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676717千美元,2022年同期为4125264千美元,同比下降35.11%[2] - 2023年上半年期间亏损为49835千美元,2022年同期为23823千美元,同比扩大109.27%[2]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和摊薄亏损均为0.6美仙,2022年同期均为0.3美仙,同比扩大100%[4]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902026千美元,2022年12月31日为1023358千美元,同比下降11.86%[5]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3767217千美元,2022年12月31日为4486932千美元,同比下降16.04%[5]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3074080千美元,2022年12月31日为3708432千美元,同比下降17.11%[6]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693137千美元,2022年12月31日为778500千美元,同比下降10.96%[6] - 2023年6月30日总资產减流动负债为1595163千美元,2022年12月31日为1801858千美元,同比下降11.47%[6] - 2023年6月30日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1580284千美元,2022年12月31日为1787776千美元,同比下降11.61%[7] - 2023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1595163千美元,2022年12月31日为1801858千美元,同比下降11.47%[7] - 2023年营业收入为26.77亿美元,2022年为41.25亿美元[17] - 2023年亚洲、欧洲、美洲分类营业收入分别为18.75亿美元、3.46亿美元、4.56亿美元,2022年分别为28.67亿美元、4.92亿美元、7.66亿美元[18] - 2023年亚洲、欧洲、美洲分类溢利分别为3709.6万美元、-4226.5万美元、1079万美元,2022年分别为4660万美元、461.6万美元、2033万美元[18] - 2023年所得税开支为2023.4万美元,2022年为485.5万美元[21] - 2023年折旧总额为8021.1万美元,2022年为8904.8万美元[23] - 2023年已确认为开支的存货成本为26.2亿美元,2022年为40.14亿美元[23]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5001.6万美元,2022年为2378万美元[23] - 2023年和2022年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分别为79.19亿股、79.83亿股[25] - 截至2023年和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派付、宣派或建议任何股息[24] - 本期间公司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约3523.5万美元,去年同期为5924.1万美元[27] - 本期间公司确认使用权资产及租赁负债约264.9万美元,去年同期为140.9万美元[27] - 本期间公司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价值共1203万美元,所得款项979.5万美元,录得出售亏损223.5万美元[27] - 物业A现金补偿约8726.1万美元,物业B现金补偿约722.6万美元[2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收到物业B部分补偿约289.1万美元,剩余约433.6万美元于本期间收到[2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收到物业A预付款约1874.5万美元,本期间收到部分补偿约549.8万美元,2023年6月30日剩余约6301.8万美元[29] - 本期间公司确认出售投资物业的收益7845.2万美元[29] - 本期间账面价值分别为182.1万美元及12.1万美元的物业、厂房及设备和投资物业转拨至持作出售的资产[29] - 2023年6月30日,公司递延税项资产为 - 1749.3万美元,递延税项负债为393.8万美元[32]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未确认可扣税暂时差额约2.0661亿美元,2022年12月31日为1.8761亿美元[32]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可供对销未来溢利的未动用税项亏损约为21.77亿美元,2022年12月31日为20.80亿美元;已确认递延税项资产约1133万美元,2022年12月31日无;未确认递延税项资产的税项亏损为21.65亿美元,2022年12月31日为20.80亿美元;未确认税项亏损中将于连续五年内届满的亏损为5.22亿美元,2022年12月31日为3.84亿美元[33] - 报告期末,集团未就附属公司自2008年1月1日起未分派盈利约8.81亿美元所附带暂时差额确认递延税项负债,2022年12月31日为8.49亿美元[34]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贸易及其他账款总额为15.19亿美元,2022年12月31日为19.06亿美元;其中应收贸易账款为13.72亿美元,2022年12月31日为17.45亿美元;信贷亏损备抵为1.42亿美元,2022年12月31日为0.92亿美元[35] - 2023年6月30日,按发票日期的账龄分析,0至90日应收贸易账款为10.74亿美元,2022年12月31日为14.76亿美元;91至180日为0.89亿美元,2022年12月31日为0.83亿美元;181至360日为0.35亿美元,2022年12月31日为0.90亿美元;超过360日为0.32亿美元,2022年12月31日为0.04亿美元[3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对应收贸易账款计提预期信贷亏损评估减值备抵1.42亿美元,2022年12月31日为0.92亿美元[36] - 2023年6月30日应付贸易及其他账款为2043359千美元,2022年12月31日为2704356千美元[39] - 2023年6月30日应付贸易账款为1401211千美元,2022年12月31日为1981288千美元[39] - 报告期末银行借贷无抵押,原到期日为一至七个月,须一年内偿还,年利率2.50% - 8.60%(2022年12月31日为2.20% - 5.41%)[41] - 2023年6月30日保用拨备为2513千美元[44] - 2023年6月30日银行借贷为710860千美元,2022年12月31日为676054千美元[45] - 2023年6月30日政府津贴为7282千美元,2022年12月31日为8067千美元[46] - 