万元[5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合乎资格的资产的财务成本已资本化,年均利率为4.99%,与2022年同期相同[59] - 2023年上半年管道工业气体销售约18.5841亿标准立方米,收入约4.7453亿人民币;液态工业气体销售约115327吨,收入约0.7997亿人民币;液化天然气及气体输送服务收入约1.4319亿人民币;其他收入约0.1039亿人民币[92] - 报告期供应管道工业气体收入约4.7453亿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15.51%;供应液化工工业气体收入约0.7997亿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减少约22.50%;供应液化天然气及气体输送服务收入约1.4319亿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25.94%;其他销售收入约0.1039亿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18.80%[102][103] 公司业务运营相关 - 集团拥有三个运营中的管道工业气体生产厂房,分别是唐钢气体总部厂房、唐山唐钢气体有限公司乐亭分公司厂房及唐钢气体新区厂房[89] - 集团的液化工工业气体产品包括氧气、氮气、氩气和二氧化碳[90] - 集团的液化天然气相关业务包括液化天然气供应及提供气体传输服务,滦县厂房生产液化天然气并提供气体传输服务[91] - 2023年上半年中国粗钢产量为5.36亿吨,同比增速为1.3%,生铁产量为4.52亿吨,同比增速2.7%;钢材产量6.77亿吨,同比增速4.4%[86] - 2022年中国空分产能达3565万Nm³/h,同比增长5.57%,未来5年中国工业气体消费量预计持续增长[93] - 河钢唐山分公司沿海基地4号高炉预计2024年上半年投产,届时公司工业气体需求将大增[99] - 河钢唐山分公司沿海基地冷轧生产线建设中,公司分期建设800 Nm³/h制氢装置同步进行,全面运营时有需求[100] 公司重大交易及事项 - 交易1:2020年12月7日,公司以2%年利率向公司A出借人民币5000万元,应于2020年12月30日偿还[18] - 交易2:2020年12月10日,公司以2%年利率向公司B出借人民币5352.20万元,应于2020年12月30日偿还[19] - 交易3:2020年12月10日,公司以2%年利率向公司C出借人民币1447.80万元,应于2020年12月30日偿还[20] - 交易4:2021年1月28日,公司支付8000万港元(约人民币6640万元)认购公司D发行的抵押贷款票据,固定收益率4.5%,2021年12月17日到期[21] - 2020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陈先生代表公司与借款人订立贷款协议,出借总额人民币1.18亿元短期贷款,贷款协议未提交董事会讨论或批准[22][25] - 首次公开发售时一名认购人认购总金额为1800万美元的股份,共1313.8万股[28] - 2021年1月28日,公司向公司D支付8000万港元投资款,该投资未获董事会批准[30] - 建议期权协议以每股1.5港元的期权价认购不超1亿股股份,行权期为签订后5至31日,被董事会否决[34] - 2021年11月15日,首次公开发售国际发售部分38名最大投资者中十名(持股9617.8万股)可能有关连[35] - 2021年2月20日,公司与西杰艾订立协议,同意补偿其200万港元筹备首次公开发售费用,4月7日支付[36][37] - 公司认为不太可能收回未偿还的贷款余额1.18亿元,于2020年12月31日作减值拨备[43] - 公司认为不大可能收回未偿还的投资结余6640万元,于2021年12月31日作减值拨备[4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应收贷款1.18亿元及票据投资6640万元已注销[45] - 2020年集团订立三份贷款协议,本金总额为1.18亿元,2022年底已注销[75][78] - 2021年集团认购公司D担保贷款票据,所得款项总额8000万港元(相当于人民币6640万元),固定年回报率4.5%,2022年底已注销[79][80]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为3.159亿港元,相当于人民币2.981亿元[129] - 公司已动用首次公开发售所得款项2.4695亿元,占比约83.0%,未动用金额为5055.3万元,占比约17.0%[13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采购及搬迁空气分离装置第一阶段已动用24.695亿元,第二阶段预计2024年6月30日购买及安装第四台空分装置需5055.3万元,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已动用2730万元,总计已动用2.7425亿元,未动用5055.3万元[131] - 2020年公司与借款人订立三份贷款协议,本金分别为5000万元、5352.2万元、1447.8万元,年利率2% [150] - 公司就未偿还本金余额1.18亿元的应收贷款提供全额亏损拨备,并于2022年底悉数注销[151] - 2021年公司与公司D订立贷款票据协议,提供本金8000万港元(约6640万元)贷款,年利率4.5% [152] - 公司就未偿还本金余额6640万元的票据投资提供全额亏损拨备,并于2022年悉数注销[154] - 贷款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