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时代电气(03898) - 2022 - 年度业绩
时代电气时代电气(HK:03898)2023-03-31 06:0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180.34亿元,较2021年增长19.26%[34] - 2022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5.56亿元,较2021年增长26.67%[34] - 2022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净利润19.98亿元,较2021年增长31.02%[34] - 2022年末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345.31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5.85%[34] - 2022年末总资产485.10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9.87%[34] - 2022年基本每股收益1.80元/股,较2021年增长10.43%[35] - 2022年扣非后基本每股收益1.41元/股,较2021年增长14.63%[35] - 2022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0.24%,较2021年减少1.57个百分点[35] - 2022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71.58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9.93亿元[37] - 2022年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407.74万元,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4.24亿元[38] - 2022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5.58亿元,2021年为4.93亿元,2020年为6.03亿元[39] - 交易性金融资产(结构性存款)期初余额75.80亿元,期末余额67.01亿元,当期变动 - 8.79亿元[40]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应收票据期初余额11.73亿元,期末余额11.17亿元,当期变动 - 0.56亿元[40]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应收账款期初余额17.38亿元,期末余额18.02亿元,对当期利润影响金额6396.89万元[40]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期初余额1.12亿元,期末余额1.53亿元,对当期利润影响金额4027.35万元[40] - 本年度费用化研发投入17.62亿元,上年度16.90亿元,变化幅度4.25%[77] - 本年度资本化研发投入8475.38万元,上年度9532.29万元,变化幅度 - 11.09%[77] - 本年度研发投入合计18.47亿元,上年度17.85亿元,变化幅度3.43%[77] - 本年度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10.24%,上年度11.81%,减少1.57个百分点[77] - 本年度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4.59%,上年度5.34%,减少0.75个百分点[77] - 公司报告期内营业收入180.34亿元,同比增长19.26%,主要因新兴装备产业收入增长[113][114][119]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5.56亿元,同比增长26.67%,由收入增长驱动[113] - 基本每股收益1.80元,同比增长10.43%;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61%,同比增长0.05个百分点[113] - 报告期末资产总额485.10亿元,较期初增长9.87%;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345.31亿元,较期初增长5.85%,因经营积累增加[113] - 2022年公司实现毛利58.95亿元,同比增长15.54%,由收入增长驱动[122] - 轨道交通装备及其延伸产业毛利率32.69%,较上年减少1.05个百分点;新兴装备业务毛利率25.71%,较上年增加5.66个百分点[123] - 中国大陆地区毛利率33.10%,较上年减少1.49个百分点;其他国家或地区毛利率23.84%,较上年增加8.19个百分点[123] - 直销营业收入177.2亿元,营业成本119.57亿元,毛利率32.52%,营业收入同比增20.01%,营业成本同比增21.92%,毛利率减少1.06个百分点[124] - 经销营业收入3.14亿元,营业成本1.82亿元,毛利率42.03%,营业收入同比减11.73%,营业成本同比减14.26%,毛利率增加1.71个百分点[124] - 半导体器件生产量275.91万只,销售量248.36万只,库存量63.00万只,生产量同比增158.66%,销售量同比增120.39%,库存量同比增110.14%[125] - 轨道工程机械车生产量325辆,销售量325辆,库存量0辆,生产量同比增6.21%,销售量同比增6.21%[125] - 轨道交通装备及其延伸产业直接材料成本108.83亿元,占比89.65%,同比增24.04%;直接人工成本3.03亿元,占比2.50%,同比减19.47%;制造费用成本9.53亿元,占比7.85%,同比增9.64%[127] - 轨道交通装备业务直接材料成本78.31亿元,占比64.51%,同比增10.66%;直接人工成本0.63亿元,占比0.52%,同比减66.71%;制造费用成本2.34亿元,占比1.93%,同比减48.33%[128] - 新兴装备业务直接材料成本28.72亿元,占比23.66%,同比增96.43%;直接人工成本2.40亿元,占比1.98%,同比增28.76%;制造费用成本7.12亿元,占比5.86%,同比增74.39%[128]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94.96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52.67%,其中关联方销售额66.25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36.74%[129]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24.22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21.16%,其中关联方采购额17.71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15.48%[130] - 本年度销售费用为10.98亿元,较上年增幅4.55%[132] - 本年度管理费用为8.90亿元,较上年增幅9.47%[133] - 本年净财务费用收益1.91亿元,上年同期为0.74亿元[133] - 本年度研发费用为17.62亿元,较上年增幅4.25%[133] - 本报告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净流入20.41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133] - 本报告期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净流出22.63亿元[133] - 本报告期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净流出5.91亿元,较上年减少108.48%[134] - 境外资产14.48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2.99%[136] - 已背书或贴现且在资产负债表日尚未到期的应收票据4970.2万元[137] - 