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奥星生命科技(06118) - 2023 - 中期业绩

财务数据对比 - 2023年上半年收入964,269千元,2022年同期为1,103,980千元[1][2] - 2023年上半年毛利147,273千元,毛利率15.3%;2022年同期毛利235,735千元,毛利率21.4%[1][2] - 2023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损失70,286千元,2022年同期溢利48,234千元[1][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损失39,944千元,每股基本及摊薄损失0.08元;2022年同期溢利45,843千元,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0.09元[1][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资产总额2,302,221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2,388,763千元[1][4][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额810,213千元,资产负债率34.8%;2022年12月31日资产净额883,581千元,资产负债率27.8%[1][5] - 2023年上半年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92,978千元,行政开支86,656千元,研发开支27,465千元[2] - 2023年上半年财务成本净额4,944千元,2022年同期为2,896千元[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156,170千元,流动负债1,335,838千元;2022年12月31日非流动负债145,417千元,流动负债1,359,765千元[5]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总营收9.64269亿元,2022年同期为11.0398亿元[15][16][1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毛利1.47273亿元,2022年同期为2.35735亿元[15][16][1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除所得税前亏损7028.6万元,2022年同期溢利4823.4万元[17]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额23.02221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23.88763亿元[18] - 2023年上半年中国大陆收入8.819亿元,其他地区收入8236.9万元;2022年同期中国大陆收入10.12184亿元,其他地区收入9179.6万元[18] - 2023年上半年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9297.8万元,2022年同期为8377.7万元[17] - 2023年上半年行政开支8665.6万元,2022年同期为6781.2万元[17] - 2023年上半年研发开支2746.5万元,2022年同期为3333.4万元[17]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益净额为316.2万元,2022年同期为亏损506.4万元[19] - 2023年上半年财务成本净额为494.4万元,2022年同期为289.6万元[19]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190万元,2022年同期为1157万元[20]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0.08元,2022年同期每股基本盈利0.09元[25]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账面值为38523.4万元,2022年12月31日为41651.3万元[27] - 2023年6月30日长期借款为5787万元,2022年12月31日为4006.7万元[29]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75160.4万元,2022年12月31日为73960.3万元[32] - 贸易应付款项2023年6月30日为449,773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426,204千元[33] - 短期借款2023年6月30日为265,014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72,254千元,有抵押银行借款年利率2023年为2.40% - 4.50%,2022年为4.00% - 4.52%;有担保银行借款年利率2023年为3.50% - 4.65%,2022年为3.80% - 7.00%[34][35] - 已订约但未产生的资本开支2023年6月30日为14,122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54,457千元[37] - 公司回顧期內收入约964百万元,订单量较2022年同期下降约45.6%[46] - 公司回顧期內未經審核損失约72.2百万元,其中德国非全资子公司损失约63.9百万元,该子公司管理层已申请破产[4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总订单额约732.7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约1346.9百万元减少45.6%[53][54] - 流体与生物工艺系统业务订单额约264.4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约478.3百万元减少44.7%[53][55] - 洁净室及自动化控制与监控系统业务订单额约112.8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约317.1百万元减少64.4%[53][56] - 粉体固体系统业务订单额约105.5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约224.6百万元减少53.0%[53][57] - GMP合规性服务业务订单额约47.6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约58.5百万元减少18.7%[53][58] - 生命科技耗材业务订单额约168.1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约235.0百万元减少28.5%[53][59] - 制药设备分销及代理业务订单额约34.255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约33.345百万元增加2.7%[53] - 