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嬴集团(00397) - 2023 - 中期业绩
嬴集团嬴集团(HK:00397)2023-08-29 22:33

财务收益与亏损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约3904.1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3712.1万港元[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3486.7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616.3万港元[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为1.25港仙,2022年同期为0.58港仙[10] - 2023年上半年总收益3904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7121千港元[19] - 2023年上半年借贷利息收入2885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9831千港元;债券投资利息收入2023年上半年为0,2022年同期为438千港元[19] - 2023年上半年金融服务收入967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852千港元[22][23] - 2023年上半年分类业绩亏损36043千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10615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3793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6165千港元[22][23]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为4881.6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653万港元[27]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为46.5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3.6万港元[27]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员工成本为579.5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295.5万港元[28]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抵免为306.1万港元,2022年同期无[29] - 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3486.7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616.3万港元[31] - 2023年上半年应收贷款及利息减值亏损拨回净额为747.5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减值1563.1万港元[27][28] - 2023年上半年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拨回净额为0.9万港元,与2022年同期相同[27][2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益约3900万港元,2022年为3710万港元[63] - 向客户提供的孖展贷款利息收入上升至约900万港元,2022年为540万港元[63] - 借贷业务利息收入小幅下跌至约2880万港元,2022年为2980万港元[63] - 来自投资物业的租金收入增加50万港元,2022年无此项收入[63] - 整体毛利增加至约3660万港元,2022年为3420万港元[63] - 公司拥有人应占净亏损约3490万港元,2022年为1620万港元[64]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平值变动亏损约5660万港元[64] - 集团金融服务业务本期收益约970万港元,较2022年上升约41.2%;客户利息收入约900万港元,2022年同期约540万港元[72] - 借贷业务收益约2890万港元,占总收益约73.9%,经营溢利约2960万港元,较上期增加约300%[85] - 应收贷款及利息减值亏损拨回约750万港元,2022年为减值亏损1560万港元[86] - 期内五大客户利息收入占总收益约16.6%,单一最大客户占约4.7%[90] - 债券投资利息收入约为零,较2022年的0.7百万港元下降约100%[95] - 本期未获康健股息,投资康健录得公平值亏损约43.5百万港元[11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康健集团录得未经审核综合溢利约38.7百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亏损约6.8百万港元[111] - 公司由未经审核综合亏损转为未经审核综合溢利,主要因收益增加及分占联营公司溢利[112] 股息分配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中期股息[2]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3年上半年派付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也无[30] 资产与负债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持有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约4.83997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81933亿港元[3]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持有银行结余及现金约2.0552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20068亿港元;应收贷款及利息约5.12451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287亿港元[4]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约为11.93361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2.74129亿港元;流动比率约为23.39倍,2022年12月31日为24.82倍[5] - 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约为13.84203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4.19068亿港元[6]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90842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45289亿港元[11]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5331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349.9万港元[11] - 2023年6月30日分类资产总值1211657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234462千港元;2023年6月30日综合资产总值1437513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472917千港元[24] - 