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震有科技(688418) - 2023 Q4 - 年度财报
震有科技震有科技(SH:688418)2024-04-29 20:26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中文名称为深圳震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震有科技,外文名称为Genew Technologies Co., Ltd.,外文缩写为Genew[21][22]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吴闽华,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为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高新区社区科苑南路3176号彩讯科技大厦五层、六层、十一层,办公地址邮政编码为518063[22] - 公司网址为www.genew.com.cn,电子信箱为ir@genew.com[22] - 公司注册地址历经7次变更,2005年4月4日成立时注册地址为深圳市福田区景田北路106号紫薇阁311房,2021年4月27日变更为现地址[22] - 董事会秘书为薛梅芳,联系地址同公司办公地址,电话为0755 - 81395582,传真为0755 - 26619963,电子信箱为ir@genew.com[23]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有《中国证券报》(www.cs.com.cn)、《证券日报》(www.zqrb.cn)、《证券时报》(www.stcn.com)、《上海证券报》(www.cnstock.com)[24]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址为www.sse.com.cn[24] -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为公司董事会秘书办公室[24]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公司2023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该预案已通过第三届董事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尚需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6] -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5] - 公司上市时已盈利[4] - 公司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9] - 公司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9] - 公司不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年度报告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情况[9] -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5] - 公司负责人吴闽华、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黎民君及会计机构负责人黎民君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6] - 公司已在报告中详细阐述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应对措施,可查阅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4] - 对于涉及国家秘密或公司商业机密的信息,报告中采用代称、打包或者汇总等方式进行了脱密处理[9] - 公司修订12项公司治理制度,注销全资子公司枝江震有和安徽震有[56] - 2023年公司召开5次股东大会、13次董事会,运作符合相关规定[200] 行业技术背景 - 基于ARM技术的微处理器应用约占据32位RISC微处理器75%以上的市场份额[17] - 3GPP成立于1998年12月,从建立之初的R99发展到目前的R17,平均一到两年完成一个版本制定[17] - 5G迈入规模发展期,6G技术研究进入关键阶段,卫星互联网进入高速发展阶段[65][66] - 2024年是5.5G商用元年,震有科技展示多项关键技术,小型化5G核心网提供多种方案[69] - 2023年2月,国家提出加快5G网络与千兆光网协同建设[73] - 2023年8月,工信部推动5G RedCap技术演进及产业化[74] - 2023年9月11日,北京市提出重点发展6G[75] - 2023年10月8日,工信部推进卫星互联网业务准入制度改革[75] - 成都市计划到2025年构建卫星互联网全链条、全生态产业发展体系[75] -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占GDP比重提升至41.5%[78] - 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将从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创新模式从设备商和运营商主导转为用户主导[81] - 公网通信领域运营商关注业务集成和服务整合,对通信设备提出新要求[79] - 大容量10GPON技术最大支持单框272个10GPON端口和上行100G端口[14] - OSU容器技术使OTU4(100G)线路接入用户数量从80个增加到1000个[16] - 2023年全球运载火箭发射次数达223次,较上年增长19.9%,发射载荷质量达1492吨[189] - 2023年SpaceX的Starlink共发射60余次,在轨卫星总数超5000颗,占全球在轨卫星总数的50%以上[189] 公司业务与市场 - 公司主营业务按产品线分为核心网系统、光网络及接入系统等[57] - 公司核心业务为通信系统产品研发与销售,采用“哑铃式”经营模式,生产环节主要外协[58][59] - 采购包括原材料和加工服务采购,原材料选多家合格供应商,加工服务采购综合多因素确定供应商[60] - 生产多采用外协加工模式,派质量管理工程师现场巡检,有严格质量管控流程[61] - 销售建立完善体系,核心网和光网络设备面向电信运营商,数智网络等面向特定行业用户[62] - 技术与维保服务基于技术积累,分设备安装调试技术服务和系统巡检维护等维保服务两类[63] - 公司所属行业为“C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业务分公网和专网[64] - 公网领域运营商居核心,供应商重研发销售,多采用直销;专网需按客户需求经多流程并提供售后[67] - 行业短期受政策和技术影响有周期性,长期需求不变;有区域和季节性特征[68]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通信系统设备及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产品线丰富,收入来源稳定增长[72] - 公司是国内少数具备卫星互联网核心网技术能力的企业,多项核心网技术具备壁垒[72] - 公司是为数不多能提供全系列10GPON产品的厂家之一[72] - 公司业务在政企、能源等多领域广泛布局,在相关重大活动中获应用,受市场认可[72] - 公司在数智网络及智慧应急领域完成视频治理平台等开发,推出融合AI推理服务器等产品[48] - 公司参与国内外5G和F5G双千兆建设,5G to B业务的轻量化5G核心网产品入围集采并小规模商用[49] - 境内公网5G领域,公司与中国广电湖南公司合作,中标多个电信运营商项目[50] - 境内公网F5G领域,公司中标雄安、湖南等省级运营商XGPON设备项目[51] - 境内专网领域,公司开拓数据中心业务,交付智能巡检机器人等产品[51] - 境外市场,公司在南亚、东南亚、中东和非洲中标多个项目,5G专网解决方案首次海外部署[52] - 公司及子公司参加多个国内外展会和论坛,产品和解决方案获客户认可[53] - 公司投资设立控股子公司深圳震有数字能源科技,持股51%,设立全资子公司珠海震有科技[55] - 公司完成IMS VoNR方案开发,与多个伙伴核心网基站联调对接,完成近10余款手机兼容性测试[110] - 公司交付完成中国电信5GMC相关项目,完成SIP接入模块开发和高性能测试,启动5G消息不良信息检测引擎研发[110] - 公司核心网系统(包括电信级与企业级)均已实现软硬件完全100%全国产化[109] - 公司是能提供全系列10G PON产品的厂家之一,XG - PON带宽从GPON下行2.5Gbps提升至10Gbps,XGS - PON可提供上下行对称10Gbps带宽,单槽位最大支持16端口,背板带宽可达200Gbps[111] - 公司及相关产品资质完善,系列产品获57项《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8项《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等多项资质证书[113] - 公司拥有完善的技术问题解决方案库和先进模拟实验室环境,技术支持队伍提供7*24小时服务[117] - 公司接入网相关国产化系列产品采用国产化元器件,软件平台用基于Linux内核自主研发的VOS平台[112] - 公司IP - MPLS技术符合国际标准,设备可提供高性能L2/L3交换服务,有多种端口类型[112] - 公司主营产品涵盖各通信网络层级,实施“宽产品线”策略,有“一站式”供应能力[114] - 公司已通过多个管理体系认证,严格控制产品质量[116] - 公司管理团队有丰富行业经验,采用扁平化组织管理架构,运营高效[119] - 兰州新区大数据产业园(二期)项目3数据机房设备采购合同总金额277,995,840元,已履行金额120,101,184元,待履行金额157,894,656元[144] - 工程物资购销合同总金额135,628,800元,因五冶集团未依约支付货款,公司已提起仲裁[144][146] - 震有软件净利润为1,416.32万元,持股比例100%[177] - 震有科技对苏州震有、震有国采、齐鲁数通等多家子公司持股比例不同,如苏州震有60%、震有国采51%、齐鲁数通50%等[17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营业收入884,409,631.39元,较2022年增长66.10%,主营业务收入872,492,371.34元,较2022年增长65.17%[28][31]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6,558,781.99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2,766,314.89元,亏损较2022年收窄[28][31]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870,947.82元,较2022年有较大改善[29][32] - 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826,343,385.89元,较2022年末减少10.20%[29] - 2023年末总资产1,864,604,646.91元,较2022年末增长14.86%[29] - 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0.4495元/股,稀释每股收益-0.4495元/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0.4818元/股,较2022年改善[30] - 2023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91%,较2022年增加10.91个百分点;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62%,较2022年增加11.39个百分点[30] - 2023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2.75%,较2022年减少12.92个百分点[30] - 2023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35,666,358.22元、187,797,638.13元、194,088,086.07元、366,857,548.97元[34] - 2023年第一至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4,762,456.27元、-49,754,129.01元、2,897,970.39元、-44,465,079.64元[34]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8440.9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6.10%[44] - 2023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 - 8655.88万元,较上年同期减亏12831.73万元[44] - 2023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 9276.63万元,较上年同期减亏13440.22万元[44] - 2023年研发投入为20119.4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92%[46]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净额为48,155.35万元,占期末流动资产的比例为31.39%[124] -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 - 987.09万元[125]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为21,230.37万元[126]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65,155.69万元、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5,630.76万元,占期末存货账面余额的比例为7.95%[127] - 营业收入本期数为884,409,631.39元,上年同期数为532,469,377.49元,变动比例为66.10%[135] - 营业成本本期数为526,110,028.59元,上年同期数为326,709,027.91元,变动比例为61.03%[135] - 销售费用本期数为117,538,519.42元,上年同期数为113,710,096.72元,变动比例为3.37%[135] - 管理费用本期数为78,910,144.71元,上年同期数为81,795,317.67元,变动比例为 - 3.53%[135] - 财务费用本期数为15,175,244.38元,上年同期数为2,028,810.53元,变动比例为647.99%[135] - 2023年主营业务成本51520.40万元,上年度32523.03万元,同比增长58.41%[148] - 材料及服务成本43222.39万元,占总成本83.90%;直接人工成本8038.27万元,占15.60%;制造费用259.74万元,占0.50%[149]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32928.40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37.23%,关联方销售额为0[150]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29722.90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42.85%,关联方采购额为0[155] - 销售费用117538519.42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7%;管理费用78910144.71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53%;研发费用176148630.63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19%;财务费用15175244.38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47.99%[16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9870947.82元,较上年同期有较大改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54248890.36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0404465.77元,较上年同期下降0.82%[163] - 应收账款期末数6904082.65元,占总资产0.37%,较上期期末增长101.19%[165] - 应收账款融资为38,165,024.43元,占比2.05%,较上期增长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