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上市信息 - 公司股份代号为2483,于2023年12月5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5,11] - 公司于2022年10月25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股份于2023年12月5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174] - 公司于2023年12月5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全球发售所得款项总额约为2.25亿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812亿港元[19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利息收入为2.487亿港元,较2022年的2.339亿港元增长6.3%[7,12] - 2023年利息收入净额为2.236亿港元,2022年为2.11亿港元[7] - 2023年经营溢利为6720万港元,2022年为8270万港元[7] - 2023年除所得税前溢利为6670万港元,2022年为8190万港元[7] - 2023年年内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为5160万港元,2022年为6790万港元[7] - 2023年经调整纯利(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为7380万港元,2022年为7320万港元[7] - 2023年资产总值为12.416亿港元,2022年为10.873亿港元[7] - 2023年负债总额为3.607亿港元,2022年为3.668亿港元[7] - 2023年权益总额为8.809亿港元,2022年为7.205亿港元[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溢利为5160万港元,2022年为6790万港元[1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经调整纯利为7380万港元,2022年为7320万港元[1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应收贷款为9.644亿港元,较2022年的9.138亿港元上升5.5%[15] - 报告期其他收入为500万港元,较2022年的1010万港元减少[37] - 报告期利息开支为2520万港元,较2022年的2300万港元增加220万港元或9.7%[38] - 报告期一般及行政开支为8080万港元,较2022年的6610万港元增加1470万港元或22.2%[39] - 报告期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为5160万港元,上一年度为6790万港元[42] - 2023年公司年内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为51,566,2022年为67,865;2023年上市开支为22,274,2022年为5,315;2023年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纯利为73,840,2022年为73,180[45]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净资产为8.809亿港元,2022年为7.205亿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184亿港元,2022年为0.241亿港元;应付同系附属公司款项为0.01亿港元,2022年为零;银行及其他借贷为3.426亿港元,2022年为3.031亿港元[47]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未动用银行融资为0.29亿港元[51] - 2022年和2023年公司银行借贷(不包括税务贷款)及计息关连垫款分别为3.094亿港元及3.243亿港元;实际利率分别介乎每年5.50%至6.88%及每年7.81%至9.93%;应付最大资金提供者的利息(按利息开支计,不包括税务贷款)分别占利息开支总额约85.5%及88.6%[52] - 2023年和2022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0.16和0.47[60] - 2023年和2022年资产回报率分别为4.4%和5.7%[60] - 2023年和2022年权益回报率分别为6.4%和9.9%[60] - 2023年和2022年利息覆盖率分别为3.7倍和4.6倍[60] - 2023年和2022年净利息收益率分别为21.3%和23.2%[60] - 报告期内,五大客户占收益总额约2.1%(2022年:2.1%),五大客户的尚未偿还应收贷款总值占应收贷款总额约1.9%(2022年:2.0%)[8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雇用62名雇员(2022年12月31日:68名)[86] - 报告期内,雇员福利开支为4070万港元(2022年:4760万港元)[8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并无任何或然负债[89] - 2022年和2023年已撇销未偿还应收贷款分别为4020万港元和6180万港元[116]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无抵押业主贷款是主要收益来源,占报告期集团收益约68.7%,利息收入上升16.4%至17090万港元,应收贷款从7.3亿港元增至7.84亿港元[30] - 私人贷款利息收入下降10.9%至6650万港元,占报告期集团收益约26.7%,应收贷款从2.345亿港元增至2.423亿港元[31] - 中小企贷款利息收入下降5.6%至1140万港元,占报告期集团收益约4.6%,应收贷款从5430万港元减至4750万港元[31] - 集团利息收入增加1480万港元或6.3%,从2.339亿港元增至2.487亿港元,主要源自无抵押业主贷款业务[33] - 无抵押业主贷款平均贷款结余上升10.9%,从6.824亿港元增至7.57亿港元[35] - 私人贷款平均贷款结余下降3.5%,从2.471亿港元降至2.384亿港元;中小企贷款平均贷款结余下降1.9%,从5190万港元降至5090万港元[36]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无抵押业主贷款账户数目为2,443个,金额为7.84亿港元,占比73.0%;2022年账户数目为2,502个,金额为7.3亿港元,占比71.7%[55]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私人贷款账户数目为4,752个,金额为2.423亿港元,占比22.6%;2022年账户数目为4,786个,金额为2.345亿港元,占比23.0%[55]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中小企业贷款账户数目为65个,金额为0.475亿港元,占比4.4%;2022年账户数目为90个,金额为0.543亿港元,占比5.3%[55] - 