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卡姆丹克太阳能(00712) - 2023 - 年度业绩

财务数据对比(2023年与2022年) - 2023年收益约为1.446亿元,较2022年的约3710万元同比增加289.5%[1] - 2023年毛利约为2060万元,较2022年的约780万元同比增加163.5%[1] - 2023年毛利率约为14.2%,2022年为21.0%[1]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约为4450万元,2022年亏损约5580万元[1]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率约为30.7%,2022年净亏损率为150.3%[1] - 2023年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5.25分,2022年每股亏损人民币7.05分[1]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总负债约为3.415亿元,较2022年的约4.671亿元有所减少[1] - 2023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比率为2.5,较2022年的2.8有所下降[1] - 2023年贸易应收账款项为4748.5万元,2022年为597.3万元[5] - 2023年计息借贷非流动负债为3446.2万元,2022年为470万元[6] - 2023年集团主要收益来自太阳能及储电、EPC咨询和物流,分别为2.6012亿元、2.8807亿元和8.9826亿元,2022年为2.5000亿元、1.2140亿元和0元[19] - 2023年集团总收益为1.44645亿元,2022年为3714万元[19] - 2023年公司总收益为144,645千元,除税前溢利为37,826千元;2022年总收益为37,140千元,除税前亏损为48,191千元[29][30] - 2023年太阳能及储电收益为54,819千元,分类溢利为11,323千元;物流服务收益为89,826千元,分类亏损为1,007千元[29] - 2022年太阳能及储电收益为37,140千元,分类溢利为6,994千元[30] - 2023年总资产为207,037千元,总负债为341,480千元;2022年总资产为302,946千元,总负债为467,099千元[31][32] - 2023年太阳能及储电资产为78,007千元,负债为45,642千元;物流服务资产为26,156千元,负债为26,990千元[31][32] - 2022年太阳能及储电资产为148,774千元,负债为45,087千元[31][32] - 2023年计入分类资产的折旧及摊销为8,667千元,金融资产减值亏损为5,493千元[33] - 2022年计入分类资产的折旧及摊销为13,803千元,金融资产减值亏损拨回为24,243千元[34] - 2023年客户C收益为56,307千元,客户D收益为24,362千元;2022年客户A收益为10,816千元,客户B收益为11,327千元[35] - 2023年其他收入为692.7万元,较2022年的1328万元减少[37] - 2023年其他收益净额为6446.4万元,2022年亏损2629.7万元,主要因出售物业获约6810万元净收益[38] - 2023年融资成本为1403.2万元,2022年为1401.7万元,两者基本持平[39] - 2023年所得税抵免513.2万元,2022年开支249.8万元[40]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盈利4445.6万元,2022年亏损5580.5万元[45] - 2023年贸易应收账款为474.85万元,较2022年的59.73万元增加[46] - 2023年贸易应付账款为9197.7万元,较2022年的5013.2万元增加[46] - 2023年公司总收益从3710万元增至1.446亿元,同比增加289.5%,主要因物流服务业务突破及外部客户收益增加[54] - 太阳能及储电业务收益从3710万元增至5480万元,同比增加47.6%,主要因参与更多EPC项目,但锂电池储能系统采购订单减少部分抵消增长[55] - 销售及服务成本从2930万元增至1.241亿元,增加323%,主要由于物流服务收益增加[56] - 毛利从780万元增至2060万元,增加约163.5%,与太阳能及储电业务和物流业务收益增加一致[57] - 其他收入从1330万元减至690万元,减少约47.8%,主要因出售上海物业致租金收入减少[58] - 其他收益从亏损2630万元变为收益6450万元,增加345.1%,主要由于出售上海物业[59] - 2023年公司录得金融资产减值亏损550万元,2022年为减值亏损拨回2420万元,主要因应收款项收款改善及预期信贷亏损拨备拨回[61]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460万元减至220万元,减少52.1%,主要因下半年实施成本控制措施[62] - 行政及一般开支从3570万元减至3060万元,减少14.4%,因折旧减少、采购订单下降致人员流失及成本控制措施[63] - 研发开支从2022年的340万元减少220万元或65.9%至2023年的120万元[64] - 2023年和2022年利息开支均为1400万元,融资成本按年相似[65] - 2023年除税前溢利约3780万元,较2022年亏损8600万元增加8680万元或178.5%[66] - 2023年所得税抵免约510万元,较2022年税项开支250万元减少760万元或305.4%[67] - 