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万成集团股份(01451) - 2023 - 年度财报

公司业务构成 - 公司主要从事生产及销售塑胶樽和婴儿餵哺配件,业务分为OEM业务和优优马骝业务[2][7]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公司总收益为233,990千港元,较2022年的260,142千港元下降约10.1%[5][8] - 2023年公司股东应占净溢利约16.3百万港元,较2022年的约13.8百万港元增加约2.5百万港元或约17.9%[11] - 2023年公司毛利为75,125千港元,销售成本为158,865千港元[5] - 2023年公司销售开支为9,170千港元,行政开支为38,298千港元[5] - 2023年公司其他收入为768千港元,其他收益╱(亏损)净额为164千港元[5] - 2023年公司融资收入╱(费用)净额为4,051千港元,应占联营公司业绩为 - 8,640千港元[5] - 2023年公司收益约为2.34亿港元,较2022年的约2.601亿港元减少约10.1%[16] - 2023年公司毛利总额约为7510万港元,整体毛利率约为32.1%,2022年毛利总额约为7980万港元,毛利率约为30.7%[19] - 2023年公司销售开支约为920万港元,较2022年的约1330万港元减少约31.1%[20] - 2023年公司行政开支约为3830万港元,较2022年的约4120万港元减少约6.9%[21] - 2023年公司其他收入净额约为90万港元,2022年约为230万港元[22] - 2023年公司融资收入净额约为410万港元,2022年约为80万港元[23] - 2023年公司应占联营公司亏损约为860万港元,2022年约为830万港元[24] - 2023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净溢利约为1630万港元,较2022年的约1380万港元增加[25]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维持银行融资约3000万港元,与2022年持平,且该融资未动用[28]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为零,与2022年持平[2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资本支出约为1070万港元,2022年约为180万港元[3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录得外汇收益约20万港元,2022年为外汇亏损约30万港元[32]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聘用626名全职雇员,2022年为666名[4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员工福利开支共约6570万港元,2022年约为7390万港元[41] OEM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OEM业务按毛利率计算盈利能力较去年提升[9] - 2023年OEM业务收益约为2.219亿港元,较2022年的约2.411亿港元减少约8.0%[17] - 2023年OEM业务销售表现疲弱,主要因客户产品需求降低[46] 优优马骝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优优马骝业务销售额较2022年显著下降,第三方实体零售店数目从170家减至159家[10] - 2023年优优马骝业务毛利率较上一年度有所下降,但整体销售开支控制在较低水平[10] - 2023年优优马骝业务收益约为1210万港元,较2022年的约1900万港元减少约36.5%[18] - 优优马骝业务受不利行业环境、本地竞争、中国出生率下降及网上购物普及等因素影响,销售面临挑战[47] 公司业务策略 - 集团未来将保持谨慎态度,在OEM业务和优优马骝业务采取相应策略应对挑战[44][46][47] 公司投资情况 - 2021年公司投资获得BRH2 Plastics, LLC的40%权益[48] 公司董事及高管信息 - 周青先生70岁,1995年创立鹏辉企业,2007年创办万成,2017年3月9日获委任为董事,8月31日调任为执行董事[51][52] - 钟国强先生70岁,有逾30年制造业经验,1989年联夥创立Racing Champions Limited,2012年8月加入集团,2017年3月9日获委任为董事,8月31日调任为执行董事[53][55] - 钟丞晋先生36岁,2016年加入集团,2017年3月9日获委任为董事,8月31日调任为执行董事[57] - 周玮先生36岁,2009 - 2012年担任万成销售及市场经理,2012年至今担任销售及市场总监等职,2017年3月9日获委任为董事,8月31日调任为执行董事[59][60] - 俞汉度先生75岁,2018年5月15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多间主板挂牌上市公司担任相关职务[61] - 司徒振中75岁,2018年5月15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证券及期货行业拥有逾40年经验[64][66] - 马清源79岁,2018年5月15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曾在银行业担任多个高级行政职务[67][68] - 张楚然57岁,2017年6月获委任为集团营运总监,在设计、工程及制造业拥有逾20年经验[70] - 高锦安44岁,2017年1月3日获委任为集团财务总监及公司秘书,在财务管理和行政方面拥有逾15年专业经验[72] 公司董事会相关情况 - 公司董事会目前包括四名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80] - 执行董事包括周青(主席)、钟国强(行政总裁)、周玮、钟丞晋[80] - 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马清源、司徒振中、俞汉度[80] - 司徒振中于2022年2月15日辞任合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职务,该公司于2022年1月27日私有化并于联交所退市[65] - 司徒振中自2022年6月8日起辞任九龙建业有限公司的独立非执行董事[65] - 公司董事会至少每年举行四次会议,约每季一次,例行会议通知须提前至少十四天送达全体董事[8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商议及审阅2022年度经审核业绩报告、2023年上半年未经审核中期业绩报告等[83] - 公司于2022年11月18日采纳董事获取独立专业意见政策,董事会每年检讨机制成效[85] - 