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东软载波(300183) - 2023 Q4 - 年度财报
东软载波东软载波(SZ:300183)2024-04-17 18:37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幅下滑,主要原因是集成电路业务受下游市场需求低迷和半导体行业周期下行影响[2] - 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为9.86亿元,同比增长5.33%[3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109.32万元,同比下降62.58%[3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6亿元,同比增长198.24%[38] - 基本每股收益为0.1321元/股,同比下降62.57%[38]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90%,同比下降3.24%[38] - 公司2023年末资产总额为35.21亿元,同比下降1.67%[3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31.37亿元,同比下降0.28%[38]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575.14万元[40] - 非金融企业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1203.02万元[40] - 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为985,777,004.80元,同比增长5.33%[71] - 电力线载波通信业务2023年营业收入为740,141,250.80元,同比增长28.17%[71] - 集成电路业务2023年营业收入为153,446,203.38元,同比下降37.47%[71] - 公司2023年国内营业收入为931,411,386.54元,同比增长3.81%[71] - 公司2023年国外营业收入为54,365,618.26元,同比增长40.79%[71] - 公司2023年直销收入为847,853,552.82元,同比增长20.38%[71] - 公司2023年经销收入为137,923,451.98元,同比下降40.44%[71] - 公司2023年毛利率为38.84%,同比下降8.79%,其中电力线载波通信系列产品毛利率为42.39%,同比下降9.45%[72] - 公司2023年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为337,105,946.22元,占年度销售总额的34.20%[75] - 公司2023年研发费用为173,384,335.06元,同比增长2.52%[75] - 公司2023年制造费用为98,622,952.05元,同比增长62.00%,主要由于生产规模扩大[73] - 公司2023年投资收益为511.49万元,占利润总额的6.40%[136] - 公司2023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983.39万元,占利润总额的12.30%[136] - 公司2023年资产减值损失为2,766.09万元,占利润总额的34.60%[136] - 报告期投资额为269,940,190.32元,较上年同期的729,439,926.04元下降了62.99%[139] - 公司2023年计提商誉减值准备990.67万元,存货跌价准备1,338.55万元[135]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涉及的主要业务领域包括电力线载波通信(PLC)和集成电路(IC)[5][6] - 公司产品包括载波通信芯片、模块/模组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7][8][9] - 公司产品还包括智能集中器、电能表和载波电能表[10][11] - 公司涉及的技术标准包括G3-PLC、G3-Hybrid和IEEE802.15.4g[14][15][18] - Mesh网络技术利用分布式思想构建动态自组织的无线多跳网络,支持任意网络拓扑结构,节点设备可随机快速移动,系统拓扑可快速变化更新且不影响系统传输[19] - Wi-SUN技术基于IEEE802.15.4g与IPV6标准,工作频段为Sub-1GHz,具有高安全性、网络部署与管理容易、低耗电、低成本等特点,应用于电表、能源管理、农业、智能家居与智能城市等领域[20] - NB-IoT技术构建于蜂窝网络,消耗约180KHz带宽,支持低功耗设备在广域网的蜂窝数据连接,适用于待机时间长、网络连接要求高的设备[21] - 