2023年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约4430万元,2022年为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约5070万元[68] - 2023年12月31日流动比率降至0.46(2022年:0.54),净债务约7280万元(2022年:8610万元)[70] - 2023年末集团无受限制现金,2022年末约有20万元人民币受限制现金,2023年末将楼宇等质押获取融资信贷[81] 财务状况及持续经营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约为1.57497亿元,负债净额约为1.34443亿元[11] - 综合财务报表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董事认为集团能维持未来融资需求及营运资金[11][12] - 若集团未能实现计划及措施,可能无法持续经营,需调整资产账面价值等[13]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及负债净额分别约为15749.7万元及13444.3万元,核数师对持续经营能力提出质疑[78]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无资本承担和重大或然负债,暂无扩大传统太阳能制造业务产能计划[79][80] - 集团存在约人民币1410.7万元的可换股债券本金违约[115] - 公司董事已采取措施改善集团流动资金及财务状况[117] - 综合财务报表编制所依据的持续经营假设有效性取决于措施结果,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118] 业务发展与投资计划 - 张先生和戴骥先生承诺以债务及/或权益形式向集团提供财务支持[12] - 集团垫付股东贷款850万元投资飞轮磷酸铁锂混合储能系统以提高盈利能力[12] - 集团拟收购一家经营物流云技术平台的公司提升现有业务和盈利能力[12] - 2023年12月公司通过附属公司在山西永济投资建设飞轮储能及磷酸铁锂混合储能系统,还拟2000万元收购常州智联云控股权,预计2024年上半年完成[50][51] - 2023年公司通过附属公司卡姆丹克辽宁投资沈阳国云15%股权,年末估值288.1005万元人民币[83] - 2023年11月卡姆丹克辽宁向沈阳国云授出850万元人民币贷款,为期36个月,年利率10%[84] - 2021年集团获政府补贴1000万元人民币,集团有望重启智慧物流及新能源业务布局[86][88] - 2023年12月公司宣布收购常洲智联云,代价2000万元人民币[90] - 集团计划打入危险品运输、智慧物流及物流金融领域[91] - 集团自2017年承接超30个分布式光伏发电EPC项目,含今年上海4000千瓦项目,将加快推进EPC业务[93] - 2023年12月公司与澜晶(香港)等订立备忘录,澜晶(香港)装机容量超12兆瓦,有10兆瓦项目储备[94][95] - 集团正与国企及龙头飞轮储能企业落实调频储能电站项目[96] 准则应用 - 本年度集团首次应用多项于2023年1月1日开始的财政年度生效的准则修订本[14] - 集团尚未提早应用多项新订准则及修订,预计应用不会对业绩及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17] 股份相关 - 2024年2月完成配發1.583418亿股普通股[47] - 2024年2月28日,公司完成与中盛投资集团、吴俊、赵晓群的认股协议,分别发行58821657股、31543827股、67976316股[75] - 2024年2月28日,中盛投资集团、吴俊、赵晓群分别拥有公司经扩大已发行股本约9.91%、8.98%、6.41%的权益[77] - 公司进行股份合併,按每四股已发行及未发行未合併股份合併为一股股份的基准进行,于2019年8月28日生效[123] - 公司股份为每股面值0.004港元的普通股[123] - 未合併股份为股份合併生效前公司股本中每股面值0.001港元的普通股[123] 公司治理与会议安排 - 公司自2021年1月起无首席执行官,日常运营由执行董事张屹和首席运营官车晓熹监察[100] - 2022年9月29日马腾退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委员会成员低于上市规则规定的最低人数三名[101] - 公司未能在规定时间内物色合适人选填补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审核委员会成员空缺[10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维持公众持股量不少于已发行股份的25%[108] - 董事会不建议公司派付期内末期股息[109] - 核数师对集团综合财务报表不发表意见,因未能取得充足适当审核凭证[114] - 公司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6月25日举行,6月20 - 25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97][98] 业务情况概述 - 公司主要从事太阳能及储电业务和物流服务,2023年上海一项目并网运营,但部分被其他项目发电量减少抵消[48][49] - 2023年上半年锂电池储能系统需求疲软,下半年采购订单数量回升,整体表现与上一年度相若[49] - 公司决定将两个可呈报经营分部合并为“太阳能及储电”,物流业务单独呈列[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