2023年公司无抵押业主贷款平均贷款规模为319,200港元,2022年为321,700港元[57] - 2023年公司私人贷款平均贷款规模为61,900港元,2022年为65,000港元[57] - 2023年公司中小企业贷款平均贷款规模为1,080,500港元,2022年为899,400港元[57] - 2023年无抵押业主贷款、私人贷款、中小企贷款和整体平均贷款年期分别为60.4个月、23.1个月、29.4个月和35.8个月,2022年分别为59.2个月、23.2个月、28.0个月和35.1个月[58] - 2023年无抵押业主贷款、私人贷款、中小企贷款和整体平均实际利率分别为29.1%、39.6%、24.1%和36.3%,2022年分别为29.9%、41.9%、23.9%和38.5%[58] - 2023年无抵押业主贷款、私人贷款、中小企贷款和整体利率范围分别为20.4% - 42.0%、25.2% - 48.0%、22.0% - 25.1%和20.4% - 48.0%,2022年分别为20.4% - 42.8%、24.0% - 48.0%、21.8% - 24.0%和20.4% - 48.0%[58] - 2023年无抵押业主贷款、私人贷款、中小企贷款未逾期金额分别为600,500千港元、219,540千港元、43,170千港元,2022年分别为568,368千港元、212,120千港元、48,675千港元[59] - 2023年无抵押业主贷款、私人贷款、中小企贷款减值拨备分别为21,019千港元、72,104千港元、16,332千港元,2022年分别为16,559千港元、71,398千港元、17,044千港元,2023年总计减值拨备为109,455千港元,2022年为105,001千港元[59] 业务发展与战略 - 自2024年3月起公司贷款产品通过业务合作伙伴的手机钱包平台及电子商务平台推广[20] - 公司经加强的K Cash GO平台目前处于设计及分析阶段,预计2024年稍后整合科技至运营及业务流程[22] - 公司于2023年底推出客户数据平台,应用后有望洞察客户行为并优化获客[22] - 公司于2023年12月试推先买后付平台Paykool,个人可申请PayKool信用卡[24] - 公司将继续赞助数码市场推广及电视节目、推出广告活动提升先买后付业务知名度[25] - 公司将继续完善信贷评估及信贷风险管理政策以提升盈利能力和贷款信贷表现[25] - 公司正与日本的众筹平台接洽寻求海外资金来源[21] - 公司推出先买后付服务以把握增长机遇,但实施受多种不可控因素影响[67] - 自2024年3月起,贷款产品通过合作伙伴平台推广,同时寻求海外资金来源并与日本众筹平台接洽[73] - 加强K Cash GO平台处于设计分析阶段,2024年稍后将整合科技到业务流程;2023年底推出客户数据平台[74] - 2023年12月试推先买后付平台Paykool,将继续开发其功能[75] - 公司将赞助推广活动提升先买后付业务知名度,完善信贷评估和风险管理政策[77] 公司运营与管理 - 报告期内公司无重大收购及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和合营企业事项[78]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投资,若干应收贷款总额82110万港元用作借贷抵押(2022年为74580万港元)[79][80] - 报告期内公司业务以港元计值,无重大外汇风险,未使用衍生金融工具对冲[81][82] - 公司信贷审查及批核流程由IDCM、“eAML”系统、机器学习及区块链技术等科技应用支持[91] - 网上签立的贷款协议将在公司区块链贷款记录系统中储存,可减轻重复贷款申请的风险[94] - 公司实施区块链数码合约核实系统,使私人贷款协议去中心化及数字化,降低未经许可修改已签立协议的风险[94] - 公司对中小企申请人进行背景调查,中小企仪表板可连接申请人或借款人的POS系统,收集和审阅其实时交易及营运数据[96] - 开展信贷批核流程前,公司会利用可靠独立的原文件核实客户身份,进行认识客户程序[97] - 公司根据IDCM将私人贷款申请人分类为不同的信贷评级,使用风险为本定价,反映每名借款人的独特风险概况[100] - 公司采用「混合」风险管理方法确保贷款活动不超可承受风险上限[103] - 公司在借款人触发风险指标时接收提示,如遇新法律诉讼或物业所有权变动[104] - 公司实行监控措施管理及减低网络安全风险,如使用加密VPN和HTTPS协议[106] - 公司执行董事负责营运风险监控框架,每月检讨营运事宜并监督合规[107][108] - 公司每日监控现金流入流出,按滚存基准维持备用现金[110] - 公司承受银行借贷和租赁负债的公平值及现金流利率风险,暂无对冲政策[111] - 公司业务依《放债人条例》经营,受香港金融制裁和反洗钱法律规管[112] - 公司按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评估贷款减值,厘定预期信贷亏损拨备水平[114] - 公司每周拟备逾期贷款清单跟进,依靠业务风险引擎处理违约事件[118][119] - 公司对拥有物业的违约借款人最有效贷款收回方法是获取押记令,可在获得售卖令后出售物业收回判定债项[122] - 公司委聘追收代理协助贷款追讨流程,内部追收员与其紧密合作并设政策确保其合规[123] 公司人员信息 - 李根泰52岁,2023年3月20日起任公司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有超20年持牌放债业务经验[124][125] - 黄卓诗44岁,2023年3月20日起任公司执行董事兼营运总监,有超20年持牌放债业务经验[127][129] - 李常盛87岁,2023年3月20日起任董事会主席兼非执行董事,有超20年持牌放债业务经验[132][134] - 李根泰持有美国南加州大学工商管理学士学位及香港大学建筑项目管理硕士学位[126] - 黄卓诗持有香港理工大学当代英语文学士学位及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30] - 李常盛毕业于中国漳州农学院,持有香港管理专业协会物业估值证书课程证书及美国国际美洲大学工商管理荣誉哲学博士学位[137] - 李根泰自2003年12月和2008年4月起分别任K Cash Express及K Cash董事[124] - 李常盛自1999年3月和2008年4月起分别任K Cash Express及K Cash董事[133] - 李碧葱女士83岁,自2023年3月20日起任公司非执行董事,在持牌放債業務有超20年经验[138][139] - 陳詠詩女士47岁,自2023年3月20
K Cash集团(02483) - 2023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