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元琛科技(688659) - 2023 Q4 - 年度财报
元琛科技元琛科技(SH:688659)2024-04-26 18:46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票为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股票简称为元琛科技,代码为688659[13] - 公司上市时已盈利[3] - 公司主要产品为各类耐高温耐腐蚀滤袋和SCR脱硝催化剂,业务较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集中[29] - 公司下游客户包括国家电投集团、华润电力集团等众多企业[29] - 公司销售客户遍布全国30个省(市)和自治区[20] - 公司在欧洲、东亚、东南亚以及阿拉伯国家等建立良好客户关系并布局海外办事处和代理商[31] - 公司主要子公司包括安徽康菲尔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元琛碳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维纳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元琛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分别从事不同业务[10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营业收入为524,244,649.94元,较上年同期减少9.46%[13]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 25,378,753.98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10.20%[13]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0,185,038.84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1.80%[14] - 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614,593,479.85元,较上年同期末减少4.39%[14] - 2023年末总资产为1,320,133,894.48元,较上年同期末增长3.64%[14] - 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为 - 0.16元/股,较上年同期减少500%[14] - 2023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 4.03%,较上年减少4.99个百分点[14] - 2023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81%,较上年减少1.09个百分点[14]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424.46万元,同比下降9.46%[18] - 2023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 2,537.88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10.20%[18] - 截止2023年末公司总资产为132,013.39万元,同比上升3.64%[18] - 截止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61,459.35万元,同比下降4.39%[18] - 2023年各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93,312,252.37元、138,906,114.72元、114,074,952.04元、177,951,330.81元[15] - 2023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6,800,354.43元,2022年为21,822,919.00元,2021年为17,924,648.87元[16] - 2023年设备投资补贴政府补助涉及金额3,637,134.83元[17] - 2023年交易性金融资产期初余额15,072,945.21元,期末余额21,096,750.51元,当期变动6,023,805.30元[17] - 2023年应收款项融资期初余额3,511,119.88元,期末余额7,574,662.37元,当期变动4,063,542.49元[17] - 2023年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期初余额46,114,340.27元,期末余额45,946,270.59元,当期变动 - 168,069.68元[17] - 报告期末,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合计账面价值33,011.40万元,占总资产比例25.01%[69] - 报告期末,存货账面价值10,366.32万元,占总资产比例7.85%[70] - 报告期末,固定资产账面价值39,435.30万元,占总资产比例29.87%[71] - 报告期末,债权融资余额33,536.05万元,占总资产比例25.40%[72] -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52,424.46万元,同比下降9.46%;净利润 -2,537.88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10.20%;总资产132,013.39万元,同比上升3.64%;净资产61,459.35万元,同比下降4.39%[77] - 2023年营业成本较2022年下降13.57%,因原材料价格下行[80] - 2023年销售费用较2022年增长48.75%,因职工薪酬和差旅费用增加[81] - 2023年管理费用较2022年增长11.35%,因职工薪酬和折旧摊销增加[82] - 2023年财务费用较2022年增长104.31%,因借款利息支出增加[83] - 2023年研发费用较2022年下降21.92%,因研发结构优化,材料费用减少[84] - 公司2023年主营业务合计营业收入523,523,915.71元,营业成本376,860,311.98元,毛利率28.01%,较上年增加3.41个百分点[86] - 公司2023年总成本376,860,311.97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3.57%[88] - 公司前五名客户销售额9,046.17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17.26%[88] - 公司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9,785.02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28.99%[89] - 2023年度销售费用较2022年度增长48.75%,主要因职工薪酬和差旅费用增加[90] - 2023年管理费用较2022年度增长11.35%,主要因职工薪酬和折旧摊销增加[91] - 2023年财务费用较2022年度增长104.31%,主要因借款利息支出增加[92] - 2023年研发费用较2022年度下降21.92%,主要因研发结构优化,材料费用减少[93]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本期期末数为21,096,750.51元,占总资产1.60%,较上期期末变动39.96%,因购买招商证券收益性理财所致[96] - 应收款项融资本期期末数为7,574,662.37元,占总资产0.57%,较上期期末变动115.73%,因本期持有的信用等级较高银行开具的承兑汇票增多所致[96] - 预付款项本期期末数为4,379,392.87元,占总资产0.33%,较上期期末变动 -49.54%,因本期预付材料款减少所致[96] - 报告期投资额为0元,上年同期投资额为37,566,000元,变动幅度为 -100%[102]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本期期末数为42,224,569.64元,占总资产3.20%,较上期期末变动84.67%,因本期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应付款增加所致[97] - 长期借款本期期末数为81,796,361.31元,占总资产6.20%,较上期期末变动63.98%,因本期保证借款增加所致[98] - 租赁负债本期期末数为330,216.69元,占总资产0.03%,较上期期末变动 -86.66%,因部分房屋租赁到期所致[99] 业绩与利润下滑原因 - 业绩下滑原因包括电力行业新建及改造项目传导至环保材料端增量不明显,钢铁、水泥行业景气度下降致产品市场竞争加剧、毛利降低[3] - 