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洲际航天科技(01725) - 2023 - 年度业绩

财务数据概述 - 2023年公司收益为593,508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635,432千元人民币;2023年毛利为64,709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26,042千元人民币;2023年经营亏损为207,441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140,842千元人民币;2023年年度亏损为222,781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154,291千元人民币[57] - 2023年公司资产总值为1,154,883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1,227,351千元人民币[61] - 2023年报告期公司收益约人民币59350万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约6.6%[74] - 2023年报告期公司毛利约人民币6470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148.8%[74] - 2023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年度亏损从2022年约人民币15430万元增加至约人民币21110万元[7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录得净亏损人民币22278.1万元及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净额人民币13287.1万元[8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的流动负债超过其流动资产人民币33932.6万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人民币7022.5万元[85] - 2023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人民币0.6819元[7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外部客户收益为593,508千元人民币,分部毛利为64,709千元人民币[125] - 2023年来自中国内地的客户合约收益为477,720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465,866千元人民币有所增长[132] - 2023年合约负债为18,492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19,630千元人民币有所下降[132] - 2023年计入年初合约负债结余中的已确认收益为10,058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45,130千元人民币大幅减少[133] - 2023年主要客户A的收益为118,024千元人民币,客户B的收益为74,198千元人民币[134] - 2023年按地理位置划分的非流动资产中,中国内地为185,645千元人民币,香港为547,035千元人民币[135] - 2023年政府补助为4,234千元人民币,租金收入为774千元人民币,杂项收入为1,727千元人民币[140] - 2023年所得税抵免为3,904千元人民币,2022年所得税开支为1,310千元人民币[143] - 2023年物业、厂房及设备的折旧为30,328千元人民币,使用权资产的折旧为37,529千元人民币,无形资产摊销为970千元人民币[125] - 2023年总资产为1154883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1227351千元人民币[152] - 2023年总负债为951506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981469千元人民币[153] - 五大客户占2023年报告期收益约57%,2022年为65%[156] - 2023年使用原材料成本为425507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453465千元人民币[159] - 2023年雇员福利开支及人力资源服务开支为161359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151771千元人民币[159] - 2023年融资成本净额为 - 19244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 - 12139千元人民币[163] - 2023年除所得税前亏损为 - 226685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 - 152981千元人民币[167] - 2023年所得税(抵免)╱开支为 - 3904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1310千元人民币[167] - 2023年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 - 211141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 - 154290千元人民币[168] - 2023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 - 68.19人民币分,2022年为 - 49.93人民币分[168] - 2023年营业额约为人民币5.935亿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约6.6%,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年度亏损约为人民币2.111亿元,2022年同期约为人民币1.543亿元[179] - 2023年存货成本确认为开支并计入销售成本约为人民币5.25597亿元,2022年为人民币6.06029亿元[172]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为人民币1.59231亿元,2022年为人民币1.2745亿元[173] - 2023年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为人民币0.85153亿元,2022年为人民币1.03504亿元[175] - 2023年即期部分应付款项总计人民币1.34292亿元,2022年为人民币1.15781亿元;非即期部分修复成本拨备2023年为人民币0.22268亿元,2022年为人民币0.08402亿元[177] - 销售PCBAs的收益从2022年约4.95亿人民币降至报告期约4.168亿人民币,减少约15.8%[183] - 报告期内毛利约6470万人民币,较2022年约2600万人民币增加约3870万人民币或148.5%[184] - 整体毛利率从2022年的4.1%上升至报告期的10.9%[184] - 2023年原材料为80348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92048千元人民币[196] - 2023年在制品为12635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17813千元人民币[196] - 2023年制成品为13723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19338千元人民币[196] - 