本报告期股权投资较年初下降14.90%,对联营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年末余额较年初下降24.22%[137]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初数为75.79988489亿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1.7428321亿元,本期购买金额为20.4761亿元,本期出售/赎回金额为21.3501亿元,期末数为67.0082716亿元[141]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应收票据期初数为11.72878926亿元,累计公允价值变动为0.6824682亿元,其他变动为 - 0.62632389亿元,期末数为11.17071219亿元[141]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应收账款期初数为17.37648741亿元,累计公允价值变动为 - 1.0194251亿元,其他变动为0.74163128亿元,期末数为18.01617618亿元[141]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期初数为1.124亿元,本期购买金额为0.40273525亿元,期末数为1.52673525亿元[141]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合计期初数为106.02916156亿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1.7428321亿元,累计公允价值变动为 - 0.3369569亿元,本期购买金额为20.516373525亿元,本期出售/赎回金额为21.3501亿元,其他变动为 - 1.679138亿元,期末数为97.72189522亿元[141]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新兴装备产品营业收入51.47亿元,同比增长100.09%,其中功率半导体器件等各细分业务均有增长[120] - 2022年轨道交通装备产品营业收入126.56亿元,同比增长3.30%,各细分业务有增有减[121] - 2022年其他业务营业收入2.30亿元,同比降低22.59%,因转售物料收入减少[122] 利润分配相关 - 公司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5.5元(含税)[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1,416,236,912股,拟派发的现金红利总额为人民币778,930,301.60元,占公司2022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0.48%[3] - 公司拟实施的利润分配预案需经公司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批准后实施[3] 报告披露相关 - 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将于2023年4月30日或之前发布并寄发予公司H股股东,可在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阅览[1] - 本年度报告中的财务数据根据中国会计准则编制[19] - 本年度报告分中、英文两种语言编订,若出现解释上的歧义时,以中文为准[19] - 本年度报告中数字一般保留两位小数,部分表格合计数与各分项数值直接相加之和在尾数上存在差异,系四舍五入的尾数差异所致[19] 审计相关 -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3] - 公司2022年6月17日,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聘请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作为2022年度财务报告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机构[193] - 公司审计委员会已审阅2022年年度业绩、年度报告及经审计合并财务报表[190] 财务报告声明 - 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3] 公司上市情况 - 公司上市时已实现盈利[3] - 公司于2005年9月26日在中国注册成立,H股于2006年12月20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A股于2021年9月7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150] 公司技术成果 - 公司策划专利超过500件,获2021年中国专利银奖1项、2021年湖南省专利奖唯一特等[25] - 公司报批国际、国家、行业标准1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批15项[25] - 公司获省部以上科技奖16项,功率半导体与集成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通过科技部评审验收[2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3,588项有效境内外注册专利[59] - 公司攻克异步牵引系统等集成技术,形成国内轨道交通行业领先的系统研发能力,牵引变流系统批量应用于多领域[60] - 公司实现牵引变流系统及关键部件多目标优化设计研究,推动产品全面提升[60] - 公司形成满足大功率机车等应用需求的系列化变流器产品平台[60] - 公司开发并成熟应用相应变流器产品,可满足轨道交通和工业变流领域需求[60] - 公司打造以TEC4000为代表的高性能控制平台,提供一体化电传动控制解决方案[60] - 公司形成稳定可靠的多电压等级IGBT器件应用技术平台,满足相关需求[60] - 公司打造工业变流和新能源变流技术及产品平台,容量从0.1 - 4000kVA,形成完全自主可控的技术链和产业链[61] - 公司搭建DTECS - 1、DTECS - 2、DTECS - G等平台及系列化高性能列车显示器平台,产品大批量应用[61] - 公司设计统一的新型融合式列车控制系统架构,形成配套技术平台与解决方案能力[61] - 公司实现不同类型、不同位置的多机协同控制,涵盖多种编组模式,形成无线重联控制平台[61] - 公司构建轨道工程机械整车研发能力,产品已批量应用于铁路、城轨等领域[63] - 公司围绕专业技术方向对轨道工程机械车辆关键系统部件优化设计,提升模块化设计水平[63] - 公司攻克动力传输技术,相关系统产品已批量应用于多种轨道工程机械产品[63] - 公司攻克多项轨道工程机械作业及控制技术,构建分布式数字化大型养路机械网络控制平台[63] - 公司构建以「U」型槽与软穿通为核心特征的高压平面栅IGBT芯片技术体系和低压沟槽栅IGBT技术体系[64] - 公司拥有8英吋专业IGBT芯片制造平台,掌握高低压IGBT及配套FRD芯片的设计与制造工艺技术[64] - 公司突破多项碳化硅芯片关键工艺技术和功率芯片结构设计技术,掌握MOSFET芯片及SBD芯片的设计与制造技术[64] - 公司构建4英吋及6英吋兼容的专业碳化硅芯片制造平台,全电压等级MOSFET及SBD芯片产品可应用于多领域[64] - 公司攻克先进封装与组件技术,开发750V - 6500V IGBT器件和750V - 3300V的SiC器件,产品批量应用于多领域[64] - 公司构建覆盖全电压系列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可靠性评估技术体系[64] - 公司在城轨和铁路领域交付35套以上大数据平台产品[66] - 公司自动驾驶平台累计安全运行超150万公里,已在西安局、太原局、广州局等铁路公司达到常态化运行状态[66] - 公司核心技术包括检验测试技术、深海机器人技术等,全面应用覆盖轨道交通及以外多个产业[69] - 公司在2010、2014、2018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015、2019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71] - 特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技术等5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项二等奖[72] - 宁波中车时代传感技术等2家公司2021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湖南中车时代通信信号有限公司2021年其列车运行记产品获单项冠军产品认定[73] - 报告期内完成3000HP重混机车核心产品研製装车及车载调试,全球首创混合动力机车中间电压三段线控制技术[75] - 储能户外型变流器覆盖1725kW、1575kW、1375kW、1250kW功率等级,各项关键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