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额情况 - 2022年营业额约为人民币1.49851亿元,较2021年的约人民币2.48154亿元下降约39.6%[1][5] - 自动抄表及其他业务分部营业额较2021年同期上涨约82.6%,至约人民币8810万元[1] - 智慧制造及工业自动化业务分部营业额较2021年同期减少约69.1%,至约人民币6170万元[1] - 2022年集团营业额为14.99亿元,较2021年的24.82亿元有所下降[21] - 2022年自动抄表及其他业务营业额为8.81亿元,2021年为4.83亿元[21] - 2022年智慧制造及工业自动化业务营业额为6.17亿元,2021年为19.99亿元[21] - 2022年自动抄表及其他业务营业额8.814亿元,智慧制造及工业自动化业务营业额6.1711亿元,总计14.9851亿元;2021年对应营业额分别为4.8282亿元、19.9872亿元,总计24.8154亿元[32] - 2022年来自客户A、D、E的营业额分别为3636.9万元、2067.8万元、1770.8万元;2021年来自客户A、B、C的营业额分别为3631.3万元、9158万元、2811.8万元[34] - 公司回顾年度营业额约1.498亿元,较2021年的约2.482亿元减少约39.6%[80][91] - 自动抄表及其他业务分部营业额约8810万元,较2021年的约4830万元增加约82.6%,占总营业额约58.8%(2021年:19.5%)[81] - 智能制造及工业自动化业务分部营业额约6170万元,较2021年的约1.999亿元减少约69.1%,占总营业额约41.2%(2021年:80.5%)[84] 盈利亏损情况 - 2022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年度净亏损约人民币1.186亿元,2021年为约人民币5530万元[2] - 2022年每股基本亏损约为人民币6.61分,2021年为约人民币5.05分[3][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净亏损约1.19亿元,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约1597.5万元[13] - 2022年可呈报分部业绩亏损50.3万元,2021年亏损131.9万元[32] - 2022年除税前亏损1.37025亿元,2021年亏损6208.6万元[33] - 2022年所得税抵免后为亏损1.793亿元,2021年为亏损683.3万元[36] - 2022年年度亏损1.18584亿元,2021年为亏损552.53万元[40] - 2022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066元,2021年为0.0505元[40] - 自动抄表及其他业务2022年经营亏损424.9万元,2021年为1116.3万元[47] - 智能制造及工业自动化业务2022年营业额及毛利大幅减少,账面价值为1.30629亿元,2021年为1.85016亿元[49] - 集团回顾年度净亏损约1.191亿元人民币,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约1600万元人民币[70]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亏损由2021年同期的约5530万元增加至约1.186亿元[86] - 毛利由2021年同期约4300万元减少至回顾年度约3910万元,跌幅约9.1%[94] - 毛利率由2021年同期约17.3%上升至回顾年度的约26.1%,升幅约8.8个百分点[95] - 回顾年度确认其他亏损约60万元(2021年同期:其他收入、收益约620万元)[98] - 金融资产减值亏损拨备约740万元,2021年同期为拨回约1030万元[99]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亏损从约5530万元增至约1.186亿元[110]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2年度派付末期股息[3]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2年及2021年派付任何股息[39] - 董事会不建议就回顾年度派发现金末期股息[138] 资产负债情况 - 2022年非流动资产总值约为人民币1.08074亿元,2021年约为人民币2.08296亿元[7] - 2022年流动资产总值约为人民币2.33266亿元,2021年约为人民币2.63249亿元[7] - 2022年非流动负债总额约为人民币1771.8万元,2021年约为人民币4188.4万元[8] - 2022年流动负债总额约为人民币2.49241亿元,2021年约为人民币2.35862亿元[8] - 集团当期借款及租赁负债分别约为1.23亿元及412.2万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约8665.2万元[13] - 2022年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为9.88亿元,较2021年的12.08亿元有所下降[51] - 2022年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11.35亿元,较2021年的10.10亿元有所增加[54] - 2022年末流动资产约2.333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8670万元[112] - 2022年末计息负债总额为1.328亿元,净负债资本比率约为62.0%[11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已订约未产生的资本承担总额为人民币180万元,较2021年的280万元减少[127]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无或然负债,2021年12月31日也无[128]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无资产押记,2021年12月31日同样无[129] - 两家附属公司全部已发行股份作为约1.13亿元借款抵押,相关手续仍在办理中[130][131] 财务准则应用情况 - 集团已首次应用多项2022年1月1日或之后生效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对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17] - 集团正在评估多项已颁布但未生效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的影响,认为不大可能造成重大影响[18] 集团业务情况 - 集团主要业务包括设计、开发和销售电力线载波通信产品、提供相关维护服务及多种节能应用[19] - 集团还从事销售软件授权、生产安全产品、建筑合约及提供合约后客户支援服务软件[20] - 集团运营自动抄表及其他业务,销售电力线载波通信产品并提供自动抄表系统维护服务[78] - 集团2018年底扩展业务从事智能制造及工业自动化业务,提供软件授权等服务[79] - 集团智能制造及工业自动化业务分部探索工业自动化系统领域,尤其是石油及石化行业维修与安全完整性系统[76] 