2023年末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为13439千元人民币,2022年末为7130千元人民币[199]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按币种)人民币为131463千元,美元为24747千元,欧元为3021千元;2022年人民币为94703千元,美元为30344千元,欧元为2403千元[199] 其他收入与减值亏损 - 报告期内其他收入约为人民币670万元,主要因杂项收入增加及出租物业产生租金收入而上升[11] - 报告期内金融资产减值亏损约为人民币630万元,2022年为人民币170万元[14] 资本开支与承诺 - 2023年资本开支约为人民币1.542亿元,2022年为人民币3.845亿元,主要与建设香港卫星制造中心及相关应用中心有关[2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预计未来十二个月内应付的资本开支承诺约为人民币19620.2万元[70] 股本与股份发行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数目为3.153778亿股每股0.01港元普通股,已发行股本为315.3778万港元[27] - 假设公司已发行股本于换股权获行使前无变动,将发行予麦格理银行的公司股份最高数目为6175万股[20] 业务合作与拓展 - 2024年1月9日,公司与Abu Dhabi Ports Company PJSC订立不具法律约束力的条款书,拟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建立国际航天科技创新及太空贸易中心[31] - 2024年2月1日,公司与Aspace Saudi、Aspace HK及投资者就Aspace Saudi的合营业务订立合营协议,Aspace HK及投资者于Aspace Saudi的持股比例将维持在85:15[45] - 公司将积极拓展航天业务至国际市场,减轻贸易紧张局势等风险对业务的影响[3] - 董事会对航天业务前景保持乐观,随着香港两座新设施开始营运,公司将加强航天业务研发投入[4] - 公司将加强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合作,为航天业务及EMS业务获取更多资源及支持,投资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180] - 公司预计未来航天业务将迎来巨大商机,已物色许多潜在商机及合作机会,尤其在中东地区,将参与阿布扎比航天生态城项目[181] 资产出售与收购 - 2023年5月30日,公司完成出售附属公司Positive Expert Limited全部股权,代价为7500万港元[32] - 报告期内公司未进行任何重大收购、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及重大投资[46] 审核与合规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公司报告期内的年度业绩、公告等,确认公告完整准确并遵守上市规则[34][35] - 报告期内审核委员会共举行了三次会议,履行多项工作,包括讨论会计原则、审计范围、审阅财务报表等[48]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的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行为守则,全体董事确认于报告期内一直遵守规定标准[49] 股息政策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报告期(2023年)的末期股息,2022年也无派付[43] 证券交易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36] 融资与贷款 - 2024年3月15日,公司获文壹川承诺提供最高达5亿港元(约人民币4.545亿元)的无抵押免息循环贷款,有效期至2025年4月1日[71] - 2022 - 2023年,集团与Vision订立贷款协议获3亿港元(约人民币2.727亿元)无抵押免息贷款融资,截至2024年3月27日,提取总额约为人民币2.665亿元[88] - 截至2024年3月27日,公司从香港航天控股(BVI)融资中提取总额约为人民币3480万元[8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贷款金额约为人民币9110万元,贷款偿还日期进一步延长至2025年3月7日[8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计划按2024年8 - 12月原定到期日偿还应付债券约人民币1780.99万元[9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从股份认购融资安排收到所得款项净额约2140万元,2024年1 - 2月又收到约530万元,预计3 - 10月还会收到更多款项[114] 持续经营与资金筹集 - 公司将实施业务战略,减少未来十二个月来自营运的净经营现金流出,改善现金流状况[91] - 公司正与潜在投资者磋商,通过发行新股本及/或债务证券筹集新资金[91] - 公司能否持续经营取决于产生足够净现金流入的能力,包括维持贷款承诺和获得充足资金[92] - 集团正与现有贷款人磋商续借,与潜在贷款人磋商新贷款[115] - 董事认为假设相关计划及措施成功实施,集团有足够营运资金履行未来十二个月到期财务义务[115] 会计政策变更 - 公司于2023年开始的年度报告期首次采纳新订及经修订准则,未对会计政策产生重大影响[94][98] - 集团更改会计政策,停止应用实际权益方法,以直线法重新归属视作雇员供款[119] - 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修订要求公司确认额外的递延税项资产及负债[12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确认调整的累计影响不重大,未对期初保留盈利或权益其他部分作出调整[121] 业务分部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银行及金融及其他设备、航天业务分部收益分别为168157、486654,总计654811[10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银行及金融及其他设备、航天业务分部毛利分别为8210、17832,总计26042[104] - 集团主要从事航天业务和电子制造服务业务[108] - 公司主要从事EMS业务和航天业务,2023年EMS业务中智能家居设备外部客户收益为159,246千元人民币,银行及金融及其他设备为476,186千元人民币[145][148] 税务情况 - 深圳恒昌盛科技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可享15%优惠所得税税率[189] - 集团在中国其他实体须按2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190] 公司名称变更 - 2023年11月24日,公司名称由“香港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更改 为“洲际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66] 财务报表相关 - 综合财务报表以人民币呈列,所有数值均约整至最接近千位,于2024年3月27日获董事批准刊发[67] 租金问题 - 截至财务报表获批日期,集团拖欠先进制造业中心租金共人民币1328.4万元,或影响航天业务计划[86] - 集团计划在2024年第二季度前结清先进制造业中心及香港总办事处2024年1 - 3月未付租金[114] 潜在双重上市 - 2023年12月公司决议在中东证券交易所进行潜在双重上市,截至2024年3月27日尚未提出申请[115] 负债情况变化 - 2023年12月31日与2022年相比,公司多项负债数据有变化,如租赁负债从131983变为166546等[106]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应付债券的财务契诺1780.9万元未获履行,债券持有人有权要求赎回2024年8 - 12月到期的债券[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