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为信达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于百慕达注册成立,股份于联交所主板上市,股份代号为111[4] - 信达证券为中国信达持有78.67%股权的非全资附属公司,是公司间接控股股东[4] - 公司股份为每股面值0.10港元之普通股[5]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Bermuda Hamilton, HM 11, 2 Church Street, Clarendon House[6] - 公司总办事处及主要营业地点位于香港皇后大道中183号中远大厦45楼[6] - 公司核数师为天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6] - 公司网站为http://www.cinda.com.hk [6] - 公司香港股份过户登记分处为卓佳秘书商务有限公司,位于香港夏慤道16号远东金融中心17楼[6] 会议安排 - 公司将於2024年6月12日上午11时正假座香港皇后大道中183号中远大厦45楼举行股东周年大会[4] 时间节点 - 最后实际可行日期为2024年4月12日[5] 2023年宏观经济数据 - 2023年美国核心CCPI由1月的5.6%回落至12月的3.9%,核心PCE由1月的4.9%回落至12月的2.9%,美汇指数全年跌2.1%,美股全年升幅介乎13.7%至43.4%[7] - 2023年泛欧指数Stoxx 50、德股及法股全年升幅介乎16.5%至20.3%,英股全年升3.8%[7] - 2023年JPM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全年升10.9%,Markit iBoxx亚洲中资美元债券指数全年升4.1%,亚洲中资美元高收益债券指数全年跌14.6%,亚洲中资美元房地产债券指数全年跌50.3%[7][8] - 2023年内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6%,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按年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年增长7.2%,进出口总值5.94万亿美元,按年跌5%[8] - 2023年内地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按年跌0.3%,连续3个月通缩;12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按年跌2.6%,连续3个月下跌[8] - 2023年沪深两市成交212万亿元人民币,按年跌5%,日均成交8744亿元人民币,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股价指数累计全年跌3.7%[10] - 2023年第四季香港GDP按年增长4.3%,经季节性调整后按季升0.5%,10 - 12月失业率维持在2.9%[11] - 2023年香港恒生指数累计全年下跌13.8%,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累计全年跌14.0%,恒生科技指数累计全年跌8.8%[12] - 2023年香港新上市公司73家,集资金额463亿港元,按年减少约56%,有32家券商停止营业[12] - 2023年中资离岸债总发行规模约1767亿美元,按年增长约7%,地产境外债占比按年进一步下降至9%[12] - 2023年香港经济在访港旅游业和私人消费上升支持下继续恢复,第四季实质GDP按年增长4.3%,全年实质上升3.2%[22] - 2023年香港服务输出显著扩张21.2%,私人消费开支上升7.4%,整体投资开支转跌为升,货品出口总额及货品进口分别录得10.3%及8.5%的实质跌幅[22] 2023年公司财务业绩 - 2023年公司税后亏损1285万港元,较去年的2241万港元减少;总收入13.639亿港元,较去年下跌4%[13] - 2023年资产管理规模较去年增长6%至515亿港元,但营业收益为5703万港元,较去年下跌23%[14] - 2023年企业融资业务中,香港IPO市场总集资额463亿港元,较上一年下跌55.7%;债权类业务发行规模19.1亿美元,与上一年相若;该分部营业收益1923万港元,比去年同期上升42%[1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恒生指数较2022年底累计下跌13.8%,日均成交金额较上一年同比下跌16%;销售及交易业务营业收益微升2%[18] - 2023年公司应占联营公司的溢利为2436万港元,较去年的646万港元上升277%[13][16] - 2023年公司人员费用同比下跌6%,经营成本较去年下跌7%,财务费用较去年上升29%[13] - 2023年资产管理业务债券投资上半年规模维持在2000万美元左右,四季度增至3100万美元,年内债券投资收益下跌,该分部溢利下跌53%[14] 2023年公司业务情况 - 2023年企业融资业务股权类有1个保荐项目成功上市,完成几项财务顾问及合规顾问项目;债权类完成数笔境外美元及人民币债券发行项目[17] - 2023年销售及交易业务对证券融资贷款持谨慎态度,未扩大规模,年内无呆坏账,积极开发机构及高净值客户[18][19] 2024年展望与策略 - 