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郑煤机(00564) - 2023 - 年度业绩
郑煤机郑煤机(HK:00564)2024-03-28 22:51

财务业绩 - 2023年公司收入为人民币364.2324亿元,较2022年增加13.67%[2] - 2023年公司股东应占年内溢利为人民币33.0133亿元,较2022年增加30.06%[2] - 2023年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187.22分[2] - 2023年毛利为人民币78.47945亿元,2022年为人民币63.98707亿元[3] - 2023年研发费用为人民币15.68223亿元,2022年为人民币13.85962亿元[3] - 2023年除所得税前溢利为人民币41.18262亿元,2022年为人民币30.90078亿元[3] - 2023年非流动资产总值为人民币126.75729亿元,2022年为人民币102.70311亿元[5] - 2023年流动资产总值为人民币367.1129亿元,2022年为人民币341.99278亿元[5] - 2023年总资产为人民币493.87019亿元,2022年为人民币444.69589亿元[5] - 2023年非流动负债总额为81.2528亿元,较2022年的62.45568亿元有所增加[6] - 2023年流动负债总额为193.8041亿元,2022年为195.8574亿元[6] - 2023年总负债为275.0569亿元,2022年为258.31308亿元[6] - 2023年权益总额为218.81329亿元,2022年为186.38281亿元[6] - 2023年权益及负债总额为493.87019亿元,2022年为444.69589亿元[6] - 2023年公司收入为36.423236亿元,2022年为32.043306亿元[12][13] - 2023年汽车零部件销售为17.462835亿元,2022年为15.170886亿元[12][13] - 2023年液压支架销售为11.727518亿元,2022年为9.239798亿元[12][13] - 2023年公司总营收36423236千元,2022年为32043306千元,同比增长约13.67%[17][18][20] - 2023年公司年内综合溢利3501594千元,2022年为2628005千元,同比增长约33.24%[18] - 2023年制造煤矿机械分部收入18853805千元,制造汽车零部件分部收入17569431千元;2022年对应分别为16757308千元和15285998千元[17] - 2023年制造煤矿机械分部净利润3262067千元,制造汽车零部件分部净利润283149千元;2022年对应分别为2553138千元和351518千元[17] - 2023年中国地区收入23562860千元,德国地区收入4343077千元,其他国家收入8517299千元;2022年对应分别为21716648千元、4337463千元和5989195千元[20] - 2023年公司综合资产49387019千元,2022年为44469589千元;2023年综合负债27505690千元,2022年为25831308千元[19] - 2023年政府补助290798千元,银行存款等利息收入201319千元;2022年对应分别为315104千元和161326千元[23] - 2023年衍生金融工具公平值亏损净额86556千元,商誉减值43622千元;2022年对应分别为73221千元和276651千元[24] - 2023年即期所得税671245千元,递延所得税 - 54577千元;2022年对应分别为496479千元和 - 34406千元[25] - 2023年银行借贷利息330225千元,租赁负债利息38108千元,解除拨备贴现20268千元;2022年银行借贷利息38728千元,租赁负债利息226682千元[26] - 2023年公司股东应占每股基本盈利187.22分,盈利33.01334亿元,普通股加权平均数17.63366008亿股;2022年每股基本盈利145.38分,盈利25.38235亿元,普通股加权平均数17.45986996亿股[32] - 2023年每股摊薄盈利186.09分,所用溢利33.01334亿元,已发行及潜在普通股加权平均数17.74074669亿股;2022年每股摊薄盈利144.55分,所用溢利25.38235亿元,已发行及潜在普通股加权平均数17.55901266亿股[34]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扣除亏损拨备后为77.87026亿元,2022年为65.30986亿元[36] - 2023年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合计103.53472亿元,2022年为91.18627亿元[37] - 2023年180天内贸易应收款项为60.90486亿元,超过180天但1年内为10.33652亿元,超过1年但2年内为6.01844亿元,超过2年但3年内为0.56697亿元,超过3年为0.04347亿元[38] - 2023年集团向第三方证券行购买共5亿元金融资产应收款项,分别于2024年3月及9月到期收取,年度孳息率估计为3.6%或3.1%[38]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320.4331亿元增加13.67%至2023年的364.2324亿元[45] - 销售成本从2022年的256.4460亿元增加11.43%至2023年的285.7529亿元[46] - 毛利从2022年的63.9871亿元上升22.65%至2023年的78.4795亿元,整体毛利率从19.97%升至21.55%[47] - 其他收入从2022年的4.7643亿元增加3.29%至2023年的4.9212亿元[48] - 其他亏损净额从2022年的1.2003亿元减少89.00%至2023年的0.1320亿元[49]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2年的8.3159亿元增加39.04%至2023年的11.5627亿元[50] - 行政开支从2022年的10.7297亿元增加11.80%至2023年的11.9959亿元[51] - 研发费用从2022年的13.8596亿元增加13.15%至2023年的15.6822亿元[52] - 应占联营公司溢利从2022年的0.2315亿元增加102.90%至2023年的0.4697亿元[53] - 融资成本从2022年的2.6541亿元增加46.42%至2023年的3.8860亿元[54] - 公司2023年营业总收入为人民币36,423.24百万元,同比增长13.67%;股东应占年内溢利为人民币3,301.33百万元,同比增长30.06%[60] - 