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整体财务状况 - 2023年公司收入为17.63734亿元,较2022年的21.56869亿元下降18.2%[5] - 2023年公司毛利为3.3605亿元,较2022年的4.88796亿元下降31.2%,毛利率从22.7%降至19.1%[5]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损失为1.13473亿元,2022年为溢利8746.1万元[5] - 2023年公司资产总额为21.58972亿元,较2022年的23.88763亿元下降9.6%[5] - 2023年公司资产净额为7.75473亿元,较2022年的8.83581亿元下降12.2%,资产负债比率从27.8%升至39.2%[5] - 2023年公司收入约人民币1763.7百万元,订单量较2022年下降约32.7%[37] - 2023年公司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总订单额约为15.428亿元,较2022年的22.913亿元减少约7.485亿元或32.7%[44][45] - 2023年末未完工合同价值10.14亿元,流体与生物工艺系统、洁净室及自动化控制与监控系统等业务有不同占比[55] - 2023年公司总收入约为人民币1763.7百万元,较2022年减少约18.2%[129] - 2023年公司总收入为17.64亿人民币,较2022年的21.57亿人民币减少18.2%,其中中国大陆收入16.81亿人民币,占比95.3%,较2022年减少18.9%[138] - 2023年销售成本为14.28亿人民币,较2022年的16.68亿人民币减少14.4%[139] - 2023年毛利为3.36亿人民币,较2022年的4.89亿人民币减少31.2%[141] - 2023年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为1.67亿人民币,较2022年减少5.5%;行政开支为1.34亿人民币,较2022年增加3.8%[151][152] - 研发开支从2022年的约7020万元降至2023年的约5530万元,减少约1490万元或21.1%[155] - 其他收入从2022年的约1120万元增至2023年的约1170万元,增加约50万元或4.5%[156] - 2023年录得其他收益净额约1050万元,2022年汇兑损失约610万元[157] - 财务成本净额从2022年的约640万元增至2023年的约1110万元[158] - 2023年录得年度损失1.513亿元,2022年为年度溢利约6770万元[163] - 2023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约6260万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约5450万元,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约1.471亿元[164] - 2023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净额从2022年的约4.412亿元降至约3.961亿元,减少约4510万元或10.2%[169] - 2023年12月31日,资本与负债比率约为39.2%,2022年12月31日为27.8%[174]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拥有1610名全职雇员,较2022年减少303名[177] - 2023年雇员成本约为4.598亿元,较2022年增加约0.5%[177] - 2023年12月31日已訂約但未產生的資本開支約為人民幣210萬元,用於上海及石家莊新設施建設[182] 各业务板块收入与订单情况 - 2023年流体与生物工艺系统收入6.11292亿元,占比34.7%;2022年收入8.78566亿元,占比40.7%[7] - 2023年洁净室及自动化控制与监控系统收入4.41209亿元,占比25.0%;2022年收入5.1407亿元,占比23.8%[7] - 2023年粉体固体系统收入2.51794亿元,占比14.3%;2022年收入2.45795亿元,占比11.4%[7] - 2023年GMP合规性服务收入9012.4万元,占比5.1%;2022年收入9434.9万元,占比4.4%[7] - 2023年生命科技耗材收入3.03393亿元,占比17.2%;2022年收入3.88264亿元,占比18.0%[7] - 