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营业收入为10.06亿元,较2022年调整后数据减少9.86%[22]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8.74亿元,较2022年调整后数据增长0.41%[22]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78.74万元,较2022年调整后数据增长111.21%[22] - 2023年末资产总额为25.92亿元,较2022年末调整后数据减少28.68%[22] - 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4.95亿元,较2022年末调整后数据减少60.21%[22] - 2023年营业收入为1,005,929,309.42元,营业收入扣除金额为213,905,008.40元,扣除后金额为792,024,301.02元[26] - 2023年用最新股本计算的全面摊薄每股收益为 -0.9652元/股[26] - 2023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235,156,485.53元、328,151,185.93元、237,981,287.04元、204,640,350.92元[26] - 2023年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为159,062,406.41元,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7,232,438.57元[28][29] - 2023年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非金融企业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损益为 -55,452,736.85元[29] - 2023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24,619,328.42元[29] - 2022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非经常性损益净额差异为891,090.97元,原因是个税手续费返回调出[30] -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100,592.93万元,较去年同期调整后数据下降9.86%[46]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7,434.92万元,与去年同期调整后数据基本持平[46] -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合计10.06亿元,较2022年的11.16亿元减少9.86%[48] - 2023年商业智能业务收入5.89亿元,占比58.58%,同比减少12.27%;智慧医疗业务收入2.44亿元,占比24.28%,同比减少45.01%;出售房产收入1.72亿元,占比17.14%[48] - 2023年国外销售4.74亿元,占比47.12%,同比减少9.51%;国内销售3.59亿元,占比35.74%,同比减少39.28%[48] - 2023年直营销售8.34亿元,占比82.86%,同比减少25.31%[48] - 2023年商业智能业务毛利率26.37%,较上年同期增加1.37%;智慧医疗业务毛利率 -33.04%,较上年同期减少35.51%;出售房产毛利率79.42%[48] - 2023年商业智能销售量20.34亿只,同比减少6.87%;生产量18.98亿只,同比减少14.97%;库存量3.05亿只,同比减少30.89%[49] - 2023年商业智能直接材料成本3.53亿元,占营业成本81.34%,同比减少0.71%;直接人工成本0.36亿元,占比8.30%,同比增加0.29%;制造费用0.45亿元,占比10.36%,同比增加0.41%[50] - 2023年智慧医疗硬件及外包服务成本1.67亿元,占营业成本51.51%,同比减少16.35%;项目实施人工成本0.93亿元,占比28.69%,同比增加12.37%;项目实施费用0.64亿元,占比19.80%,同比增加3.98%[50] - 2023年销售费用136817318.33元,同比增加24.56%[52] - 2023年管理费用136553336.83元,同比减少14.72%[53] - 2023年财务费用81414705.73元,同比增加1.65%[54] - 2023年研发费用155304149.05元,同比减少13.22%[54] - 2023年研发人员数量916人,较2022年的1173人减少21.91%,占比65.34%,较2022年的66.57%下降1.23%[82] - 2023年研发人员中本科585人,较2022年的749人减少21.90%;硕士28人,较2022年的38人减少26.32%;其他303人,较2022年的386人减少21.50%[82] - 2023年研发投入金额1.55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15.44%,较2022年的2.04亿元和18.26%有所下降[83] - 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178.7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1.21%,主要因加强资金支付管理和优化组织结构[83] - 2023年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0028.7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60%,主要系银行理财产品到期赎回和处置房产[83] - 2023年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 29649.3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1.25%,因优化资产融资结构归还高成本中长期贷款[84] - 本年度损益中,计提资产减值准备3.55亿元,折旧摊销1.42亿元,不影响本期经营现金净流量[85] - 投资收益 - 1209.02万元,占利润总额比例1.50%;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5447.35万元,占比6.75%;资产减值 - 27051.25万元,占比33.51%[86] - 2023年末货币资金3.85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4.85%,较年初比重增加1.92%[86][87] - 2023年末应收账款5.5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1.39%,较年初比重增加0.99%[86][87][88] - 2023年末投资性房地产3.29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2.70%,较年初比重增加2.30%,因处置房屋建筑物[86][89][90] - 2023年末短期借款3.85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4.86%,较年初比重增加3.69%,因归还短期借款[86][92][93] - 2023年4月18日出售资产交易,对公司净利润贡献5964.09万元,占净利润总额比例6.81%[132] - 2023年4月21日出售资产交易,对公司净利润贡献7727.84万元,占净利润总额比例8.83%[132] 