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信资源(01205) - 2023 - 年度业绩
中信资源中信资源(HK:01205)2024-03-26 19:05

整体财务业绩 - 2023年公司收入38.26亿港元,较2022年的58.66亿港元减少34.8%[2] - 2023年EBITDA为13.43亿港元,较2022年的25.04亿港元减少46.4%[2] - 2023年经调整EBITDA为20.56亿港元,较2022年的31.23亿港元减少34.2%[2] - 2023年普通股股东应占溢利5.52亿港元,较2022年的13.36亿港元减少58.7%[2] - 2023年公司基本每股盈利7.02港仙,2022年为17.00港仙[5] - 2023年除税前溢利为6.9676亿千港元[18] - 2022年全年总部分部收入为58.66亿港元,其中电解铝、煤、进出口商品、原油分别为13.56亿、13.69亿、12.87亿、18.54亿港元[20] - 2022年除税前溢利为18.75亿港元[20] -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约38.3亿港元,同比下降约34.8%;归母净利润约5.5亿港元,同比下降约58.7%[37] 资产与负债情况 - 2023年公司偿还银行借款净额约8.02亿港元,年末现金及存款约为14.84亿港元(2022年:21.30亿港元)[3] - 2023年非流动资产总额92.88亿港元,较2022年的92.43亿港元略有增加[9] - 2023年流动资产总额23.36亿港元,较2022年的31.96亿港元减少[9] - 2023年流动负债总额13.58亿港元,较2022年的12.04亿港元增加[9] - 2023年权益总额78.41亿港元,较2022年的77.66亿港元增加[10] - 2023年非流动负债总额为24.24732亿千港元,较2022年的34.70134亿千港元有所下降;资产净额为78.41423亿千港元,较2022年的77.65688亿千港元略有上升[11] - 2023年资产总额为116.24391亿千港元,负债总额为37.82968亿千港元[18] - 2023年非流动资产总额为91.12亿港元,较2022年的91.86亿港元略有下降[2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116.2亿港元,归母净资产约77.6亿港元;资产负债率和有息负债率分别下降到约32.5%和15.4%;净资产收益率约7.9%[37]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存款结余约14.838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21.302亿港元)[46]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总债务约18.307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26.444亿港元),债务总额减少约8.137亿港元[47] - 2023年A贷款未偿还结余为1亿美元(约7.8亿港元),B贷款未偿还结余为8460万美元(约6.599亿港元),C贷款未偿还结余为3.5亿港元[48][49]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来自融资租赁的租赁负债约132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1420万港元)[49] - 2023年集团总债务中约3.747亿港元须在一年内偿还,包括贸易融资和租赁负债[49] 经营分部情况 - 公司按产品和服务划分四个报告经营分部,分别为电解铝、煤、原油和进出口商品分部[16] - 2023年各经营分部销售予外界客户的收入分别为:电解铝12.39638亿千港元、煤11.11179亿千港元、进出口商品51.9万千港元、原油14.74241亿千港元,总计38.25577亿千港元[18] - 2023年各经营分部业绩分别为:电解铝2.06566亿千港元、煤3.76364亿千港元、进出口商品 - 412.7万千港元、原油9.34031亿千港元,总计15.12834亿千港元[18] - 2023年来自原油分部一名客户的收入为14.06亿港元,占集团全年收入10%以上;来自电解铝分部一名客户的收入为6.16亿港元,占集团全年收入10%以上[24] - 2023年公司油气业务作业产量约1710万桶,权益产量约920万桶,分别同比下降约5.0%;营业收入约14.7亿港元,同比下降约20.5%;贡献归母净利润约6.9亿港元,同比上升约12.0%[38] - 2023年KBM油田权益产量690万桶,实现公司普通股股东应占溢利约4.0亿港元,同比增加约24.5%[38] - 2023年月东油田权益产量约210万桶,实现归母净利润约6.4亿港元,同比增加约8.6%[38] - 2023年印尼Seram油田权益产量约14.9万桶,贡献归母净利润约4060万港元,同比上升约121.9%[38] - 2023年公司非油业务实现归母净亏损约2.6亿港元,同比下降约137.0%[39] - 2023年公司电解铝厂电解铝销量约67000吨,同比增加约9.8%;平均售价约2359.6美元/吨,同比降幅约17.4%;实现归母净利润约1.4亿港元,同比降幅约13.7%[40] - 2023年CMJV平均实现煤炭售价约216.3美元/公吨,同比下降约24.5%,煤生产成本约155.9美元/吨,同比上升约4.9%,煤业务归母净利润约2.7亿港元,同比减少约40.5%[42] 地区收入情况 - 2023年来自中国内地的收入为14.06亿港元,较2022年的17.44亿港元有所下降;澳大利亚为2141.4万港元,较2022年的12.57亿港元大幅下降[22] 其他财务指标 - 2023年综合利润表的减值拨备为8.44724亿千港元,减值拨回为 - 6.4808亿千港元[18] - 2023年资本开支为3.70249亿千港元[18] - 2023年利息收入为7391.7万港元,较2022年的4248.9万港元有所增加[25] - 2023年融资成本为1.63亿港元,较2022年的1.42亿港元有所增加[27] - 2023年已售存货成本为28.24亿港元,较2022年的40.31亿港元有所下降[28] - 2023年税项总支出为7792.7万港元,较2022年的4.75亿港元有所下降[29] - 集团在不同地区适用不同税率,如澳大利亚30%、印尼25%、中国内地25%、哈萨克斯坦20%[29][30] 业务调整与发展 - 2022年下半年终止钢材产品进口和分销安排,最后一次交易为2022年11月,未对盈利能力造成重大影响[16] - 公司已建立贸易市场团队,专注于2024年原油贸易发展[16] - 2023年公司终止钢材贸易业务,收回全部应收账款及退税,结清未偿还负债,并建立贸易市场团队专注原油贸易[43] - 2024年集团将加强风控合规管理,推动新技术应用,探索新能源、新材料业务布局,拓展石油天然气及铝产品贸易等[45] 股息分配 - 2023年公司拟派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2.50港仙,2022年为6.00港仙[32][37] - 董事会建议派发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2.50港仙[53] 人员情况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全职雇员195名,2022年为206名[52] - 2023年分摊外包商酬金涉及雇员约1529名,2022年为1548名;分摊酬金约3.452亿港元,2022年为3.252亿港元[52] 管理层与公司治理 - 2023年1月1日至4月18日主席及行政总裁由孙玉峰担任,自4月18日起由郝维宝担任[54] - 公司已采纳董事买卖本公司证券的行为守则,全体董事在2023年度遵守该守则要求[55] - 公司或附属公司在2023年度无购买、赎回或出售本公司上市证券行为[56] - 审核委员会由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集团2023年度业绩[57] - 核数师罗兵咸永道确认初步公告中数字与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数额一致[57] - 公告日期公司执行董事为郝维宝及王新利,非执行董事为陈健,独立非执行董事为范仁达、陆东及吕德泉[59] 其他事项 - 2024年1月1日至公告日期,除盈利预告及综合财务报表附注披露外无其他重要事件或交易[58] - 董事会认为集团有充足资源满足可预见的营运资金需求[51] - 2023年集团净债务与净总资本比率降至约4.2%(2022年:6.2%),财务状况和流动性保持强劲[44] - 2023年公司因AWC股票下跌对所持AWC的投资计提拨备约8.4亿港元[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