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思创医惠(300078) - 2022 Q4 - 年度财报(更正)
思创医惠思创医惠(SZ:300078)2024-04-25 23:18

公司业绩情况 - 公司2022年业绩不佳出现较大亏损,原因是信息化投入进入平稳期、交付周期延长,且进行人员储备致成本费用上涨[2] - 2022年营业收入11.16亿元,较2021年调整后增长15.86%[21]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78亿元,较2021年调整后减少28.13%[21]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97亿元,较2021年调整后减少17.88%[21]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5亿元,较2021年调整后减少178.48%[21] - 2022年末资产总额36.35亿元,较2021年末调整后减少24.98%[21] - 2022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2.44亿元,较2021年末调整后减少41.02%[21] - 2019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3492.94万元,虚增利润3302.17万元[22] - 2020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9646.88万元,虚增成本922.82万元,虚增利润8394.14万元[23] - 2022年营业收入为11.16亿元,2021年为9.63亿元[24] - 2022年营业收入扣除金额为4215.59万元,2021年为2706.63万元[24] - 2022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3.86亿元、3.17亿元、3.06亿元、1.07亿元[25]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第一季度为3095.37万元,二至四季度分别亏损2587.66万元、39.39万元、8.83亿元[25] - 2022年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为1023.68万元,2021年为4832.98万元,2020年为494.21万元[27] - 2022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153.01万元,2021年为1884.99万元,2020年为6034.77万元[27] - 2022年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为980.47万元,2021年为843.44万元,2020年为683.21万元[27] - 2022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1892.20万元,2021年为7559.24万元,2020年为7355.09万元[28] - 2022年公司实现收入111,591.11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86%[46]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7,794.85万元,较去年下降28.13%[46] - 2022年营业收入11.16亿元,同比增长15.86%[52] - 商业智能业务收入6.72亿元,占比60.19%,同比增长34.07%;智慧医疗业务收入4.44亿元,占比39.81%,同比下降3.88%[52] - 国外销售5.24亿元,占比46.95%,同比增长38.14%;国内销售5.92亿元,占比53.05%,同比增长1.39%[52] - 商业智能业务毛利率25%,同比增加0.35%;智慧医疗业务毛利率2.47%,同比下降8.86%[53][54][55][56] - 国外销售毛利率25.6%,同比增加2.86%;国内销售毛利率7.57%,同比下降7.79%[56][57] - 直营模式营业收入11.16亿元,同比增长15.86%,毛利率16.03%,同比下降2.23%[52][58][59] - 2022年商业智能产品销售量218,422万只,同比降2.16%;生产量223,205万只,同比增0.72%;库存量44,082万只,同比增12.17%[60] - 2022年商业智能业务直接材料成本413,374,854.10元,占比82.05%,同比增4.26%[61] - 2022年智慧医疗业务硬件及外包服务成本293,982,019.79元,占比67.86%,同比降0.72%[63] - 2022年处置杭州华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80%股权,价款31,200,000.00元[65] - 2022年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466,999,608.74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41.85%[66] - 