公司主要从事电力线载波通信系列产品与集成电路(芯片)的研发、设计、销售和智能化技术应用[46] - 公司布局“芯片、软件、模组、终端、系统、信息服务”的完整产业链,聚焦能源互联网和智能化领域[47] - 公司在集成电路领域拥有8位/32位通用工业级微控制器芯片、白色家电微控制器芯片及周边专用分立器件的集成芯片[48] - 公司提供面向物联网需求的芯片产品组合,包括MCU控制芯片、安全芯片、载波芯片、射频芯片、触控芯片等[49] - 公司拥有从窄带低速到宽带高速的系列电力线载波通信芯片产品线[49] - 公司自主研发的通用8位工业级微控制器系列芯片[49] - 公司提供用于物联网的工业级无线连接系列芯片,包括Sub-1G系列射频前端、2.4G射频前端、低功耗蓝牙系列芯片[50] - 公司提供用于中小功率电机控制的32位微控制器及高压驱动系列芯片[50] - 公司提供用于小功率锂电池管理32位微控制器系列芯片[51] - 公司提供用于仪器仪表控制的带24bit高精度ADC、12bit高分辨率DAC模拟前端的32位微控制器系列芯片[51] - 公司完成Wi-SUN射频芯片FAN1.0认证测试并获得证书,同时完成一款窄带低速NB-PLC芯片迭代,应用于新能源光伏发电直流通信采集及控制[52] - 公司完成1款低功耗安防专用领域的芯片研发,并启动2款安防专用领域芯片的研发工作[52] - 公司完成3款32位微控制器芯片的技术迭代和应用系统量产导入,推出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并量产销售[52] - 公司完成1款与微控制器芯片配合的专用高压模拟集成芯片研发,并导入多家新客户[52] - 公司基于32位微控制器及SOC芯片,研发多品种、多类型的中小功率电机控制方案设计,并升级优化小功率锂电池管理方案[52] - 公司升级优化可视化编程软硬件系统,以满足客户需求[53] - 公司提供基于直流电力线通信的组件级光伏电站监测解决方案,以及分布式光伏交流并网刚性、柔性控制解决方案[54] - 公司完成国家电网20规范单三相智能电能表以及智能物联电能表开发[56] - 公司完成HPLC双模南网方案,相关产品包括HPLC双模产品、物联网表双模模组、导轨表模组等[56] - 公司海外业务不断加强,G3双模、BPLC、Wi-SUN等产品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试点和供货[56] - 完成国家电网公司2022版集中器、专变采集终端III型、专变采集终端(模组化)等优化开发及网省公司供货[57] - 完成中压载波机宽窄带PLC兼容方案,可根据现场中压电力线环境自动切换通信信道,产品批量供货[57] - 针对低压配电物联网及光伏台区,完成量测开关/量测单元、分支监测模组LTU、分布式能源接入单元、光伏协议转换器开发及供货[57] - 完成光伏组件速断器及控制器产品开发[57] - 根据海外AMI市场的不同需求,建立了高、中、低三种产品线,分别满足IEEE1901.1通信标准、G3-PLC通信标准、及私有定制方案[57] - 完成Wi-SUN产品的批量应用,实现全网系统升级及抄控器等功能开发[57] - 完成基于SILA标准的PLC-IoT产品开发,发布SDK程序,满足客户二次开发需求[57] - 完成工商业储能布局规划,并进行电池模组、PACK、一体机产品开发[57] - 完成储能系统EMS开发,并积极进行PCS、BMS自研储备[57] - 完成储能型虚拟电厂管控平台v1.0开发[57] - 公司完成PLC云平台的开发,提供项目管理工具、标准配置工具、超级网关,实现PLC设备互联互通,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照明策略[59] - 公司完成支持《电力线载波通信(PLC)全屋互联规范》标准的各类产品开发及量产,包括LED调光控制装置、3路干接点开关和8按键智能开关[59] - 公司完成边缘计算网关的小批试产,实现边缘节点数据优化、实时响应、智能应用等功能,有效分担云计算资源负荷[59] - 公司智能制造板块配置11条PCBA生产线,包括3条自动化模组生产线、一条电表自动化生产线和一条PACK自动化生产线[59] - 公司基于能源互联网和智能化业务,构建了从“芯片、软件、模组、系统到信息服务”的完整产业布局[60] - 公司坚持研发投入,优化并升级新一代智能信息采集及监控系列产品,加强能源路由器、微网控制器、储能3S系统等产品的应用[61] - 公司积极参与IEEE国际标准制定,包括IEEE P3197智能电表数据传输接口导则、IEEE 1901.3双模通信标准等[62] - 公司2023年研发投入金额为173,384,335.06元,同比增长2.52%,占当期营业收入的17.59%[68] - 