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上海电气(601727) - 2024 Q4 - 年度财报
2024-04-25 16:55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公司营业总收入1147.97亿元,同比下降2.4%[2][6] - 2023年公司股东应占利润2.85亿元,上年同期股东应占亏损35.66亿元[2][6] - 2023年公司基本每股利润0.018元,同比增加3.0%,上年同期每股基本亏损0.228元[2][6] - 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18.8%,同比增加2.6个百分点[6] - 2023年公司收入为114,797百万元,较2022年的117,623百万元减少2.40%[38][40] - 2023年公司税前利润为3,295百万元,而2022年为亏损1,975百万元[38] - 2023年公司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5百万元,2022年为亏损3,566百万元[38] - 2023年公司总资产为283,266,567千元,较2022年的288,020,852千元减少1.65%[40] - 2023年公司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52,797,888千元,较2022年的54,862,313千元减少3.76%[40] - 2023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796,692千元,较2022年的8,482,815千元减少8.09%[40] - 2023年公司基本每股收益为0.018元/股,2022年为 - 0.228元/股[40]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147.97亿元,较上年下降2.4%;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85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35.66亿元[133][139] - 2023年度每股利润0.018元,上年同期每股亏损0.228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0.53%,上年同期为 - 6.31%[133] - 董事会建议不派发2023年度末期股息[133] - 2023年公司按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的母公司报表净利润为283,994千元,年初未分配利润为 - 1,226,536千元,期末可供分配利润为 - 942,542千元[197] - 公司2023年度拟不进行利润分配,也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197] - 董事会决议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不派发股息[198] 各业务线订单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公司新增订单1372.1亿元,其中能源装备752.2亿元、工业装备423.4亿元、集成服务196.6亿元[8][9]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手订单为2657.6亿元,其中能源装备1531.3亿元、工业装备152.6亿元、集成服务973.7亿元[9] 各业务线经营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能源装备板块实现营业收入586.4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55%,毛利率为19.66%,较上年增加1.61个百分点[133] - 工业装备板块实现营业收入404.02亿元,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毛利率为16.76%,较上年增加1.18个百分点[133] - 集成服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13.8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9.92%,毛利率为13.65%,较上年增加5.29个百分点[134] - 主营业务中,能源装备营业收入586.48亿元,营业成本471.15亿元,毛利率19.66%;工业装备营业收入404.02亿元,营业成本336.30亿元,毛利率16.76%;集成服务营业收入213.87亿元,营业成本184.67亿元,毛利率13.65%[141] - 分地区来看,中国大陆营业收入946.95亿元,营业成本764.43亿元,毛利率19.27%;其他国家和地区营业收入201.02亿元,营业成本167.62亿元,毛利率16.62%[141] - 报告期内对前五名客户销售额87.37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7.61%;其中关联方销售额14.08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1.23%[143] - 报告期内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55.52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5.50%;其中关联方采购额21.34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2.11%[144] - 能源装备成本中,原材料412.45亿元,占比87.54%;人工成本33.31亿元,占比7.07%;其他费用25.39亿元,占比5.39%[146] - 工业装备成本中,原材料277.28亿元,占比82.45%;人工成本29.26亿元,占比8.70%;其他费用29.76亿元,占比8.85%[146] - 集成服务成本中,设备119.76亿元,占比64.85%;土建37.93亿元,占比20.54%;其他费用26.98亿元,占比14.61%[146] 各业务线业务进展 - 公司核电业务保持综合市场占有率行业第一,中标多项核电设备订单[10][12] - 公司在高效清洁能源领域发力煤电“三改联动”市场,承接多个项目,完成机组升级改造降耗近8.3%[13] - 上海三菱电梯首台10米/秒“菱云”系列LEHY - H超高速电梯完成交付,服务收入占电梯业务收入比重达40%[14] - 公司工业基础件业务围绕愿景在多方面持续发力[14] - 公司下属上海工具厂有限公司荣膺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实现四大工业基础件业务领域国内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认定大满贯[15] - 公司下属宝尔捷公司中标首条国产宽体客机生产线项目,携手伙伴签订国产自研宽体客机壁板装配线项目合作协议[15] - 公司中标青岛胶州中运量L1线工程项目,实现iDRT数字轨道交通系统沪外市场突破,并中标南昌、上海等地城市轨交信号项目[15] - 公司多个制造工厂入选上海市100家智能工厂,上海电气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入选上海市经信委第二批“工赋链主”培育企业名单[16] - 公司“星云智汇”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工信部2023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51个国家级最高水平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之一[16] - 公司提出“确保2030年前碳达峰,力争2035年前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2055年前全价值链碳中和”的发展目标[17] - 公司中标湖北应城300MW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示范工程空气压缩机组配套电机项目和中国能建集团甘肃酒泉300MW压缩空气储能透平发电设备项目[19] - 公司下属上海电气(安徽)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完成A轮融资,已研发出5kW/25kW/32kW系列电堆,成功交付50余项目并出口海外[19] - 公司下属上海氢器时代科技有限公司碱性电解槽产能达1GW以上,PEM电解槽产能达200MW以上[20] - 公司实现海外风电订单重大突破,成功签订共计436.5MW海外风机销售合同[21] 