公司董事会主席为周青,行政总裁为钟国强,二者角色明确分立[87][88][8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全体董事确认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93] - 公司提醒董事及相关雇员勿在中期及全年业绩公告发布前30日及60日内买卖公司证券[9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全体董事均参与持续专业发展[96] 公司政策相关情况 - 公司于2018年采纳内幕消息政策,2018年5月采纳举报政策[99][100] - 公司自2022年起采纳反贪污政策[102] - 俞漢度、司徒振中及馬清源自2018年起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董事會認為彼等截至2023年12月31日屬獨立[104][105] - 公司於2018年5月15日成立審核委員會,2023年審閱了2022年度經審核業績及報告、2023年上半年未經審核中期業績及報告等[106][107] - 公司於2018年5月15日成立提名委員會,2023年審閱了董事會架構、成員多元化等內容[108][117] - 董事會採納多元化政策,考慮多方面因素實現成員多元化[109][110] - 公司預計不遲於2024年12月31日任命至少一名女性董事[114] - 公司於2018年12月17日採納提名政策,由提名委員會執行[115] - 提名委員會評估候選人適合度時考慮誠信聲譽等多因素[116] - 公司於2018年5月15日成立薪酬委員會,2023年審閱了董事及高級管理層薪酬及薪酬政策,期內無授出新購股權或股份獎勵[118][119] 公司管理层薪酬及出席情况 - 2023年薪酬在1000001 - 2000000港元的高级管理层成员有2人,与2022年持平[120] - 2023年在职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薪酬委员会会议、提名委员会会议、审核委员会会议、股东周年大会的出席次数/资格出席次数多为全勤[120] 公司外部核数师相关情况 - 2023年已支付或应付外部核数师审核服务款项956千港元,非审核服务款项575千港元,总计1531千港元[131] - 公司聘用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负责非审核服务,外部核数师须遵守独立性规定[130] 公司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情况 - 公司董事会负责维系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并按年检讨成效,聘用独立专业顾问履行内部审计职能[122] - 集团内部监控系统按全球公认框架分为监控环境、风险评估、资讯与沟通、监控活动、监察五个元素[124] - 集团内部监控系统风险评估流程每年执行一次,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与汇报四个核心阶段[125] - 公司确保内幕消息按法规平等及时向公众发放,知情权限于集团相关员工并要求保密[127] 公司财务报表编制情况 - 董事会负责编制集团财务报表,采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128] 公司股东沟通情况 - 公司2018年制定股东通讯政策并定期检讨,2023年实施的沟通政策有效,通过多种方式与股东沟通[132] - 持有公司股本中按一股一票基准计算于股东大会上投票权十分之一的股东可请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大会应于请求递呈后两个月内举行[133] 公司ESG报告情况 - ESG报告期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139] - ESG报告范围包括香港办公室及中国广东省韶关市的生产基地,占报告期内全部总收益[140] - ESG报告根据上市规则附录C2及四个报告原则(重要性、量化、平衡及一致性)编制[141] - ESG报告经董事会于2024年3月21日审阅及批准[144] 公司持份者沟通情况 - 公司通过多种渠道与主要持份者沟通,包括政府、股东及投资者、雇员、客户、供应商等[150][151] - 公司与股东及投资者沟通渠道有股东周年大会及其他股东大会、公司网站、媒体发布会或公告、年报、中期报告、ESG报告及其他公开资料[151] - 公司与雇员沟通渠道有培训、会议、表现评估、雇员活动[151] - 公司与客户沟通渠道有传真、电邮及客户服务热线、产品及服务回馈[151] - 公司与供应商沟通渠道有年度审核、会议、实地视察[151] 公司ESG议题情况 - 公司识别出21个ESG议题并划分为四类[155] 公司节能减排情况 - 公司注塑机达最高级节能标准,可减少高达50%的用电量[162] - 2023年氮氧化物排放55.50公斤,2022年为55.78公斤;硫氧化物2023年排放7.75公斤,2022年为7.17公斤;悬浮粒子2023年排放3.12公斤,2022年为3.08公斤[167] - 2023年范围1温室气体排放82吨二氧化碳当量,2022年为75吨;范围2为4037吨二氧化碳当量,2022年为4631吨;范围3为350吨二氧化碳当量,2022年为370吨[169] - 2023年温室气体总排放4469吨二氧化碳当量,2022年为5076吨;每百万港元收入的温室气体排放2023年为19.10吨二氧化碳当量/每百万港元收入,2022年为19.51吨二氧化碳当量/每百万港元收入[169] - 外购电力产生的范围2排放占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约90%[171] - 与2022年相比,温室气体总排放量及其密度分别减少约12%及2%[171] - 2023年有害废弃物产量为15,969公斤,2022年为16,541公斤,同比减少约3%[173] - 2023年无害废弃物产量为200,383公斤,2022年为247,027公斤,同比减少约19%[173] - 2023年每百万港元收益产生的有害废弃物为68公斤/每百万港元收益,2022年为647公斤/每百万港元收益[173] - 2023年每百万港元收益产生的无害废弃物为856公斤/每百万港元收益,2022年为9507公斤/每百万港元收益[173] - 2023年废水排放量为49,818吨,2022年为50,239吨,排放总量轻微下降[177] - 2023年每生产单位的废水量为0.0036吨/每生产单位,2022年为0.0030吨/每生产单位,排放密度有所增加[177] - 2023年直接能源总消耗量为360,896千瓦时,2022年为313,579千瓦时[185] - 2023年间接能源消耗(电力)为7,534,835千瓦时,2022年为7,598,256千瓦时[185] - 2023年能源总消耗量为7,895,731千瓦时,2022年为7,911,835千瓦时,同比下降约0.2%[185][186] - 2023年每生产单位能源总消耗量为0.58千瓦时/每生产单位,2022年为0.46千瓦时/每生产单位,密度增加约2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