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发展及市场环境 - 公司2021年智能机器人业务受到疫情反复和供应链紧张的影响,导致成本压力和订单积压[15] - 公司2021年剥离了美容产品及疗程服务业务,专注于智能设备和智能工程业务[16] - 公司2021年面临与海外客户沟通成本增加的问题,特别是在香港及东南亚市场[16] - 公司2021年继续提供多应用智能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16] - 公司2021年受到部分地区零星疫情的影响,业务发展受到阶段性影响[16] - 公司2021年公共卫生及安全危机对预售及销售环节造成障碍[16] - 公司预计中国机器人市场年度销售增长率约为15%-20%,本地化率预计将超过41%[47] - 中国机器人行业在“十四五”规划期间,预计年均增长率将超过20%,并推动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实现突破[49] - 2021年中国智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到人民币839亿元,其中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为人民币445.7亿元,预计2023年将突破人民币589亿元[51] - 2021年智能机器人行业的投资及融资已超过1000亿美元,人工智能市场预计为全球GDP带来14%的额外增长,相当于1570亿美元[50] -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占全球市场份额约三分之一,预计2023年将超过100亿美元[51] - 公司通过多项融资措施,包括从惠州金达胜获得的借贷融资,总额达人民币1.49亿元,用于改善现金流和盈利能力[54] - 公司计划通过削减生产成本、使用内部研发部件及软件、减省员工人数等措施来改善盈利能力[54] - 公司将继续推进机器人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提升性能、质量和安全水平,推动产品的高端化、智能化发展[51] - 公司呼吁市场参与者积极承担市场责任,以应对行业内的激烈竞争和资源浪费问题[50] - 公司面临的风险包括原材料及关键部件供应的充足性、稳定性及价格变动,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53] - 公司预计未来人工智能需求将进一步释放,但业务将面临重大挑战[53] - 公司主要业务为工程业务,美容业务自2021年6月30日起终止经营[63] - 公司业务覆盖香港、中国及加拿大,需遵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65] - 公司致力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业务不会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64] - 公司积极应对宏观经济波动,策略定于产品多元化及拓展不同地域[71] - 公司工程业务面临技术快速变化的风险,未来成功取决于对科技的适应力及员工专业知识的提升[72] - 公司可能通过收购符合业务策略的技术公司来应对技术变化[72] - 公司经营工程业务须遵守中国规则及法规,可能无法取得或重续必要资格以扩展至生产机器人产品[73] - 公司产品可能存在瑕疵或错误,可能导致费用增加及声誉受损,目前未投购产品责任保险[74] - 公司经营所在市场竞争加剧,可能导致定价压力增加及市场占有率流失[75] 财务表现 - 公司2021年工程业务收入为18,500,000港元,较2020年减少18.9%[25] - 公司2021年毛利率为28.9%,较2020年的65.6%大幅下降[26] - 公司2021年其他收入为17,500,000港元,主要包括14,200,000港元的董事酬金豁免和3,100,000港元的政府补贴[26] - 公司2021年销售及分销成本为5,800,000港元,较2020年减少31.1%,主要由于员工成本减少[28] - 公司2021年行政支出为41,400,000港元,较2020年的75,300,000港元大幅减少[28] - 公司2021年研发开支为3,100,000港元,与2020年基本持平[28] - 公司2021年董事薪酬为9,500,000港元,较2020年的11,600,000港元有所减少[28] - 公司2021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为收益15,000,000港元,主要包括17,000,000港元的金融负债变更收益[26] - 公司2021年毛利为5,300,000港元,较2020年的毛亏14,900,000港元大幅改善[26] - 公司2021年营业总额为18,500,000港元,较2020年的22,800,000港元减少18.9%[26] - 综合亏损约为50,500,000港元,较去年131,900,000港元有所减少[29] - 已终止经营业务(美容业务)的亏损约为17,500,000港元,较去年1,400,000港元大幅增加[31] - 公司总资产约为46,000,000港元,较去年141,200,000港元大幅下降[33] - 公司资本负债比率约为244%,较去年636%有所下降[37] - 公司员工总数从134名减少至77名,员工成本总额从65,100,000港元降至38,000,000港元[42] - 公司于2021年度未派付任何末期股息[80] - 公司于2021年度未有任何可分派予股东的储备[85] - 公司于2021年度未作出任何慈善捐款[87] - 公司外聘核数师开元信德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审计服务费用为850千港元[188] 公司治理及董事会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具有丰富的金融、投资和法律背景[56][57][59][60] - 公司董事会报告书包含经审计的综合财务报表和年度业务回顾[62] - 公司内部设有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负责监督公司治理和合规[56][59][60] - 公司董事会成员苏志团先生为太东集团创始人,拥有丰富的业务发展和管理经验[56] - 公司董事会成员范宇先生拥有特许金融分析师资格,并在金融和投资领域有丰富经验[57] - 公司董事会成员谭比利先生为香港执业律师,拥有丰富的法律和公司治理经验[59] - 公司董事会包括五名董事,其中一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具备合适专业资格或会计及财务管理专业知识[154] - 公司已采用企业管治守则所载原则,并遵守大部分适用守则条文,但存在若干偏离[148] - 公司董事会负责领导及监控公司业务、策略方针及表现,并批准及监察所有政策事项[151] - 公司董事会成员之间无财政、业务、家族或其他重大/相关关系[155] - 公司已就董事及雇员进行证券交易采纳行为守则,全体董事确认本年度均遵守该守则[149][150]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朱健宏辞任后,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的组成一度偏离GEM上市规则,后通过委任韩潇女士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委员会主席,重新符合规定[157]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王党校辞任后,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及薪酬委员会的组成一度偏离GEM上市规则,后通过委任赵阳女士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委员会成员,重新符合规定[158]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的任期分别为三年或两年,且需在股东大会上重选,目前公司与独立非执行董事未签订服务合约[160] - 