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芯成科技(00365) - 2022 - 年度业绩
芯成科技芯成科技(HK:00365)2023-03-29 18:42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营业收入及证券投资收益为231,616千港元,2021年为322,981千港元[1] - 2022年年内亏损为33,092千港元,2021年为盈利38,282千港元[2] - 2022年年内全面开支总额为41,600千港元,2021年为全面收益39,375千港元[2] - 2022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24,504千港元,2021年为盈利38,282千港元[3] - 2022年每股亏损为1.68港仙,2021年每股收益为2.63港仙[3] - 2022年资产总额为1,157,741千港元,2021年为759,615千港元[4] - 2022年权益总额为353,517千港元,2021年为348,589千港元[4] - 2022年负债总额为804,224千港元,2021年为411,026千港元[5] - 2022年净流动资产为222,809千港元,2021年为193,686千港元[5] - 2022年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816,814千港元,2021年为358,623千港元[5] - 2022年公司所得税税前亏损33,641千港元,2021年所得税税前利润46,416千港元[16][17]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分部总资产1,157,741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759,615千港元[16][17] - 2022年公司年内增加非流动分部资产(金融工具和递延所得税资产除外)415,733千港元,2021年为9,984千港元[16][17]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分部总负债804,224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411,026千港元[16][17] - 2022年其他收益为20,664,000港元,2021年为23,064,000港元[18] - 2022年其他(亏损)/利得净额为 - 3,291,000港元,2021年为5,097,000港元[18] - 2022年财务费用净额为4,531,000港元,2021年为8,365,000港元[19] - 2022年所得税(抵免)/费用为 - 549,000港元,2021年为8,134,000港元[19] - 2022年归属公司拥有人的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为 - 24,504,000港元,2021年盈利为38,282,000港元[20] - 2022年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总额为273,809,000港元,2021年为236,922,000港元[21] - 2022年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总额为294,017,000港元,2021年为271,863,000港元[22] - 2022年集团营业收入及证券投资收益约为231,616,000港元,同比下降约91,365,000港元,毛利率为41.01%,同比下2.9个百分点[27] - 2022年集团其他收益约2066.4万港元,同比减少约240万港元,主要因租金收入增加、政府补助和代理及行政服务收入减少[46] - 2022年集团分销成本约4519.3万港元,同比减少约11.56%;行政费用约9722.8万港元,同比增加约27.34%;财务费用净额约453.1万港元,同比减少约383.4万港元[47][48][49]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约2450.4万港元,对比2021年度利润约3828.2万港元有所减少[50] - 2022年公司拥有人息税折旧摊销前溢利比率约为0.11%,息税折旧摊销前溢利为25.8万港元[5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5.63736亿港元,流动资产比率约165%,资本负债比率约148.57%,借款余额约4.70921亿港元[5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2.73446亿港元,较年初减少约3501.6万港元;平均存货周转日数约95日,同比增加12日;平均应收账款周转日数约107日,同比增加12日;平均应付账款周转日数约67日,同比减少15日[53] - 2022年集团资本开支总额约3.76366亿港元,主要用于购买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办公场地整改及装修和在建工程[5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人净资产约3.16964亿港元,相比2021年减少约9.07%,主要因年内亏损所致[56] 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客户合约收入中工业产品生产与销售为231,140千港元,2021年为308,837千港元;2022年上市公司股权证券已实现和未实现收益为476千港元,2021年为14,144千港元[13] - 2022年按收入确认时间,一个时间的收入为231,140千港元,2021年为308,837千港元;按地理市场,中国(不包括香港)2022年为227,265千港元,2021年为304,418千港元,中国香港2022年为3,875千港元,2021年为4,419千港元[13] - 2022年工业产品生产与销售对外客户收入231,140千港元,分部毛利94,514千港元;证券投资对外客户收入476千港元,分部毛利476千港元[16] - 2022年SMT及半导体装备制造相关业务收入约为231,140,000港元,同比下降约77,697,000港元,板块毛利约为94,514,000港元,同比下降约33,347,000港元[28] - 2022年集团总收入约2.31616亿港元,其中SMT装备制造及其相关业务收入2.3114亿港元,证券投资收入47.6万港元[46] - 集团证券投资业务持有国美金融科技和已私有化的国电科环股票,投资利得总额47.6万港元,截至2022年底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约8.5万港元,占总资产比例不足1%[43][45] 财务报告准则相关 - 公司自2022年1月1日起采纳多项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财务表现及状况无重大影响[10] - 多项已颁布但未生效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预计不会对公司合并财务报表造成重大影响,其中部分自2023年1月1日或之后、部分自2024年1月1日或之后生效,部分生效日期未确定[11] 行业市场数据 - 2022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8%[29] - MiniLED电视渗透率预计从2020年的0.3%提升至2025年的10%,2025年全球MiniLED背光TV产品销量将增至2550万台[30] -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新能源车销量的份额从第一季度的55.0%提升到第三季度的64.0%[30] - 截至2022年12月,充电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179.7万台,月均新增约5.4万台[31] - 2022年上半年,中国内地物联网市场维持25.0%以上增速,2020 - 2025年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13.0%[32] - 中国内地总装机容量自2008年以来平均年增长率约为1.5亿千瓦[37] - 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2014 - 2021年电化学储能全球装机规模复合增长率达56.2%[38] 公司业务发展动态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报告分部包括工业产品生产和销售、证券投资、储能业务、雷达业务[15] - 2022年底,公司启动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的100MW/200MWH(整体规划为500MW/1000MWH)储能电站项目建设[39] - 2022年公司成立芯泰智能科技,目前已完成国产低空目标监测雷达系统的开发[40][41] 公司知识产权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拥有科技发明专利7个,实用新型专利38项,外观专利12项,软著权11项[35] 公司人员情况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在中国内地聘用约358名全职雇员及工人,在香港聘用约22名职员[66] 股息分配情况 - 2022年无派发现金股息,2021年也无[20]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2年度派付末期股息,2021年亦无派付[65] 证券交易情况 - 公司或其附属公司2022年内无购买、赎回或出售公司上市证券[64] 公司风险情况 - 集团证券投资业务全部来自联交所主板上市股票,股票价格波动影响税后利润[63] - 集团若干业务交易、资产及负债以人民币、港元、美元计值,面临外汇风险,年内未用金融工具对冲[62] 公司风险管理情况 - 董事建立流动资金风险管理框架,监控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水平,认为流动资金风险得到有效管理[61] - 董事密切监控信用风险整体水平,管理层落实信用审批及监察收款程序,认为信用风险大幅降低[60] 公司治理情况 - 审核委员会由一位非执行董事及两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主席由独立非执行董事担任[69] - 集团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四所载企业管治守则,2022年度依照守则行事[67][68] - 集团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所载董事证券交易标准守则,全体董事2022年遵照规定标准[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