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业绩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5.55531亿元,2022年同期为4.38869亿元,同比增长26.6%[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毛利为2.45316亿元,2022年同期为1.87858亿元,同比增长30.6%[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溢利为3972.1万元,2022年同期为2844.3万元,同比增长39.6%[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期内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为3109万元,2022年同期为1783.5万元,同比增长74.3%[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为1.78分,2022年同期为1.21分[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52320千元,2022年同期为产生现金净额64462千元[1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为3669千元,2022年同期为17240千元[1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筹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4005千元,2022年同期为41589千元[1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52656千元,2022年同期为增加40113千元[12] - 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为237442千元,2022年同期为267257千元[1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生产及销售药品收入190,839千元,销售及分销药品及保健品收入64,974千元,总计255,813千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生产及销售药品收入407,492千元,销售及分销药品及保健品收入148,039千元,总计555,531千元[2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其他收入2,671千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5,838千元[2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其他收入净额1,272千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净额1,586千元[2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可申报分部收入602,183千元,可申报分部溢利37,555千元[2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可申报分部资产1,723,455千元,可申报分部负债664,537千元[2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综合收入555,531千元,除税前综合溢利36,474千元[2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综合资产总额1,429,943千元,综合负债总额393,549千元[3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药品及保健品销售446,340千元,医疗器械销售109,191千元[3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销售药品、保健品及医疗器械的总收入为5.55531亿元,2022年同期为4.38869亿元[32]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相关财务费用为324.7万元,2022年同期为316.2万元;员工成本为7313.7万元,2022年同期为7288.6万元[33]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538.4万元,2022年同期为744.6万元[3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及六个月,每股基本盈利分别约为0.0081元及0.0178元,2022年同期分别约为0.0058元及0.0121元[38] - 报告期内公司收入约为5.55531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约26.58%,其中生产和销售药品分部收入约4.07492亿元,占比约73.35%,销售及分销药品及保健品分部收入约1.48039亿元,占比约26.65%[70] -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约为44%,较去年同期上升约1个百分点,毛利约为2.45316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约30.59%[71][72] -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约为1.47759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约36.55%,行政开支约为4120.7万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73] - 报告期内公司其他经营开支约为2405.3万元,较去年同期上升约15.97%,财务成本约为324.7万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74] - 报告期内公司税后溢利约为3109万元,较去年同期上升约74.32%,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为2988.1万元,较去年同期上升约46.88%[75] - 报告期内,雇员成本约为人民币7313.7万元[88] 资产与负债 - 2023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5.16087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5.53141亿元[8]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为9.13856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8.95089亿元[8]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为3.61958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4.12723亿元[8]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为5.51898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4.82366亿元[8]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为10.36394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0.05304亿元[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总计3.73628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3.41968亿元[41]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账款为190,769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52,887千元;应收票据2023年6月30日为31,602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52,134千元[43]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账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19,748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24,120千元;其他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拨备2023年6月30日为2,460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825千元[44] - 