其他收支情况 - 2022年银行存款利息收入99.2万元,低于2021年的136.7万元[23] - 2022年无条件政府补贴216.1万元,有条件政府补贴75.2万元,分别低于2021年的329.9万元和136万元[23] - 2022年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收益4.7万元,2021年亏损17.4万元[23] - 2022年注销一间附属公司亏损514.8万元,2021年无此项亏损[23] - 2022年租金收入58.3万元,高于2021年的49.3万元;2022年COVID - 19租金宽减54.7万元,2021年无此项[23] - 2022年融资成本735.8万元,低于2021年的948.7万元[33][35] 减值亏损情况 - 2022年商誉减值亏损2071.8万元,导致商誉账面价值归零[44] - 2022年无形资产减值亏损4670.6万元,2021年无此项亏损[36] - 年内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亏损分别为2071.8万元及4670.6万元,业绩低于预期销售增长率2%将导致非流动资产进一步减值3945.7万元[50] - 收购翠和产生的商誉减值亏损为2070万元,无形资产减值亏损为4670万元[106][107] 成本开支情况 - 2022年研发开支为2226.5万元,2021年为1959.6万元[36] - 2022年已售存货成本为7304万元,2021年为4020.1万元[36] - 销售及营销开支从约2470万元减少约30.0%至约1730万元[100] - 一般及行政开支从约6080万元减少约9.2%至约5520万元[101] - 研究及开发开支从约1960万元增加约13.6%至约2230万元[102] - 融资成本从约950万元减少约22.4%至约740万元[103] - 所得税抵免从约680万元增至约1790万元[104] 债券相关情况 - 2022年9月2日公司全额赎回本金为1.5亿港元的可换股债券[59] - 可换股债券2021年12月31日无风险利率为0.19%,折现率为14.34%,股息收益率为0%,预期波幅为56.98%[61] - 2018年8月13日公司向SRA发行本金总额1.5亿港元、年票息率4厘的可换股债券,所得款项净额约1.46亿港元用于收购翠和,到期日延至2022年8月13日,后于2022年9月2日赎回[114][116] - 2020年8月13日可换股债券兑换价由每股2.50港元修订为每股0.80港元[115] 关联交易情况 - 2022年公司与关联方交易中向王世光支付的办公室物业租金开支为0,2021年为36.2万元[62] 核数师意见情况 - 核数师对公司综合财务报表不发表意见,因未能获取充足适当审核凭证[65] 业务应对措施 - 集团正实施营运计划控制成本、与贷款人磋商延长1.2亿港元借款还款日期、计划股权融资筹集新资金[13] - 公司维持精益成本策略以应对营业额减少压力,并将继续检讨措施[83] - 管理层预计不发表意见将于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移除,前提是获得股权集资机会及落实债务还款日期磋商[71] 行业政策情况 - 2022年国家电网对电能表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进行三轮集中招标,招标数量约6924万只,较2021年同比增长约3.7%[74] - 国家电网接下来将推动宽带单模到宽带双模过渡,预计来年采购和招标以宽带双模为主[73] -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2025年70%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等目标[77] 市场环境情况 - 美国制裁、市场竞争激烈、技术标准更替等因素为2022年市场带来不确定性[75] 研发团队及成果情况 - 2022年末研发团队由47名雇员组成(2021年末:51名),占总雇员人数约31%(2021年末:约31%)[89] - 2022年末公司持有25项专利、129项电脑软件版权、9项已注册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及1项待注册专利[90] 股份认购情况 - 2022年9月21日公司与五名认购方订立认购协议,拟发行不超1.2088亿股认购股份,认购价每股0.18港元,较当日收市价折让10%[120][121] - 2022年10月12日认购人A和认购人C完成认购,共8118万股,总面值8118港元,认购人B、认购人D及认购人E因个人原因不认购[122][123] - 认购人A和认购人C认购所得款项净额约1455.4万港元,用作偿还债务降低资产负债率[125] 外汇业务情况 - 集团大部分业务以人民币结算,外汇业务主要用港元或美元,回顾年度及2021年同期未订立外币远期合约或对冲工具[126] 重大事项情况 - 回顾年度内无重大投资、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或联营公司[132][133] 业务发展规划 - 公司正对研发新的宽带双模产品,拓展宽带载波产品国内市场竞争力[134] - 国家推动下电力线载波通信行业市场未来几年预计保持较好发展态势[134] - 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将继续健康增长,公司将捕捉工业自动化系统设计及执行机会[135][136] - 公司计划与国际知名系统集成商组成战略联盟及合作,扩展智能制造及工业自动化业务[137] 企业管治情况 - 公司除偏离企业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第C.1.6条外,回顾年度一直遵守守则[140] 股份过户登记情况 - 为确定2023股东周年大会投票权利,6月16 - 21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144] 所得款项用途情况 - 首次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582亿港元,用途已作调整[147] - 2022年3月29日董事会决定进一步更改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用途[14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首次公开发售所得款项净额原定15820万港元,已动用14430万港元,未动用1390万港元[150] - 2022年12月31日的余下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预计2024年12月31日或之前悉數動用[151] - 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450万港元,已悉数用于偿还未偿还债务[152][153] 员工情况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151名雇员,2021年12月31日为163名[154] - 回顾年度包括董事薪酬在内的员工成本约为人民币3890万元,2021年约为3630万元[155] 审核委员会职责及工作情况 - 审核委员会负责审核集团财务申报
瑞斯康集团(01679) - 2022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