流体与生物工艺系统业务2023年订单额约为4.621亿元,较2022年减少约2.502亿元或35.1%,市场需求下降但未来有望复苏[44][46] - 洁净室及自动化控制与监控系统业务2023年订单额约为4.697亿元,较2022年减少约1.782亿元或27.5%,2024年制药自动化工程业务预期增长[44][47] - 粉体固体系统业务2023年订单额约为1.6亿元,较2022年减少约1.684亿元或51.3%,行业面临投资放缓等挑战[44][48] - GMP合规性服务业务2023年订单额约为0.582亿元,较2022年减少约0.5亿元或46.2%,未来高端合规咨询服务需求预期扩大[44][50][51] - 生命科技耗材业务2023年订单额约为3.211亿元,较2022年减少约1.051亿元或24.7%,公司正开发自有品牌设备及耗材[44][52] - 制药设备分销及代理业务2023年订单额约为0.718亿元,较2022年略增约0.035亿元或5.1%,公司推动综合技术改造服务[44][53] - 2023年流体与生物工艺系统收入约为人民币611.3百万元,较2022年减少约267.3百万元或30.4%[131] - 2023年洁净室及自动化控制与监控系统收入约为人民币441.2百万元,较2022年减少约72.9百万元或14.2%[132] - 2023年粉体固体系统收入约为人民币251.8百万元,较2022年增加约6.0百万元或2.4%[133] - 2023年GMP合规性服务收入约为人民币90.1百万元,较2022年减少约4.2百万元或4.5%[135] - 2023年生命科技耗材收入约为人民币303.4百万元,较2022年减少约84.9百万元或21.9%[136] - 2023年制药设备分销及代理收入约为人民币65.9百万元,较2022年增加约30.1百万元或84.0%[137] - 流体与生物工艺系统业务2023年毛利8163.5万元,较2022年减少41.9%,毛利率降至13.4%,预计未来随市场份额增长和全球化扩大将提高[142][144] - 洁净室及自动化控制与监控系统业务2023年毛利7842.8万元,较2022年减少15.5%,毛利率略减至17.8%,公司将致力于提高项目执行效率[142][145] - 粉体固体系统业务2023年毛利1778.6万元,较2022年减少65.6%,毛利率降至7.1%,未来将启动跨团队合作项目[142][146] - GMP合规性服务业务2023年毛利3878.3万元,较2022年减少9.8%,毛利率降至43.0%,公司正推动拓展高端合规咨询业务[142][147] - 生命科技耗材业务2023年毛利9565.5万元,较2022年减少34.8%,毛利率降至31.5%,公司将加强营销推广并优化供应链管理[142][149] - 制药设备分销及代理业务2023年毛利2376.3万元,较2022年增加68.8%,毛利率降至36.0%,公司将提供定制化方案并优化定价策略[142][150] 业务发展历程 - 2018 - 2022年业务收入和订单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28.5%及20.5%[18] - 2022年2月收购专注无菌液体和粉末灌装线业务,7月收购诺泽流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40%股权[9] - 2023年上半年上海及石家庄新制造中心正式营运,10月交付和元智造项目、发布固体制剂连续制造研发平台新品,11月发布REMOIIS数字化品牌[9] - 2023年最后一个季度启动奥星推动变革增强版,修订目标并重组能力要素[18] - 2023年最后一个季度启动业务分部重组计划,将6个业务分部合并为3个业务组合[19] - 自2024年起,公司将六大业务分部整合为三大业务分部[92] 行业趋势与市场环境 - 未来几年中国乃至全球生物制药行业增长模式仍有效,但部分生物制剂行业资本开支投资动能下降[14] - 中国集中采购政策使药品生产企业寻求节省成本措施,能提供大规模、灵活、节能且具劳动力成本效益数字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将突围[15] - 预计未来数年将出现多肽药物研发和生产投资浪潮,公司能提供全面多肽药物设施工艺系统并获部分项目,客户寡核苷酸药物设施近期竣工[16] - 生物制药行业2023年初以来资本开支投资明显放缓[24] - 治疗肥胖症新药引发新一轮研究和生产设施投资热潮[25] - 中国抗体偶联药物技术平台和研究管线获全球认可[26] - 中国国产替代进程加快,国内制药服务供应商有望获更大成长潜力[29] - 市场对设施和设备维护服务需求增加,客户需升级自动化系统以符合电脑系统验证监管要求[107] 