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对比(2023年与2021年) - 2023年营业额为61.45228亿元,较2021年下降3.4%[5] - 2023年本年度溢利为1421.4万元,较2021年下降29.2%[5]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溢利为2010.9万元,较2021年增长16.3%[5] - 2023年资产总额为48.70355亿元,较2021年下降3.4%[5] - 2023年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为2.05599亿元,较2021年下降7.5%[5] - 2023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1.84分,较2021年下降16.7%[5] - 2023年现金状况为1.33825亿元,较2021年下降33.4%[5] 财务数据对比(2023年与2022年) - 2023年营业额为61.45亿元,较2022年下降3.4%[24] - 2023年本年度溢利为1421.4万元,较2022年下降29.2%[24]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本年度溢利为2010.9万元,较2022年下降16.3%[24] - 2023年每股盈利为1.84分,较2022年下降16.7%[24] - 2023年公司综合营业额约61.452亿元,较2022年减少约3.4%,公司拥有人应占本年度溢利约2010万元[64][66] - 2023年ODM业务营业额约57.458亿元,占公司综合营业额约93.5%,电芯业务营业额约1.411亿元,占比约2.3%[64][66] - 2023年ODM业务中手机电池销售额占比74.5%,销量约1.101亿块,同比降5.1%,营业额约42.64亿元,同比降11.7%[69] - 2023年ODM业务中手机、平板、笔记本电池和移动电源分别占比74.5%、13.0%、4.4%和3.7%[69] - 2023年ODM业务新电源产品销售额约2.122亿元,占比3.7%[69] - 2023年ODM业务板块利润约1.088亿元[69] - 2023年电芯业务综合营业额约1.411亿元,同比降0.6%[70] - 2023年电芯业务板块利润约320万元[70] - 公司综合营业额约61.452亿元,较2022年减少约3.4%[74][76] - ODM业务营业额约57.458亿元,占综合营业额约93.5%,收益下降5.0%[75][77] - 电芯业务营业额约1.411亿元,占综合营业额约2.3%,收益增加0.6%[75][77] - 手机电池销售额约42.64亿元,占综合营业额约69.4%,销量减少约5.1%,营业额同比减少约11.7%[71][80][83] - 新电源产品销售额约2.122亿元,占综合营业额约3.5%,占ODM业务营业额约3.7%[71][80][83] - ODM业务分部溢利约1.088亿元,较2022年下降2.8%[71][81][84] - 电芯业务分部溢利约320万元,2022年为亏损150万元[72][82][85] - 公司销售成本约57.265亿元,较2022年减少约3.0%[87] - 公司毛利约4.188亿元,较2022年减少约8.3%,毛利率为6.8%[74][76][88] - 2023年其他收入约4050万元,较2022年减少,主要因2022年有金融资产收购收益[89] - 2023年销售及分销开支约8320万元,占综合营业额1.4%,较2022年的9470万元和1.5%有所下降,主要因返修费和运输费减少[90][93] - 2023年销售成本约57.27亿元,较2022年的59.03亿元减少3.0%,与销售收入减少一致[91] - 2023年毛利约4.19亿元,较2022年的4.57亿元减少8.3%,毛利率为6.8%,较2022年的7.2%下降[92] - 2023年行政开支约2.66亿元,占综合营业额4.3%,较2022年的2.95亿元和4.6%减少,主要因研发费用、员工薪金及福利减少[96][100] - 2023年其他经营开支约2480万元,较2022年的810万元大幅增加,主要因台风导致财产损失[97][100] - 2023年融资成本约7130万元,较2022年的7780万元减少,主要因应收票据减少致贴现利息支出减少[99][101] - 2023年ODM业务手机电池销售收益约42.64亿元,较2022年减少11.7%,占总收益69.4%,分部溢利约1.09亿元,较2022年减少2.8%[103][106]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2010万元,较2022年的2400万元减少16.3%[103][106] - 2023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34亿元,较2022年的2.01亿元减少约6710万元[105][108] - 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净额约1.02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约1170万元,融资活动现金流入净额约4210万元[105][108]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未偿还借款约12.998亿元,2022年为11.865亿元,总负债权益比率约119.7%,2022年为111.0%[111][113]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比率约1.1倍,与2022年持平,基于流动资产约40.013亿元,流动负债约35.111亿元[112][114] - 2023年应收贸易款项周转天数约121日,2022年约124日;存货周转天数约43日,2022年约41日;应付贸易款项周转天数约75日,2022年约79日[112][114]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约4.902亿元,较2022年增加约24.4%;资产净值约10.861亿元,较2022年增加约1.6%[116][122]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尚有资本承担约4100万元,2022年为1910万元,主要用于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118][124] 公司业务构成与市场情况 - 公司目前营运主要由ODM业务及电芯业务组成,为国内外知名通讯产品品牌制造商供应锂电池[12][14] - 新兴消费类电子产品电池出货量占比上升,公司调整战略开拓新电源产品市场[12][14] - 公司主要生产基地位于福州,有严格质量和环境管理系统,建立现代化制造体系[18][20] - 公司九成以上销售收入来自ODM业务,大部分来自智能手机市场[35][37] - 智能手机仍将是重要载体,高端手机市场和智能穿戴市场有发展潜力[35][37] - 