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李氏大药厂(00950) - 2023 - 中期业绩

财务收益情况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益为5.1230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1.1%[1][5]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毛利为2.8446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2.2%,毛利率为55.5%,较2022年上半年下降9.1个百分点[1][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611.7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43.4%[1][10]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益为5.12308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6.49166亿港元有所下降[2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溢利为3306.7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5582万港元有所下降[2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本期溢利为2090.9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708.2万港元有所下降[2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基本每股盈利为2.74港仙,较2022年同期的4.83港仙有所下降[28] - 2023年上半年溢利为16117千港元,2022年同期溢利为28460千港元[32] - 2023年上半年全面收益总额为59382千港元,2022年同期全面开支总额为314594千港元[3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综合收益为512,308千港元,较2022年的649,166千港元下降21.1%;经营溢利为33,067千港元,较2022年的55,820千港元下降40.8%;本期溢利为20,909千港元,较2022年的27,082千港元下降22.8%[43] - 专利及仿製产品2023年上半年收益为272,091千港元,较2022年的252,087千港元增长8.0%;引进产品2023年上半年收益为240,217千港元,较2022年的397,079千港元下降39.5%[4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1611.7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846万港元[51] 产品销售表现 - 《菲普利®》《布累迪宁TM》《善可舒®》及《曲特恪®》2023年上半年增长率分别达39.6%、43.4%、197.4%及176.3%[5] - 磺达肝癸钠注射液及苯丁酸钠颗粒2023年上半年销售额分别增长584.1%及83.5%[5] - 2023年上半年引进产品销售额占集团收益46.9%,专利及仿製产品占53.1%[6] 费用情况 - 2023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1.1363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5.0%,占收益22.2%[8] - 2023年上半年销售及分销费用为1.4693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6.6%,销售费用对收益的比率为28.7%,较去年同期上升1.6个百分点[9]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40,949千港元,较2022年的45,702千港元下降10.4%,其中开发及政府补助为26,179千港元,较2022年的17,094千港元增长53.1%[46]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已扣除的折旧及摊销总额为77,747千港元,较2022年的78,536千港元下降1.0%;借款之利息开支为4,594千港元,较2022年的2,513千港元增长82.8%[47] - 2023年上半年税项为6,279千港元,较2022年的24,713千港元下降74.6%,其中香港利得税为10,895千港元,较2022年的12,436千港元下降12.4%;递延税项(拨回)/产生暂时差额为 - 4,633千港元,2022年为11,915千港元[48] 项目研发与产品审批 - 集团管道中有超40个处于早期至后期开发阶段的项目,多个新药申请正由药审中心评审[15] - 《Cetraxal® Plus》已提交新药申请并获受理,《Intrarosa®》处于第III期临床试验阶段,芬太尼气溶胶吸入剂第IIa期临床试验已达预期终点[16] - 截至目前,COF建立涵盖10项肿瘤资产的管道,包括6项创新药及4项仿制药[17] - 2023年公司已取得两项注册证批准,INOmax DS Plus于5月25日获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阿普米司特片于6月14日获批注册[19][20][21] - 阿普米司特片预计2023年第四季推出市场,且已成功申请将有效期从12个月延长至36个月[21] - 2023年至今公司有两款新获批产品,预计年底前再有两款获批新药申请[26] 医保产品情况 - 截至目前,公司共有九款产品已获纳入最新版医保药品目录[23] 成本控制措施 - 公司将继续落实节省成本措施,坚持优化效率及资源配置[27] 资产与负债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2190878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130394千港元有所增加[30]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706868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651634千港元有所增加[30]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704766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650104千港元有所增加[30] - 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值为161519千港元,较2022年6月30日的368047千港元有所减少[33]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产总值为2,897,746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782,028千港元增长4.2%;负债总额为1,001,133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939,504千港元增长6.6%[44] - 2023年上半年新增使用权资产约1300万港元,2022年同期约200万港元[51] - 2023年上半年新增自有物业、厂房及设备约1500万港元,2022年同期约700万港元[52] - 2023年上半年新增无形资产约7200万港元,2022年同期约9000万港元[53] - 2023年6月30日集团于联营公司权益为532.8万港元,年初为516.3万港元[55]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为1.20072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11278亿港元[56] - 2023年6月30日应付贸易账款为1.15269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01301亿港元[58] - 2023年6月30日银行及其他借款为1.86246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5409亿港元[58] - 2023年6月30日银行及其他借款实际年利率介乎6.00%至7.03%,2022年12月31日为6.42%至6.75%[59] - 2023年6月30日资本承担为16114.1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3171.9万港元[62] - 2023年6月30日及2022年12月31日公司并无抵押资产[62] 现金流量情况 - 2023年上半年经营业务产生的现金净额为3906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52218千港元[33]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的现金净额为8858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16475千港元[33]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2074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 - 50549千港元[33] 财务准则应用 - 公司于本报告期首次应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于2023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强制生效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的修订[38] - 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的修订对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所呈报的金额及/或披露事项并无重大影响[39] - 集团未提早应用部分已颁布但尚未生效的新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修订,已开始评估影响,但无法说明是否会对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造成重大影响[40] 股息分配情况 - 2023年中期股息每股0.008港元,总计471.1万港元;2022年中期股息每股0.010港元,总计588.8万港元[50] - 董事会建议向股东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008港元,2022年为0.010港元[64] - 公司将在2023年9月14 - 15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65] - 公司将在2023年10月4日向9月15日登记在册股东派付中期股息[65] 其他费用支出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董事及主要管理人员薪酬为1260.2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559.1万港元[61] - 2023年上半年向李杜静芳奖学金捐献20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90万港元[61] 证券交易情况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63] 企业管治情况 - 2023年上半年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董事会将继续检讨确保遵守[66] 报告发布情况 - 公司将适时向股东寄发并在相关网站登载2023年上半年中期报告[67] 业务分部情况 - 集团可呈報及经营分部包括专利及仿製产品、引进产品,收益按时间点确认[42] 收益来源地区情况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逾90%收益源自中国业务[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