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硬蛋创新(00400) - 2023 - 年度财报
硬蛋创新硬蛋创新(HK:00400)2024-04-29 12:06

股权激励计划 - 2014 RSU计划下已发行及可能发行的新股总数不超过42,304,192股,占公司年度股东大会决议日期已发行股本的3%[2] - 公司采纳2023年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作为雇员对集团忠诚的奖励[138][141] 集团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集团收入约为人民币8,863.4百万元,2022年同期约为人民币9,535.5百万元,同比减少约7.0%[19] - 2023年集团除税后纯利较2022年同期减少约29.3%[19] - 2023年集团毛利约为人民币1,029.9百万元,同比减少约7.5%[19] - 2023年集团经营利润约为人民币465.4百万元,同比减少约13.0%[19] - 2023年公司收入88.634亿元,同比下降7.0%;毛利10.299亿元,同比下降7.5%;经营溢利4.654亿元,同比下降13.0%;年内溢利3.199亿元,同比下降29.3%;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2.107亿元,同比下降33.0%;基本每股盈利和摊薄每股盈利均为0.154元,同比下降31.3%[28]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约为人民币7,588.4百万元,流动负债约为人民币5,024.4百万元,流动比率为1.51,较2022年12月31日的1.39上升约8.6%[57] - 2023年12月31日,现金及银行结余(包括已抵押存款)、存货以及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金额分别约为人民币725.5百万元、人民币4,506.1百万元及约人民币1,932.2百万元[57] - 2023年12月31日,银行贷款约为人民币1,597.4百万元,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约为人民币3,304.9百万元[57] - 按赎回价的现值确认赎回金融负债为人民币610.7百万元[5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资本开支约为人民币168.0百万元,较2022年的约人民币270.5百万元减少约人民币102.5百万元或约37.9%[57] - 集团2023年度薪酬成本总额约为人民币2.061亿元(2022年:人民币1.957亿元)[84] - 2023年12月31日及2022年12月31日,集团已抵押银行存款金额分别约为人民币2.877亿元及约人民币1.905亿元[84]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及公司均无重大或然负债[84] - 2023年公司收入约为8863.4百万元,较2022年的9535.5百万元减少约672.1百万元或约7.0%[102][103] - 2023年公司收入成本约为7833.5百万元,较2022年的8422.2百万元减少约7.0%[102][103] - 2023年公司毛利约为1029.9百万元,较2022年的1113.3百万元降幅约为7.5%[102][103] - 2023年公司经营溢利约为465.4百万元,较2022年的535.2百万元减少约69.8百万元[102][103] - 2023年公司除税前溢利约为360.5百万元,较2022年的515.9百万元减少[102] - 2023年公司年内溢利约为319.9百万元,较2022年的452.4百万元减少约132.5百万元[102][103] - 2023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约为210.7百万元,较2022年的314.4百万元减少约103.7百万元[103] - 2023年公司财务成本约为109.3百万元,较2022年的67.7百万元增加[102] - 2023年公司出售附属公司无收益,2022年为48.9百万元[102] - 2023年公司应占联营公司业绩约为4.4百万元,2022年为 - 0.5百万元[102] - 2023年其他收入约为5290万元,较2022年的6620万元减少1330万元或20.1%[104] - 2023年销售及分销开支约为1.998亿元,较2022年的1.407亿元增加5910万元或42.0%[104] - 2023年研发开支约为1.026亿元,较2022年的1.557亿元减少5310万元或34.1%[104] - 2023年行政及其他经营开支约为3.15亿元,较2022年的2.99亿元增加1600万元或5.4%[105] - 公司所得税由2022年的6350万元减少36.0%至2023年的4060万元,2023年实际税率为11.3%,2022年为12.3%[105] - 2023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约为2.107亿元,较2022年的3.144亿元减少1.037亿元或33.0%[105] - 2023年财务成本从2022年的6770万元增加4160万元至1.093亿元[105] - 2023年经营溢利由5.352亿元同比减少至4.654亿元[105]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净资产负债比率约为25.1%,2022年12月31日约为12.3%[107][109] - 2023年集团完成订单的收入约达人民币8,863.4百万元[157] 市场规模及增长预测 - 2023年全球iPaaS市场规模为66.8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616.7亿美元,2024 - 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5.2%,公司正积极拓展该市场[24] - 2023年全球AI市场规模为1966.3亿美元,预计2023 - 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37.3%;中国AI市场支出规模预计2023年超150亿美元,2027年有望达381亿美元,约占全球总规模9%[26] - 2022年中国电动两轮车换电渗透率为22.5%,预计2022 - 2026年换电服务市场规模将从42.4亿元升至205亿元,2026年换电市场渗透率达54.1%[37] - 2027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IT总投资规模预计超380亿美元[43] - 2023年全球AI市场规模估计达1966.3亿美元,2023 - 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7.3%[60] - 2023年中国AI市场支出超150亿美元,预计2027年达381亿美元,占全球约9%[60] 科通技术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及业务情况 - 科通技术作为集团业务,覆盖超50%的全球主要高端芯片供应商和众多国内领先芯片制造商[15] - 科通技术作为芯片产业技术服务平台,上游覆盖全球50%以上主要高端芯片厂商及众多国内前沿芯片厂商,下游覆盖五大领域数千家企业[20][35] - 受供应短缺和消费电子等行业芯片需求增长放缓影响,科通技术2023年整体年度销量受影响,但AI芯片订单需求增长[20][35] - IDC预计2024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将实现年增长20.2%至6328亿美元,全球芯片市场展望上调至“持续增长”[20][35] - 科通技术在报告期积极推动芯片应用发展,在AIGC、物流机器人和智能汽车电子后视镜等行业取得技术突破[21] - 科通技术将研发提升芯片应用方案设计,满足AI对高性能芯片应用需求[45] - 科通技术面向上游覆盖全球超50%主要高端芯片厂商及众多国内芯片厂商,下游覆盖五大领域数千家企业[132][133] 公司战略规划 - 公司战略定位“科通 + 硬蛋”两大业务,聚焦智能硬件AIoT“芯片 - 设备 - 云”全产业链[29] - 公司将通过科通技术和硬蛋科技覆盖AI产业链,加快构建创新驱动发展模式[45] - 硬蛋科技的“硬蛋云”发挥大数据分析能力,推进AI产品应用落地[45] - 公司将进一步增强硬蛋科技的收入来源,聚焦新能源智能电池云业务和两轮车电池云服务[47] - 公司构建iPaaS技术集成平台,发展成为服务AloT“芯片 - 设备 - 云”产业链的核心技术提供商[47] - 公司打造“芯片 - 设备 - 云”产业闭环,满足AI产业链需求[47] - 公司计划开发新配套服务,提升平台整体效能,为新客户制定营销计划并交叉销售[49] - 公司计划通过战略合作和收购活动扩充业务,优化业务运营,提升市场优势[50] - 公司借助市场地位及业务模式,寻求交叉营销和授权经营机遇,提升销售能力[50] - 公司计划加强硬蛋科技收入来源,聚焦新能源智能电池云业务,布局两轮车电池云服务[67] - 公司打造iPaaS技术整合平台,服务AloT「芯–端–雲」产业链,重点服务五大智能硬件领域[67] - 公司计划促进发展电子制造业生态系统,开拓供应链融资、保险和云计算等相关业务[69] - 公司计划将客户和供应商数据营利化,提供营销、销售等数据导向服务[69] - 公司计划利用市场分析工具提升客户忠诚度,为客户推荐合适产品或开发定制新产品[69] - 公司投入更多资源提升服务可靠性,缩短客户响应时间[72] - 公司为新客户采购人员提供线上工具等服务,以提高重复购买率[72] - 公司计划通过战略伙伴关系和收购扩大业务,增强市场竞争力[73] - 公司计划利用市场地位和商业模式寻求交叉营销和授权机会[73] 深圳科通上市情况 - 深圳科通于2022年6月28日提交建议A股上市申请,6月30日获确认,上市须待深交所批准及完成证监会发行注册程序[83] - 公司目前持有深圳科通约66.84%股份,深圳科通继续并入集团综合财务报表[83] - 2024年1月31日,深圳科通向深交所提交招股声明书等资料[85] - 集团获联交所批准深圳科通分拆及在A股上市,上市完成后公司仍为其最终控股股东,财务业绩仍会合并[157] 公司人员情况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有580名全职雇员(2022年:568名),其中18名兼职雇员(2022年:19名)[83] - 年报日期,董事会由6名董事组成,含3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86][87] - 康敬伟54岁,2014年3月1日任执行董事,7月18日任CEO[90] - 胡麟祥49岁,2014年3月1日任执行董事,为集团CFO兼公司秘书[90] - 叶忻60岁,2014年7月18日任独立非执行董事[92] - 郭女士2007年7月获湖南大学金融学学士,2009年7月获西安交大金融学硕士[92][93] - 康敬伟在互联网多媒体及电子元器件分销行业有逾25年经验,胡麟祥在审计及商业咨询方面有逾20年经验[90] - 康敬伟54岁,2014年3月1日任执行董事等职,2000年7月加入集团[118] - 胡麟祥49岁,2014年3月1日任执行董事等职,2003年10月加入集团[118] - 郭莉华39岁,2022年6月10日任执行董事,2016年6月加入集团,2021年11月起任集团融资部副总裁[118][121][123] - 叶忻60岁,2014年7月18日任独立非执行董事,2014年7月加入集团[118] - 马启元67岁,2017年6月2日任独立非执行董事,2017年6月加入集团[118] - 郝纯一64岁,2018年2月13日任独立非执行董事,2018年2月加入集团[118] - 陈剑雄60岁,任公司运营副总裁,1985年11月获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理学士学位[129] - 王巍40岁,任公司副总裁,2005年和2007年分别获清华大学BBA和MBA学位,2012年起为CFA成员[130] - 马启元博士67岁,2017年6月2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25项专利,发表论文200余篇[148] - 马启元博士于2000年共同创立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并担任顾问[148] - 郝纯一64岁,2018年2月13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49] - 郝纯一自2023年7月18日起任Tristar Acquisition I Corp.行政总裁及董事[149] - 郝纯一自2023年5月29日起任Finnovate Acquisition Corp.董事[149] - 郝纯一曾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任East Stone Acquisition Corporation首席财务官及董事会主席[149] - 郝纯一曾于2015年至2019年任山东海之晟能源工程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及总裁[149] - 执行董事康敬伟和胡麟祥任期自2020年6月2日起,郭莉华任期自2022年6月10日起,均为三年且自动续期三年[172] - 叶忻先生、马启元博士任期自2020年6月2日起,郝纯一先生任期自2023年6月9日起,均为三年且自动续期三年[197][200] 公司合规及风险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无重大违反或未遵守适用法律法规情况[138][14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与供应商、客户及其他持份者无实质及重大纠纷[139][14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无因不符合健康、安全或环保规例遭罚款或其他处罚[143] - 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