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对比 - 2023年上半年收益为6.625亿港元,较2022年的1.556亿港元增长325.8%[2] - 2023年上半年毛损为3820万港元,2022年毛利为1170万港元[2]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为1.306亿港元,2022年为8.292亿港元[2]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为0.7港仙,2022年为8.8港仙[2]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48.00976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1.62333亿港元[6]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净值为122.39773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28.1845亿港元[6] - 2023年6月30日负债净值为74.87877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77.87056亿港元[7] - 集团本期亏损约9510万港元,2022年同期约8.292亿港元[12] - 集团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净值约122.398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128.185亿港元[1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益为662,467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55,562千港元增长325.9%[29][3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除税前亏损为130,608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829,241千港元大幅收窄84.2%[29][3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本期亏损为95,122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829,241千港元大幅收窄88.5%[29][30] - 2023年上半年来自中国的收益为584,607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50,587千港元增长288.2%[30]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所得为614,399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8,521千港元大幅增长7110.4%,主要因终止确认一家附属公司所得588,747千港元[31] - 2023年上半年财务成本为362,241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73,400千港元下降3%[32] - 2023年上半年雇员福利开支为99,362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16,892千港元下降15%[32] - 2023年上半年出售存货成本为700,701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43,843千港元增长387.1%[32] - 本期计入销售成本的存货撇减拨回为674.5万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0.6万港元及674.6万港元[35] - 本期所得税抵免为3548.6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0[37] - 本期每股基本亏损约为6490.4万港元,2022年同期约为7.8694亿港元[37] - 2023年6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为437505.5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70647万港元[40]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为13625.8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984.5万港元,最大客户及五大客户占比分别为12.5%及32.1%[42][43] - 2023年6月30日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为35721.6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6799.5万港元[44] - 2023年6月30日应付贸易账款为92810.5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20152.4万港元[45] - 集团本期销量大幅上升约285.6%[65] - 集团本期综合收益大幅增加约325.8%至约6.625亿港元[66] - 集团本期录得毛损3820万港元,毛损率为5.8%[66] - 集团本期因终止确认哈尔滨大成资产及负债产生一次性所得约5.887亿港元[67] - 集团本期净亏损收窄至约9510万港元,EBITDA约为3.95亿港元[67] - 集团本期售出约2.7万公吨其他玉米提炼产品,总值约9030万港元,毛损约790万港元,毛损率为8.7%[69] - 氨基酸业务销售额达3.785亿港元(2022年:10万港元),销量6.5万公吨(2022年:4公吨),毛损5030万港元(2022年:毛利少于10万港元),毛损率13.3%(2022年:毛利率14.4%)[70] - 玉米甜味剂业务销售额1.937亿港元(2022年:1.55亿港元),销量4.8万公吨(2022年:3.6万公吨),毛利2000万港元(2022年:1120万港元),毛利率10.3%(2022年:7.2%)[71][72][73] - 生物化工醇业务本期无销售额及毛利(2022年:均为50万港元)[74][75] - 出口销售占总收益11.8%(2022年:3.2%),约7790万港元(2022年:50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1458.0%[76] - 其他收入及所得增至约6.144亿港元(2022年:850万港元),增幅约7128.2%[77] - 销售及分销成本升至约3800万港元(2022年:2060万港元),增幅约84.5%,占收益约5.7%(2022年:13.3%)[78] - 行政费用微升至约1.639亿港元(2022年:1.609亿港元),增幅1.9%[79] - 其他支出减至约1.427亿港元(2022年:2.945亿港元),减幅51.5%[80] - 2023年6月30日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总值减至约68.426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71.136亿港元),借贷净值减至约67.788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70.717亿港元)[86] - 