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上海先锋控股(01345) - 2023 - 中期业绩

财务业绩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人民币7.36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6.594亿元增加11.8%[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纯利为人民币7230万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216亿元减少40.6%[1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0.07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0.1元减少30%[10]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90,412千元人民币[2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分部收益为736,911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659,410千元人民币[21][26][30] - 2023年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权益工具已收股息为41,166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5,030千元人民币[27] - 2023年银行存款利息为2,184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1,478千元人民币[27] - 2023年预期信贷亏损模式下的减值亏损(扣除拨回)为1,333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5,877千元人民币[21][35] - 2023年所得税开支为18,152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28,121千元人民币[38] - 2023年中期期间宣派及派发的股息总额为51,456,000元人民币,2022年为65,290,000元人民币[40] - 2023年中期期末后,公司决定向股东支付中期股息每股0.024港元(相当于人民币0.022元),共30,179,000港元(相当于人民币27,636,000元),2022年为22,634,000港元(相当于人民币19,756,000元)[40] - 2023年计算每股基本盈利所用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180,923,265股,2022年为1,196,083,420股[5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毛利为人民币3.164亿元,较去年同期人民币3.564亿元减少11.2%[68] - 集团收益从2022年上半年的6.594亿人民币增加11.8%至报告期的7.369亿人民币[82] - 药品收益从2022年上半年的4.291亿人民币减少52.3%至报告期的2.049亿人民币[82] - 医疗器械收益从2022年上半年的9660万人民币增加311.7%至报告期的3.978亿人民币[82] - 销售成本从2022年上半年的3.031亿人民币增加38.8%至报告期的4.205亿人民币[83] - 集团毛利从2022年上半年的3.564亿人民币减少11.2%至报告期的3.164亿人民币[84] - 集团平均毛利率从2022年上半年的54%降至报告期的42.9%[84] - 其他收入从1870万元增加159.4%至4850万元,主要因政府补助增加[92] - 分销及销售开支从2.177亿元减少0.3%至2.171亿元,占收益百分比从33.0%降至29.5%[92] - 行政开支从3960万元增加36.2%至5400万元,占收益百分比从6.0%增至7.3%[93] - 融资成本从100万元增加23.9%至130万元,因银行借贷增加[94] - 所得税开支从2810万元减少35.5%至1820万元,实际税率从18.8%增至20.1%[99] - 期内溢利从1.216亿元减少40.6%至7230万元,纯利率从18.4%降至9.8%[10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14亿元减至9080万元[102] - 存货从3.211亿元减少6.8%至2.992亿元,贸易及其他应收款从4.793亿元增加18.8%至5.696亿元,贸易及其他应付款从3.852亿元减少33.4%至2.566亿元[103][104][105] - 报告期内,通过综合性营销等服务销售的医疗器械收益为3.978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加312%,占集团收益54%,毛利为1.813亿人民币,占集团毛利57.3%[166] - 报告期内,通过综合性营销等服务销售的产品中,医疗器械收益2.049亿人民币,占集团报告期内收益27.8%,毛利1.277亿人民币,占集团报告期内毛利40.4%[163] -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戴芬实现的收益较去年同期下降61%[164] - 2022年药品收益4.29076亿人民币,占集团总收益╱毛利比例为65.1%,2023年医疗器械收益占比提升[163] - 2022年医疗器械收益9663.7万人民币,占集团总收益╱毛利比例为14.7%,2023年收益大幅增长[163] - 2022年药品毛利2.92422亿人民币,占比82.1%,2023年医疗器械毛利占比提升[163] - 2022年医疗器械毛利5480.5万人民币,占比15.4%,2023年毛利大幅增长[163] - 报告期内,通过联合推广及管道管理服务销售的爱尔康系列眼科药品收益1.3424亿人民币,占集团总收益╱毛利比例为18.2%[169] 资产负债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人民币4.08625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4.36738亿元[3]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人民币10.25052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11.34929亿元[3]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人民币3.72822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4.72846亿元[3]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人民币6.5223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6.62083亿元[3] - 