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玻璃(03300) - 2023 - 年度业绩
中国玻璃中国玻璃(HK:03300)2024-03-26 22:5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应收款项及合同资产减值亏损约为人民币100万元,较2022年的人民币2390万元大幅下降[4]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手头及银行现金为人民币12.11亿元(2022年:13.50亿元),其中53%(2022年:46%)以人民币列值[7] - 2023年12月31日,未偿还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为人民币94.23亿元(2022年:79.38亿元),其中80.6%(2022年:67.2%)以人民币列值[7]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账面价值约人民币20.04亿元(2022年:约6.87亿元)的若干资产及约人民币4.89亿元(2022年:约2.13亿元)的若干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已抵押,总金额约人民币28.90亿元(2022年:约13.49亿元)[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应付账款予第三方为361,360,应付账款予凯盛集团的关联方为112,650,应付票据为148,176,总计622,186[22] - 2023年公司收入为53.07924亿元,2022年为43.27196亿元[39] - 2023年公司毛利为2.99511亿元,2022年为6.38189亿元[39] - 2023年公司经营亏损1.63106亿元,2022年经营溢利3.53091亿元[39] - 2023年公司除税前亏损5.50624亿元,2022年除税前溢利0.85318亿元[39] - 2023年公司本年度亏损4.87408亿元,2022年为溢利1.01775亿元[39] - 2023年基本每股亏损24.3292分,2022年基本每股盈利6.9029分[39] - 2023年全面收益总额亏损11.16831亿元,2022年亏损0.10987亿元[4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亏损净额为4.87408亿元,2022年为净利润1.01775亿元[4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为60.96247亿元,2022年为28.22545亿元[48]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未动用银行融资为人民币5.685亿元[61]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获最大股东凯盛科技集团财务资助人民币12.986亿元,应付凯盛集团及其关联方款项为人民币12.167亿元[62]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范围内来自客户合约的收益,2023年为5307924,2022年为4327196[7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无客户与集团交易金额超集团收入的10%,2022年为零[72] - 2023年存货982,623千元,较2022年的1,078,882千元下降8.92%;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416,257千元,较2022年的527,452千元下降21.08%[82] - 2023年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622,186千元,较2022年的435,896千元增长42.73%;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6,311,498千元,较2022年的4,599,755千元增长37.21%[83] - 2023年流动负债净额为(6,096,247)千元,2022年为(2,822,545)千元;资产净额2023年为2,224,604千元,2022年为3,290,899千元[83] - 银团贷款金额为14.966亿元,已取得豁免金额12.189亿元[87] - 2023年12月31日后,集团新筹得及到期后重新筹得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及融资8.4亿元[88] - 2023年销售玻璃产品收入4,950,767千元,较2022年的3,963,952千元增长24.89%;服务合约收入292,377千元,较2022年的326,686千元下降10.49%[93] - 2023年12月31日,现有合约分配至余下履约责任的交易价总额为5460万欧元,2022年为6130万欧元[94] - 2023年政府补助91,147千元,2022年为75,433千元;保险索赔收入2023年为58,935千元,2022年无此项收入[101] - 2023年借贷成本总额411,169千元,2022年为320,690千元;借贷成本净额2023年为387,228千元,2022年为278,020千元[103] - 2023年存货成本4,941,447千元,2022年为3,660,645千元;研发成本(资本化成本及有关摊销除外)2023年为30,476千元,2022年为48,819千元[106] - 2023年除税前亏损550,624千元,2022年溢利85,318千元;2023年所得税为63,216千元,2022年为16,457千元[108][109] - 2023年第三方应收账款380,572千元,2022年为423,193千元;凯盛集团的关联方应收账款2023年为6,188千元,2022年为9,497千元[116] - 2023年一个月内应收账款198,517千元,2022年为254,457千元;一年以上应收账款2023年为25,175千元,2022年为3,398千元[117] - 2023年有色玻璃产品相关业务毛利25,380千元,设计及安装相关服务业务毛利98,071千元;2022年无对应业务毛利数据对比[12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借贷成本已按年利率4.13%(2022年:年利率4.73%)资本化[129] - 