公司战略与规划 - 公司认为加强领导力和管治、部署企业资源可改善业务盈利表现[38] - 公司原料药产品线开发了寡核苷酸技术交钥匙服务,转变核心竞争力[39] - 公司推出口服固体制剂连续生产平台,将与学术机构和战略伙伴合作开发相关技术[41] - 过去五至六年公司牺牲部分短期利润率投入新产品和技术开发[20] - 公司进行业务重组,提升能力以适应竞争环境,期望定位为科技公司[42] - 公司认为持续投入资源建立技术能力虽短期影响利润率,但长远增强竞争力[43] - 公司在人力资源、地域扩张和提升产品及应用解决方案能力方面采取积极措施[43] - 未来二至三年公司预计逐步推出大量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20] - 2024年公司采取代理经销、自有品牌产品策略,扩大自主研发产品市场份额,开发独特技术产品和服务[114] 公司运营管理 - 上海、石家庄和南京三个装备制造中心进入成熟精益运营阶段,制造空间投资可满足3 - 5年需求[56] - 生产团队引入“精益操作室”提升现场操作人员技能[58] - 2023年制造中心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整体生产力和运营效率[60] - 项目执行中心2023年执行650多个项目,涵盖多个领域并拓展服务领域[64] - 公司内部销售合作模式由商务智能信息系统协助实施[66] - 2023年初公司成立新领导团队优化全球销售团队,印度和东南亚订单大幅增加[68] - 2023年公司成功打造并发布三个品牌,年底拥有16个专业产品和业务品牌组合[69] - 2023年公司国内外参与和组织55场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70] - 截至2023年底,公司网站资源中心约200本宣传册在线分享,线上阅读超9.4万人次[71] - 2023年公司通过16个社交媒体账号发布330篇新闻和文章,创造超750,000次在线阅读量,制作102部宣传影片[73] - 2023年举办40场围绕12项技术应用程式的网络研讨会,超16,300名观众出席[74] - 公司建立12个技术应用团队,定期举办研讨会,将单一产品技术融入全面解决方案[115] - 公司约两年前为服务业务成立增长推动小组,提升服务业务占比,增强其对毛利率的贡献[117] - 公司过去几年招募欧洲和东南亚团队,全球销售团队在销售订单额中的比重将逐渐提高[119] - 公司在产品组合中开发出更标准化的核心设备,方便在中国以外地区销售[119] - 公司全球项目执行团队在中东、北非和东南亚地区获得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119] 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418项专利,当年获得57项注册专利,62项正在申请[75] - 将人工智能节能技术融入客户软件解决方案,公共辅助系统能耗降低约8%至10%[79] - 2023年公司推出中速100%全程控制灌装机并获正面反馈[87] - 2023年公司完成自主研发的脂质纳米颗粒制备系统,可服务全球核酸药物客户[90] - 公司开发中等规格100至1000克容量自动粉末灌装机,填补市场规格空白[82] - 公司推出ContiFlex10柔性连续生产系统,推动中国连续生产发展[84] - 2023年公司首次举办奥星研发的口服固体制剂连续制造系统的产品试用和展示,连续制造应用中长期内在服务和设备方面商机巨大,短期可提供咨询服务和试验设备[94] - 公司帮助客户实现年产100亿片固体制剂/胶囊的超大规模数字化生产设施目标,口服固体制剂整合系统可占据更多市场份额[95] - 公司在冻干、灌装和查验技术方面致力于不同产品线的产品研发和系统集成,目标成为液体试剂全面解决方案供应商[97] - 2023年底推出的C - True视觉检测机预计2024年获满意订单数量,采用独特技术,是业务成长起点[99] - 2023年公司积极协助客户建立细胞治疗设备,推出更多细胞相关设备及系统,包括自主知识产权产品[127] 业务分部情况 - 集成工艺及包装系统业务分部可提供多肽和寡核苷酸药物的交钥匙解决方案[93] - 咨询、数字化和建设业务分部服务范围广,优势在于先进项目执行流程和相关知识,能满足客户多种要求[101] 公司全球业务拓展 - 公司除中国外,在中东和东南亚等地提供交钥匙解决方案,主要业务发展方向之一是全球
奥星生命科技(06118) - 2023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