2023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人民币9.92126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10.22489亿元[4]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人民币6872.9万元,2022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7633.2万元[4]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银行借贷总额为人民币9000万元,2022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2890万元;2023年6月30日资产负债比率为6.3%,2022年12月31日为1.8%[10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银行借贷实际利率介乎2.05%至3.95%,借贷以人民币计值[10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扣除信贷亏损拨备为472,648千元人民币,其他应收款项、预付款项及按金为469,301千元人民币,预付供应商款项为516,847千元人民币,其他可收回税项为22,558千元人民币,总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为569,640千元人民币[149]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扣除信贷亏损拨备中,61天至180天为257,438千元人民币,181天至一年为171,612千元人民币,一年至两年为36,369千元人民币,3,882千元人民币未列账龄区间[150]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持有已收票据34,929,000元人民币,用于结清未来贸易应收款项,全部票据届满期均少于一年[15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结构性银行存款为42000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05000千元;最低年度回报率为1.25% - 3.25%,2022年为1.66% - 3.1%;预期年度总回报率最高为2.6% - 4%,2022年为2.2% - 4%[152] - 2023年6月30日,应付工资及福利为237250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4376千元;其他应付税项为4377千元,2022年为83千元;应付营销服务费用为617千元,2022年为30606千元[153] - 2023年6月30日,91 - 180天贸易应付款项为159068千元,2022年为136608千元;181 - 365天为7684千元,2022年无此项[154] - 本中期集团新增银行贷款约90023000元,2022年6月30日为56971000元;固定利率借贷实际利息年利率为2.05% - 3.95%,2022年为2.07%[155] 业务经营 - 中期期间提供金属表面处理服务无收益产生[14] - 销售医药产品金额为339,096(未提及单位)和562,773(未提及单位)[60] - 销售医疗设备及供应品金额为397,815(未提及单位)和96,637(未提及单位)[60] - 公司来自外部客户的收益均归属中国[34] - 2019年集团通过重庆乾锋取得重庆荣昌区38,972平方米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价格为人民币599.88万元[75] - 荣昌生产基地规划建筑面积达四万平方米以上[75] - 2022年2月23日,集团向湖南天童增资人民币2750万元,持有其55%股权[78] - 2022年12月,集团再次向湖南天童增资人民币4975万元,持有其75%股权[78] - 公司以300万美元认购DMAX公司8906股股份,持股25%并获委派董事权利[86] - 湖南天童自主研发化学镀镍废液综合回收技术和ECD电催化钢带无酸清理成套技术[79] - 医药行业面临结构性调整,集团将围绕产品开发引进等方面应对[80] - 增资有助于集团业务拓展至环保行业,湖南天童有望创造收益[79] - 公司对上海誉瀚投资确认为3020万元权益工具,持股10%,上半年未变现亏损1310万元,权益分配43万元[88] - 公司对嘉兴誉瀚投资确认为950万元权益工具,持股6.62%,策略为长期持有[90] - 报告期内,集团继续梳理分销商网络结构,采用内部团队及第三方推广商的营销推广模式,提升运营效率[129] - 报告期内,集团按产品或产品系列划分产品事业部,对营销网络各环节进行动态调整及优化[130] - 报告期内,集团营销网络发展带来市场覆盖明显提升[132] - 公司积极与多个海外医药及医疗器械公司紧密联络,适时引进有潜力或市场基础的产品用于营销、推广及销售[13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医药产品涵盖眼科等治疗领域,医疗器械涵盖眼科等领域[162] - 集团将长期受益于优化审批流程及认可国际临床试验数据政策,扩大产品筛选范畴[157] - 集团药品、医疗器械凭疗效和品质提升医保资金利用效率,凸显市场竞争优势[157] - 2023年以来医药行业变革,药品集采虽压低价格但扩大患者可及性,行业需求稳定增长[159] - 集团通过合理推广策略稳定产品市场布局,加强市场推广提升销量[160] - 集团梳理产品市场潜力和推广方向,加大频次和深度,拓展新管道和业务[160] - 公司将采取拓宽配送渠道等策略,使戴芬未来销售重回增长,扩大市场份额[165] - 公司将深化营销网络内医院及科室推广活动,通过管道下沉增加医院覆盖,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166]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公司已采纳并遵守联交所上市规则附录十四所载的企业管治守则,截至2023年6月30日一直遵守守则条文[115]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所载的标准守则,各董事确认在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内遵守规定标准[116] - 董事会设立审核委员会,成员包括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非执行董事,已审阅集团未经审核的中期业绩[117] 股份与股息相关 - 董事会建议以每股0.024港元,总金额3017.9万港元派发现金中期股息,预期派息日为2023年10月20日[113] - 公司将在2023年10月6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手续,过户文件须在2023年10月5日下午4时30分前送交指定地点[11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未根据股份奖励计划授出奖励股份,也无已授出股份实现归属[120] - 截至公告日期,股份奖励计划中有8027.6万股公司股份(约占已发行股份6.38%)可供授出作为奖励股份[12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121] - 股份奖励计划自2015年4月10日起10年期有效,报告期初及期末分别有72,251,000股及80,276,000股股份,无授出及/或未归属的奖励股份[122][123] 投资情况 - 2020年1月,集团通过子公司向韩国DMAX公司投资300万美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持有其25%普通股及投票权[128][13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于澳洲上市的股本证券投资为70,611千元人民币,于美国上市的股本证券投资为803千元人民币,非上市投资中股本证券A为30,200千元人民币,股本证券B为9,500千元人民币[14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对上海基金注资20百万元人民币,占其股本权益10%;对嘉兴基金注资10百万元人民币,占其股本权益6.62%[146][147] - 公司对澳洲上市实体Paragon Care Limited普通股权益投资比例从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