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135.73亿元,集装箱制造设计年产能超140万TEU,管理的集装箱保有量超380万TEU[2] - 公司战略定位是以集装箱装备制造和航运物流资产运作为核心,打造世界一流航运产融运营商[25] 财务业绩 - 2023年收益为155.33亿元,较2022年的254.19亿元下降39%[6] - 2023年营运溢利为37.06亿元,较2022年的57.01亿元下降35%[6] - 2023年除税前持续经营活动溢利为13.45亿元,较2022年的47.99亿元下降72%[6] - 2023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本年溢利为14.08亿元,较2022年的39.24亿元下降64%[6] - 2023年年度基本每股盈利为人民币0.1040元,较2022年的人民币0.2902元下降64%[6] - 2023年毛利率(持续经营活动)为28%,较2022年上升3个百分点[6] - 2023年除税前溢利率(持续经营活动)为9%,较2022年下降10个百分点[6] - 2023年净债务比率为263%,较2022年下降3个百分点[6] - 2023年总资产为1259.31亿元,较2022年的1280.91亿元下降2%[7]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5.33亿元,较2022年减少38.9%;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溢利为14.08亿元,较2022年减少64.1%;基本每股盈利为0.1040元[9] - 2023年公司特种箱制造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达535%,获新能源头部客户储能箱订单近千台[10] - 集装箱制造业务收入104.65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9.1%;累计销售59.06万TEU,较去年同期下降38.4%[42] - 集装箱制造业务营业成本98.63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5.0%[43] - 集装箱租赁业务收入49.59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8%[44] - 集装箱租赁业务营业成本28.42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8%[41] - 航运租赁业务收入24.73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2.7%;营业成本8.84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6.8%[41] - 投资管理业务收入1.05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91.4%;营业成本0.1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92.3%[41] - 2023年集团营业成本为28.42447亿元,较去年同期30.51398亿元同比减少6.8%,主要因销售箱业务量减少[46] - 航运租赁业务收入为24.73073亿元,较去年同期24.08963亿元上升2.7%,因经营性租赁船队规模同比增加[46]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船舶经营性租赁资产数量和金额分别同比增长7.1%、10.4%[46]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最低应收融资租赁款项的现值总额为327.29294亿元,较2022年的354.4482亿元有所减少[46] - 2023年单一客户融资集中度为151.12356亿元,占集团资产总额的12.00%;单一集團客户融资集中度为236.88251亿元,占18.81%[47] - 2023年船舶租赁业务应收融资租赁款项净额为280.59亿元,占比85.73%;运输与物流为5.89亿元,占1.80%;集装箱租赁为40.82亿元,占12.47%[49] - 2023年投资管理业务收入为1050.9万元,较去年同期1.22646亿元同比减少91.4%,因保理业务减少[50] - 2023年投资管理业务营业成本为190.9万元,较去年同期2477.3万元减少92.3%,因保理业务减少[50] - 2023年公司实现投资收益15.76039亿元,较去年同期16.24999亿元下降3.0%,因联营企业投资收益减少[50] - 2023年公司实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6751.7万元,较去年同期 - 9.96858亿元增长10.64375亿元,因持有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同比上升[50] - 公司持有其他上市公司股权投资成本合计104.91亿元,本期收益5757.7万元,其他储备变动1.59亿元[51] - 公司持有金融企业股权投资金额合计78.02亿元,期末账面价值93.5亿元,本期收益6.54亿元,其他储备变动1073.5万元[52] - 2023年其他收益为4.4233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0.97569亿元,因持有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同比上升[55] - 2023年公司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溢利为1.407555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64.1%[5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应付公司债券80亿元,债券募集资金用于归还到期债务[55] - 2023年集团来自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入为53.1436亿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58.98431亿元[58] - 2023年集团来自投资活动的现金净流入额为9.6272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现金净流入额12.63386亿元[61] - 2023年用于融资活动的现金净流出额为89.27755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55.64504亿元[61] - 2023年集团借入银行及其他借款452.02709亿元,偿还银行及其他借款488.52249亿元[6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为155.89572亿元[57] - 2023年公司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金额为8893.314884万元,银行手续费支出4450.46元,利息收入19.441748万元[6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应收账款及票据净额为17.7829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2.2215亿元[6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净负债比率为263.3%,低于去年的266.3%[69] - 2023年公司产生汇兑收益2.86058亿元,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增加归母公司股东权益2.0617亿元[7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计入衍生金融工具中未结清的远期结汇合约公允值为3099.8万元[70] - 