集团除税前溢利由2022年的人民币3,090.08百万元增加33.27%至2023年的人民币4,118.26百万元[55] - 集团所得税开支由2022年的人民币462.07百万元增加33.46%至2023年的人民币616.67百万元,实际税率由14.95%上升至14.97%[56] - 2023年末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约为人民币10,353.47百万元,较2022年末增加约人民币1,234.84百万元[58] - 2023年末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为人民币17,330.88百万元,流动比率为1.89,2022年末分别为人民币14,613.54百万元和1.75[59] 股息分配 - 董事会建议2023年度末期股息每10股人民币8.40元(含税)[2] - 报告期末后,公司董事建议就2023年度派付末期股息每股0.84元,总额14.99852亿元,2022年度为每股0.56元[31] - 董事会建议派发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每10股人民币8.40元(含税),以2024年3月28日公司股本总数1,785,537,930股计算,合计拟派发人民币1,499,851,861.20元,预期派付日期为2024年7月15日或之前[95] - 非居民企业H股股东股息将代扣代缴10%企业所得税后派发[96] - 境内居民企业H股股东若不希望公司代扣代缴10%企业所得税,须向香港中央证券登记有限公司呈交相关法律意见书及文件[96] - 公司向境外居民个人H股股东派发股息时,将预扣10%作为个人所得税,除非税务法规等另有规定[97] - 沪股通投资者股息红利由公司按10%税率代扣代缴所得税,若所在国与中国税收协议税率低于10%可申请退税[98] - 沪股通投资者股权登记日、现金红利派發日等时间安排与公司A股股东一致[98] - 公司与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港股通H股股票现金红利派发协议》,由其向港股通H股投资者发放红利[99] - 内地个人投资者通过沪深港通投资港股通H股,H股公司按20%税率代扣个人所得税[100] - 内地证券投资基金通过沪深港通投资港股通股票,比照个人投资者征税[100] - H股公司对内地企业投资者不代扣代缴股息红利所得税,由企业自行申报缴纳[100] - 董事会不知悉任何股东已放弃或同意放弃任何股息[95] - 若利润分配方案通过后至实施期间公司总股本变动,将按分配总额不变原则调整每股分配比例并另行公告[95] 会计准则 - 公司自2023年1月1日起首次采用多项修订本准则[10] - 已颁布但公司尚未采纳的新订准则及修订本生效时预期不会对综合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11] 税收政策 - 2023年及2022年公司及部分附属公司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享受15%优惠所得税税率,2022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符合资格企业新置设备成本可全额扣除并额外100%税前扣减,2023年及2022年可享额外100%税前研发费用扣减[27] - 德国适用利得税率为29%,截至2023年及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因无应课税溢利未计提利得税拨备[28]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其他附属公司适用利得税率介于9%至34.01%之间[29] 公司治理 - 公司已采纳联交所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及附录C3所载标准守则,回顾期内一直遵守相关条文[93][94] - 审计委员会审阅集团会计原则及政策和2023年度经审核年度综合财务报表[101] - 集团2023年度综合损益等表相关数字已由罗兵咸永道与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核对一致[101] 信息披露 - 业绩公告同时刊载于联交所网站和公司网站[101] - 2023年年度报告将适时刊载于联交所、上交所和公司网站[10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年报将寄发股东并在联交所和公司网站登载[102] 公司架构与人员 - 公告日期公司执行董事为焦承尧等5人[102] - 公告日期公司非执行董事为崔凯等2人,独立非执行董事为程惊雷等4人[102] 公司重大事件 - 2023年7月子公司亚新科以增资扩股形式实施事业合伙人持股计划并引入战略投资者[61] - 2023年9月分拆子公司恒达智控至上交所科创板上市事宜获上交所受理[62] - 2023年1月,公司为286名激励对象办理360.03万股A股股票期权行权登记[92] - 2023年9月,公司回购23名激励对象172.8万股A股限制性股票并注销[92] 业务发展成果 - 公司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多项业务实现全流程数字化,多个项目和子公司获相关荣誉[63] - 2023年煤机板块订货、回款等主要指标再创历史新高[65] - 煤机板块全年国际市场订货13.60亿元,同比增长超40%,实现新市场订货项目近百个[66] - 公司在极薄煤层综采成套装备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新一代分布式智能化控制系统研制成功[67] - 智慧园区生产效率提升2倍以上,除原材料外的制造成本降低60%[68] - 2023年汽车行业稳健发展,公司汽车零部件板块业务转型升级,整体经营好于行业平均[69] - 亚新科销售收入同比提升约24%,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收入约3.9亿元,同比增速超100%[70] - 亚新科安徽新能源产品收入占比达22%,覆盖主流新能源汽车厂商[70] - 索恩格48V BRM第二代产品量产下线,获得欧洲多个头部车企订单[71] - 索恩格印度公司实现高压电机业务零的突破[71] - 索恩格800V高压扁线胶粘定转子产品成功量产并批量供货[71] - 煤机数耘智能科技公司2023年签订首个集团外部项目订单,实现零的突破[72] - 芝麻街园区一期出租率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