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益为3264.1万坡元,较上年的1601.8万坡元增长103.9%[2] - 公司总收益为3260万新加坡元,同比增长103.8%[27] - 公司总收益为32,641千坡元,其中建筑合约收益20,588千坡元(63.1%),销售瓷砖收益12,053千坡元(36.9%)[12] - 毛利为809.0万坡元,较上年的249.3万坡元增长224.5%[2] - 公司毛利率从15.6%提升至24.8%[29] - 除税前溢利为30.8万坡元,上年为亏损371.5万坡元[2] - 年內溢利为29.2万坡元,上年为亏损371.5万坡元[2] - 公司年内溢利为30万新加坡元,上年亏损370万新加坡元[32] - 每股盈利为0.07新加坡仙,上年为每股亏损0.93新加坡仙[2] - 每股基本盈利为292千坡元(2021年亏损3,715千坡元)[2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公司直接成本为2460万新加坡元,同比增长81.5%[28] - 雇员福利开支总额为14,482千坡元,同比增长31.4%[18] - 公司雇员总数605名,雇员福利开支总额为1450万新加坡元[46] - 折旧费用总额659千坡元,其中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614千坡元(93.2%),使用权资产折旧123千坡元(18.7%)[12] - 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净额512千坡元,其中建筑合约分部65千坡元(12.7%),销售瓷砖分部447千坡元(87.3%)[12]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建筑合约收益细分:一般楼宇项目10,741千坡元(52.2%),土木工程项目5,455千坡元(26.5%),劳工供应4,321千坡元(21.0%),其他服务71千坡元(0.3%)[15] - 分部业绩:建筑合约分部收益1,059千坡元,销售瓷部分部收益13千坡元[12] - 分部资产总额27,255千坡元,其中建筑合约分部18,892千坡元(69.3%),销售瓷砖分部8,363千坡元(30.7%)[13] - 分部负债总额9,327千坡元,其中建筑合约分部6,237千坡元(66.9%),销售瓷砖分部3,090千坡元(33.1%)[13] - 一般楼宇项目收益为10.7百万坡元,同比下降26.2%(2021年14.5百万坡元)[25] - 公司土木工程项目收益为550万新加坡元,占总收益16.7%[26] - 公司持有6份进行中合约,未完成合约总价值9630万新加坡元[26] - 未履行履约责任交易价格总额96,308千坡元,其中51,698千坡元(53.7%)预期一年内确认,44,610千坡元(46.3%)预期一年后确认[15][16] 客户和供应商集中度 - 主要客户收益:客户A贡献5,145千坡元(15.8%),客户E贡献5,104千坡元(15.6%),客户F贡献3,116千坡元(9.5%)[14] - 五大客户收益约1800万新加坡元,占总收益55%[68] - 最大客户收益约510万新加坡元,占总收益16%[68]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中37.7%来自三大客户[42] - 五大供应商采购总额约650万新加坡元,占采购总额45.6%[68] - 最大供应商采购额约160万新加坡元,占采购总额11.0%[6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3年新加坡GDP增长预期:贸易与工业部预计增长0.5%至2.5%[57] - 2023年新加坡建筑需求预测:建设局(BCA)预计总建筑需求介于270亿坡元至320亿坡元[57] - 业务牌照升级进展:公司已获得C1级及B2级牌照[54] - 公司风险管理策略:通过内部风险报告分析信贷风险及流动资金风险,仅与高信贷质素交易对手合作[59] - 企业管治架构:公司主席与行政总裁由同一人担任(吴先生),董事会认为此安排可确保统一领导[61][62] - 审核委员会确认集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系统适当有效[72] - 控股股东确认自上市日起遵守不竞争契据[67] 其他财务数据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81.0万坡元,较上年的489.5万坡元增长18.7%[3]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80万新加坡元[33] - 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保修金为114.5万坡元,较上年的79.2万坡元增长44.6%[3] - 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保修金为1,145千坡元,同比增长44.6%[22] - 银行借款为606.4万坡元,较上年的485.4万坡元增长24.9%[3] - 资产净值为1348.3万坡元,较上年的1309.7万坡元增长3.0%[3] - 流动负债总额为1432.7万坡元,较上年的1287.9万坡元增长11.2%[3] - 公司负债比率为30.1%,上年为40.3%[34]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为5,446千坡元,同比增长152.2%[21] - 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拨回356千坡元(2021年无拨回)[18] 其他重要内容 - 股息收入为380千坡元,同比下降16.7%[17]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财务资产公平值亏损为380千坡元,同比减少16.7%[17] - 政府补贴收入为233千坡元,同比下降251.3%(2021年为补贴154千坡元)[17] - 投资物业租金收入为181千坡元,同比增长50.8%[17] - 资本开支总额501千坡元,主要用于物业、厂房及设备添置[12] - 上市所得款项净额实际用途:收购物业作宿舍及切割屈制厂已用2850万港元[50][51],翻新新宿舍及切割屈制厂已用110万港元[50][52],购买切割屈制系统单一生産线尚未动用(因COVID-19延迟)[50][52],建筑项目员工成本已支付920万港元[50][53],营运资金已用3930万港元[50][53] - 尚未动用首次公开发售所得款项:约2850万港元(相当于约500万坡元)用于支付收购新物业的可退还按金[51] - 新物业收购完成时间:2020年2月25日完成收购位于8 Senoko Loop Singapore 758147的物业[51] - 董事证券交易合规:全体董事确认2022年度遵守操守守则,无任何不合规情况[63] - 股份交易情况:公司及附属公司2022年度未购买、赎回或出售任何上市证券[64] - 公司维持至少25%公众持股量,符合上市规则[70] - 年度股东大会将于2023年6月20日举行[73] - 股份过户登记将于2023年6月15日至20日暂停[73] - 2022年年报将发布于公司网站及联交所网站[75]
靛蓝星(08373) - 2022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