制药设备分销及代理业务订单额从2022年上半年约3330万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约3430万元,增幅2.7%,预计下半年持续增长[60] - 2023年6月30日未完工合同价值总计11.39亿元,流体与生物工艺系统占比39.7%最高[61] - 公司回顾期内总收入约为9.643亿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减少约12.7%[92] - 流體與生物工藝系統收入约3.718亿人民币,较2022年减少约25.3%,主要因期初未完工合同及订单额减少[93][94] - 潔淨室及自動化控制與監控系統收入约2.221亿人民币,较2022年减少约7.8%,因订单额下跌及执行交期长[93][95] - 粉體固體系統收入约1.296亿人民币,较2022年增加约19.1%,得益于期初未完工合同多等[93][96][97] - GMP合規性服務收入约5040万人民币,较2022年增加约13.9%,因期初未完工合同执行效率提升[93][98] - 生命科技耗材收入约1.612亿人民币,较2022年减少约17.6%,因COVID - 19疫苗及生物製藥客户需求下降[93][99] - 製藥設備分銷及代理收入约2920万人民币,较2022年大幅增加约74.7%,因期初未完工合同增加[93][100] - 公司销售成本约8.17亿人民币,较2022年减少约5.9%,因收入下降及德国附属公司销售成本上升[101] - 公司毛利约1.473亿人民币,较2022年减少约37.5%,毛利率从21.4%降至15.3%,因部分业务分部毛利率下降[102] - 流体与生物工艺系统业务分部毛利率从2022年约12.7%降至约1.2%,不计特定附属公司毛损影响为13.7%[105] - 洁净室及自动化控制与监控系统业务分部毛利从约4350万元降至约3720万元,降14.4%,毛利率从约18.0%降至约16.8%[106] - 粉体固体系统业务分部毛利从约2000万元降至约1670万元,降16.3%,毛利率从约18.4%降至约12.9%[107][108] - GMP合规性服务业务分部毛利从约1800万元增至约2350万元,增30.2%,毛利率从约40.7%升至约46.5%[109] - 生命科技耗材业务分部毛利从约8550万元降至约5580万元,降34.8%,毛利率从约43.7%降至约34.6%[110][111] - 制药设备分销及代理业务分部毛利从约570万元增至约960万元,增67.7%,毛利率从约34.2%微降至约32.9%[112] - 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从约8380万元增至约9300万元,增11.0%[113] - 行政开支从约6780万元增至约8670万元,增27.8%[114] - 研发开支从约3330万元降至约2750万元,降17.6%,2023年6月30日有65名研发人员,占雇员总数约3.5%[115] - 集团回顾期内录得除所得税前损失约7030万元,而2022年同期为溢利约4820万元;期内录得损失约7220万元,2022年同期溢利约3670万元[121][123]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约6480万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约2540万元,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约8240万元[124][125][126] - 集团流动资产净额从2022年末的约4.412亿元减少约6250万元至2023年6月末的约3.787亿元[127] - 2023年6月末,集团流动资产总额约17.146亿元,较2022年末减少约8640万元;流动负债总额约13.358亿元,较2022年末减少约2400万元[128][129] - 2023年6月末,短期计息银行借款总额为2.65亿元,年利率2.40% - 4.65%;长期银行借款及长期借款的流动部分分别为5790万元和3070万元,年利率3.5% - 4.55%[130] - 集团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末的约27.8%增至2023年6月末的约34.8%[131] - 2023年6月末,除已抵押银行存款约7650万元外,账面价值分别约2.092亿元、6290万元及860万元的楼宇、使用权资产及持作出售的非流动资产已抵押[132] - 2023年6月末,集团就ROTA KG动用的两份金额合共88.7万欧元(约698.7万元)的不可撤销信用证向银行提供担保[133] - 2023年6月末,集团拥有股东权益约8.595亿元,较2022年末的约8.969亿元减少[135] - 2023年6月末,集团全职雇员1838名,较2022年末减少约3.9%;雇员成本约2.608亿元,较2022年上半年增加约3.1%[136]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附属公司主要在中国为制药企业及研究机构提供一体化工程解决方案,制造及分销制药设备及耗材[7] - 公司有六个可报告经营分部,包括流体与生物工艺系统、洁净室及自动化控制与监控系统等[14] 会计政策 - 公司采用的新订及修订准则对会计政策无重大影响,无需追溯调整[13] 股息政策 - 公司不宣派2023年上半年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也无股息[26] - 董事不宣派2023年上半年任何中期股息[134] 所得税政策 - 香港附属公司除适用两级利得税的合格实体,按16.5%计所得税;首200万港元应课税利润税率为8.25%,超200万港元部分为16.5%[22] - 德国附属公司按30%计所得税,中国附属公司一般按25%计,部分高新企业按15%计[23][24] 行业市场情况 - 部分生物製劑CDMO客户因资本市场资金短缺削减成本、放缓或取消资本开支投资项目,API相关项目需求仍强劲[38] - 生物製藥行业除单克隆抗体药物项目需求下滑外,其他生物製劑处于强劲资本开支阶段,但依赖单克隆抗体药物行业的公司受打击[39] - 化学药品市场因新投资项目增多更突出,复杂药物配方领域提供资本开支项目机会[40] - 细胞及基因治疗等新疗法领域项目投资更谨慎,GLP - 1类药物掀起上游投资热潮[41] - 国际药监局加大对中国药企检查力度,中国药监局申请加入PIC/S,为公司带来商机[42] 公司发展策略与展望 - 2023年上半年因订单减少和部分企业亏损,盈利能力受负面影响,公司认为加强领导和管治、部署企业资源可提升利润增长[48] - 服务业务不断发展,服务范围逐步扩大,未来有望成为重要收入来源并提高利润率[49] - 公司多项技术能解决化学药品生产行业痛点,API和OSD领域产品线顺应新技术趋势布局[50] - 公司预计未来几年溢利将更强劲,正采取行动改善盈利表现不佳业务[102] 生产基地情况 - 石家庄和上海新生产基地竣工并于2023年上半年投产,总面积超5万平方米,满足未来五年增长需求[62] 市场推广活动 - 2023年至今公司参加30场活动,预计下半年举办20多场活动以建立全球品牌知名度[68] - 2023年上半年通过17个社交媒体账户发布170则新闻及文章,组织26场线上研讨会,超8700人参加[70] 技术研发成果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获402项专利,回顾期内获30项注册专利,66项正在申请[71] - 自动化系统工程业务预计年底前完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