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能源建设(03996)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30 22:3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3663.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67%[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8.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07%[23]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7%[29] - 公司2022年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8%[29] - 公司2022年净利润同比增长8.4%[29]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人民币3,663.9亿元,同比增长13.7%[31] - 公司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人民币78.1亿元,同比增长20.1%[31]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人民币3,663.9亿元,同比增长13.7%[51] - 公司2022年利润总额为人民币136.8亿元,同比增长4.8%[51] - 公司2022年净利润为人民币104.1亿元,同比增长8.4%[51] - 2022年公司营业总收入为3663.93亿元,较2021年3223.19亿元增长13.7%[100] - 2022年净利润为104.07亿元,较2021年95.98亿元增长8.4%[1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公司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4.64%至人民币3208.91亿元[51][52] - 公司财务费用同比增长25.68%至人民币46.16亿元[51] - 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8.8%至人民币104.42亿元[51] - 研发费用为104.42亿元,同比增长18.80%[6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9.3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29%[23] -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10.29%至人民币79.34亿元[51] - 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162.83%至人民币-490.26亿元[51] - 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324.58%至人民币523.24亿元[51] - 经营现金流净额为79.34亿元,同比减少10.29%[65] - 投资现金流净额为-490.26亿元,同比减少162.83%[65] - 筹资现金流净额为523.24亿元,同比增长324.58%[65] 各条业务线表现:新签合同额 - 公司2022年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20.2%首次突破万亿大关[29] - 公司2022年新签合同额人民币10,490.9亿元,同比增长20.2%[31] - 公司新能源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82.2%[29] - 公司新能源工程建设业务新签合同额人民币3,550.1亿元,同比增长83.9%[31] - 公司境内新能源新签合同额人民币2,771.8亿元,同比增长89.8%[31] - 公司境外新能源新签合同额人民币778.4亿元,同比增长65.5%[31] - 公司勘测设计及咨询业务新签合同额人民币143.1亿元,同比增长20.1%[44] - 公司工程建设业务新签合同额人民币9910.1亿元,同比增长23.7%[44] - 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工程建设业务新签合同额人民币3550.1亿元,同比增长83.9%,占比达33.8%,较上年提升11.7个百分点[44] - 传统能源工程建设业务新签合同额人民币2492.5亿元,同比增长23.9%,占比达23.8%[44] - 城市建设业务新签合同额212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1%[45] - 装备制造内部协同金额3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5.6%;新签合同额109.1亿元,同比下降12.7%[45] - 公司2022年新签合同额达人民币10490.9亿元,同比增长20.2%[51] - 2022年公司新签项目30,657个,合同金额达10,490.86亿元人民币[81] 各条业务线表现:营业收入与毛利率 - 勘测设计及咨询业务营业收入174.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29%,毛利率41.51%同比上升6.15个百分点[53][54] - 工程建设业务营业收入3020.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45%,毛利率7.65%同比下降0.84个百分点[53][55] - 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工程建设收入830.3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91%,毛利率5.32%同比上升0.81个百分点[53] - 工业制造业务营业收入275.1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61%,毛利率17.70%同比下降6.00个百分点[53][56] - 投资运营业务营业收入335.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25%,毛利率25.33%同比下降1.76个百分点[53][57] - 新能源投资运营收入234.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6.92%,毛利率47.77%同比下降8.66个百分点[53] - 其他业务营业收入82.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82%,毛利率26.45%同比上升6.22个百分点[53][58] - 工程建设业务成本2789.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51%,占总成本比例86.93%[59] - 传统能源业务营收1,271.04亿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比重42.08%,为公司最大收入来源[83] - 工程建设业务收入3020.56亿元,占总收入82.5%,是公司最主要收入来源[100] 各地区表现 - 公司2022年海外新签合同额人民币2,397.9亿元,同比增幅位于中央企业前列[31] - 公司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新签合同额人民币1,650.3亿元,同比增长39.9%,占海外合同额约68.8%[31] - 境内业务营业收入3196.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77%,毛利率12.72%同比下降1.34个百分点[53] - 境外业务营业收入467.