利润下滑原因是钢铁、水泥、垃圾焚烧等行业景气度下降,市场增量放缓、竞争加剧、产品售价走低,回款时间拉长、应收账款增加,资金成本上升[3] - 业绩下滑原因包括电力行业新建机组及改造项目增量不明显,钢铁、水泥行业景气度下降致市场竞争加剧、毛利降低[62] - 利润下滑因钢铁、水泥、垃圾焚烧等行业景气度下降,市场增量放缓,产品销售价格走低,回款时间拉长、应收账款增加[63]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3] - 公司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6] - 公司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6] - 不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年度报告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情况[6] -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3] - 公司2023年度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股,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该预案已通过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尚需股东大会审议[5] - 2023年4月27日公司收到上交所科创板公司管理部关于2022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123] - 2023年5月15日公司收到上交所科创板公司管理部予以监管警示的决定[123] - 2023年12月25日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安徽监管局责令改正并出具警示函的决定[123] - 2024年1月19日公司收到上交所科创板公司管理部予以监管警示的决定[123] - 公司董事、监事报酬经股东大会批准后实施,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经董事会批准后实施[122] - 2023年召开8次董事会会议,均为现场结合通讯方式召开[126] - 2023年2月14日第二届董事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董事会换届等议案[125] - 2023年3月2日第三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选举董事长等议案[125] - 2023年4月14日第三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2022年年度报告等议案[125] - 2023年4月28日第三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的议案[125] - 2023年7月5日第三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授予预留部分限制性股票等议案[125] - 2023年8月24日第三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2023年半年度报告等议案[125] - 2023年10月30日第三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终止实施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等议案[125] - 2023年12月15日第三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结项等议案[125] - 2023年审计委员会召开5次会议[126] - 2023年公司各季度报告及相关议案均审议通过,包括第一季度报告(4月23日)、半年度报告(9月14日)、第三季度报告(10月24日)等[127] - 报告期内提名委员会召开3次会议,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召开3次会议,战略委员会召开1次会议[127] - 公司制定涵盖多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未来将持续优化内部控制体系[134] - 公司制定子公司相关管理制度,对其经营、财务等工作统一管理并监督[135] -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具体内容详见公司披露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的《2023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136] 研发情况 - 公司成立科创研究院,建立以自主研发为主、合作研发为辅的规范化项目制研发体系[20] - 公司研发体系增设“研发前置”和“工艺嵌入”环节,还有产品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技术研发和产品研发、产品中试三个子系统[20][22] - 本年度费用化研发投入35,722,827.22元,较上年度45,754,286.41元减少21.92%,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为6.81%,较上年度减少1.09个百分点[38] - 高目数催化剂载体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950万元,本期投入350.87万元,累计投入868.87万元,已完成中试进入放大试生产阶段[39] - 钒、钨金属回收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800万元,本期投入87.52万元,累计投入681.29万元,完成中试得到高纯度脱硝催化剂原材料,钒回收率>85%,钨回收率>90%,产品纯度>99% [39] - 脱硝脱二噁英催化剂项目预计总投资850万元,本期投入125.87万元,累计投入787.34万元,已完成中试且形成销售订单,二噁英脱出率>90%,脱硝效率>80%,寿命>12000h [40] - 功能性聚苯硫醚纤维滤料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1410万元,本期投入266.53万元,累计投入1146.49万元,已完成小试与中试,形成小批量生产订单,滤料耐酸、耐热强度保持率≥98% [41] - 双抗后处理滤料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450万元,本期投入89.77万元,累计投入441.38万元,已完成项目配方筛选与小试,滤料耐酸、耐热、耐氧化强度保持率≥95%,防水等级≥5级,防油等级≥4级 [42] - 催化功能性滤料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600万元,本期投入72.64万元,累计投入284.67万元,完成除尘脱硝中试及试生产,形成小批量销售订单,除尘效率≥99%,脱硝效率≥60%,脱二噁英效率≥40% [42] - 非织造布静电纺丝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220万元,本期投入40.64万元,累计投入201.85万元,与高校达成初步合作进行实验室小试,过滤效率≥99.99%,孔径≤0.5μm [43] - 高效低阻PTFE覆膜滤料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1200万元,本期投入87.33万元,累计投入646.68万元,已完成中试且形成销售订单,过滤效率≥99.995%,透气量15 - 45L/dm²min@200Pa,阻力≤200Pa [43] - 典型目标物高性能检测传感器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1060万元,本期投入127.86万元,累计投入842.04万元,已完成小试、中试和试生产,形成销售订单,MEMS VOC传感器最低可检测10ppb浓度气体,响应时间T90<1.5s [44] - 聚酰亚胺膜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160万元,本期投入25.00万元,累计投入129.27万元,已完成试验方案设计与小试,表面比电阻(200℃)≥110¹⁴Ω,相对介质常数(23℃,50Hz)为3.3 [44] - 贵金属湿法回收研发项目投入1130万美元,废催化剂中贵金属回收率达98%,产品纯度高于99.5%[45] - 高耐受性高硫高湿工况低温脱硝催化剂研发项目投入1000万美元,在特定工况下脱硝效率>90%,催化剂寿命>3年[45] - 废石油催化剂钒钼回收利用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