公司2023年研发人员数量为459人,较2022年增加2.23%,但研发人员占比下降至50.11%[133] - 公司2023年研发投入金额为1.7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7.59%,较2022年略有下降[133] - 公司完成智能电能表产品的开发、发布和试点,并已获取产品型号证书,满足国网统招中标供货需求[83][84] - 公司开发的三相导轨式电能表已在山西智能配电项目中完成批量供货运行,具备高精度测量和模块化设计[85] - 低压分支线路监测终端在山东、北京、重庆等地市完成批量供货运行,为公司在智能台区领域形成基础业绩积累[86] - 智能量测开关在冀北电商化中标2次,完成批量供货运行,有助于未来产品推广[86] - 公司开发的电力智能温湿度传感器已完成产品发布,并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完成应用试点,市场容量较大[87] - 能效管理终端已完成产品发布,并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完成应用试点,为电力需求侧管理与节能减排工作提供技术支撑[88] - 光伏规约转换器在山东省招中中标3包,约10万套,已批量供货运行,有助于市场拓展[89] - 公司开发的光伏组件监控系统已完成第三方检测报告,试点稳定运行,丰富能源互联网产品线[90] - 公司开发的EMS能源管理系统已完成样机开发,项目结项,实现EMS产品系列化[91] - 公司开发的工、商业储能风冷一体机1P240S已完成样机开发,整机已在现场进行调试验证,实现批量供货[94] - 已完成7个国网省公司双模全性能检测台体的安装、调试和验收[97] - 完成2个国网省公司双模流水线的安装、调试和验收,提高自动化检测效率及准确率[97] - 双模分钟级采集项目已结项,全台区实现分钟级数据采集,满足分布式光伏负荷控制等需求[100] - HPLC双模深化应用项目已结项,物理拓扑识别成功率95%以上,停电上报完整率99%以上[101] - PLC-IoT模块项目进入量产阶段,完成系统和小型化模块开发,用于户内照明等设备[103] - Wi-SUN系统项目进入量产阶段,提升系统网络性能,完成产品化开发及二次开发[105] - SSC1646芯片项目进入量产阶段,支持SunSpec标准,提升低成本电力线通信解决方案竞争力[106] - SSC1670芯片项目进入量产阶段,符合IEEE1901.1标准和SILA联盟电力线载波通信全屋互联规范[107] - 微电网2.0平台已发布,提高用电效率,降低用电成本,保障用电安全[115] - 数智能碳监测平台已发布,符合国家碳中和要求,达到节能减排目的[116] - 幻彩灯带控制器已小批量应用于景区、商场、酒店和步行街等场所的景观照明,支持两路DMX512调光[122] - 边缘计算网关已小批量应用于智能建筑,内置多种智能算法,支持场景捕捉功能,提升智能楼宇控制系统竞争力[122] - LED调色控制装置开发中,实现对LED灯带的精准调光、调色温、调颜色,拓展智能照明方案应用场景[122] - BLE-PLC转换器开发中,支持PLC信道与蓝牙BLE信道的相互转换,完善智能照明解决方案[123] - 人体存在照度感应器开发中,采用24GHz毫米波雷达活体探测技术,精确探测活体移动和微动状态[124] - 智慧园区综合管理平台已完成开发,进行功能迭代升级,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实现3D可视化园区管理[125][126] - 智慧小区综合管理平台已完成开发,进行功能迭代升级,通过数字孪生场景与IoT数据结合实现小区数字化管理[128] - 智慧医院综合管理平台已完成开发,进行功能迭代升级,通过医疗辅助系统实现医疗业务智能化管理[129] - 智能照明管控平台已完成开发,进行功能迭代升级,通过AI技术实现办公、会议、公共区域等照明场景的智能化管理[130] - PLC公有云平台已完成开发,进行功能迭代升级,支持符合SILA标准的智能设备,助力智慧照明升级[130] 公司战略与发展 - 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围绕能源互联网和智能化两大领域,重点布局微电网系统、智能配电和智能用电解决方案[149] - 公司计划推动“青岛+南海”双总部战略,青岛总部聚焦集成电路、能源互联网和智能化三大板块,南海总部依托大湾区资源提升区域竞争力[150] - 公司自主研发的能源路由器与微网控制器可实现微电网内的设备数据采集、统一管理及调节,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151] - 公司将继续加大能源互联网和智能化业务的海外市场拓展力度,特别是一带一路等重点区域[151] - 公司完成国网HPLC+HRF双模芯片量产,并完成满足最新IEEE 