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4%,毛利率10.37%同比上升2.61个百分点[53] - 境外在建项目364个,金额达397.49亿元人民币,亚洲地区占比最大(240.22亿元人民币)[8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战略与运营 - 公司战略愿景为行业领先、世界一流的「1466」战略[13] - 公司「三新」能建指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13] - 公司「两金」指应收账款和存货[13] - 公司风光新能源开发指标获取量超过前五年总和[29] - 公司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实现100%全覆盖[29] - 公司白鹤滩水电站等重大项目投产投运[29] - 公司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29] - 公司储能创新联盟及供应链联盟等平台成立[29] - 公司2022年获取风光新能源开发指标1,624万千瓦,同比增长39.8%[31] - 公司累计获得风光新能源开发指标3,013万千瓦[31] - 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比增长7.01%,三项费用占收比同比下降0.15个百分点[33] - 公司开展全口径存量贷款压降,平均利率下降超30个基点[33] - 获取新能源投资指标1624万千瓦;新增并网风光新能源控股装机容量238.8万千瓦[46] - 新能源累计并网498.7万千瓦,其中风电174.2万千瓦、太阳能302.1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22.4万千瓦[46] - 传统能源业务控股装机203.73万千瓦,其中火电125.47万千瓦、水电78.26万千瓦[46] - 未来重点布局新能源(含氢能、储能)、综合交通和城市综合开发三大产业板块[111] - 加快向价值投资、产业投资和全链条投资转变[111] - 2023年公司新签合同额计划人民币11500亿元,营业收入计划人民币3780亿元,投资计划人民币1342亿元[10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风险与挑战 - PPP业务面临项目周期长和地方政府支付能力风险 可能影响投资效益[108] - 房地产业务受周期性调整和市场分化影响 新增投资决策难度加大且原有项目去化存在压力[108] - 国际化经营面临债务高企和通胀维持高位风险 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频繁[109] - 部分国家投融资财税政策变化大 导致市场开发难度增大和项目成本增加[109] - 个别企业带息负债规模增大 因结构化融资和投资拉动业务比例上升[109] -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项目成本增加 履约周期延长和项目创现能力不足[109]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公司治理与结构 - 公司负责人保证财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6] - 公司不存在被控股股东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8] - 公司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担保情况[8] - 公司半数以上董事均保证年度报告真实性[8] - 公司控股股东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12] - 公司于2015年12月10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份代号:03996.HK),并于2021年9月2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601868.SH)[14] - 公司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简称中国能建(601868.SH),H股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股票简称中国能源建设(3996.HK)[21] - 公司聘请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会计师事务所,签字会计师为金敬玉、汪文锋[22] - 公司董事会暂未配备女性董事,需在2024年12月31日前委任至少一名女性董事[120] - 公司财务独立拥有独立银行账户和税务登记[126] - 公司机构独立建立完整法人治理结构[127] - 公司2022年启动北京电建并入可行性研究计划2023年完成合并[127] - 公司构建法律合规内控与风险管理四位一体大风控体系[180] - 公司开展年度重大风险辨识从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评估风险[180] - 公司董事会已对2022年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系统进行评估并认为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有效[181] - 公司聘请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对2022年度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181]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研发与创新 - 截至2022年底,公司拥有4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国家级和63个省级研究机构、120家高新技术企业[14] - 截至2022年底,公司取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8项,重大科技成果2500余项,有效专利11372项,制定和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300余项[14] - 研发投入总额为1045.3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的2.85%[61] - 研发人员数量为21,426人,占公司总人数的18.7%[62]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行业背景与市场环境 - 2022年风电、光伏新增装机1.25亿千瓦,占全国新增装机的76%[34] - 公司执行勘察设计任务、施工任务的新能源项目累计装机容量分别超过2亿千瓦、1亿千瓦[35] - 2022年核电完成投资人民币677亿元,同比增长25.7%;水电新增装机容量2387万千瓦,同比增长1.6%;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同比增长约25.8%[36] - 公司在水电工程领域施工市场份额超过30%(大型水电超过50%),承担国内已投运核电90%以上常规岛勘察设计、66%以上常规岛工程建设[36] - 2022年全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首次迈上人民币万亿元台阶,同比增长44%[37] - 2022年财政部安排中央生态环境资金621亿元,同比增长8.6%[38] - 2022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09亿元,投产新线4100公里,其中高铁2082公里[39] - 2022年全国水泥产量21.18亿吨,同比下降10.8%[41] - 民爆生产企业完成生产总值、销售总值分别同比增长13.5%、11.9%[42] - 2022年国内建筑业总产值人民币31.2万亿元,同比增长6.5%[40] - 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6亿平方米,同比下降0.7%[40] -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43] - 