期内利息收入净额为1790000美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为1130000美元)[53] - 2023年6月30日按发票日期0 - 90日应付贸易账款为1350251千美元,2022年12月31日为1790822千美元[40] - 2023年6月30日按发票日期91 - 180日应付贸易账款为21038千美元,2022年12月31日为167299千美元[40] - 本期预期信贷亏损备抵为5070万美元,2022年同期为1450万美元[111] - 2023年6月30日,应收HMD贸易账款账面总值为2.184亿美元[11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确认HMD预期信贷亏损5460万美元,2022年上半年为1270万美元,下半年为6470万美元[112] - 预计2023年下半年将进一步计提HMD巨额预期信贷亏损备抵[11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确认综合营业收入26.7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41.25亿美元减少14.48亿美元或35.1%[141] - 本期员工成本总额为1.32亿美元,2022年上半年为1.87亿美元,2022年下半年为1.84亿美元[135]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及附属公司主要从事全球手机业的垂直整合制造服务[10] - 集团自2019年起从事5G、IoV及AI业务,以建立互联网及流动生态系统[99] - 集团业务跨越多个终端市场,提供产品开发、制造支援及解决方案等服务[100] - 集团售后为流动及智能消费电子设备行业提供退货管理、维修翻新等解决方案[100] - 集团在北美地区拥有售后服务、维修/翻新服务及制造服务功能,提供端到端增值服务[113] - 公司目标是推动向汽车及医疗行业提供的履行服务及地区制造服务增长[114] 财务报表编制相关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未经审核,但已进行审阅[9] - 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按国际会计准则第34号及联交所规定编制[10] - 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按历史成本基准编制,若干金融工具以公平值计量[11] - 本中期期间,集团首次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新订及修订本编制报表[13] - 应用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本对集团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16] - 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以实施支柱二模型规则,集团中期未应用临时例外[16] - 集团将在年度综合财务报表披露支柱二所得税相关资料[16] 公司经营风险相关 - 集团经营业绩过往有波动且未来可能继续波动,一季度业绩常逊于其他季度[54] - 2023年5月3日发布盈利预警公告,集团本期间录得综合净亏损且预计持续至2023年余下时间[54] - 前瞻性陈述面临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可能导致实际业绩与陈述有重大差异[55] - 风险因素包括行业及宏观经济环境变动、货币市场变动、资本市场变动等[55] - 存在与超额未结采购客户及滞销存货相关风险,可能导致存货撇销[55] - 新客户或项目存在特定风险,如客户延误、开办费用、无法执行等[55] - 取得的新项目或客户需求可能不会产生预期营业收入或盈利能力[56] - 公司增长及多元化策略存在潜在阻碍[56] - 公司面临信贷、收款及违约风险,以及国际销售及营运相关风险[56] - 自2017年底以来,集团面临严峻市场环境、利润率下行压力和需求萎缩,情况持续至2023年上下半年[59] - 行业入行门槛低,中国及印度同业成本竞争力强,集团机构件及系统组装业务利润率下行压力巨大且持续增加[59] - 集团产能利用率不断下降,闲置成本一直在增加[59] - 集团面临主要客户将业务外包给新EMS合作伙伴的不利风险[71] - 集团客户承诺及需求能见度短期性和产品需求快速变化,降低准确估计未来需求和预测订单能力[80] - 地缘政治紧张和通胀飙升使全球经济停滞,影响集团所有客户[81] - 集团开发新小型客户时,难以开发业务规模与现有主要客户相当的新客户,会影响议价能力[84] - 集团转向或增添新客户,一般需2 - 10个月调整生产设施[84] - 公司面临来自行业主要竞争者更大定价压力,客户面临营运及财务等严峻挑战,获取业务需投入大量开发成本和工程资源[86] - 企业风险管理方面,公司所在市场竞争激烈,需在客户、产品及地域多样化方面实现平衡和多元化,投入大量资源进行能力建设和研发[87] - 贸易紧张、中国生产成本上升及疫情促使跨国公司多元化供应链,制造业加快向其他亚洲国家转移[88] - 集团部分客户要求在中国境外进行部分生产以减少依赖[89] - 近岸外包发展速度加快且重要性不断提升,中美局势加速这一进程[89] - 智能手机价格上涨及通胀损害印度市场需求,置换周期上升[93] - 功能手机用户转向4G/5G智能手机速度放缓[93] - 2023年智能手机机型大众市场需求受通胀率上升及投入成本增加影响,是BFIH最大业务风险[94] - 2023年上半年全球经济低迷等因素影响越南制造业,许多公司裁员[96] - 2023年首四个月越南平均通胀率较去年同期上升4.9%,劳务费未大幅改变[96] - 2023年上半年越南经济仅增长3.72%,低于预期,其年度经济增长目标为6.5%[98] - 2023年包括消费类电子产品在内的耐用品需求下滑,导致集团客户业绩恶化,市场放缓,多数渠道库存仍多[101] - 集团专注扩大客户组合,成立专门业务发展团队开发新客户,但发掘大型新客户日益困难[102] - 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按年同比下降14.6%,其中中国下降12%[103] - 集团某主要中国客户2023年第一季度出货量同比降幅在全球五大智能手机厂商中最大,但仍在全球市场保持第三名[103] - 该主要中国客户整体智能手机平均售价在中国环比增长2.2%及同比增长18%[103] - 该主要中国客户在印度市场的地位在2023年第一季度滑落至第四名[103] - 2023年5月30日,FCNT因日元贬值及激烈竞争,债务总计达1431亿日元,向东京地方法院申请破产保护[107] - 2023年5月15日,京瓷因产品需求下降退出消费型智能手机业务[107] - 埃及、巴基斯坦、尼日利亚本地货币过去一年贬值20%–80%[108] - 公司面临元件供应受限问题,难以发布订单及出货量预测[117] - 2022年底情况转变为供应过剩,需求不稳定且波动大[122] - 预计2023年手机出货量低于2022年,下降约3%至5%[122]
富智康集团(02038) - 2023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