2022年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166,987,682.22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22.28%[66] - 2022年销售费用109,836,398.01元,同比降26.55%[66] - 2022年管理费用160,129,644.87元,同比增16.36%[67] - 2022年财务费用80,093,947.81元,同比降5.95%[68] - 2022年研发费用178,961,798.86元,同比增3.16%[70]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13.45亿元,同比降9.31%;现金流出14.50亿元,同比增7.50%;现金流量净额-1.05亿元,同比降178.48%[109]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21.57亿元,同比增14.04%;现金流出19.99亿元,同比降13.23%;现金流量净额1.58亿元,同比增138.39%[109]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6.46亿元,同比降61.67%;现金流出10.22亿元,同比降3.09%;现金流量净额-3.77亿元,同比降159.80%[10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3.15亿元,同比降191.92%[109] - 本年度经营现金净流量-1.05亿元与净利润-8.84亿元差异大,主要因资产减值损失5.35亿元和折旧摊销1.53亿元[110] - 投资收益387.21万元,占利润总额-0.44%;公允价值变动损益-970.51万元,占1.11%;资产减值-4.31亿元,占49.06%[111] - 2022年末货币资金占总资产12.93%,较年初降3.20%;应收账款占20.40%,较年初升2.55%[111][112][113] - 存货占总资产8.75%,较年初升2.22%;投资性房地产占10.40%,较年初升2.78%[111][115]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主营业务以智慧医疗产业为核心,带动物联网相关产业发展[2] - 公司智慧医疗业务以智慧医院解决方案为核心,涉及多个业务板块,专注打造创新型服务生态体系[34] - 智慧医院板块以E - SMART 3.0智慧医疗云生态服务平台为核心,有多种临床业务、数字化驱动应用和运营管理支撑系统[34] - 智慧医共体板块以E - SMART 3.0智慧医疗云生态服务平台为核心,有医共体监管平台等多种产品及服务[34] - 医疗健康服务运营板块为居民提供全程医疗健康管理服务包,还可为第三方提供接入和大数据服务[34] - 数字化人工智能服务平台板块运用自主研发引擎培育单病种临床辅助机器人,承建国家级医疗业务监管大数据平台[34] - 公司致力于打造全产业链布局,以智慧医疗产业为核心带动物联网相关产业发展[33] - 公司是全球最早从事EAS业务企业之一、国内首家EAS领域上市公司,已成为综合性企业[32] - 公司RFID基础标签等产品在国际市场保持领先占有率,是全球前三大RFID生产研发基地之一[32] - 公司与全球300多家客户和代理伙伴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产品出口70多个国家及地区[32] - 公司承建8个国家级医疗业务监管平台,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精准数据分析[35] - 公司智慧医疗产品面向国内市场并开拓境外,商业智能业务产品覆盖国内外[35][36] - 公司是全球最大EAS硬标签生产基地,EAS有7大产品系列、500多种产品,硬标签市场占有率全球前列[37] - 公司是全球前三大RFID技术研发生产基地之一,为多家国际知名RFID客户提供OEM服务[37] 公司技术研发 - 公司核心技术包括平台数据交互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2] - 公司承接8个国家平台承建,参与20多个国家重大课题研究,设立10多个技术创新研发中心[3] - 公司研发智能开放平台技术架构,为医疗信息化建设模式变革提供平台架构基础[31] - 公司自主制定并申报通过ISO/PRFTS22990等数项医疗信息化国际标准[31] - 公司是国内第一家通过Kubernetes云原生解决方案和事实标准认证的医疗业务软件开发厂商[31] - 公司将依托五大核心技术,强化互联网 + 物联网核心优势,构建智慧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31] -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总投入20377.46万元,占营业收入18.38%,同比下降4.87%[38] - 公司以打造医疗行业“Android”为目标,升级E - SMART3.0智慧医疗生态服务体系解决方案[38] - 公司基于云原生等领先技术创新研发医疗云生态服务体系,推进产品体系到V3.0微服务架构时代[46] - 