大成糖业本期亏损约8390万港元(2022年:1.175亿港元),非控股股东应占亏损约3020万港元(2022年:4230万港元)[84] - 2023年6月30日,可换股债券负债部分及权益部分分别约为10.902亿港元及9.721亿港元,本期实际估算利息约为5300万港元[95] - 本期应收贸易账款周转日数减至约37日,2022年12月31日为59日[96] - 本期应付贸易账款周转日数减至约277日,2022年12月31日为1283日[97] - 存货周转日数减至约65日,2022年12月31日为235日[9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比率及速动比率分别约为0.10及0.04,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0.05及0.03,负债净值减至约74.879亿港元,资本负债比率约为141.4% [99] - 集团出口销售以美元结算,占本期收益约11.8%,2022年为3.2% [100]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在香港及中国共聘用约3100名全职雇员,2022年为3600名[123] - 本期雇员福利开支(不包括董事酬金)约9940万港元,2022年约为1.169亿港元[123] 业务性质与运营 - 公司主要从事生产及销售玉米提炼产品及以玉米为原料的生化产品,本期业务性质无重大变化[9] - 集团于2022年12月中旬恢复氨基酸业务营运,长远预期带来现金流入[1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有四个可呈报营运分部,包括上游产品、氨基酸、玉米甜味剂和生物化工醇分部[27] - 公司上海生产基地恢复运营,甜味剂销量改善,甜味剂分部表现有所提升[55][56] - 公司生物化工醇业务经营环境充满挑战,研发团队探寻重组产品组合可能性,重启业务前保持审慎[57] 债务情况与重组 - 集团四家主要贷款银行将贷款转让给吉林信达和长春润德,其中农行转让本金约14亿元,建行约19.835亿元,进出口银行约11.843亿元[13] - 集团于2021年3月31日从长春润德购回回购贷款,总代价8.15亿元,有关代价尚未支付[14] - 潜在投资者有意组建15 - 16亿元基金购回全部转让贷款,磋商处于早期阶段[15] - 集团计划用征收相关物业所得款项支付回购贷款未支付代价,若征地不及时或未进行,质押贷款人可能拍卖抵押物[16] - 整体债务重组计划预计在2023年底至2024年上半年购回全部转让贷款、2025年底清偿回购贷款未支付代价后完成[17]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贷款或借贷未偿还本金总额约12.808亿元,部分拟重续贷款融资、部分通过债务人公司营运现金流、部分待大成糖业出售事项完成后不再综合入账[18] - 大成糖业出售事项及帝豪转让完成后,大成糖业集团不再为集团附属公司,集团财务状况将显著改善[22] - 公司将以征收物业所得款项支付购买回购贷款未支付代价8.15亿元[59] - 大成糖业重组完成后将不再并入集团综合财务报表[60] - 锦州元成未能达成与锦州建设银行本金总额为1.899亿元贷款协议的财务契诺,公司与大成糖业若干附属公司共同及个别担保,最高担保本金金额不多于2亿元[101] - 截至公告日,元成建设银行贷款尚未偿还本金金额约为1.887亿元,沈阳中级法院已颁布保全命令,保全金额总值为2.1388263555亿元[102] - 大成生化进出口银行吉林分行贷款未偿还本金约为6.48亿元,大成生化银团贷款未偿还本金约为18亿元,公司担保最高责任金额分别约为6.48亿元及20亿元[103][104] - 大成生化中国农业银行贷款未偿还本金为9.2亿元,公司最高责任金额为16.6亿元;大成生化建设银行贷款未偿还本金为7.4亿元,公司最高责任本金额为10亿元[106] - 大成糖业中国农业银行贷款未偿还本金为1.8亿元,大成糖业担保最高责任金额为2.5亿元[107] - 吉林信达以约4.147亿元购买中国农业银行转让贷款所有权利及利益,以约5.836亿元购买中国建设银行转让贷款所有权利及利益,两项贷款未偿还本金分别约为14亿元及19.835亿元[109] - 锦州银行铁北支行贷款未偿还本金为2.125亿元,以锦州元成物业按揭作抵押,由帝豪食品担保[111] - 集团及大成糖业集团未能偿还贷款可能触发其他贷款协议交叉违约[108] - 大成糖业认购协议因先决条件未达成或获豁免而终止,公司有关大成糖业已发行股本权益的视作出售事项也终止[113] - 2023年4月6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出售7.17965亿股大成糖业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47.0%,总代价4307.79万港元,完成后集团权益将从约64.04%降至17.04%[114] - 2023年4月6日大成糖业有条件同意发行本金总额1.2亿元人民币(约1.38亿港元)可换股债券,初步转换价每股0.1港元,若悉數行使转换权,集团股权将减至约8.96%[115][116] - 2023年4月6日公司附属公司以1元人民币代价购买帝豪食品和帝豪结晶糖全部股权,完成后将成为集团一部分[117] - 公司须就大成糖业对帝豪食品债务担保提供最高2.5亿元人民币反担保及弥偿保证[119] 可换股债券情况 - 公司向现代农业发行本金总额为10.86279565亿港元的可换股债券,可按每股0.23港元转换为47.22954631亿股转换股份,票面利率0.01%,期限五年,到期日从2020年10月15日先后延至2023年6月15日和2025年9月30日[90][92][93] - 第一次和第二次认股事项完成后,可换股债券转换价于2020年4月29日调至每股0.21港元,全数转换后可发行最高股份数为51.72759833亿股[91] 股本与股息 - 法定股本为20亿股每股面值0.10港元的普通股,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890740.5717万股每股面值0.10港元的普通股[47]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本期股息,2022年同期亦无[39]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本期(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股息[124] 经营环境与市场情况 - 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从2022年的3.3%下调至2.7%,中国设定5%的温和年度增长目标,6月青年失业率达21.3%,公司经营环境充满挑战[50] - 2023/24年度全球玉米产量预计为12.135亿吨,中国预计产出2.82亿吨,消耗2.93亿吨,进口量预计下降2.8%至1750万吨[51] - 2023年6月底国际玉米价格降至每蒲式耳555美仙,中国降至每公吨2760元,玉米成本仍处高位,上游玉米提炼行业经营环境挑战大[51][52] - 2023年前五个月中国赖氨酸出口量下降21.6%至约35.8万吨,平均价格下跌8.0%至每公吨8600元,行业产能利用率低,影响公司氨基酸业务表现[54] - 2022
大成生化科技(00809) - 2023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