公司董事会每年至少举行四次会议,会议通知提前14天发出,会议记录由公司秘书详细保存[162] - 公司董事出席董事会及其各委员会会议的记录显示,执行董事苏志团先生出席所有8次董事会会议和2次薪酬委员会会议[164] - 公司全体董事均已参加企业管治及法规主题的培训课程,未参加全面课程的董事接受了公司秘书提供的内部培训[165] - 公司董事接受培训的记录显示,执行董事苏志团先生和孙子强先生仅通过阅读企业管治及相关主题进行持续专业发展[168] - 公司主席由苏志团先生担任,目前尚未委任行政总裁,行政总裁职责由执行董事共同处理[169] - 公司设有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分别为谭比利先生、韩潇女士及赵阳女士,均确认为独立人士[170] - 薪酬委员会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韩潇女士(主席)及赵阳女士,以及一名执行董事苏志团先生组成,本年度举行了两次会议[172][173] - 提名委员会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韩潇女士(主席)及谭比利先生,以及一名执行董事苏志团先生组成,本年度举行了两次会议[174][177][178] - 审计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韩潇女士(主席)、谭比利先生及赵阳女士组成,本年度举行了六次会议[179][181] - 公司采纳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考虑性别、年龄、文化及教育背景、专业或行业经验等因素[175] - 审计委员会已审阅公司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十二个月的年度业绩,并就此提供建议及意见[179] - 公司未遵守GEM上市规则第5.28条,相关补救步骤载于年报第29页[182] - 董事会已检讨公司企业管治政策及常规、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及持续专业发展[185] - 公司2021年股东周年大会已于2021年6月2日举行,全体在任董事均出席[186] - 公司董事会确认其有责任编制财务报表,并确保财务报表符合法定要求及适用会计准则[189] - 公司已实施可行及有效的监控制度,包括已界定权限的管理架构和稳健的现金管理制度[190] - 公司已成立内部审计职能,由一名高级行政人员负责,直属于审计委员会[192] - 公司秘书杨传亮先生确认其已参与不少于15小时的相关专业培训,以更新技能及知识[193] - 公司股东周年大会为股东与董事会提供直接交换意见的论坛,全体在任董事及审计委员会成员已出席并回答提问[194] - 公司股东可随时以书面形式向公司秘书寄发致董事会的查询及关注事项[198] - 公司致力于与股东维持持续对话,特别是通过股东周年大会及其他股东大会进行[200] 股东及股权结构 - 苏志团先生持有公司151,425,197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29.91%[94][98] - Tai Dong持有公司151,425,197股股份,持股比例为29.91%[110][111] - 港橋投資持有公司41,666,666股股份,持股比例为8.23%[110][111] - HKBridge Absolute持有公司64,148,063股股份,持股比例为12.67%[110][113] - On Top Global持有公司24,397,946股股份,持股比例为4.82%[110][114] - 融科控股通过其附属公司持有公司130,212,675股股份,持股比例为25.72%[110][113][114] - KE10MA Holdings持有公司29,286,971股股份,持股比例为5.79%[110][115] - Greater Harmony持有公司30,000,000股股份,持股比例为5.93%[110][115]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506,219,666股[116] - 购股权计划允许发行的最大股份数为45,521,966股,占已发行股份的8.99%[121] - 公司购股权计划规定,任何十二个月内授予每名合资格参与者的购股权行使后发行的股份不得超过公司已发行股份的1%[122] - 公司购股权计划自2014年11月7日起至2024年11月6日止,期间持续有效[12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尚未行使的购股权数量为743,475份[131] - 公司最大客户占2021年总销售额的55.9%,五大客户合计占80.0%[135] - 公司最大供应商占2021年总采购额的11.6%,五大供应商合计占23.0%[135] - 公司购股权行使价不得低于股份在要约日期或前五个营业日的平均收市价,且不得低于股份面值[128] - 公司购股权计划无最短持有期限或表现目标要求[127] - 公司购股权计划规定,向主要股东或独立非执行董事授予购股权时,若总价值超过500万港元或占已发行股份0.1%以上,需股东批准[122] 审计及合规 - 公司与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未能就年度审核费用达成共识,罗兵咸永道已辞任公司核数师[146] - 公司任命开元信德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为新任核数师,自2021年12月21日起生效[146] - 公司已安排董事责任保险,涵盖因企业活动产生的相关法律行动[95] - 独立非执行董事谭比利先生、韩潇女士及赵阳女士均符合独立性要求[96] - 公司已采纳购股权计划作为向董事及合资格参与者提供的奖励[106] - 董事酬金由董事会参考薪酬委员会的建议决定,考虑公司营运业绩、个人表现及市场统计[105] - 公司无重大合约涉及董事直接或间接拥有重大权益[103] - 公司无董事或最高行政人员在本公司或其相联法团中拥有须知会的权益或淡仓[100] - 公司无董事或其关连实体在与集团业务构成重大竞争的业务中拥有权益[109] - 安泽智能与太东实业及其关联公司签订合约,录得收益约2,200,000港元[137] - 公司于本年度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39] - 公司于本年度未订立或存在关乎公司全部或任何重大业务之管理及行政合约[140] 员工及社会责任 - 公司致力于为员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并在聘用、回报管理、培训及事业发展方面提供平等机会[67] - 公司员工总数从134名减少至77名,员工成本总额从65,100,000港元降至38,000,000港元[42] - 公司环境政策及表现详情载于年报第38至51页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一节[64]
超人智能(08176) - 2021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