资产减值与罚款计提 - 公司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9073.56万元、商誉减值准备5519.48万元[3] - 公司计提信用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合计20981.70万元[3] - 公司因行政处罚事项计提罚款8570万元[4] 债券与分红情况 - 公司于2021年1月26日发行8.17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2023年度可转债持有人转股数量增加,债券余额及利息金额有所减少,但利息支出占比仍较高[4] -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4] 财务数据追溯调整 - 2019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3492.94万元,虚增利润3302.17万元[23] - 2020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9646.88万元,累计虚增成本922.82万元,虚增利润8394.14万元[23] - 2022年4月调减2020年度应收账款账面余额1696.96万元,调减主营业务收入1600.90万元[23] - 2024年4月对虚假记载事项追溯调整,调减2019年度应收账款账面余额3312.51万元[23] - 2024年4月对虚假记载事项追溯调整,调减2020年度应收账款账面余额6763.90万元[23] - 2023年调减主营业务收入80,459,745.95元,调减主营业务成本5,602,752.56元,调减年初未分配利润33,521,538.49元[24] - 2021年调增主营业务收入1,592,920.35元,调增主营业务成本1,438,123.10元,调减年初未分配利润112,880,044.39元[24] - 2022年调增主营业务收入7,017,699.12元,调增主营业务成本3,482,306.00元,调减年初未分配利润71,084,310.93元[24] 行业市场规模与趋势 - 中国医疗行业IT支出预计到2026年达920.7亿元,医疗软件解决方案总体市场规模预计到2026年达296.1亿元[31] - 到2025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4.2万亿元,应用层、平台层、感知层、传输层规模分别约为1.5万亿元(占比36%)、1.4万亿元(占比34%)、0.8万亿元(占比20%)、0.5万亿元(占比10%)[35] - 我国RFID市场规模2023 - 2025年均复合增长率维持在12%左右,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接近2500亿元[36] - 2024 - 2026年全球电子标签行业市场规模分别为893.7亿美元(同比增长11.36%)、993.2亿美元(同比增长11.13%)、1100.8亿美元(同比增长10.84%)[36] - 全球电子标签行业市场中零售占比超40%,物流占比20%左右[36] - 物联网产业链中应用层和平台层附加值各占35%左右,感知层占20%左右[35] 公司业务地位与优势 - 截至2023年底,公司在全国累计服务各级医院及区域医疗用户1600余家[34] - 截至2023年底,公司服务的医院中包括14家全国20强医院、47家全国百强医院、7家港澳医院[34] - 公司先后承担20余项国家课题研究[34] - 公司是全球较早从事EAS业务企业之一,国内EAS领域上市公司,EAS硬标签产品有较高国际市场占有率[37] - 公司是行业较具规模的RFID技术研发生产基地之一,为多家知名客户提供生产服务[37] - 公司物联网应用业务产品出口遍及70多个国家及地区[37] - 公司自主制定并申报通过ISO/PRFTS22990医疗信息化国际标准[35] - 公司是国内较早通过Kubernetes云原生解决方案和事实标准认证的医疗业务软件开发厂商[35] - 公司致力于打造智慧医疗等全产业链布局,主营业务为智慧医疗及物联网相关产业[38] - 公司在维持现有业务体系下开展数字化转型,专注打造创新型智慧医疗服务生态体系[39] - 智慧医院板块以E - SMART3.0智慧医疗云生态服务平台为核心,有多种临床业务、数字化驱动应用和运营管理支撑系统[39] - 区域医疗协同板块跟进国家改革步伐,研发推广集团化医院业务协同与数据共享云平台产品,原有智慧医共体方案面向县域市场[39] - 医疗健康数据要素化板块加大投入创新研发个人数字健康档案,实现数据汇聚、共享等[40] - 数字化人工智能服务平台板块运用自主研发引擎培育单病种临床辅助机器人,建立科研专病库等[40] - 公司已完成并持续升级改进8个国家级医疗业务监管平台,为政府监管提供精准数据分析[41] - 公司智慧医疗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采用直营模式,客户为国内及港澳地区医疗健康养老机构[41] - 公司是国内著名智慧医疗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领先开发医疗智能开放平台[41] - 公司作为核心单位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标准制定,自主制定并申报通过数项医疗信息化国际标准[41] -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EAS硬标签生产基地,EAS拥有7大产品系列,共计500多种产品,硬标签产品市场占有率持续多年稳居全球前列[42] - 公司是全球RFID重要技术研发生产基地之一,为多家国际知名RFID客户提供OEM服务[43] - 公司产品出口遍及70多个国家及地区,与全球300多家客户和代理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43][44] - 公司在数字化零售和RFID物联网应用市场处于世界领先地位[44] - 公司是国内首个通过KCSP认证的医疗云原生解决方案开发商[44] - 公司打造了20余个临床辅助机器人,将人工智能和数据质控技术应用到国家卫生健康委8个医疗质控平台中[44] - 公司自主定制、申报并成功通过医疗信息化ISO国际标准[44] - 公司单病种人工智能服务融合多种技术和资源库,实现专科/单病种的医疗健康全程闭环管理,已打造多个专科医疗健康全程闭环管理服务[44] - 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共获得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外观设计2项,软件著作权14项[44] - 公司在单病种数据转化、应用方面有优势,已完成60多种常见病单病种数据资源库平台建设[136] 公司经营举措与战略 - 报告期内,公司与经济开发公司交易总金额合计179,563,504元,盘活低效资产回笼资金[46] - 公司制定战略转型方案,优化“一体两翼”产业布局[46] - 公司推进经营理念转变,由规模效益向价值效益转变[46] - 公司推进产业路径转变,由硬件向软硬件结合等转变[46] - 公司推进在建项目实施,收回应收账款[46] - 公司推进树立品牌意识,巩固行业地位提升影响力[46] - 公司转让部分参股公司股权,优化资产结构降低成本[46] - 2023年公司加强运营费用控制,压缩成本,加大回款力度,缩减亏损业务[47] - 2023年公司积极参加行业品牌活动,通过多渠道传播提升品牌曝光度和竞争力[47] - 公司发展战略为创新融合软硬件核心技术,应用于智慧医疗、智慧商业领域,加强两大业务融合,与温州市苍南县政府战略合作
思创医惠(300078) - 2023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