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维峰电子(301328) - 2023 Q4 - 年度财报
维峰电子维峰电子(SZ:301328)2024-04-24 17:54

国际宏观经济形势 - 公司2023年度报告中提到,国际宏观经济政治形势波动风险增加,可能影响公司对进口原材料和设备的采购,进而影响生产和销售[3] 行业竞争 - 公司在报告中指出,行业竞争加剧,公司在市场规模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未来市场竞争可能加剧[4] 技术创新 - 报告中提到,公司多年来坚持技术创新发展战略,但如果未能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进行技术创新,可能会影响公司竞争力[3] 人才风险 - 公司报告中指出,核心人员流失风险存在,需要持续营造良好企业文化和人才培养机制以避免影响发展战略的实施[4] 毛利率风险 - 公司报告中提到,毛利率下降风险存在,如果下游市场规模增速放缓,公司产品价格面临下行压力,可能导致毛利率下降[4] 财务数据 - 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为486,633,959.82元,同比增长1.32%[1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0,354,646.98元,同比增长16.35%[1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7,119,328.52元,同比增长34.24%[15] - 公司2023年末资产总额为2,017,987,787.26元,同比增长0.46%[15] 连接器市场 - 全球连接器市场规模在2022年达到840.9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1,186.11亿美元[23] - 中国连接器市场规模在2023年达到249.77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30.51%[23] - 中国连接器市场规模从2015年到2023年复合增长率达6.83%[23] - 全球连接器市场中,中国、北美、欧洲、亚太和日本五大区域占据95%以上的市场份额[24] - 2023年,中国连接器市场规模领先全球其他地区,占据30.51%的市场份额[24] - 中国连接器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随着汽车电动智能化、通讯、智能制造、物联网等的发展[24] 行业发展趋势 - 2022年全球工业控制连接器市场规模占比约12.83%[25] - 2022年我国工控自动化市场规模达到2,96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5.0%[25] - 2023年全球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约4,575亿美元,同比增长5.9%[26] - 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约为390GW,同比增长69.57%[27] - 2023年汽车连接器全球市场规模达到184.99亿美元,是全球连接器市场的第二大应用领域[26] -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26] - 2023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为216.88GW,同比增长148.15%[27] 公司产品和业务 - 维峰电子公司主要从事工业控制连接器、汽车连接器及新能源连接器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30] - 公司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与自动化设备、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光伏逆变系统等系列应用场景[30] - 公司工业连接器产品主要包括板对板连接器和线对板连接器,传输速率从5Gbps到30Gbps不等[30] - 公司汽车连接器产品多用于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上的信号传输与供电,防水等级达到IP67、IP68、IP6K9K[31] - 公司新能源连接器产品主要应用于太阳能及风能逆变系统,对应客户包括阳光电源、浙江艾罗、上能电气等逆变器及其他配件厂商[32] 公司经营模式 - 公司研发模式通过快速二次开发生成成品,第一时间响应客户定制化需求[33] - 公司采购模式严格实行“以产定购”的模式,已建立成熟稳定的供应商体系,兼顾质量、价格和供货周期等因素[34] - 公司生产模式采取“以销定产”的模式,根据客户具体需求进行产品的开发设计,保证生产车间及时领料组织生产[34] - 公司销售模式坚持以产品为中心,通过终端厂商、电子元器件贸易商、品牌商等多种销售渠道开拓市场[34]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将继续巩固以“工业控制为主体、汽车及新能源为两翼”的发展格局,2024年主要经营计划包括深入洞察行业发展趋势、拓展多元化应用、夯实工业控制连接器业务[3] - 公司将加大研发投入,重点部署汽车连接器业务,以满足汽车行业的需求[74] - 公司将持续贯彻产品研发和创新驱动的经营策略,重点部署汽车连接器相关的产品与技术研究[74] - 公司将大力推进新能源连接器业务,提高市场占有率,积极开展国际化战略,拓展海外市场[74] - 公司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结构,持续引进销售、研发及管理类人才[74] - 公司应对国际宏观经济政治形势波动风险,优化客户结构、供应商结构、产品结构,加强生产成本控制[74] - 公司应对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增强产品创新能力,优化生产工艺,加大市场拓展力度[75] - 公司应对创新风险,主动跟踪市场动向,加大对新产品研发的投入,确保技术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76] - 公司应对核心人员流失风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