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分配 -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元,共计派发现金股利1445万元,现金分红比例为47.18%[4][112][114] -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3股,转增后总股本为18785万股[4] -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3股,合计转增股本4335万股,转增后总股本为18785万股[112] 财务数据 - 2023年营业收入34819.44万元,较2022年增长51.69%[14]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62.87万元,较2022年减少34.59%[14]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355.33万元,较2022年减少41.49%[14]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2042.69万元,较2022年减少188.42%[14] -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34,819.44万元,同比上涨51.69%,主要因订单增加及企业合并所致[15][23] - 2023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62.87万元,同比下降34.59%,原因是成本费用增多[16][23] - 2023年末公司总资产126,523.22万元,较上期期末增长10.5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资产98,511.84万元,较上期期末增长1.44%[15][23] - 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0.21元/股,较上年同期下降36.36%,系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降所致[15][18]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下降188.42%,因购买商品及支付职工现金增多[18]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41.49%,因成本费用增多[17] - 2023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17%,较上年减少1.66个百分点;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44%,较上年减少1.71个百分点[15] - 2023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7,075,457.57元,较2022年的6,571,657.23元有所增加[21] - 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34,819.44万元,同比上涨51.69%,净利润3,062.87万元,同比下降34.59%[33] - 公司总资产126,523.22万元,较上期期末增长10.51%,净资产98,511.84万元,较上期期末增长1.44%[33] - 轨道交通设备行业营业收入34,656.18万元,同比增51.55%,营业成本20,706.41万元,同比增92.18%,毛利率减少12.63个百分点[37] - 动车组车辆配套产品营业收入12,754.86万元,同比增137.78%,营业成本8,456.48万元,同比增220.04%,毛利率减少17.04个百分点[37] - 销售费用19,775,036.55元,同比增64.70%;管理费用59,817,079.45元,同比增56.41%;研发费用26,905,944.68元,同比增19.08%;财务费用 -10,251,127.59元,同比增20.84%[34][4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20,426,870.00元,同比降188.42%;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82,317,954.53元,同比增72.76%;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2,792,003.21元,同比降177.23%[34] - 研发投入合计26,905,944.68元,占营业收入比例7.7273%[42]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24,754.47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71.09%[39]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4,101.53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26.20%[40]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 - 2042.69万元,同比下降188.42%;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 - 8231.80万元,同比增长72.76%;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3279.20万元,同比下降177.23%[44] - 应收账款增长40.88%,固定资产增加409.73%,在建工程减少99.51%,商誉增加1680.59%,短期借款增加559.70%,其他应付款增长12354.57%[44][45][46] - 资产总计12.65亿元,同比增长10.51%;负债合计2.79亿元,同比增长61.90%[45] - 2021 - 2023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20112.55万元、23857.69万元和33611.76万元,占各年末总资产比例分别为18.03%、20.84%和26.57%[62] - 2021 - 2023年末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10989.42万元、13183.82万元和15888.03万元,占总资产比例分别为9.85%、11.52%和12.56%[62] - 2021 - 2023年度综合毛利率分别为55.39%、52.91%和40.46%[63] - 2023年报告合计数据为9972.30、10233.48、261.18、421.73[76] - 2023年末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报酬合计421.73万[97] 研发情况 - 2023年公司累计投入研发费用2,690.59万元,同比增加19.08%,新增4项专利[23] - 公司建立完善创新机制,与外部合作研发,具备较强自主研发能力[30]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63项专利证书,其中发明专利16项,在申请发明专利23项[30] - 公司研发人员48人,占总人数比例11.03%,本科及以下学历为主,30 - 40岁人数最多[43] 业务拓展 - 2023年公司收购北京京唐100%股权,开拓轨道交通车辆维修保养业务,进入轨交车辆后市场领域[24] - 公司收购北京京唐100%股权,新投资设立江西必得、重庆必得全资子公司[39] - 重大股权投资收购北京京唐德信轨道设备有限公司100%股权,投资金额6950万元,本期损益影响 - 1448.68万元[49][50] 公司业务与优势 - 公司专注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有通风、电缆保护和智能控制撒砂系统等[26] - 2023年公司多项产品获权威国际认证,包括ISO/TS22163:2017、DIN6701等认证[27] - 公司与中车青岛、长春、唐山及北京地铁等长期合作,产品用于国内外多种列车及多地地铁[27][31] - 公司实施相关多元化战略,推进业务、产品和经营模式升级[28] - 公司产品种类丰富、可个性化定制,以科技创新推进产品升级[29][30] - 公司重视产品质量,建立涵盖各业务环节的质量控制体系[31] - 公司建立客户需求响应机制,能全方位、高效率满足客户需求[31] - 公司总部位于长三角,有原材料采购、运输和人才资源等区位优势[31] 发展战略与规划 - 