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名称及股权变动 - 公司名称由“中国通海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更改为“华富建业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自2023年7月26日起生效[46] - 2023年7月21日公司向20名人士按每股0.2港元授出合共1.525亿份购股权[47] 财务状况对比(资产、负债、现金等)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额为4299569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4678087千港元有所下降[2] - 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为159508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95206千港元减少[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负债总额为2177931千港元,低于2022年12月31日的2666481千港元[2] - 2023年6月30日债券逆回购协议金额为210.9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08.4万港元[32] - 2023年6月30日抵押品公允价值为435.1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24.5万港元[33]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账款净额为3.09343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9432亿港元[43] - 2023年6月30日应付账款总额为12.02545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5.34134亿港元[45] - 给予保证金客户之贷款按公允价值计量并计入损益为626,774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70,496千港元[96] - 2023年6月30日,保证金客户质押证券市值为42.95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8.48亿港元[9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现金水平约为1.60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95亿港元减少[11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借贷总额为7.22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9.06亿港元下降20%[11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为34%,2022年12月31日为45%[116] - 2023年6月30日,4.11亿港元资产已质押予银行及其他贷款人以取得信贷,2022年12月31日为4.41亿港元[120] 盈利情况对比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税前溢利为115201千港元,而2022年上半年为亏损259755千港元[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录得税前溢利1.15亿港元,2022年中期为税前亏损2.60亿港元[48] - 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净额为111,269千港元,而2022年同期为亏损245,591千港元[76][80]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2港仙,2022年同期为亏损4港仙[73] - 每股股息为1.1港仙,2022年同期为零[74] - 综合投资基金之其他持有人应占资产净额变动为2,63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824千港元[84] - 汇兑亏损净额为1,51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收益8,013千港元[84] 收入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前关连方收入为162097千港元,高于2022年同期的100544千港元[4] - 2023年上半年经纪业务可呈报分部收入为117025千港元[4] - 2023年上半年资产管理业务费用及佣金收入为5097千港元,利息收入为5430千港元[4] - 2023年上半年投资业务亏损净额为252474千港元[4] - 2023年上半年利息收入为147708千港元[4] - 2023年上半年其他业务可呈报分部收入为4596千港元[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总额为337,88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6,918千港元[6] - 2023年上半年经纪业务收入由2022年中期的0.48亿港元下跌15%至0.41亿港元[52] - 2023年上半年经纪业务利息收入由2022年中期的0.69亿港元增加1%至0.70亿港元[53]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收入增加至3.38亿港元,同比增加3.11亿港元,经调整经常性收入为2.91亿港元,同比增加4%[59] - 2023年企业融资业务收入由2022年中期的500万港元增加80%至900万港元[61][62] - 2023年上半年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为500万港元,与2022年中期持平[51] - 企业融资、资产管理、经纪、利息收入、投资、其他可呈报分部收入分别为12,907千港元、6,128千港元、110,845千港元、161,847千港元、47,484千港元、3,717千港元[90] - 可呈报分部业绩分别为亏损5,925千港元、亏损1,889千港元、盈利16,760千港元、盈利96,492千港元、盈利15,075千港元、亏损3,123千港元,总额为盈利117,390千港元[90] 成本及开支情况 - 2023年上半年员工成本81,82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89,644千港元[8] - 2023年上半年税务开支总额为3,932千港元,2022年同期税务抵免为14,164千港元[9] - 2023年上半年法律及专业费用总额约910万港元,2022年为880万港元[14] - 附属公司首200万港元应课税溢利按8.25%税率缴税,剩余按16.5%税率缴税[15] - 财务成本从2022年中期的0.25亿港元增加约8%至2023年中期的0.27亿港元[27] - 2023年上半年直接成本由2022年中期的0.54亿港元下跌9%至0.49亿港元,员工成本由0.90亿港元减少9%至0.82亿港元[54] - 2023年香港利得税拨备按估计应课税溢利的16.5%计算,一附属公司除外[99] 信贷相关情况 - 2023年中期,中国泛海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及Minyun Limited预期信贷损失支出拨回净额2.84亿港元[19] - 2023年中期借予企业客户1本金1.64亿港元,减值亏损4600万港元,利率9.75% [2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信用贷款总额无抵押为4,169,319千港元,有抵押为442,633千港元[2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预期信贷损失拨备为4,611,952千港元,分析净金额为1,327,753千港元[23] - 2023年中期确认预期信贷损失拨备支出净额0.17亿港元,2022年中期为0.81亿港元[28] - 信用贷款固定年利率介于2.5%至12%,与2022年12月31日相同[25] - 2023年上半年预期信贷损失支出净额由2022年中期的0.81亿港元减少约79%至0.17亿港元[68] - 部分信用贷款和非上市债务证券累计拨备率高,如中国泛海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为48%等[105] - 公司借贷业务向个人及企业提供有抵押及无抵押贷款,有信贷风险政策[10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借予嬴汇有限公司贷款金额为187百万港元[109]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有22名借款人,包括16名非上市公司、2名上市公司及4名个人[110]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有45项信用贷款,本金额介乎200万港元至6.78亿港元,利率介乎2.5%至12%[110] - 45项信用贷款中,不同抵押情况占比不同,如无抵押及无担保占46%等[110] - 2023年中期信用贷款总额从2022年12月31日的44.76亿港元增加1.36亿港元至46.12亿港元,扣除预期信贷损失拨备后净额从11.59亿港元增至13.28亿港元[114] - 2023年6月30日,五大借款人构成集团信用贷款组合本金总额的71%[111] 市场环境情况 - 2023年上半年香港证券市场日均成交額达1155亿港元,同比下跌16.5%,首次公开发售集资总额178亿港元,同比下降10%[56] - 2023年上半年恒生指数及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分别下跌4.4%及4.2%,6月底证券市场市值为33.9万亿港元,同比下跌13%[56] 人员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集团于香港聘用全职雇员184人,较2022年12月31日的190人减少;于中国内地聘用23人,与2022年持平;有自雇销售代表79人,较2022年的82人减少[121] 股息派付情况 - 董事会已宣派特别股息每股1.1港仙,将于2023年10月6日派付;不宣派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之中期股息[131] - 公司将于2023年9月18 - 19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为享特别股息,过户文件须在9月15日下午4时30分前送达指定地点[132] 公司运营及合规情况 - 2023年8月22日完成向中国泛海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贷款的清偿安排[38] - 公司对前景持乐观态度,但香港证券市场情绪低迷,全球宏观环境不稳定,将以财务稳定为首要任务并持谨慎态度[115] - 本中期期间,集团无附属公司及联营公司的重大收购及出售,期末无重大投资[11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赎回或出售公司上市证券[133] - 公司采纳不逊于上市规则附录十的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证券交易行为守则,全体董事上半年遵守规定[13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及之后,公司应用及遵守上市规则附录十四企业管治守则,仅偏离守则条文第C.2.1条[136] - 公司联席主席为韩晓生和林建兴,行政总裁由林建兴担任,董事会认为现有领导结构有利有效[136]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未经审核中期业绩公告已在港交所和公司网站刊载[138] - 公司2023年中期报告将寄发股东并可在相关网站阅览[138] - 公司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上半年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业绩[139]
华富建业金融(00952) - 2023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