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3.2%,达11.7亿部,市场面临诸多挑战[49][51] - 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市场折叠屏手机销量为198万部,同比增长175%,环比增长70%[50][52] - 近年来手机锂离子电池在消费锂离子电池市场占比下降,但锂电池在新能源车和储能领域应用广泛[55] - 5G和人工智能技术普及将带动新智能产品市场规模增长,推动消费锂离子电池和电池保护电路需求[55] 公司战略规划 - 公司将拓寬产品及技术平台,减轻对手机电池分部的依赖[35][37] - 公司印度投资项目因疫情和环境变化难以恢复,将重新评估[39] - 公司近期无新海外ODM业务计划,未来取决于客户需求和战略规划[39] - 公司印度投资项目始建于2019年,因疫情和营商环境变化,将重新评估投资效益及项目价值,近期暂未规划新海外ODM业务[41] - 公司将关注消费锂电池在新行业和新领域应用,加深与现有客户合作,争取更多市场份额[40][41] - 公司将提升自身运营效率和再开发能力,增强装备通用性,降低生产线装备投入成本[40][41] - 公司将关注锂电池新应用,加深与客户合作,加快新产品布局开拓新收入[62][63][65] 公司管理与社会责任 - 公司致力于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生产效率和工艺水平,确保电池符合高安全标准[43][45] - 公司关注生产对环境及社会影响,保障工作安全,以具社会责任方式运营[43][45] - 公司将关注人才发展、产品品质、环境意识宣传和供应商管理,提供安全绿色能源产品[43][45] 公司人员情况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有2534名全职员工,2022年为3023名,员工薪酬依个人表现等因素确定[132] - 董事薪酬由薪酬委员会建议、董事会批准,参考公司经营业绩等因素[133]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全职雇员2534名,2022年为3023名[137] - 董事酬金由薪酬委员会及董事会考虑集团经营业绩等因素后分别提出建议及批准[138] - 冯明竹负责集团战略发展等事务,2007年3月加入集团,2023年12月31日无公司股份权益[139][141] - 连秀琴负责集团日常经营管理,1998年3月加入集团,2023年12月31日无公司股份权益[140][142][145][148] - 倪晨晖负责集团战略规划等事务,2019年6月加入集团,2023年12月31日无公司股份权益[146][148] - 陆海林为非执行董事,2020年9月1日重新加入集团,有超40年相关领域经验[147][149] - 陆博士于2023年12月31日无公司股份权益[150][151][154] - 邢家维46岁,2016年9月1日加入集团,2023年12月31日无公司股份权益[152][153][156][159] - 林友耀60岁,2018年9月27日加入集团,有32年审计等经验,2023年12月31日无公司股份权益[157][158][159][160] - 陆博士曾担任多家上市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天津发展控股等[150][151] - 邢家维担任多家上市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百福控股等,还担任中国人寿公司秘书[153][156][159] - 林友耀自2023年2月任中国新城市商业发展独立非执行董事,自2021年6月任亚洲银行(BVI)非执行董事[157][159] - 2023年12月4日,联交所谴责香港资源控股董事会若干成员及前成员,涉及陆博士详情见2023年12月5日公告[150][151] - 邢家维是陆博士侄婿[150][153][156][159] - 陆博士2006年3月获南澳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学位[150] - 邢家维持有英国华威大学电子工程学士和伦敦大学帝国理工电脑科技硕士学位[152][153] - 张为国70岁,2020年5月19日加入集团,在金融服务行业有逾40年经验[161] - 杨满泰47岁,2005年9月加盟集团,在会计领域有20年以上经验[165][167] - 倪晨暉於2023年10月9日獲委任為執行董事及企業管治委員會成員[184][187] - 倪晨暉、邢家維、連秀琴、陸海林將於應屆股東週年大會上退任並合資格膺選連任[185][186][188] - 陸海林於2023年2月8日退任捷利交易寶金融科技獨立非執行董事,6月21日辭任天津發展控股獨立非執行董事[190][194] - 林友耀於2023年2月17日獲委任為中國新城市商業發展獨立非執行董事[190][194] - 邢家維於2023年2月7日獲委任為捷利交易寶金融科技獨立非執行董事,6月30日獲委任為拔萃科技國際獨立非執行董事[191][194] - 張為國於2023年9月1日辭任生興控股(國際)獨立非執行董事[191][19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董事或最高行政人員無股份權益或淡倉[192][195] 公司其他事项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主要附属公司主要业务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及36[171][177]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2023年末期股息,以预留现金作集团业务营运资金[172][178] - 集团2023年物业、厂房及设备变动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6[173][179] - 集团2023年股本变动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32[174][180] - 公司2023年12月31日可派发给股东的储备约为人民币98390万元,2022年为人民币96260万元[175][181] - 董事会提呈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财政年度年度报告及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169][176] - 年报“主席报告书”“管理层讨论及分析”及“企业管治报告”章节讨论构成董事会报告一部分[170][176] - 有关集团环境政策及表现以及社区投资讨论可参阅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170][176] 公司购股计划 - 公司購股權計劃於2019年6月17
锐信控股(01399) - 2023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