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2023年净利润为负,原因是对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2] - 2023年营业收入2.78亿元,较2022年减少37.02%[24]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 1.19亿元,较2022年减少82.77%[24]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074.92万元,较2022年增长259.64%[24] - 2023年末资产总额11.07亿元,较2022年末减少13.39%[24] - 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9.68亿元,较2022年末减少10.98%[24] - 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 - 0.8484元/股,较2022年减少82.73%[24] - 2023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11.62%,较2022年减少5.80%[24] - 2023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261.91万元[27][28] - 2023年营业收入扣除金额442.60万元,主要为房屋租赁收入[24] - 2023年分季度中,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最多,为 - 1.16亿元[25]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7,791.61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7.0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 11,945.74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2.7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 - 12,207.65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1.19%[89] - 2023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主要因对部分资产计提信用减值准备和资产减值准备[89] - 2023年公司数据中心服务及云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71亿元,同比减少6.20%,保持了业务稳定运营[91] - 2023年营业收入2.78亿元,同比下降37.02%,金融行业收入4119.64万元,同比增长41.64%,互联网行业收入1.85亿元,同比下降48.90%[96] - 2023年研发投入2358.64万元,同比增长18.40%,取得软件著作权48项,专利8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94] - 2023年IDC及增值服务收入1.71亿元,同比下降6.20%,IDC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收入6604.96万元,同比下降68.76%[96] - 2023年华北地区收入2.26亿元,同比下降33.10%,华东地区收入3807.80万元,同比下降25.81%[96] - 2023年互联网行业收入34,961,384.1元,同比变化 - 48.90%;IDC及增值服务收入170,967,228.00元,同比增长10.02%;IDC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收入66,049,583.07元,同比增长14.69%;其他互联网综合服务收入36,473,339.70元,同比增长23.87%[99] - 2023年华北地区收入38,077,989.6元,同比变化 - 33.10%;华东地区收入情况未完整给出[100] - 2023年直销收入相关数据同比变化 - 37.02%[101] - 2023年互联网行业软硬件采购成本39,024,446.2元,占营业成本比重16.16%,同比减少76.75%[103] - 2023年金融行业技术服务成本4,643,653.20元,占营业成本比重1.92%,同比增长236.05%[103] - 2023年政府事业单位软硬件采购成本3,161,657.17元,占营业成本比重1.31%,同比减少63.67%[103] - 2023年IDC及增值服务网络成本48,480,667.19元,占营业成本比重20.07%,同比减少3.51%[104] - 2023年IDC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软硬件采购成本53,152,939.39元,占营业成本比重22.01%,同比减少70.30%[104] - 2023年其他互联网综合服务软硬件采购成本为0,同比减少100.00%[105] - 2023年其他业务成本3,572,541.64元,占营业成本比重1.48%,同比减少0.72%[104][105] - 软硬件采购成本为54457350.68元,占营业成本比重22.55%,同比减少71.27%[106] -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为53989627.00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19.43%[107] -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为72383860.03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36.76%[107] - 2023年销售费用为14338071.70元,同比增加23.89%;管理费用为33885905.48元,同比增加33.98%;财务费用为 - 2391520.44元,同比减少37.70%;研发费用为23586352.07元,同比增加18.40%[108] - 2023年研发人员数量为113人,较2022年增加41.25%,占比27.43%,较2022年增加5.45%[111] - 2023年研发投入金额为23586352.07元,占营业收入比例8.49%,较2022年的4.51%显著增加[111]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收比重显著增加,因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且销售收入下降[112] - 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为0,资本化研发支出占研发投入及当期利润的比例均为0[111] - 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3.36亿元,同比降41.75%,流出2.95亿元,同比降51.00%,流量净额4074.92万元,同比增259.64%[114] - 2023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6054.97万元,同比增89.57%,流出9924.64万元,同比增4.98%,流量净额 - 3869.67万元,同比增38.18%[114] - 2023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1451万元,同比降65.53%,流出261.88万元,同比降93.39%,流量净额1189.12万元,同比增383.10%[114] - 2023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1419.42万元,同比增116.68%[114] - 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4074.92万元,净利润 - 1.30亿元,差额 - 1.71亿元[118] - 2023年末货币资金1.85亿元,占总资产16.74%,较年初升3.42%;应收账款1.06亿元,占比9.55%,较年初降5.88%[121][122][123] - 2023年末存货5451.87万元,占总资产4.92%,较年初降6.12%;投资性房地产1.26亿元,占比11.37%,较年初升1.51%[123][124][125] - 2023年报告期投资额2543.56万元,上年同期9813.55万元,变动幅度 - 74.08%[127] - 2020年公开募集资金总额3.07亿元,净额2.68亿元,已累计使用2.54亿元,尚未使用1390.33万元[130][131][132] - 云计算承诺投资项目截至期末累计投入5212万元,投资进度100%[133] - 