2022年针对单病种人工智能服务等前瞻性业务线持续投入研发,孵化质控管理系统[46] - 2022年重点参与国家级质控平台二期、三期的建设升级,同期开始国家超声质控平台四期建设[46] - 公司研发单病种人工智能服务体系,积累60多种单病种数据资源库和数据科学应用服务平台,相关工具平台和产品已在十余家医院上线[47] - 公司2022年物联网应用业务取得多项成果,如增强RFID标签读取效率腔体研究成功、光电感应式防盗电子标签可量产等[48] - 公司采用双重弱耦合设计将芯片带宽拓宽50%以上,解决部分国产芯片的盲区问题[48] - 公司对E - SMART智慧医疗3.0云生态服务体系进行全面迭代,具有多方面优势[48] - 公司优化新一代信息集成平台,实现院内数据、业务的集成化管理[48] - 公司智能专科病历质控系统利用多种技术,帮助质控人员快速筛查80%的通用性内涵缺陷和20%的专病缺陷[48] - 公司构建覆盖0 - 6岁儿童健康新服务“1234”整体框架,实现跨部门业务协同[48] - 公司升级迭代RFID门禁,已在生鲜载具和农产品周转管理中应用[49] - 公司ESL电子价格标签与连锁客户系统定制开发,还拓展至工业领域[49] - 公司推出新一代LCD电子价签系统,可展示商品亮点并更新价格[49] - 2022年公司发布Century Eco - System云生态系统,完善RFID管理平台V - Prime[49] - 公司为医院提供耗材库数字化仓储管理和提升配药效率解决方案[49] - 公司将E - SMART 3.0智慧医疗云生态服务平台延伸至医共体领域[49] - 公司与国内芯片公司合作切入新市场领域,布局多领域并开拓非常规协议产品[49] - 完成智慧医疗物联网数据平台及系统研究与开发,与香港医惠合作开展院内物联网软硬件方案试水项目[73] - 完成立体化网络出生缺陷防控示范应用体系建设,开发防控干预数据库平台[73] - 完成基于互联网 + 的心脑“协防共管”创新模式开发、示范和评价,构建心脑血管专病数据平台[74] - 完成智能化运动康复系统研发与应用,获得 2 项软件著作权[76] - 完成医养结合智能信息技术研究及系统开发项目部分任务,待验收,获 5 项软件著作权[77][78] - 完成基于物联网应用技术的 RFID 数据采集系统、射频防盗系统、射频终端研究与开发[79][80][86] - 完成基于物联网数据采集的 RFID 商品出入库系统平台研究,实现商品出入库盘点一键读取[83] - 完成基于智能零售的物联网数据应用平台及系统研究,打造智能新零售[85] - 完成基于物联网智能硬件终端系统的数据对接平台研究与开发,统一接入规范[87] - 完成基于智能硬件设备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整合设备数据创建多种应用场景[88] - 公司完成数字智能硬标签系统开发,从硬件到软件标准化规范化封装,统一 API 规范化输出[89] - 公司完成海龟标签性能优化,使其能识别 6 色卡纸,解决客诉问题,增加市场竞争力[91] - 公司完成基于光电鼠标原理的物联网防损设备研究与开发,实现位移检测功能[92] - 公司建成人工智能研发创新平台与人工智能应用与服务平台,具备为多种疾病开展辅助诊断服务的能力,覆盖超 100 家医院[92][93] - 公司完成规范化、全周期重大出生缺陷大数据平台开发任务,待验收,将为 19 种重大出生缺陷提供全方位指导规范[94] - 公司西部辅具项目个性化模块化老年及残疾群体智能康复辅具产品处于研发中,涉及实时定位等模块开发[96] - 公司西部辅具项目基于“互联网 +”的康复辅具应用服务云平台处于开发中,计划申请 1 项专利和 4 项软著[97] - 公司基于行政数据库的脑血管病多层级医疗质量监测和反馈平台处于开发中,对接超 1000 家医院,累积监测病例数超 1000 万,计划获 2 项软著[99] - 公司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研发,决策应用功能辅助决支持准确率不低于90%,将在10家医疗机构开展验证,覆盖病例总数不少于1500例,申请发明专利1项,获得软件著作权8项[102][103] - 公司进行智能医疗开放创新平台开发及应用示范,将接入20个专病病种数据,选取10个病种开展应用示范服务,申请专利5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0项[103] - 公司研发基于智能零售的物联网商品定位及动态分析系统,可收集并上报商品被拿起的次数和持续时间,生成客户消费行为数据报告[105] - 公司开展基于智能零售的商超防损系统的物联网数据平台研究与开发,可接入不同种类的智能终端设备,减少工作量,提高开发效率[106] - 2022年研发人员数量为1173人,较2021年减少2.82%,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为66.57%,较2021年增加9.15%[108] - 2022年研发投入金额为2.0377458147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8.26%,较2021年的22.24%有所下降[108] - 2022年研发支出资本化的金额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