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告审计与声明 -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3] - 公司负责人何愿平、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王进及会计机构负责人王进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4] 公司基本情况与合规性 - 公司上市时已盈利[3] - 报告期内,不存在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的特别重大风险[3] -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3] - 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7] - 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7] - 不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情况[7] 利润分配方案 - 公司2023年度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90元(含税),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和送红股[5] - 按照截至2023年12月31日总股本78,518,900股测算,本次利润分配拟派发现金红利7,066,701.00元(含税)[5] - 2023年度拟以总股本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90元(含税),拟派发现金红利7,066,701.00元(含税)[169] - 现金分红金额占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的比率为30.24%[170] - 每10股送红股数为0,每10股转增数为0[170] - 以现金方式回购股份计入现金分红的金额为0[170] - 合计分红金额为7,066,701.00元(含税),占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的比率为30.24%[170] 关键财务指标变化 - 2023年营业收入3.50亿元,同比下降25.90%[17]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37.20万元,同比下降59.96%[17]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2.51亿元,同比下降1155.49%[17] - 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1.45亿元,同比增长130.88%[17] - 2023年末总资产14.58亿元,同比增长94.57%[17] - 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0.36元,同比下降63.64%[17] - 2023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48%,同比增加1.39个百分点[18] - 2023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287.69万元[20] - 交易性金融资产对当期利润影响金额为134.97万元[21] - 应收款项融资当期变动为 -863.52万元[21] - 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004.37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37.20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25.90%和59.96%[22] - 2023年费用化研发投入33,184,162.77元,上年度为38,221,794.06元,变化幅度-13.18%[67] - 2023年研发投入合计33,184,162.77元,上年度为38,221,794.06元,变化幅度-13.18%[67] - 2023年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9.48%,上年度为8.09%,增加1.39个百分点[67] -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35,004.37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5.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37.2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9.96%[90] - 营业成本234,348,797.78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8.96%;销售费用38,442,116.80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59%;管理费用30,705,151.24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1.28%;财务费用-1,508,678.93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93%;研发费用33,184,162.77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3.18%[9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51,313,462.47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155.49%;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69,121,599.98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7,586.54%;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15,607,142.16元,上年同期为-9,587,243.54元[92] - 销售费用减少主要系公司优化销售机构及人员配置,本期销售人员工资减少约234万元[93] - 管理费用减少主要系优化管理机构及人员配置,本期管理人员工资、差旅费、股份支付金额合计减少约956万元[94] - 研发费用减少主要系优化研发机构及人员配置,本期研发人员工资及其他投入合计减少约527万元[95] - 仪器仪表制造业营业收入34,994.26万元,较上年减少25.92%,营业成本23,424.61万元,较上年减少18.99%,毛利率减少5.73个百分点[98] - 环境监测仪器及系统营业收入20,318.58万元,较上年减少38.55%,营业成本11,033.53万元,较上年减少37.05%,毛利率减少1.29个百分点[98] - 环境监测运营服务营业收入12,759.91万元,较上年增加1.19%,营业成本11,035.21万元,较上年增加6.87%,毛利率减少4.59个百分点[98] - 移动接入网数据采集分析系统营业收入1,124.77万元,较上年增加76.63%,营业成本839.84万元,较上年增加108.14%,毛利率减少11.3个百分点[98] - 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北、西南地区营业收入分别为8617.15万元、11509.25万元、5790.43万元、2468.21万元、870.89万元、3108.97万元,毛利率变动分别为-8.16、-42.63、-0.68、-34.42、-9.78、-28.84个百分点[99] - 直接销售和间接销售营业收入分别为20862.48万元、14131.78万元,毛利率分别为22.58%、48.54%,较上年增减分别为-18.07、-35.10个百分点[99] - 环境水质监测、污废水监测、环境空气监测、烟气监测仪器及系统生产量分别为950台/套、1690台/套、0台/套、85台/套,较上年增减分别为-19.70%、12.22%、-、-33.59%[99] - 仪器仪表制造业材料设备成本、安装服务成本、人工成本、现场费用、制造费用本期金额分别为10171.23万元、2445.52万元、5057.90万元、4350.41万元、1409.83万元,较上年同期变动比例分别为-30.00%、-22.70%、-3.72%、3.05%、-19.33%[99][100] - 