公司研发成果 - 2023年获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20余项目,涵盖新能源等领域[24] - 2023年发布2000Nm³/h碱水制氢设备和100Nm³/h PEM电解水制氢设备,并获订单[25] - 2023年推出16+MW风机,为当时全球已中标最大单机容量、最大风轮直径海上风电机组[26] - 2023年开展的国内首台分布式50Mvar级GVPI空冷调相机项目通过验收,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26] - 本期费用化研发投入53.69亿元,资本化研发投入0.12亿元,研发投入合计53.81亿元,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4.71%[147]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3885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9.21%[147] - 国能台山电厂2号机组供电煤耗由314.52克/千瓦时降至288.58克/千瓦时[149] - 长储一号500kW/3000kWh预制舱式储能模组储能最大时长6小时,直流侧效率>80%[150] - 2000Nm³/h碱性电解槽最大电流密度提升至3500A/m²,单位标方氢气生产成本同比下降6%[150] - 高效N型双玻元件双面率高达95%,已通过TÜV南德系列检测并收获IEC新标认证证书[151] 公司股权结构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A股股数为12,655,327,092,约占已发行股本比例81.23%;H股股数为2,924,482,000,约占已发行股本比例18.77%[4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持有A股8,617,072,862股,占A股类别概约68.09%,占公司股本总额概约55.31%;持有H股313,642,000股,占H股类别概约10.72%,占公司股本总额概约2.01%[4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上海电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A股7,442,101,913股,占A股类别概约58.81%,占公司股本总额概约47.77%;持有H股313,642,000股,占H股类别概约10.72%,占公司股本总额概约2.01%[43] 公司人员薪酬 - 刘平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79.75万元[47] - 朱兆开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99.05万元[47] - 习俊通、徐建新、刘运宏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均为25万元[47] - 蔡小庆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110.06万元[47] - 袁胜洲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92.60万元[47] - 董鉴华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94.85万元[47] - 陈干锦、金孝龙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均为84.896万元[47][49] - 阳虹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82.946万元[49] - 周志炎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121.50万元[49] - 童丽萍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120万元[49] - 报告期末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报酬合计1385.508万元[75] 公司人员任职经历 - 习俊通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技术发明等奖项6项[56] - 徐建新于1982年2月起至1997年11月担任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讲师、副教授[57] - 徐建新于1997年11月起至2014年12月担任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副总会计师、董事、财务总监、总经济师[57] - 徐建新于2015年1月起至今担任上海朴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57] - 董鉴华在1987年至2008年期间历任上海市审计局基建处副处长等职,从事专业审计工作逾二十年[63] - 邵君现任公司非执行董事,还在申能(集团)等多家公司任职[54] - 陆雯现任公司非执行董事,还在上海国有资本投资等多家公司任职[55] - 蔡小庆现任公司监事、监事会主席,有丰富任职经历[59] - 韩泉治现任公司监事,有上海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公司任职经历[60] - 袁胜洲现任公司职工监事、工会常务副主席,曾任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等公司多个职务[62] - 金孝龍现任公司副总裁等职,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拥有工学学士学位等[66] - 阳虹现任公司副总裁等职,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持有工程硕士学位[67] - 周志炎现任公司首席财务官等职,毕业于上海工商学院财务会计专业,拥有上海交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69] - 童丽萍现任公司首席法务官,2004 - 2010年先后担任上海电气电站集团法律审计室主任等职[70] - 傅敏现任公司总审计师等职,拥有上海财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71] - 吴磊自2023年12月起在电气控股任党委书记、董事长[72] - 刘平自2022年1月起在电气控股任副董事长[72] - 朱兆开自2022年1月起在电气控股任董事[72] - 董鉴华自2017年12月起在上海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任董事长[72] - 顾治强自2019年11月起在上海电气康达医疗器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任董事长[72] 公司员工结构 - 母公司在职员工数量157人,主要子公司在职员工数量42033人,在职员工数量合计42190人[77] - 需承担费用的离退休职工人数442人[77] - 生产人员19054人,销售人员3010人,技术人员13419人,财务人员1134人,行政人员5573人[78] - 研究生及以上学历4456人,大学本科学历18161人,大学专科学历9341人,中专及以下学历10232人[78] - 男性员工32688人,女性员工9502人[79] 公司员工管理 - 公司建立和完善职工工资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增长机制,坚持业绩导向,建立薪酬追索扣回制度[81] - 公司围绕集团战略,深化推进培训体系与基地建设,抓好核心员工培训,推进全员培训[82] 公司董事会相关情况 - 截至报告出具日,董事会由八名董事组成,包括三名执行董事和两名非执行董事[93] - 2024年以来新任董事为吴磊博士、邵君先生、陆雯女士,姚珉芳女士、李安女士于2024年2月23日离任非执行董事,报告期内独立董事比例达三分之一[95] - 2023年年内召开董事会会议12次,其中现场会议0次,通讯方式召开会议9次,现场结合通讯方式召开会议3次[98] - 冷伟青应参加董事会10次,亲自出席10次;刘平、朱兆开、姚珉芳、习俊通、徐建新应参加董事会12次,亲自出席12次;李安应参加董事会12次,亲自出席12次;刘运宏应参加董事会12次,亲自出席12次[98] - 冷伟青出席股东大会0次,刘平、朱兆开、姚珉芳、习俊通、刘运宏出席股东大会1次,徐建新出席股东大会2次,李安出席股东大会0次[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