云计算平台建设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间延长至2023年9月30日,研发中心建设项目预计完成时间延长至2024年6月30日[13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完成以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的自筹资金7,815.20万元[14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募集资金余额为1,907.46万元,其中利息收入517.46万元,结余因项目处于建设期[143] - 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将用于投资项目及现金管理[144] 公司业务情况 - 受整体经济波动影响,公司IDC及增值服务业务新增业务规模未达预期,客户需求结构变化降低资源复用率,导致毛利下滑[2] - 公司新生业务处于培育期,收入规模不大且投入较大,导致业务亏损[2] - 公司是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提供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云服务等多种服务[60][61] - 公司销售模式为直销,通过多种方式拓展客户,配备专职客服团队提升客户满意度[62] - IDC及增值服务业务采购包括能源、电力等,通过招标等形式采购物资,向电信运营商租用通信资源[63] - IDC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业务根据项目需求采购软硬件设备,采用邀请招标或询比价方式选供应商[64] - 公司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云服务和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满足客户多样化信息系统服务需求[60] - 公司营销中心承担市场开拓职能,调查分析市场情况,调整销售策略和价格体系[62] - 公司采购依据业务需求按需采购,不同业务类别采购模式略有差异[63] - 公司拥有先进集成配置中心和专业技术服务团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信息系统解决方案服务[61] - 公司通过自建或租赁互联网数据中心,为客户提供数据中心服务器托管等服务[61] - 公司其他互联网综合服务包括IT运维外包服务、应用软件开发服务等[61] - 公司与华为、新华三、Juniper等厂商建立合作,完善采购体系,提高供应链效率并降低成本[65] - 服务模式为提供标准化或定制化的IDC服务和IDC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服务[66] - IDC及增值服务包括服务器托管、互联网接入等,云服务按需付费[67][69][70] - IDC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服务需制定方案、采购物料、安装配置并测试[68] - 盈利来自IDC及增值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的技术服务收费[69][71] - 2023年公司坚持创新驱动,扩大云平台规模,完善“专属云”模式[72][73][74] - 公司在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方面尝试,明确电力行业为重点发展方向[74] - 组织创新形成“三个底座、五个支柱”业务组织模型,提升运营效率[74] - 2023年公司IDC及增值服务业务整体经营相对稳健,传统业务因客户需求结构变化致资源复用率降低、毛利率下降;云服务业务项目已达预期可使用状态,但业绩尚需释放时间,效益无法覆盖资产折旧影响;IDC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业务规模萎缩[88] - 公司完成云计算平台建设项目,以国资企业客户为目标,加强云数据安全保障,推出“专属云”“驻地云”解决方案[91] - 公司与首农集团、首开集团、北京同仁堂等国资企业老客户合作深入,寻求深度合作机会[91] - 公司IDC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业务受经济环境影响规模萎缩,实施周期和项目回款延期,但多数项目实施进度未受严重影响[92] - 公司拥有完善的运维服务管理流程和运维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多项认证,保障用户运营安全[85] - 公司拥有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和专业人才,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在相关业务中广泛应用[86] - 公司面对行业市场状况,保障数据中心稳定运营,降低运营成本,拓展政府和国资企业客户,加强与基础电信运营商合作[91] - 公司经营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或周期性特征[97] - 2021年联合投资设立北京铜牛奇安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网络安全相关业务,为众多客户提供服务[93] - 设立铜牛能源科技(山东)有限公司,发力电力行业工业物联网业务,为电力行业客户提供服务[93] - 引入专业团队,参与推进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和数据资产化进程,与多地机构探讨合作[93] - 主要研发项目有“基于可靠性的云基础设施业务连续性保障系统与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等[94] - 按不同领域、客户、渠道组建业务团队,做好五个协同平台建设,提升运营效率[95] 行业发展趋势 - 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110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30] - 2022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为4910亿美元,增速19%,较2021年同比下降13.5%,预计到2026年将突破万亿美元[32] - 预计到2026年中国整体云服务市场将达到12754亿元[33] - 预计到2026年中国IaaS服务市场规模可达到7653亿元,PaaS市场规模为2104亿元[34] - 2022年11月上线的AIGC应用ChatGPT迅速获得大量用户,算力成为数智化时代的资源引擎[36] - 信创建设有望在2027年完成央国企的分级改造工作,综合办公系统全面升级[38] - 到2025年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要达地区生产总值的50%左右,人均算力达3000GFlops[41] - 截至2022年10月我国已上线208个省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48] - 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较2022年12月增长1109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6.4%[50] - 数字经济产业政策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推动数字经济发展[40] - 数字化转型进入倍增阶段,新环境对先进计算技术提出更高要求[43][44] - “东数西算”工程优化算力资源布局,带动数据中心产业链可持续发展[45][47] - 数据成为重要资产,国家出台相关规定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发展[48] - 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加深,工业互联网成为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突破口[50][53] - 北京规划在金融业、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为行业提供应用场景[41] - 我国政府大力推动数字化经济发展,力求提升全社会生产力和国家竞争力[43] - 政策驱动数据中心产业发展,北京出台相关实施方案[75] - 到2025年北京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3000亿元,保持10%以上增长[75] 公司发展战略 - 未来IDC业务以现有数据中心为基础,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寻求合作,完善全国布局[149] - 自建云计算平台将向能提供基础算力、智能计算、超算算力的高性能计算云演进[150] - 公司将围绕
铜牛信息(300895) - 2023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