2023年6月30日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为130,317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14,003千元;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2023年6月30日为103,787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25,191千元[45] - 2023年6月30日附息借贷总额为88,355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87,937千元[45] - 2023年6月30日来自第三方的部分其他借款3,870,000元由集团家具、装置及设备作抵押,实际利率6.5%;另有3,395,000元(2022年为零元)同样以此抵押,实际利率6.5%[46][47] - 2023年6月30日附息银行借贷中,20,021,000元由集团建筑物抵押担保,实际利率3.7%;37,044,000元由附属公司非控股股东保证及集团建筑物抵押担保,实际利率3.95% - 4.35%等[48][49][50] - 2023年6月30日租赁负债现值为3,579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4,755千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租赁总现金流出约2,827,000元,2022年为6,315,000元[51] - 2023年6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已订约但未拨备金额为791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990千元[52] - 2023年6月30日短期租赁一年内租赁承担为882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764千元[53] - 2023年6月30日应收关联方款项为66,346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65,107千元;2023年6月30日应付关联方款项为12,350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28,289千元[60] - 贸易性质应收关联方款项2023年6月30日为66,018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64,708千元;贸易性质应付关联方款项2023年6月30日为6,025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7,435千元[62] - 非贸易性质应收关联方款项2023年6月30日为328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399千元;非贸易性质应付关联方款项2023年6月30日为6,325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20,854千元[62] - 贸易性质应收关联方款项3个月内2023年6月30日为19,803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51,951千元;超过3个月但少于12个月2023年6月30日为32,229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2,666千元;超过12个月2023年6月30日为13,986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0,091千元[63] - 贸易性质应付关联方款项3个月内2023年6月30日为6,025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7,077千元;超过12个月2023年6月30日为0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358千元[63] - 2023年6月30日,公司短期银行借款为8109万元,已动用银行融资5706.4万元,以账面价值约2427.1万元房屋作抵押[77][7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产与负债比率约为37.97%,2022年12月31日约为44.06%[80]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有未来资本支出合约承担约人民币79.1万元[89] 业务情况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开发、生产及销售药物,研究及开发现代生物科技业务,购买及销售药物及保健品[14] - 公司业务均在中国运营,客户群多元化,无客户交易超公司收入10%[24][28] - 公司按生产及销售药品、销售及分销药品及保健品两条业务线管理业务[24] - 公司在报告期间主要在中国从事药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以及药品及保健食品的购销[64] - 公司销售的药品主要涵盖肿瘤、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精神障碍等多个治疗领域[64] - 公司拥有两个药品生产基地,福州生产基地有366个国药准字批准文号,北京生产基地有137个国药准字批准文号[65] - 公司现有35项发明专利,4个品种已通过一致性评价,另有多个品种一致性评价工作有序推进,新药研发有多索茶碱注射液和钠钾镁钙注射用浓溶液已获批件[66] - 福建两家制药附属公司拓展重点产品市场,北京海王中新药业经营状况较同期提升,销售有所增长[67] - 新医保改革政策影响药品与保健食品购销业务,该分部将调整销售策略,开发保健食品市场[69] 税务政策 - 集团三间附属公司合资格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按15%优惠税率缴纳中国企业所得税[35] - 从事研发活动企业可将研发费用200%作为可扣税开支,集团三间附属公司可享受该政策[36] 股息政策 - 董事不建议就报告期派付任何股息[37] - 董事会不建议就报告期派付任何中期股息,2022年也无派息[83] 关联交易 - 2023年上半年向深圳海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租用办公室费用为716千元,2022年为769千元[53] - 2023年上半年向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购买制成品费用为30,336千元,2022年为32,201千元[53] - 2023年上半年从南宁海王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购买货物费用为9,906千元,2022年为1,663千元[55] - 2023年上半年向山东海王银河医药有限公司销售货物收入为6,274千元,2022年为5,800千元[53] - 2023年上半年向江苏海王星辰医药有限公司销售货物收入为3,111千元,2022年为1,041千元[55] - 2023年上半年从深圳海王医药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获得研发收入为388千元,2022年为3千元[54] - 2023年上半年向喀什海王银河医药有限公司销售货物收入为457千元,2022年为209千元[55] - 2023年上半年向吉林海王健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销售货物收入为4,233千元,2022年无此项收入[57] - 2023年上半年向深圳海王健康实业有限公司销售货物收入为780千元,2022年无此项收入[56] 人员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主要管理人员短期雇员福利为4,310千元,2022年同期为3,644千元;退休福利2023年为246千元,2022年为248千元[63]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雇用1453名员工[87] 股权结构 - 董事张锋、于琳、张晓光、曹阳分别拥有海王生物全部已发行股本约0.05%、0.03%、0.02%、0.01%的权益,海王生物直接及间接持有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约73.51%的权益[90][91][92][93][94]
海王英特龙(08329) - 2023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