1901.1国际标准和国内PLC-IoT标准的HPLC芯片量产[152] - 公司研发的智能微电网解决方案实现对整个微网的监视和控制,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153] - 公司升级并优化用于新一代智能信息采集的系列产品,包括新一代窄带高速、宽带低速、宽带高速电力线载波及高速无线通信双模产品[153] - 公司加强持续对新型电力系统边缘计算终端研发与迭代,包括能源路由器、智能微网控制器、台区智能融合终端等产品[154] - 公司完善智能用电台区相关产品线及优化,包括智能电能表系列化产品、线路监测终端、智能断路器等产品[154] - 公司基于交直流电力线通信技术,为分布式光伏电站提供组件级别监控及运营管理解决方案[154] - 公司加强工商业储能产品研发和投入,提供电池模组到储能关键设备及储能型虚拟电厂运营管理的整套解决方案[155] - 公司2024年重点发力智能照明行业,细化各类场景智能照明方案,主要包括办公、工业、酒店、商超、医院、校园等[155] - 公司2024年将继续加强集成电路板块的对外销售业务,提升芯片产品在白色家电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份额[155] - 公司2024年将加强能源互联网板块海外市场的拓展力度,推动东软载波AMI自动化采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出海[155] - 2024年公司将加大研发投入,优化升级芯片产品,保持对能源互联网及智能化业务板块的工业级芯片的持续协同和支撑[156] - 公司将继续丰富国网、南网智能采集终端产品线,包括智能集中器、台区智能融合终端、智能配变终端等,努力提升市场份额[156] - 公司将继续优化G3-PLC+RF双模通信以及Wi-SUN无线通信技术方案,完善海外DCU智能终端产品及深化应用功能[156] - 公司将在新能源领域拓展布局,聚焦微电网、光伏智能化和储能系统关键设备(BMS、PCS、EMS)产品开发[156] - 公司将继续加强综合能源及配电工程业务,推动以自研产品和综合能源智慧管控平台为核心,完善零碳方案[156] - 公司面临原材料涨价风险,晶圆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可能导致产品成本上升,降低毛利率水平[156] - 公司面临销售价格下降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可能导致产品销售单价下降[156] - 公司面临技术风险,友商推出更先进、更具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可能对公司产生影响[157] - 公司面临行业依赖风险,电力行业的发展速度和招投标情况对公司主营业务有较大影响[157] - 公司面临应收账款风险,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比重逐步增加,可能导致流动资金沉淀[158] - 公司面临管理风险和人力资源风险,随着业务规模扩大,对高素质管理人员、高水平研发人员和优秀市场销售人员的需求将大幅增长[159] - 公司存在商誉减值风险,若被收购资产未来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未达预期,可能对当期损益造成不利影响[159] - 公司通过建立内控管理制度和整合被收购资产,努力将商誉对业绩的影响降到最低[159] 公司治理与股东信息 - 公司股票简称为东软载波,股票代码为300183,注册地址为青岛市市北区上清路16号甲,办公地址与注册地址相同[37] - 公司法定代表人黄焱瑜,董事会秘书郭宋君,证券事务代表张燕,联系电话0532-83676958,传真0532-83672632[37] -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于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日报》、《证券时报》及巨潮资讯网[37] -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为青岛市市北区上清路16号甲,青岛东软载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投资部办公室[37] -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办公地址为青岛市东海西路39号世纪大厦26层,签字会计师为丁兆栋和王阿丽[37] - 公司全资子公司包括青岛东软载波智能电子有限公司、上海东软载波微电子有限公司和北京智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