2023年6月30日分类负债总值51641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1336千港元;2023年6月30日综合负债总值5331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3849千港元[24]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贷款及利息为51245.1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2870万港元[33]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按金及预付款项总额为16302.6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7925.9万港元[36] - 2023年6月30日金融服务业务现金客户及结算所贸易应收款项账面总值1283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88000港元[38] - 2023年6月30日预期信贷亏损拨备总计198000港元,较年初减少9000港元[39] - 2023年6月30日孖展客户作为抵押品抵押的证券市值约7.21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46亿港元[40] - 2023年6月30日金融服务业务孖展客户贸易应收款项账面总值137849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43991000港元[41]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28677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7363000港元[42] - 2023年6月30日经营租赁未来最低租金收入应收款项一年內为1020000港元,一年以上但少于五年为0,2022年分别为1020000港元和893000港元[44] - 2023年6月30日有关投资基金投资已订约但未作拨备的承担为2606000港元,2022年为2880000港元[44] - 2023年6月30日分类为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香港上市股本证券公平值为346308000港元,2022年为381560000港元[47] - 2023年6月30日第三层级公平值计量的按公平值计入损益金融资产为1505000港元,2022年为935000港元[48] - 2023年6月30日投资物业商业(香港)公平值为40900000港元,与2022年持平[49] - 集团现金状况保持强劲,2023年6月30日银行结余及现金约2.055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201亿港元[65] - 2023年6月30日贷款组合本金总额5.50921亿港元,逾期贷款2.19602亿港元,占比40%[88] - 2023年6月30日最大客户及五大客户应收贷款及利息结余分别占总额约4.3%及21.0%[91] - 应收贷款及利息净额未逾期3.41559亿港元,逾期超90日1.63073亿港元[92] - 2023年6月30日,债券组合公平值为零[94] - 2023年6月30日,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约为484.0百万港元,包括股本证券346.8百万港元、非上市投资基金96.9百万港元、非上市股本投资39.3百万港元、可换股债券1.0百万港元[101] - 2023年6月30日,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投资组合包括27项香港上市股本证券、7项非上市投资基金、2项非上市权益投资、1项可换股债券[102] - 2023年6月30日,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入之金融资产约为零,均为上市债券投资[103] - 2023年6月30日,持有投资物业约40.9百万港元,用于出租获取租金收入[104] - 2023年6月30日,持有790,442,000股康健股份,投资成本约896.7百万港元,占已发行股份约11.7%,公平值约256.9百万港元[109]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持有银行结余及现金约2.055亿港元,流动资产净值约达11.934亿港元[124]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比率约为23.4倍,资产负债比率约为3.7% [124]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拥有尚未偿还借款约2330万港元,银行借款年利率为香港银行同业拆息加2% [125] - 2023年6月30日,价值约4090万港元的投资物业抵押予银行作借款担保[129] 会计准则影响 - 采用修订后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集团简明综合中期财务资料无重大财务影响,预计采用未生效准则也不会对业绩及财务状况造成重大影响[17][18] 业务分类与运营 - 集团业务分为金融服务、借贷、资产投资三个分类,各分类独立管理[21] - 集团非流动资产业务位于香港,收益来自香港运营[26]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客户贡献集团10%以上的收益总额[26] - 集团计划未来数年扩充金融服务业务,重整证券资本市场业务[73] - 集团通过易财务和易金融管理借贷业务,业务分为四类贷款,计划探索潜在借贷商机[74] - 集团借贷业务客户主要来自社交网络、过往及现有客户、第三方代理商、员工及管理层转介[75] - 集团秉持全面信贷政策控制贷款组合质量,制定严格信贷政策及控制措施降低信贷风险[76][77] - 贷款审批前集团进行内部信贷评估,包括核实背景、收入资产证明、评估抵押品价值等[78] - 贷款续期时集团进行类似更新评估,并评估借款人过往还款记录及市况变动[79] - 授出贷款后集团每周审阅还款记录及贷款组合,适时获取更新资料及公开查询,采取行动收回贷款[80] - 无抵押贷款年利率介乎10%至24%,有抵押贷款年利率介乎9%至12.5%[84] - 2023年6月30日活跃账户52个,其中个人客户34个,企业客户18个[89] - 资产投资业务本期产生亏损,由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变动亏损驱动[93] - 公司一直在探索及投资金融科技、保健及生物技术相关领域投资机遇,2021年7月投资Seamless Group Inc[99] - 公司维持一定数量香港上市股票投资组合,投资组合及策略定期审阅并视情况调整[97][98] - 2023年6月公司名称由权威金融集团有限公司改为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扩展金融服务[115] - 集团将通过员工社交网络为孖展融资业务增收并扩大客户基础,借贷业务扩展至企业及个人贷款[120] - 集团将审慎评估风险管理策略,确保长期风险与收益平衡,关注贷款组合偿还表现[121] - 集团将寻找医疗保健行业投资机会,为集团带来可持续回报[123] 法律诉讼情况 - 康宏高等法院诉讼、朱晓燕呈请仍处初步阶段,无需就申索作出拨备[50][52][60] - 好年及冼先生相关法律诉讼上诉被驳回,无需就申索作出拨备[54][57][61] 市场环境情况 - 2023年香港股市面临多重挑战,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和恒生综合指数 – 行业指数分别下跌4.4%、4.2%、5.3%和23.3%[68] - 2023年上半年香港日均证券成交量约1155亿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上升7.74%;筹资总额约178亿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下降9.9%[70] 公司人员与组织架构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雇用28名雇员,薪酬依业内惯例、个人表现及经验而定[130]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分别为陈丽屏女士、谭美珠女士及何远东先生[135] - 审核委员会与管理层审阅集团会计原则及惯例,讨论内部监控与财务申报事项[135] - 公告日期执行董事为李荣昌先生及汤显祖先生[135] - 公告日期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陈丽屏女士、谭美珠女士及何远东先生[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