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芯成科技(00365) - 2023 - 中期业绩
芯成科技芯成科技(HK:00365)2023-08-31 17:00

财务数据概述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营业收入为117,039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43,749千港元有所下降[2] - 期内亏损为47,004千港元,而2022年同期亏损为1,862千港元,亏损幅度扩大[3] - 2023年6月30日资产总额为1,011,865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157,741千港元有所减少[4] - 2023年6月30日负债总额为705,578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804,224千港元有所降低[5] - 2023年6月30日净流动资产为209,362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22,809千港元有所减少[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营业收入为117,039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43,749千港元有所下降[16] - 2023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亏损46,478千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1,799千港元,亏损幅度扩大[20][21] - 2023年上半年归属公司拥有人的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1.92港仙,2022年同期为0.13港仙[23]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益为3,815千港元,主要包括销售废料收入58千港元和政府补助3,757千港元[21] - 2023年上半年财务费用净额为12,656千港元,主要是银行及其他借款利息费用13,832千港元[22] - 2023年上半年当期所得税税项为526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63千港元增加[2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2795.9万港元,全面开支约2818.5万港元,营业收入总额约1.1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8.58%[26] - 期间集团录得其他收益约381.5万港元,主要为政府补助[47] - 分销成本约2047.9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约519.9万港元[48] - 行政费用约6616.4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2716.9万港元,主要来自储能和雷达业务投入[49] - 财务费用净额约1265.6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1216.1万港元,主要因利息支出增加[50] - 期内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2795.9万港元,息税折旧摊销前溢利比率约为 - 8.36%[51][52]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持有现金及银行存款约1.76463亿港元,较期初减少约9698.3万港元,平均应收账款周转日数约207日,平均应付账款周转日数约232日,平均存货周转日数约174日[53]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净资产约3.06287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减少4723万港元[55] 业务板块情况 - 公司主要从事表面贴装技术装备制造、储能业务和雷达业务[8] - SMT及半导体装备制造相关业务收入约1.1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9.47%,板块毛利润同比下降18.88%至约5187万港元,除所得税前利润约881.4万港元,业务收入占集团总营业收入的97.82%,板块毛利润贡献率95.52%[28] - 集团上半年参展两场,巩固品牌影响力及客户基础[30] - 集团自主研发的全程充氮回流焊设备和多通道隧道炉设备可用于Mini LED,相关市场需求增加或为集团收益带来正面贡献[31] - 集团隧道炉适配新能源汽车的电控模组封装固化工序,获广泛应用[32] - 预计2023年中国PCB市场增速将达3096.63亿元,带动集团波峰焊设备市场需求[34] - 储能业务方面,合荣电站一期工程5月并网送电,预计下半年逐步投入商运,中鑫电联已在十多个省份储备多个项目[36] - 截至2023年6月底,雷达业务板块收入约29.7万港元,预计产品下半年逐步对接交付[43] - 2022年公司成立芯泰科技,聚焦低空经济领域,主营先进国产雷达相关业务,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战略基地辐射市场[43] - 2023年2月芯泰科技珠海厂区正式投用,5月自主研发系列产品在展会亮相[43] - 2023年芯泰科技基本完成国产自主知识产权涅斯盾S8鸟情预警监测雷达集成系统自主研发,九成产品进入测试阶段,涅斯盾S9进入内测阶段[44] - 芯泰科技产品线包括涅斯盾探鸟雷达集成系统等,可应用于多个领域[4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入为1.17039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43749亿港元有所下降,其中SMT装备制造及相关业务收入为1.14488亿港元,鸟类探测雷达设备业务收入为29.7万港元,综合服务收入为225.4万港元[47] 公司股权结构 - 公司直接控股股东为芯鼎有限公司,最终控股股东为中青芯鑫(苏州工业园区)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7] 财务资料编制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简明合并中期财务资料根据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中期财务报告”编制[9] - 简明合并中期财务资料按历史成本基准编制,部分金融资产及投资性房地产按公允价值计量[11] - 编制本简明合并中期财务资料采用的会计政策与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合并财务资料基本一致[12] 应收应付及借款情况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为59,054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75,627千港元减少[23] - 2023年6月30日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为64,767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6,232千港元增加[24] - 2023年6月30日银行及其他借款为451,459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470,921千港元减少[24] 股息分配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未派發或建議派發任何股息[22]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3年上半年派付中期股息[64] 行业市场数据 - 2022年全国电力市场交易电量共5.2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60.8%,同比提高15.4个百分点[38] - 2022年中国储能市场招标总容量超44GWh,完成招投标的独立储能项目共计20.93GWh[39] - 中国已投运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13.1GW/27.1GWh,是全球新型储能项目新增占比最大的市场,占比36%[39] - 预计2026年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48.5GW,2022 - 2026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53.3%[40] 公司运营服务 - 公司独立储能电站参与当地电力现货市场交易,为电网提供电力辅助服务,为当地新能源发电提供容量租赁服务[42] 人员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在内地聘用约342名全职雇员及工人,在香港聘用约23名职员[56] 报告审核与披露 - 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业绩,认为报表符合规定并已充分披露[69] - 公司中期报告将在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登载并寄发予股东[70] 投资者提示 - 未经审核中期财务业绩及营运数据按集团内部资料作出,投资者应谨慎使用[71] - 公告中的前瞻性陈述不构成集团对未来表现的保证,实际业绩可能与陈述有重大差异[72] - 集团无义务更新或修订前瞻性陈述以反映结算日后事项或情况[72] 公司董事信息 - 公告日期公司董事包括执行董事袁以沛先生及夏源先生等[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