货币资金本期期末数为261,566,215.32元,占总资产比例17.94%,较上期期末增加15.66%[108]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本期期末数为428,350,265.20元,占总资产比例29.37%[108] - 应收款项融资本期期末数为2,986,209.06元,占总资产比例0.20%,较上期期末减少74.30%[108] - 预付款项本期期末数为227,449,601.11元,占总资产比例15.60%,较上期期末增加1142.75%[108] - 股本本期期末数为78,518,900.00元,占总资产比例5.38%,较上期期末增加33.33%[108] - 资本公积本期期末数为906,447,142.44元,占总资产比例62.16%,较上期期末增加201.51%[109] - 报告期投资额为0元,上年同期投资额为54,742.99元,变动幅度为 -100.00%[112] - 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004.37万元,同比下降25.90%[81] 业务拓展与产品开发 - 公司加大北方区域市场开发力度,扩大华南、川藏等区域地下水监测市场份额,拓展水利水务市场,承建深圳生态红线监测项目[22][23] - 公司成立控股子公司开拓智慧农业领域,提供农业增产系统及解决方案[23] - 公司自主开发重金属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环境噪声自动监测仪等产品,完成水质仪表产品升级[24] - 公司开发“智能化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地下水)”,已批量投入市场[24] - 公司开展数字农业监测产品开发,配套开发智慧小程序[24] - 公司开发特通大数据平台等公安大数据产品,应用于成都大运会安保项目[24] 公司管理与制度建设 - 公司上半年新增360度评价管理制度,落实“青年才俊培训计划”[24] - 公司实行“六定、四定”目标与业绩考核及激励管理系统[24] - 公司优化感知层设备仪表生产工艺,提升售后服务能力,改进运营管理[24] 业务线介绍 - 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生产感知层仪器及系统,应用于多领域,还提供大数据及智慧服务[25] - 公司公共安全大数据业务涉及移动接入网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的研产销服[25] - 智慧环境监测业务产品包括水质/污废水、空气/烟气监测仪器及系统等[26] - ZE - WM2000智能化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有多种产品形态,小型水质自动监测站占地2m²,可满足最多11参数监测因子[26][27] - 微型水质自动监测站占地面积1m²,成本低[28] - AQMS - 6000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应用于城市、园区、企业厂区边界大气环境质量监测[34] - ZE - CEM2000G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应用于多行业工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监测[35] - ZE - CEM2000超低浓度烟气连续监测系统应用于多行业工业污染源连续排放监测[37] - DM601型抽取式烟尘在线监测系统用于工业污染源排放口尘含量连续排放监测[38] - ZE - VMS - 6000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自动监测系统可完成高碳低碳全组分分析,应用于多场景VOCs组分监测[39] - 公司环境监测大数据系统运用专业算法和多种技术,为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决策依据[40] - 水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及管理平台应用于区域水质监测管理等,有青海、广西等多地项目[42] - 污染源监测综合管理平台对排污企业数据监测预警,有江苏苏州、泰兴等地项目[42] - 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管理平台监测区域空气质量,有四川乐山、防城港等地项目[42] - 智慧环保综合管理平台用于城市环境管理,有辽宁大连、宁夏银川等地项目[43] - 智慧园区综合管理平台用于园区监控预警,有江苏苏州、泰兴及上海等地项目[43] - 智慧水务综合管理平台适用于政府部门,有广东珠海、江苏无锡等地项目[44] - 城镇排水及污水处理厂监测管理平台针对相关场所,有中广核、宝安等地项目[45] - 地下水相关产品用于多领域地下水监测,有珠江委、浙江油田等地项目[46] - 生态在线监测及大数据管理平台用于生态监测,有深圳、丽水等地项目[48] - 公司业务包括环境监测运营服务、公共安全大数据业务及新开发的数字化行业应用(数字水利、数字海洋、数字农业、数字城市运营)[52][53] - 数字水利产品应用于数字孪生流域等范围,构建全要素解决方案[52] - 数字海洋产品由多种设备组成观测网,应用于海洋污染及气象灾害预警等[52] - 数字农业业务为多主体提供农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应用于数字大田等场景[53] - 数字城市运营产品应用于智慧城市运行监管平台和城市生命线监测预警系统[53] 商业模式 - 盈利模式为生产销售感知层仪器及系统与大数据系统软件、提供数字化应用产品运营服务获取收益[54] - 采购模式是“以销定产、以产定采”,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54] - 生产模式有批量化标准化产品生产和小批量非标准化产品生产[54] - 销售模式分为直接销售和间接销售,并重发展[54] - 研发模式以自主研发为主、合作研发为辅,建立高效研发体系并与多家科研机构合作[55] 行业环境与政策影响 - 国内仪器仪表行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但国产化率亟待提高[56] -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57] - 2023年,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实现突破式发展[57] - 2023年国务院等部委出台环境监测相关文件,带动行业从量向质转变,公司聚焦智慧环境监测业务,有一定竞争优势[59] - 智慧水务是传统水务转型方向,“十四五”要构建智慧水利总体框架,2035年基本建成智慧水利体系,公司将完善自研产品提升竞争力[59] - 2023年要求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26.5%,公司将延伸技术至农业领域开发数字农业智慧应用产品[60] - 公安部“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公安大数据相关体系,公司开发特通大数据平台,客户满意度高[60][61] 技术研发与创新 - 公司产品以精密仪器技术为基础,横跨多个技术领域,对技术要求较高[58] - 公司生产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认证周期大多在2 - 3年[58] - 公司产品认证费用在20 - 60万元/项[58] - 智慧环境监测系统可实时收集处理数据,融合多学科技术,实现多种功能,提高准确性和实时性,降低成本和人力投入[62] - 公司拥有包括微型模块化水质在线自动监测技术等9项核心技术,部分技术处于大批量生产阶段,部分处于小批量生产阶段[65] - 2022年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品为环境水质监测系统[66] - 报告期内,公司自主开发的重金属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铅、镉、砷因子I型)、环境噪声自动监测仪通过环境适应性测试,取得环保认证报告[66] - 公司参与的可持续发展项目“2019N024臭氧及其前驱物新型高分辨立体监测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中挥发性有机物监测设备相关任务完成情况达申请验收考核指标要求[66] - 公司自主创新开发的“智能化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智能化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地下水)”项目通过内部测试,完成中试转产和发布,批量投入市场[66] - 自主开发的“BY1000
碧兴物联(688671) - 2023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