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80,826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76,270千港元增长约6%[2] - 同期毛利为33,65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6,528千港元,增长约27%[2] - 除所得税前亏损为29,26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5,262千港元,亏损扩大约92%[3] - 期内亏损为31,86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5,176千港元,亏损扩大约110%[3] - 每股亏损为4.14港仙,2022年同期为1.97港仙,亏损扩大约110%[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2,696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2,642千港元[4] - 流动资产为221,245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75,017千港元[4] - 流动负债为48,715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74,756千港元[4] - 非流动负债为78,136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74,254千港元[5] - 资产净值为107,09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8,649千港元[5] - 2023年上半年客户合约收入8082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76270千港元[13] - 2023年上半年可报告分部亏损2390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8042千港元[16] - 2023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综合亏损2926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5262千港元[16] - 2023年6月30日综合资产总值233941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87659千港元[16] - 2023年6月30日综合负债总额126851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49010千港元[17]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成本448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165千港元[20] - 2023年上半年递延税项开支2602千港元,2022年同期抵免86千港元[2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31,86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5,176千港元[2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成本为9,000港元,2022年同期为35,000港元;确认额外使用权资产5,807,000港元,2022年同期为1,560,000港元[2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入约8100万港元,较相应期间约7600万港元增加约7%[36] - 本期毛利率约42%,相应期间约35%[36]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3200万港元,相应期间约1500万港元[36] - 2023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90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1700万港元[70]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借贷及可换股贷款票据约为1.01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1.02亿港元[70]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比率约为94%,2022年12月31日约为73%[70]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总值约为2.21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2.75亿港元[70]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总额约为490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7500万港元[70]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比率约为4.5倍,2022年12月31日约为3.7倍[70]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股东资金从2022年12月31日约1.39亿港元减少至约1.07亿港元[70] 各地区业务收入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香港地区收入80773千港元,中国内地为53千港元;2022年同期香港为75999千港元,中国内地为271千港元[18]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中药保健品业务收入约7000万港元,较相应期间约6900万港元增加约1%[38] - 放债业务收入约600万港元,2022年约700万港元,分部亏损(除税前)约3100万港元,2022年约500万港元[44] - 投资金融工具业务已变现收益约500万港元,2022年已变现亏损约10万港元[37] - 本期投资金融工具业务录得分部溢利约400万港元(2022年:分部亏损约500万港元)[57] 应收贷款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放债业务产生之应收贷款为322,814千港元,扣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后为107,73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320,800千港元和134,051千港元[25] - 应收贷款减值亏损由相应期间约300万港元增加至本期约2800万港元[40] - 2023年6月30日,12笔未偿还贷款中,第一阶段约6900万港元、第二阶段约5400万港元、第三阶段约2亿港元[47]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贷款预期信贷亏损累计拨备约2.15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约2800万港元[49] - 分类为第三阶段的应收贷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备由2022年12月31日约1.7亿港元增至2023年6月30日约1.95亿港元[50] - 报告期末,公司就应收贷款确认预期信贷亏损累计拨备约2.15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1.87亿港元)[55] 客户贷款情况 - 客户I未偿还本金6400万港元及应计利息,公司胜诉后借款人上诉,下次聆讯定于2023年9月12日[51] - 客户A未偿还本金6000万港元,自2022年1月起未支付应计利息,公司接获分期偿还建议并尝试协商[52] - 客户E未偿还本金3500万港元,未能清偿利息超一年,已与公司商议清偿计划[53] - 客户J未偿还本金3000万港元,2023年3月和8月分别支付240万和500万港元,贷款转至第三阶段[54] 其他财务项目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为50,987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7,313千港元[2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为5,323千港元,扣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后为4,707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6,420千港元和5,804千港元[2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付贸易账款为6,082千港元,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为6,123千港元,总计12,205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23,770千港元、12,195千港元和35,965千港元[2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借贷为27,66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1,264千港元[30] - 2023年6月30日,欢喜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股份公平值为26059千港元,占综合资产总值11%,确认公平值收益1133千港元[5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持有的股本为50987千港元(年初:57313千港元)[58] - 存货较2022年减少约22%,库存存货价值从2022年12月31日约5500万港元减少至2023年6月30日约4300万港元[71]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应收贸易账款为约50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约600万港元[72] 公司股本及或然负债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及2022年12月31日,法定股本中每股面值100,000美元之可换股可累积可赎回优先股股份数目为40千股,每股面值0.01港元之普通股股份数目为150,000,000千股;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中普通股股份数目为770,481千股[3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及2022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或然负债[33] 集团其他收支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从本公司一名主要股东的最终控股公司获得利息收入140千港元;有关短期租赁的开支为82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817千港元[34] 公司成本扣除及股息情况 - 2023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亏损已扣除已售存货成本47172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2465千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213千港元[22] - 董事不建议派付2023年上半年中期股息[22] 公司业务发展策略 - 公司将加强对冬虫夏草、人参等保健品的推广,继续发展网上销售渠道[62] - 随着香港与内地全面恢复往来,预期对香港零售市场产生积极影响,公司把握网购趋势[63] 公司雇员情况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聘用约100名雇员及合约工人[78]
中国智能健康(00348) - 2023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