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务状况 - 2023年公司收益为1.9846亿元,除税前亏损4.4896亿元,年内亏损4.569亿元,每股基本亏损0.06元,资产总值6.44936亿元,负债总值3.52829亿元,资产净值2.92107亿元[4] - 2023年应收违约担保付款账面净值从约2360万元降至约1880万元[22] - 公司应收最大客户的应收违约担保付款约2500万元,占总额19.0%[22] - 2023年融资及非融资担保业务收益分别约为1330万元及20万元,占担保业务收益约67%及1%[22] - 2023年融资及非融资担保服务业务分别有13414名及13名客户,中小企业及个人客户分别为19名及13408名[22] - 2023年集团收益约为1980万元,较2022年的约8850万元下降约77.6%[49] - 2023年融资担保服务净收益约为1330万元,较2022年的约1690万元降幅约为21.3%[49] - 2023年非融资担保业务收益约为20万元,2022年约为110万元[51] - 2023年财务顾问服务收益约为0.2百万元,2022年约为0.6百万元[53] - 2023年市场生猪销售收益约为1.2百万元,2022年约为69.9百万元,销售量大幅减少[54] - 2023年储能系统销售收益约为5.0百万元,预计2024年收入加速增长[56] - 2022年和2023年其他收益分别约为14.5百万元及8.3百万元,下降约42.8%[57] - 2023年对担保、保理、融资租赁应收款项减值或拨回拨备合计0.62百万元[59] - 2023年经营开支约为52.6百万元,2022年约为79.8百万元[59] - 2023年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约7.2百万元[63] - 2023年除税前亏损约44.9百万元,较2022年减少约39.3百万元或约46.7%[64] - 2023年所得税费用约为0.8百万元,较2022年所得税抵免变动约147.1%[67] - 2023年末即期已质押银行存款约为7270万元,较上年减少约190万元;现金及银行存款约为1.341亿元,较上年减少约2430万元[69] - 集团经调整净债务与资本比率由2022年末约35%增加至2023年末约46%,主要因报告期内亏损致权益总额减少[72] - 2023年末集团聘用55名全职雇员,截至2023年末产生员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约1850万元[76] - 公司决定不宣派2023年度末期股息,预计未来不分配未分配利润[105] - 2023年度无重大投资、收购及出售事项[106] - 2023年12月31日,银行借款1.2778千万元和12.398亿元分别获3.3103千万元工程预付款项担保及附属公司普通股质押[107]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可分派储备总额约为2.65亿元[11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前五大客户占集团收益的90.77%(2022年:74.30%),单一最大客户占集团收益的43.33%(2022年:42.27%)[192] 业务发展策略 - 担保业务采取“风险第一,业务第二”策略,调整优化产品与业务结构,深耕科技金融领域[8] - 融资租赁业务关注政策导向择优选开展,2023年8月将附属租赁公司迁址佛山[8] - 供应链金融业务形成“双链联动”模式,生猪供应链业务调整养殖规模,国际储能供应链业务取得营业成绩[10] - 公司将以“聚焦主业、多元驱动”为发展思路,推动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12] - 担保业务坚持“风险第一,业务第二”策略,审慎开展传统担保业务并追收代偿款[12] - 融资租赁业务把握利好政策,加强领域探索挖掘增长点[12] - 生猪供应链业务审慎评估风险,有限度恢复生产并开发金融产品[12] - 国际储能供应链业务关注行业动态,探索国际机遇并加快智慧储能系统研发[12] - 公司坚持稳健发展、风险管理战略方针,优化业务结构推动发展[17] - 2023年停止商业保理业务开展,暂停大资管业务开展[41] - 2023年完成附属租赁公司迁址,便于开展租赁业务[40] - 2023年集团生猪业务以“降成本、提质量、控产能”为思路降本增效[45] - 2023年集团与储能专业研发公司合作成立公司,开展国际储能供应链业务且销售业务取得突破[47] - 2023年集团积极融入湾区战略建设,为企业提供特色化金融综合服务[42] - 2023年集团选择理念一致机构合作,创新金融服务产品[43] - 2024年公司将坚持审慎稳健经营原则,推动各战略目标实现[81] - 担保业务坚持“风险第一、业务第二”策略,审慎开展业务,追收代偿款,化解不良资产,实施资金预算及节流政策[82] - 融资租赁业务紧跟市场趋势,调整经营思路,挖掘客户需求,探索新业务模式,助力普惠金融发展[83] - 2024年公司将立足服务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结合自身资源优势,为区内企业提供特色金融服务支持[85] - 2024年公司预计生猪产能偏高、冻品库存大、猪价承压,但市场行情较去年乐观,将适量恢复生产并推进供应链综合金融服务[87] - 2024年全球经济复苏支持国际储能行业发展,公司关注南非及澳洲地区,提供工商业储能系统及配套金融服务[89] 市场与经济展望 - 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复苏艰难,内地有望保持高质量发展,香港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趋势稳固[11] - 展望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从2023年的2.7%放缓至2.4% [79] 担保业务细节 - 传统融资担保合约期约1年至最高3年,担保费用按集团总担保金额的约0.3%至3.5%计算,代偿金额每日利息按利率0.05%计算[23] - 集团担保业务的抵押覆盖率及代偿率分别约为94.15%及0%[23] - 信贷风险评估流程从项目经理收集客户文件开始,经风险管理部门审核,最终由担保评估委员会进一步批核[24] - 集团订立担保合约前会考虑担保申请人及反担保人背景、还款能力、抵押品价值等因素[27] - 成功的担保申请要求贷款价值比率低于100%[28] - 项目经理提供初步建议信贷限额,风险管理部门厘定并批核,再呈交担保评估委员会审批[29] - 与客户确认担保条款后,业务及营运部呈交报告,经风险管理部门、担保评估委员会及执行董事批准后准备担保协议[31] - 集团按月或按季对客户进行审查以监控还款能力[32] - 监控收回应收违约担保付款的程序包括搜索客户公开资料、审查资产财务资料、访问经营场所等[33] - 若客户财务状况恶化,集团可能要求提供更多抵押品或反担保,并进行经常性审查[34] 购股计划 - 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计划可供发行股份总数为1000万股,约占公司年报日期已发行股份5.52307936亿股的1.81%[119] - 2013年11月6日,公司根据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计划授出1000万份购股权,董事、高级管理层及其他雇员分别享有100万股、300万股及600万股的购股权[120] - 