国内新建绿色建筑占比已超90%[40] - 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5%[103] - 2023年中国风电、太阳能、水电装机规模预计分别达到4.3亿千瓦、4.9亿千瓦、4.2亿千瓦[103] - 2023年在运核电规模预计达到5846万千瓦[103] - 2023年电网投资预计超过人民币5200亿元[103] - 2026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规模预计达到48.5GW,2022-2026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53.3%[103] - 到2025年中国将新增供水能力290亿立方米[103] - 到2025年生态环保产业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不低于10%[103] - 至2027年末中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规模有望突破人民币44000亿元[103] - 十四五期间中国将新增高速铁路营业里程1.2万公里、高速公路建成里程2.9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3400公里[104][105]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资产与投资 - 公司总资产为6643.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62%[23] - 基本每股收益为0.18元/股,同比下降5.26%[25]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8.46%,同比下降0.09个百分点[25]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1246.11亿元人民币,为全年最高季度[26] - 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32亿元人民币,为全年最高季度[26]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为17.82亿元人民币[27]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30.81亿元人民币,对当期利润影响金额为8.12千万元人民币[28] - 公司成功发行低碳转型、科技创新、一带一路等各类创新品种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产品共计185.1亿元[33] - 在建工程资本支出为143.23亿元,同比增长94.25%[67] - 长期借款为1321.24亿元,同比增长56.14%[70] - 公司受限资产总额为740.92亿元人民币,其中无形资产抵押/质押价值最高,达306.99亿元人民币[72] - 公司总负债为4,968.65亿元人民币,总资产为6,643.51亿元人民币,资产负债率达74.79%,同比上升3.10个百分点[73] - 公司计息债务总额为1,863.40亿元人民币,其中长期银行借款有抵押部分为513.47亿元人民币[73][74] - 期末资本负债率为111.26%,较年初大幅上升30.99个百分点[75] - 2022年公司竣工项目429个,总金额达1,574.06亿元人民币,其中专业工程项目数量最多(380个)[77] - 公司在建项目3,102个,总金额为12,744.76亿元人民币,其中专业工程金额占比最高,达8,423.18亿元人民币[79] - 期末在手订单总额18,172.96亿元人民币,其中已签约未开工项目金额8,825.25亿元人民币[83] - 2022年公司对外投资总额为650亿元人民币,其中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业务投资153亿元人民币,房地产开发业务投资198亿元人民币,片区综合开发业务投资107亿元人民币,综合交通业务投资88亿元人民币[89] - 公司出售四川内遂高速公路有限公司100%股权,交易价格为19.8亿元人民币[96] - 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发行实现当期利润总额10.01亿元人民币,占公司2022年末净利润的7.32%[97] - 通过资产出售收回资本金投资和股东借款约27亿元人民币,每年降低财务成本近3,000万元人民币[97]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30.805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加约0.6亿元人民币[95] - 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86.994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加约10.522亿元人民币[95] - 2022年资产总额为6643.51亿元,较2021年5288.63亿元增长25.6%[102] - 2022年权益总额为1674.86亿元,较2021年1497.34亿元增长11.9%[102] - 公司控制两家结构化主体,葛洲坝(天津)投资合伙企业持股20%,中信信托稳健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持股25%[99]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子公司与关联方 - 中国葛洲坝集团有限公司资产金额为360.05亿元,所有者权益金额为95.0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7.36亿元[98]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归母净利润为41.57亿元,是主要控股公司中最高[98]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北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3.48亿元,是唯一亏损的主要控股公司[98]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南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归母净利润为-4285.1万元,同样处于亏损状态[98] - 山西电建二公司已停止经营活动并于2019年12月申请破产[127] - 中国能建集团通过资产管理公司持有北京电建100%股权[127] - 北京电建与公司主营业务存在重合涉及电力房屋建筑市政公用工程施工[127] - 公司持有南岭民爆47.90%股份 成为其控股股东[112] - 南岭民爆以发行股份方式购买子公司易普力68.36%股份[112]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股东回报与利润分配 - 公司总股本为41,691,163,636股[6] - 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0.252元(含税)[6] - 共计分配现金人民币10.51亿元[6] - 2022年度利润分配方案需提交年度股东大会批准[6] - 2022年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7,809,342,550.34元[165] - 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人民币1,980,921,398.86元[165] - 支付永续债利息人民币317,929,691.33元[165] - 可供分配利润为人民币5,510,491,460.15元[165] - 现金分红总额人民币1,050,617,323.63元[165] - 现金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