2023年薪金、工资及其他福利为525,980千元,2022年为441,410千元;2023年定额供款退休计划供款为45,026千元,2022年为35,558千元[13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物业、厂房及设备之减值亏损为141,875千元,2022年为0千元[13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存货成本中相关成本为人民币769,100,000元(2022年:人民币623,600,000元)[130] - 2023年按有关税项司法权区适用税率计算除税前预期税项为(93,005)千元,2022年为48,358千元[13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每股基本亏损,根据公司普通权益股东应占亏损人民币409,756,000元(2022年:普通权益股东应占溢利人民币116,168,000元)及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计算[139] - 2023年12月31日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684,218千股,2022年为1,682,896千股[167] - 2023年需偿还债务总额为622,186千元,2022年为435,896千元[172] - 已批准及派付2023年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018港元,2022年为零港元[179] - 公司董事不建议派付2023年12月31日后的末期股息,2022年为零港元[178] - 2023年集团产生与收购相关成本112万元,计入“行政费用”[185] 业务收购情况 - 2023年10月27日,中玻投资订立协议收购甘肃大明约51.4706%股权,代价为人民币312,982,380元,12月31日交割后甘肃大明成为非全资附属公司[9] - 2023年12月31日完成收购后,集团录得商誉人民币170,500,000元[2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与附属公司非控股权益拥有人订立协议收购5%股权,于2023年3月23日完成[26] - 2023年10月27日,公司附属公司拟3.13亿元收购甘肃大明集团约51.4706%股权,卖方保证2026年底前三年纯利总额不少于2.1亿元[153] - 收购可识别资产净额公允价值为276,885千元,非控股权益按48.5294%比例权益为134,371千元[154] - 现金代价为312,982千元,商誉确认为170,468千元[154] - 若收购于2023年1月1日完成,预计2023年度贡献收入469,900,000元,净亏损242,600,000元[156] - 现金净流出总额为9,270千元[157] - 2023年集团收购甘肃凯盛大明光能科技有限公司控股权,该公司有1条日熔化量600吨光热超白浮法玻璃生产线及配套设施[189] 集团业务线情况 - 集团拥有2条光伏压延玻璃生产线、3条离线Low - E镀膜玻璃生产线、3条太阳能反射镜生产线和1家中性药玻生产线工程装备及技术服务公司[32] - 集团有两个可报告分部,分别为无色玻璃产品分部和节能及新能源玻璃产品分部[74][75] - 集团列报五个报告分部,包括镀膜玻璃产品分部[95] - 2023年集团新建的一条离线Low - E玻璃生产线于江苏东台投产,在线透明导电氧化物(TCO)玻璃实现量产[193] - 2023年尼日利亚基地生产经营稳定,毛利率领先国内龙头企业[194] - 2023年意大利公司中空玻璃及药用包装工程装备业务板块营收强劲,矿物棉工程业务板块业绩增长显著,新增光伏玻璃业务板块前期市场开发取得进展[195] 财务报表编制相关 - 集团财务报表按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准则及香港公司条例披露规定编制,符合港交所上市规则适用披露条文[59] - 编制财务报表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准,股本证券按公允价值列账[60] - 集团管理层编制了自2023年12月31日起未来至少12个月的现金流预测[61] - 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准则修订,除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外,对集团本期或过往期间业绩及财务状况编制或呈列方式无重大影响[65] - 会计政策变动涉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等多项准则修订[91] 税务相关 - 集团两间于中国成立的附属公司获批准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课税,2022年及2023年开始享15%优惠企业所得税税率,为期三年[112] - 集团于意大利成立的一间附属公司须按27.9%(2022年:27.9%)的税率缴纳意大利企业所得税[113] - 公司及集团于香港注册成立之附属公司须按16.5%(2022年:16.5%)的税率缴纳香港利得税[135] - 集团于中国成立的附属公司须按25%(2022年:25%)的税率缴纳中国企业所得税[136] - 集团在哈萨克斯坦附属公司按20%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2024年12月31日前获豁免[165] 其他 - 集团客户基础多元化[72] - 所有应收账款预期可于一年内收回[169] - 采购方面,公司通过多种采购方式加强国内外业务采购协同,控制原、燃料采购成本,优化采购渠道和流程[197] - 公司优化完善绩效激励体系,加大绩效考核力度,培养全面性管理人才及专业性技术人才[198] - 公司聘请专业团队确立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方向及方案,推进生产方式智能化,完善产业链数字形态[199] - 截至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1日及2023年12月31日,股份奖励计划所持股份数目为152,000千股[149] - 2022年每股摊薄盈利根据公司普通权益股东应占溢利(摊薄)116,168,000元及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摊薄)1,683,060,000计算[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