展望2024年,外部环境复杂多变,高利率环境或较预期持续,全球多国选举增加地缘政治风险不确定性[20] - 公司将加强与信达证券业务协同,共同策划打通境内外一体化金融服务,拓展跨境一体化投行服务[25] - 公司将继续推动三大业务板块发展,促进协同业务,优化内部管理,深化与信达证券及中国信达生态圈合作[26] - 销售及交易业务以稳健及严守风险原则增加业务量和市场份额,拓展客户;证券公司朝财富管理方向发展,发展财通业务[27] - 资产管理业务洞察资本市场机遇,参与化解机构债务危机;企业融资业务股权与债权业务并行发展[27] - 股权业务推动保荐人业务及承销服务,拓展并购业务;债权业务探讨中资境外债务市场,为客户设计发债方案[28] - 公司财务状况稳健,希望2024年把握市场机遇,强化业绩,提升股东长期回报[28] 公司资金状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可动用来自银行的循环贷款及透支额度为15.38亿港元,已动用3.86亿港元,年内未发行债券[29] - 公司大部分资产及负债以港元及美元计值,部分以人民币计值,认为人民币汇率下调属短期现象,未作对冲[30] 公司人员变动 - 张毅于2023年3月13日由行政总裁调任为公司主席及提名委员会主席[33] - 张寻远于2023年3月13日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行政总裁及若干附属公司之董事[33] - 刘敏聪因荣休自2024年3月2日起退任公司执行董事及公司秘书[33] - 颜其忠自2024年3月2日起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34] - 公司年内精简员工结构,员工人数由去年的105名减少至本年的90名[31] 公司董事信息 - 公司有夏执东、刘晓峰、郑明高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分别于2016年7月28日、2016年7月28日、2022年12月1日出任[35][37] - 周璐女士为副行政总裁,负责监管集团资产管理部、跨境业务部及研究部;刘嘉凌先生为集团资产管理部董事总经理,负责管理多只基金运作[3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董事会由三名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41] - 张寻远于2023年3月13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祝瑞敏于同日辞任执行董事兼主席,张毅同日由行政总裁调任为董事会主席[4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有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两名任期为两年,一名任期为三年[45] - 2023财政年度,张毅、刘敏聪、夏执东、刘晓峰、郑明高出席董事会会议和股东大会次数均为3/3、1/1,祝瑞敏出席董事会会议和股东大会次数为1/1、0/0,张寻远出席董事会会议和股东大会次数为2/2、1/1[4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薪酬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夏执东任主席[53] - 2023财政年度薪酬委员会举行一次会议讨论两名执行董事薪酬待遇建议,成员出席率100%[54] - 两名执行董事张寻远和刘敏聪有固定月薪、住房津贴及可能的管理层花红,张毅调任主席后无董事袍金及报酬[5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提名委员会由三名成员组成,包括主席张毅及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56] - 2023财政年度提名委员会举行一次会议讨论董事变更及检讨董事会架构,部分成员出席率100%[57] - 董事会已采纳提名政策,提名委员会按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物色合适人选[58] - 董事会已采纳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提名委员会和董事会每年检讨其实施及有效性[60] - 截至年报日期,董事会由5名男性董事和1名女性董事组成,致力维持现有女性董事比例[62] - 张毅、郑明高须于即将举行的公司股东周年大会上告退,符合资格并愿膺选连任[177] - 颜其忠将在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符合资格并将膺选连任[177] 公司管治相关 - 2023财政年度公司应用及遵守企业管治守则,但董事会仅在第一季及第三季举行两次定期会议,未达守则规定的至少四次[39] - 董事会承担集团整体领导及监督责任,行政管理委员会负责执行董事会制订的政策[40] - 董事会定期会议的通告最少于14日前发出[47] - 章程细则规定每位董事须最少每三年轮值告退一次,年内由董事会委任之董事仅任职至下一届公司股东周年大会[49] - 公司已采纳标准守则作为董事买卖其证券的行为守则,全体董事2023财政年度内一直遵守规定准则[52] - 薪酬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必要时可寻求独立专业意见,费用由公司承担[54][57] - 