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计划授出的购股行使价为1.90港元,较上市指示性发售范围中位数2.30港元折让约17.4%[12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无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获行使或注销,可认购640.8万股股份的购股已失效,无尚未行使及可予行使的购股[12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下总计640.8万份购股期权全部失效,结馀为0[127] - 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计划目的是吸引及留住人才,为集团参与者提供奖励[128] - 因行使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计划及其他购股计划授出的购股期权可发行的最高股份数不超上市日已发行股份的10%,限额可经股东批准更新[132] - 经2021年5月27日股东大会批准,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计划授出购股期权限额由4140.44万股更新为5430.1362万股,约占年报日期已发行股份5.52307936亿股的9.83%[133] - 2023年财政年度,570.3万份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期权获授出,可发行570.3万股公司股份,占本财政年度公司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约1.03%[134] - 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计划授予参与者的购股期权获行使时已发行及将发行股份总数不超建议授出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超限额需股东批准[136] - 2020年5月18日授予董事及核心员工的购股期权一次性归属,2023年10月17日授予的购股期权授出日期起一周年归属,归属后十年内可行使[137] - 2020年5月18日向有业绩考核员工授出的购股期权需达成绩效目标方可行使,绩效目标由董事会厘定[138] - 有业绩考核员工未达绩效目标,所发购股期权即刻失效[140] - 2020年5月18日及2023年10月17日授出购股期权的行使价分别为0.84港元及0.74港元[142] - 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权计划有效期自2013年10月18日起计10年,于2023年10月17日到期[144] - 2020年5月18日公司授出32,155,400份购股权,扣除未接纳的400,000份,余下31,755,400份[145] - 2023年10月17日,公司向合资格参与者授出5,703,000份购股,其中1,900,000份授予董事,3,803,000份授予核心员工[14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可认购25,000,000股股份的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已注销,650,000份已失效[14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可认购11,508,400股股份的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尚未行使[147] - 2023年无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获行使[147] - 2013年授出可认购1000万股股份的购股权,截至2023年12月31日,剩余可认购640.8万股股份的购股权已失效,无购股权发行在外[185] - 2020年授出可认购3175.54万股股份的购股权,截至2023年12月31日,65万份购股权已失效,可认购2500万股股份的购股权已取消,可认购580.54万股股份的购股权仍发行在外[186] - 2023年10月17日授出可认购570.3万股股份的购股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无购股权获归属,可认购570.3万股股份的购股权仍发行在外[187] 公司股权与股东情况 - 2023年12月31日,Expert Depot Limited持有12.3094亿股,权益百分比22.29%;Bliss Success Investments Limited持有7411万股,权益百分比13.42%等[162] - 张铁伟、徐凯英及庞浩泉被视为于2.63336亿股股份中拥有权益,占2023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本总额约47.68%[163] - 2023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份数目为5.52307936亿股[164] - 张铁伟、徐凯英、庞浩泉先生通过一致行动确认书,被视为于263,336,000股股份中拥有权益,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约47.68%[167][173] - 李斌、戴菁、曾鸿基、区天旂、周小江先生分别持有1,400,000股、1,300,000股、400,000股、400,000股、400,000股,股权占比分别为0.25%、0.24%、0.07%、0.07%、0.07%[167] - 张铁伟个人持有1,638,000股股份,并通过全资公司持有123,094,000股股份[167] - 徐凯英通过全资公司间接持有74,110,000股股份[170] - 庞浩泉通过全资公司间接持有63,294,000股股份[17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张铁伟、徐凯英、庞浩泉、曾鸿基、区天旂、周小江未行使购股权所涉及股份数均为4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约0.07%[17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李斌未行使购股权所涉及股份数为1,4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约0.25%[17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戴菁未行使购股权所涉及股份数为1,3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约0.24%[175] - 公司维持上市规则所订明的公众持股量百分比[195] - 张铁伟等控股股东订立不竞争契据,独立非执行董事确认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该契据获全面遵守及妥善执行[196][197] 可换股债券情况 - 2018年2月1日公司发行本金总额1.54亿港元可换股债券,扣除154.001万港元管理费后,所得款项净额为1.5245999亿港元,2019年8月31日已全部使用完[90] - 可换股债券所得款项计划用于寻求收购及合作机会、增加资产净值等,截至2019年12月31日各项实际动用金额分别为550万港元、7320万港元、251
中国金融发展(03623) - 2023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