2023年度公司用于添置集装箱等开支为37.25065亿元,用于购买融资租赁资产开支为20.22518亿元[7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资本承担包括固定资产2320万元、股权投资6593.8万元、尚未支付的租赁设备款1.51216亿元[7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若干集装箱船舶及集装箱、应收融资租赁款和受限制存款已作质押[73]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重大或有负债[75]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共有雇员11261人,期间雇员总开支约21.17313亿元[75] - 2023年最终建议每普通股派息人民币0.032元,2022年为人民币0.087元[91]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保留盈余约18.16亿元,按中国会计准则及规则编制所得[9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入、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9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无董事或最高行政人员放弃或同意放弃薪酬安排[97] 股息分配 - 董事会建议派付末期股息每股0.032元[9] - 董事会建议就2023年度派付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032元,按135.4721432亿股股份计算,合共约4.33511亿元,须待股东周年大会批准[75][77] - 董事会建议2023年度末期股息每股0.032元(2022年为0.087元),基于13,547,214,320股计算,合计股息4.3351085824亿元,待股东周年大会批准[92] 业务发展 - 公司成功落地全球首笔5,600TEU离岸人民币租箱业务[10] - 两艘700TEU电动集装箱船顺利命名[11] - 2023年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超2.15亿元,提交专利申请192件,获得授权专利122件[12] - 公司700TEU纯电池动力集装箱船项目荣获“央企十大国之重器”称号[13] - 青岛箱厂和连云港箱厂荣获2023年度“国家绿色工厂”称号[14] - 公司获得2022 - 2023年度上海证券交易所信息披露A级评价等荣誉[15] - 2024年公司将以集装箱装备制造和航运物流资产运作为核心,引领数智创新转型,笃行绿色低碳之路[18] - 集装箱制造业务加速转型升级,推进数字化工厂建设成果转化,拓展航运装备新场景[19] - 集装箱租赁业务发挥租造协同优势,完善全球网络布局,探索新兴业务路径[19] - 航运租赁业务把握船队结构优化契机,提升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向价值型和创新型服务商转型[19] - 投资管理业务强化资产运作,紧扣数字智能和绿色低碳赛道,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19] - 集装箱制造业务加大新技术应用场景探索,提高全流程智能化水平,加强新兴业态合作[20][21] - 集装箱租赁业务推进iFlorens数字化运营平台建设,加强资产全周期管理[21] - 推进两艘700TEU长江干线电动集装箱船项目,推动船用充换电网络等建设,探索集装箱绿色低碳路径[22] 风险管理 - 公司面临地缘政治、宏观经济、信用、市场、资金流动性、战略、公司层面集中度等风险[32][34][35][36][37][38][39] - 公司针对不同风险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如强化监测、增厚资金预算、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等[33][34][35][36][37][38][39] 人员管理与激励 - 2023年度,公司A股股票期权激励计划首次授予期权第二个行权期及预留授予期权第一个行权期符合行权条件,106名激励对象行使1980.361万份股票期权,行权价格为2.193元/股[75][76] - 公司实施职业经理人制度管理,强化基于业绩管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75] - 公司重构员工培训体系,策划并实施针对不同业务及岗位的培训项目[75] - 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建立健全长效激励机制[75] - A股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旨在促进公司建立激励机制,调动人员积极性,推动公司发展目标达成[113] - 2020年3月5日生效的A股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将授出股票期权总数为88,474,448份,涉及标的A股数目为88,474,448股,约占公司当时已发行总股本的0.7622%及当时A股股本的1.1154%,为期十年[114] - 2020年3月30日,集团向124名激励对象授出78,220,771份股票期权,行权价格为每股A股人民币2.52元,紧接此前交易日A股收市价为每股A股人民币2.00元[114] - 2021年5月6日,公司向19名核心员工授出8,847,445份预留股票期权,行权价2.52元/股[115] - 2022年4月29日,因利润分配方案,行权价由2.52元/股调整为2.419元/股;激励对象由124人变为110人,首次授出期权由78,220,711份变为68,833,794份,注销9,386,917份[115] - 2022年,第一个行权期内首次授予期权行权的已行权实际股票数为20,560,412股,未行权的2,384,186份期权涉及股票数2,384,186股于2023年2月1日注销[115] - 2023年5月22日,注销7,867,835份期权;首次授予期权激励对象由110人变为100人,期权由48,273,382份变为40,871,202份;预留期权激励对象由19人变为18人,期权由8,847,445份变为8,381,790份[116] - 2023年5月22日,批准首次授予期权第二个行权期行权,可行权人员100名,可行权数量20,435,601份;批准预留授予期权第一个行权期行权,可行权人员18名,可行权数量2,793,924份[116] - 2023年,行权价由2.419元/股调整为2.193元/股;第二个行权期内首次授予期权行权涉及已发行实际股票数为17,164,904股;第一个行权期内预留期权行权涉及已发行实际股票数为2,638,706股[11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有29,449,382份已发行A股股票期权激励计划项下股票期权,全部行使将转让29,449,382股A股,占已发行A股总数约0.30%及已发行股份总数约0.22%[117] - 2023年,前董事长刘冲已获授予且未行使期权从1,490,100份变为993,400份,占已发行A股总股本0.0100%,占已发行总股本0.0073%[118] - 2023年,前董事徐辉已获授予且未行使期权从993,400份变为0份[118] - 2023年,公司各类激励对象年初已获授予且未行使期权共57,120,827份,年末变为29,449,382份,占已发行A股总股本0.2975%变为0.2169%[119] - 2023年5月22日,A股股票期權激勵計劃行權價格由2.419元/股調
中远海发(02866) - 2023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