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2023年整体业绩情况 - 2023年公司总体业绩完成不达预期,实现营业收入75,828.84万元,同比下降23.44%[3] - 2023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 -22,058.38万元,同比下降117.65%[3]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7,529.98万元,同比下降13,272.79%[3] - 2023年营业收入7.58亿元,较2022年减少23.44%[16]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2.21亿元,较2022年减少117.65%[16] - 2023年末资产总额19.52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8.00%[16] - 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4.39亿元,较2022年末减少33.43%[16] - 2023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53亿、2.34亿、2.71亿和1.01亿元[17] - 2023年第一至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 -0.31亿、 -0.22亿、 -0.18亿和 -1.49亿元[17] - 2023年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为2.19万元[19] - 2023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119.81万元[19] - 2023年营业收入扣除金额为625.82万元,扣除后金额为7.52亿元[17]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7529.98万元,较2022年减少13272.79%[16]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828.84万元,较上年同比下降23.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058.38万元,较上年同比下降117.65%[5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195,215.01万元,较上年增加8.0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43,929.95万元,较上年下降33.43%[54] - 2023年制造业收入758,288,400.02元,占比100%,同比下降23.44%[55] - 2023年高端新材料收入229,599,236.73元,占比30.28%,同比下降2.49%[55] - 2023年锂电检测自动化收入163,857,629.05元,占比21.61%,同比下降63.56%[55] - 2023年平板显示模组自动化收入147,479,592.98元,占比19.45%,同比增长7.53%[55] - 2023年光伏新能源收入67,515,721.70元,占比8.90%,上年无此项收入[55] -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7.58亿元,同比下降23.44%,营业成本5.74亿元,同比下降16.70%[56][58] - 分地区来看,华南地区营收3.06亿元,占比40.31%;华东地区营收2.81亿元,占比37.11%;其他地区营收1.55亿元,占比20.44%;大陆以外地区营收0.16亿元,占比2.13%,各地区营收均有不同程度下降[56] - 分产品来看,高端新材料营收2.30亿元,锂电检测自动化营收1.64亿元,平板显示模组自动化营收1.47亿元,智能制造集成营收0.79亿元,PCB检测自动化营收0.69亿元[56] - 2023年销售量7.58亿元,同比下降23.44%;生产量7.44亿元,同比下降0.63%;库存量4.93亿元,同比增长32.62%[56] -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75,828.84万元,同比下降23.4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2,058.38万元,同比下降117.65%,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7,529.98万元,同比下降13,272.79%[49] 影响2023年业绩的因素 - 影响2023年度业绩的因素包括市场环境、费用增加、负债结构和计提资产减值损失[3][4] - 2023年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合计100,849,596.44元,其中商誉减值35,200,461.28元、存货跌价准备31,106,214.06元、应收款项坏账准备21,095,924.82元[4] - 影响2023年度业绩因素包括市场环境、费用增加、负债结构和计提资产减值损失[49] - 2023年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合计100,849,596.44元,含商誉减值35,200,461.28元、存货跌价准备31,106,214.06元、应收款项坏账准备21,095,924.82元[50] 公司经营风险 - 公司日常经营可能面临经营业绩增长不达预期、在建项目实施、经营规模扩大后管理、应收账款坏账和资金短缺风险[4][5] - 经营业绩增长可能不达预期,将加大新产品、新客户开发力度[90] - 应收账款余额较高,将优化客户和产品结构降低坏账风险[91] - 资金可能短缺,将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抗风险能力[92] 公司利润分配 - 公司经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367,114,797为基数,每10股派现0元、送红股0股、资本公积金转增0股[5] - 2023年度业绩亏损且未分配利润为负,拟定利润分配预案为不派现、不送股、不转增股本[126] - 2023年4月25日审议通过《2022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和《未来三年(2023 - 2025年)股东回报规划》[126] 行业市场情况 -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累计同比增长分别为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31.6%;美国和欧洲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294.8万辆和146.8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18.3%和48.0%[22] - 2023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1202.6GWh,同比增长25.6%;全球汽车动力电池出货量为865.2GWh,同比增长26.5%;储能电池出货量224.2GWh,同比增长40.7%;小型电池出货量113.2GWh,同比下滑0.9%[22] - 2023年电池新能源产业链328个已公布投资金额的项目,投资总额达14219.12亿元;开工奠基项目235个,204个项目公布投资金额,投资总额约1.03万亿元,平均投资约50.31亿元;试产投产项目142个,90个公布投资金额,共计投资约4587.48亿元,平均每个项目投资约50.97亿元[22] - EVTank预计2023年和2026年全球动力(储能)电池的需求量将分别为1096.5GWh和2614.6GWh,全行业的名义产能利用率将从2023年的46.0%下降到2026年的38.8%[23] - 2023年全球PCB行业产值预计下降15.6%至739亿美元,大陆地区全年产值下降幅度为9%;2024年全球PCB行业产值预计将回升至782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6.3%[24] - 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面板出货约21亿片,同比增幅约18%;全球a - SiLC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约11.2亿片,同比增长约35.2%;全球LTPS - LC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约3.1亿片,同比下滑约15.9%;全球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约6.8亿片,同比增长15.7%[25] - 2023年中国内地OLED面板出货约2.9亿片,同比增幅约71.7%,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3.3%[25] - Omdia预计平板显示(FPD)设备市场份额预计将在2024年反弹154%,达到77亿美元,并在2025年和2026年保持稳定[25] - 截至2023年12月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达15.16亿千瓦,占发电总装机的51.9%,在全球比重接近40%[26] - 2023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3.05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82.7%,占全球新增装机一半[26] - 2023年全国光伏发电新增并网容量216.3GW,同比增长147.46%,累计并网容量达6.09亿千瓦,同比增长55.2%[26] - 2023年全年中国光伏发电量为58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4%[27] - 行业机构预计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中性预期为474GW,同比增长16%,增速放缓[27] - 2022年中国智能制造产值规模突破3万亿元,同比增长14.9%,装备市场规模达2.68万亿元,同比增长10.74%[28] - 截至2023年7月中国已建成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2级以上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2500余个,产品研发周期缩短20.7%,生产效率提升34.8%,不良品率下降27.4%,碳排放减少21.2%[28] - 预计到2027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将达6.6万亿元,装备市场规模约5.4万亿元,系统解决方案市场规模约1.2万亿元[29] 公司业务板块 - 公司是国内较早涉足新能源电池智能检测设备行业供应商,市场覆盖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29] - 公司与优质客户合作加快新产品市场渗透效率,创造新业绩增长点[29] - 公司践行“工业检测+新能源”双轮驱动发展战略,为多行业厂商提供产品及服务,与众多知名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41][42] - 工业检测智能装备板块包括锂电检测自动化和PCB检测自动化,锂电X光检测细分领域优势突出,积极拓展新行业领域[42] - 新能源板块布局光伏焊带、异质结电池片、光伏组件等产品,在景德镇投资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43] - 异质结电池具有结构简单、工艺温度低等优点,是高转换效率硅基太阳能电池热点方向之一[43] - 光伏焊带是光伏组件焊接重要材料,影响光伏组件功率和光伏发电效率[44] - 自动化及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涵盖平板显示智能装备、智能焊接及自动化集成解决方案、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44][45][46] - 新材料板块有PCB/FPC、锂电行业相关新材料产品,终端应用于多个领域[46] 公司运营模式 - 公司研发采用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模式,组建多学科研发团队[47] - 公司生产采用“以销定产”模式,可提供定制化服务[47] - 公司采购采用“以产定购”模式,建立采购供应链管理体系[47] - 公司销售以直接销售为主、经销为辅,通过多种方式推广产品[47] 公司资质与合作 - 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获批广东省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51] - 公司与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多个国家、省级科研平台[51] - 公司产品集成X射线无损检测、机器视觉智能检测等核心功能模块[51] - 2023年公司获批为广东省首批战略性产业集群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8项、省市级研发项目30余项,主导或参与制定技术标准31项[5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专利申请681件,授权专利539件,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126件,软件著作权281件[52] - 公司与鹏鼎控股、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众多行业知名客户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产品出口至东南亚、欧洲、北美等地区[52] 公司财务具体情况 - 已签订重大销售合同中,与瑞浦能源的全自动X-Ray电芯检测机合同总金额6592.92万元,已履行金额3521.79万元[58] - 营业成本中,直接材料占比84.90%,金额4.87亿元,同比下降17.82%;直接人工占比6.46%,金额0.37亿元,同比下降15.34%;制造费用占比8.64%,金额0.50亿元,同比下降5.18%[58] - 2023年公司合并范围有变动,高瑞新能源注销,同时设立多家孙公司[59][60] -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1.41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18.61%,无关联方销售额[61] -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1.17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17.30%,无关联方采购额[61] - 2023年销售费用123,811,083.15元,较上年减少1.11%;管理费用123,186,465.85元,较上年增加31.44%;财务费用23,110,699.23元,较上年增加80.55%;研发费用70,368,187.88元,较上年减少31.39%[62] - 2023年研发人员数量518人,较2022年减少4.60%,占比35.19%,较2022年减少0.72%[64] - 2023年研发投入金额70,368,187.88元,占营业收入比例9.28%,2022年分别为102,559,938.72元、10.35%[64] - 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952,276,388.57元,较2022年减少4.84%;现金流出小计1,027,576,187.51元,较2022年增加2.75%;现金流量净额 -75,299,798.94元,较2022年减少13,272.79%[64] - 2023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4,063,453.20元,较2022年增加80.96%;现金流出小计51,333,435.33元,较2022年增加16.80%;现金流量净额 -47,269,982.13元,较2022年减少13.34%[64][65] - 2023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617,568,461.00元,较2022年增加34.95%;现金流出小计
正业科技(300410) - 2023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