公司制定客观绩效指标评估雇员绩效,员工薪酬委员会负责晋升及薪酬调整建议[6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所有董事均接受了董事职责、最新法律监管资讯和最新业务资讯培训[66]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2023财政年度内举行三次会议,成员出席率均为100%[71] - 审核委员会2023财政年度工作包括审批外聘核数师相关事宜、审查财务报表等多项内容[71] - 董事负责编制公司财务报表,确保真实反映财务状况、溢利或亏损及现金流量[74] - 集团致力于维持完善有效的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系统,保障资产安全[75] - 法律合规及内部稽核部和风险管理部评估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程序,每半年向审核委员会汇报[76] - 董事会负责监督公司风险承受能力,认为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系统有效且充分[77] - 公司为董事可能面对的法律行动作了适当投保安排[67] - 公司于2023年订立《防止贿赂及防贪污政策》及《举报政策》[80] - 董事会负责多项企业管治职责,包括制定检讨政策、监察培训及合规等[82] - 公司设有行政管理、风险管理、投资决策三个主要管理委员会[83][84][85] - 董事会于2012年3月采纳股东通讯政策,每年检讨认为有效[87] - 持有不少于公司十分之一缴足股本且缴清款项的股东书面请求,董事会须立即召开股东特别大会[89] - 若董事会未在书面请求发送后二十一日内召开,请求人士可自行召开,但不得晚于请求发送日起三个月[91] - 股东应向香港股份过户登记分处或公司香港办事处查询股权及相关资料[93] - 董事会于2018年12月采纳股息政策,宣派股息需考虑多种因素并遵守相关限制[94][95] - 公司鼓励举报不当行为,举报严格保密及不具名[78] - 公司根据规定尽快披露内幕消息,确保信息真实准确[81] - 2023年公司宪章文件无变动[97] - 刘敏聪自2000年5月25日起任公司秘书,2024年3月2日退休,任期内接受不少于15小时专业培训;李晓玲于2024年3月2日获委任为公司秘书[98] 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ESG) - 2023年公司获不少于47个环境、社会及管治奖项[99] - 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涵盖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将相关主要范畴分为环境和社会两大类[100] - 为全面比较2022至2023年排放和能源消耗表现,相关概要列于报告相关章节[104] - 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范围涵盖主要业务,不包括联营公司及合资格企业,与2022年年报相比无重大变化[107] - 公司主要从事资产管理、企业融资顾问服务等业务,碳足迹主要源于电力消耗等四方面[109] - 公司通过减少航空飞行及电力消耗控制温室气体排放[109] - 2023年公司商务航空飞行次数增加,温室气体排放量上升[110] - 公司设定2024年目标,商务飞行搭乘航班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预计减少1%至2%或维持与2023年相约水平[110] - 2021年10月推出全新移动交易平台,提供在线开户、各类线上交易服务等[112] - 2023年12月开发及采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实行无纸化办公[112] - 2022 - 2023年温室气体总排放量减少9%,2024年预计减少1% - 3%[113] - 2022 - 2023年汽车相关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13%,电力消耗显著减少[113] - 2022 - 2023年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可吸入悬浮颗粒排放量分别从374.84克、8.46克、27.60克降至132.97克、3.19克、9.79克[115] - 报告期内纸张总消耗量较2022年减少19%,未来目标是减少1% - 3%[116] - 电子废物回收率较2022年增加一倍[117] - 2022 - 2023年直接能源消耗(无铅汽油)从575.19千瓦时降至216.78千瓦时[119] - 2022 - 2023年间接能源消耗(电力)从306,168.00千瓦时降至267,882.00千瓦时[119] - 2024年力争将能源消耗降低1% - 3%[119] 公司员工情况 - 2023年公司共有90名全职员工,其中香港82名,内地8名[133] - 员工按年龄层划分,30岁或以下11名,31 - 40岁37名,41 - 50岁30名,51岁或以上12名[134] - 员工按性别划分,男性45名,女性45名[133] - 员工按
信达国际控股(00111) - 2023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