公司发展战略是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打造现代化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业集团,深耕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品领域[56] - 2024年公司将巩固传统产品业务市场地位,推广智能控制撒砂系统和接触式障碍物与脱轨检系统等新产品[57] - 公司将围绕客户潜在需求开展针对性研发,壮大研发力量,增加研发投入[57] 安全生产与管理 - 公司坚持安全生产原则,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各部门落实职责并组织相关演习[58] 人力资源管理 - 公司将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公平合理的岗位责任制和绩效评价体系[58] - 报告期末母公司在职员工344人,主要子公司在职员工91人,在职员工合计435人[109] - 公司员工专业构成中生产人员287人,销售人员40人,技术人员69人,财务人员15人,行政人员15人,采购人员9人[109] - 公司员工学历结构为硕士2人、本科84人、大专106人、大专以下243人,合计435人[110] - 公司按照“绩效优先、兼顾公平”原则设计管理技术人员薪酬政策,一线员工采用计件工资制[110] - 劳务外包工时总数为13411小时,支付报酬总额为348699元[111] - 公司建立高级管理人员选聘、考核、激励与约束机制,由薪酬与考核委员会进行考核[116] 行业环境与政策 - 2024年国铁集团加快铁路建设,到202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6.5万公里,高铁5万公里[54] - 2024年国铁集团推动铁路设备更新改造,高铁扣件更换维护需求市场将扩大[54] 风险因素 - 产业政策变化可能导致轨道交通行业发展速度下降,影响公司生产经营[60] - 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审批节奏不稳可能影响公司业务发展[60] - 行业特性使公司客户集中度较高,中国中车集中采购或影响公司业绩[60] - 行业可能吸引更多潜在竞争对手,市场竞争程度或加剧[60] - 公司面临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不确定性风险,因轨道交通装备新产品、新技术审查认证周期长、前期投入大[61] - 公司面临专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缺乏风险,随着经营规模扩张和产品多元化,对相关人才需求增加[61] - 公司面临产品质量问题风险,若产品出现质量缺陷会损害声誉并影响经营业绩[61] - 公司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原材料种类多、占成本比重高,价格上升会增加成本[61] - 公司面临应收账款发生坏账风险,随着经营规模扩大,若收款措施不力或客户经营恶化,风险可能增加[62] - 公司面临业绩下滑风险,若铁路行业投资、产业政策等变化,经营业绩可能无法持续增长[63] - 公司实际控制人王坚群及其配偶刘英直接及间接持有公司68.47%股权,存在不当控制风险[64] 公司治理 - 2023年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规范运作,无重大违法违规及治理缺陷[66] - 2022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8项议案,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3项议案,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1项议案[70][71] - 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坚群年初年末持股均为7488万股,报告期内税前报酬81.73万元[74] - 副总经理何明年末持股30万股,较年初增加30万股,因股权激励,报告期内税前报酬61.39万元[74] - 董事、副总经理等汤双喜年末持股232.98万股,较年初增加186.18万股,因股权激励和增持,报告期内税前报酬76.39万元[74] - 副总经理丁胜年末持股30万股,较年初增加30万股,因股权激励,报告期内税前报酬66.39万元[74] - 董事、行政部长刘英年初年末持股均为2406.3万股,报告期内税前报酬43.2万元[75] - 董事、市场部长夏帮华年末持股10万股,较年初增加10万股,因股权激励,报告期内税前报酬20.48万元[75] - 采购部长、监事会主席李碧玉年初年末持股均为31.2万股,报告期内税前报酬16.53万元[75] - 董事、技术研发部长薛晓明年末持股5万股,较年初增加5万股,因股权激励,报告期内税前报酬18.22万元[75] - 独立董事彭程、张元、徐作俊自2018年11月起任职公司[81][82][83] - 公司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负责提出董事及高管薪酬政策建议,董事会决定高管报酬,股东大会决定非职工代表担任的董事、监事报酬事项[91] - 第三届董事会薪酬及考核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同意在公司任职的董事、监事年度薪酬按公司薪酬制度执行,除独立董事张元外,独立董事年度津贴为6万元/人(税后),在公司领取报酬的高级管理人员年度薪酬区间为40 - 140万元(税前)[92] - 第三届董事会薪酬及考核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同意制定公司《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并向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93] - 2023年第三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1项议案,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19项议案,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4项议案,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2项议案,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4项议案,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1项议案[97][98][99][100][101][103] - 2023年公司董事参加董事会应参加次数为6次,亲自出席次数为5次,出席股东大会次数为3次[104] - 2023年召开董事会会议6次,其中现场会议1次,现场结合通讯方式召开会议5次[105] - 2023年审计委员会召开4次会议,提名委员会召开1次会议,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召开2次会议,战略委员会召开1次会议[105][107] 激励计划 - 2023年公司启动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副总经理丁胜、何明等共105万股[114][116] - 2023年6月26日,公司以6.85元/股的价格向40名激励对象授予410万股限制性股票[191] - 激励对象的限制性股票限售期分别为授予登记完成之日起12个月、24个月、36个月,解除限售比例分别为40%、30%、30%[192] 内部控制 - 公司严格实施内部控制,2023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于2024年4月2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披露[117] - 公司聘请容诚会计师事务所对2023年度内部控制实施情况审计,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报告[119] - 公司按统一标准管理子公司,将其运营纳入审核监督体系,管理控制有效[119] 环保与社会责任 - 2023年报告期内投入环保资金232.80万元[120] - 公司向江阴市红十字会捐赠资金1万元[126] - 公司废气主要为胶水粘接有机废气及切割烟尘,拟配备粘接房和净化装置处理[120] - 公司无生产废水排放,生活污水经处理可达一级标准排入市政管网[121] - 公司固体废物较少,统一收集处理或回收利用,不外排[121] - 公司噪声源强≤92dB(A),采取措施后满足2类标准要求[121] - 公司采取节水措施,包括
必得科技(605298) - 2023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