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状况 - 2023年5月12日完成剥离地产项目,财务报表净负债减少431.39亿元,截至6月30日净负债降至328.4亿元[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产总额428.52亿元,负债总额756.92亿元,其中借款269.97亿元,贸易及其他应付款422.73亿元,其他负债64.22亿元[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总负债为7.57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8.39亿元有所下降[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产生亏损68.73亿元,累计亏损及流动净负债分别为1057.71亿元及366.05亿元[10] - 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及受限制现金为1.17亿元[1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为3.16亿元,贸易应付款为112.63亿元;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10.28亿元和105.27亿元[23][2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负债总额为756.92亿元,其中借款为269.97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上升10.12亿元;贸易及其他应付款为422.73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114.77亿元[26][27] - 2023年6月30日借款平均年利率为7.1%,2022年12月31日为7.65%[2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其他负债为64.2153亿元[2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借款总额约为人民币27,553.22百万元,资产负债率为64.30%[4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本承诺约人民币13,071百万元,用于全国基地建设和固定资产购置等[4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人民币7,573百万元的借款,由总额为人民币13,872百万元的资产作抵押[4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标的金额人民币3,000万元以上未决诉讼案件48件,标的金额总额约人民币10,887百万元[42]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未能清偿的到期债务累计约人民币93.41亿元,逾期商票累计约人民币35.91亿元[42] 经营业绩 - 报告期内,集团收入为1.55亿元,毛亏0.61亿元,净亏损合计68.73亿元,同比减亏48.6%[1] - 报告期内,持作出售之终止经营之业务(即剥离地产项目)亏损10.61亿元,资产处置、资产减值等非经营性亏损37.16亿元,经营性亏损20.96亿元[1] - 2023年上半年收入15.4539亿元,2022年同期为2.4106亿元[2] - 2023年上半年毛亏6.0876亿元,2022年同期为0.9642亿元[2] - 2023年上半年经营亏损48.13151亿元,2022年同期为17.59966亿元[2]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前亏损58.13984亿元,2022年同期为38.60028亿元[2] - 2023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之业务期内亏损58.12119亿元,2022年同期为38.72393亿元[2] - 2023年上半年期内全面亏损总额74.20203亿元,2022年同期为147.72893亿元[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入为15.45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2.41亿元有所增长[13] - 2023年上半年锂电池销售、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销售、提供技术服务和其他收入分别为2797.8万元、177.6万元、0万元和1.13亿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84.1万元、28.5万元、2298万元和0万元[1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抵免(开支)为186.5万元,2022年同期为 - 1236.5万元[15]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为68.65亿元,其中持续经营业务亏损58.04亿元,终止经营业务亏损10.61亿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133.62亿元、38.69亿元和94.93亿元[19][22]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为0.63元,其中持续经营业务亏损0.54元,终止经营业务亏损0.10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1.23元、0.36元和0.88元[19][22] - 报告期内集团营业额为1.5454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540.98%,主要因开始销售恒驰5[28] - 报告期内集团毛亏为6088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531.54%,因核心零部件价格上涨和制造成本高[29] - 集团销售和营销成本较2022年同期增加44.08%至1.878亿元,因恒驰5促销及品牌推广费用增加[30] - 集团行政费用较2022年同期下降15.54%至9.3592亿元,因雇员减少、减薪及研发开支减少[31] - 报告期内集团持续经营业务亏损58.1212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50.09%,因计提减值拨备[32] - 报告期内集团终止经营业务亏损10.6093亿元,该业务于2023年5月12日完成出售[33] 业务运营 - 报告期内超过760台恒驰5交付,全球范围内共申请3512件类似研究领域专利,其中2715件已获授权[25] - 公司主营新能源汽车业务,健康管理业务已停止运营并于2023年5月完成出售[25] - 报告期内集团拥有457名科研人员,聚焦研发提升恒驰5质量,推进后续车型开发[3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已开设超60家销售门店,分布于33个重点城市[38] - 报告期内集团集中资源于整车领域,动力锂电池研发及基地建设停止[39] 财务策略与措施 - 集团将继续采取业务和运营重组计划,控制营运及行政成本[11] - 集团已与若干债权人达成协议,同意延长还款期[11] 会计准则与税务 - 集团须于2023年1月1日起强制采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等准则修订本,采纳对财务资料无重大影响[12] - 因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应课税溢利,未作香港利得税拨备[16] - 中国企业所得税按估计应课税溢利的25%计算,符合小微和高新政策的附属公司分别享有20%和15%的优惠税率[17] - 中国土地增值税按土地增值的30% - 60%的累进税率征收[18] 股权与融资 - 2023年5月12日,公司完成出售薈保有限公司及Flaming Ace Limited全部已发行股本,代价为人民币2元[45] - 2023年8月14日,公司有条件同意向纽顿集团配 发及发行6,177,106,404股新股份,总代价约5亿美元,纽顿集团将持股约27.50%[46] - 2023年8月14日,公司与多方签订债转股认购协议,将配 发及发行合共5,441,305,702股新股份,认购总额为20,894,613,901.15港元[47] - 中国恒大集团提供贷款未偿还本金17.6781527亿美元(约138亿港元)及应计利息2.94474434亿美元(约23亿港元),按每股3.84港元转41.7828487亿股新股,占债转股后股份总数约25.66%[48] - 许先生及鑫鑫提供贷款未偿还本金26.5亿港元,按每股3.84港元转69010.4166万股新股,占债转股后股份总数约4.24%[49] - 丁女士及好邦提供贷款未偿还本金22亿港元,按每股3.84港元转57291.6666万股新股,占债转股后已发行股份总数约3.52%[49] 股息与股东事项 - 董事不建议就本期派发现金中期股息[18] - 公司不建议派发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股息[50] - 公司将於2023年9月5日举行股东周年大会,董事将退任并膺选连任[51]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公司已采纳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证券交易行为守则,报告期内董事遵守规定标准[52] 证券交易与信息披露 - 报告期内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本公司上市证券[53] - 中期业绩公告已在联交所及公司网站刊出,中期报告将适时寄发股东并在相关网站提供[53] 员工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共聘有1,597名雇员,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约92%,报告期内员工总成本约人民币313.85百万元[43] 购股计划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购股计划累计授出752,200,000份购股权,其中299,600,000份未行使,452,600,000份已失效[44]
恒大汽车(00708) - 2023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