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TrueBlue(TBI) - 2022 Q4 - Annual Report
TrueBlueTrueBlue(US:TBI)2023-02-16 06:03

业务规模与板块 - 2022年公司连接约61.1万人就业,服务约8.4万家客户,业务分PeopleReady、PeopleManagement和PeopleScout三个板块[7] - PeopleReady在2022财年连接约22万人就业,为约8.3万家客户提供服务[11][12] - PeopleScout在2022财年连接约33.5万人就业,其RPO解决方案为多年期、可扩展[14] - PeopleManagement在2022财年连接约5.6万人就业,提供现场临时工管理和商业司机服务[16] - 2022财年公司服务约84000个客户,前十大客户占总营收19.2%,最大单一客户占3.1%[37] - 2022年公司连接约61.1万人就业,服务约8.4万家客户,业务分三个板块管理[7] - PeopleReady在2022财年连接约22万人就业,为约8.3万家客户提供服务[11][12] - PeopleScout在2022财年连接约33.5万人就业,其RPO解决方案为多年期、可扩展[14] - PeopleManagement在2022财年连接约5.6万人就业,提供现场和商业司机服务[16] - 2022财年公司服务约84000家客户,十大客户占总营收19.2%,最大客户占3.1%[37] 分支机构与应用 - 公司在美、加和波多黎各有近600个分支机构,JobStack应用提升服务竞争力[13] - 目前97%的PeopleReady员工用JobStack找工作,2022年底超3万家客户使用该应用,同比增2% [25] - 2022财年PeopleReady员工通过JobStack完成约340万班次,占比64%,2021年占比58% [25] - 公司有近600个分支机构,JobStack应用连接人员与工作,提升服务[13] - 目前97%的PeopleReady员工用JobStack找工作,超3万家客户使用,2022年同比增2% [25] - 2022财年PeopleReady员工通过JobStack完成约340万班次,占比64%,2021年为58% [25] 业务战略 - 公司业务战略聚焦各板块增长,持续投资技术提升竞争力[24] - 公司评估拓展专业蓝领招聘服务市场、扩大地理覆盖范围的机会[29] - 公司RPO业务利用品牌和技术优势,加大销售和营销力度拓展新客户[30] - 公司业务战略聚焦各板块增长,投资技术驱动有机增长、改善体验[24] - 公司评估拓展专业蓝领招聘服务市场、扩大地理覆盖范围的机会[29] - 公司RPO业务利用品牌和技术,聚焦销售营销拓展新客户[30] - 公司业务战略聚焦投资创新技术和计划推动业务板块增长,但这些投资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影响收入和利润增长目标[83] 员工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25日,公司约有6500名全职等效员工,其中北美4900名(约96%在美国)、亚太1200名、欧洲400名[40] - 2022年10月员工敬业度调查得分78,超过独立第三方设定的75分基准[44] - 2022年员工完成近37000个培训课程[45] - 目前公司董事会75%成员来自代表性不足群体,截至2022年12月25日,全球全职等效员工约65%、董事及以上职位50%为女性,国内全职等效员工约50%、董事及以上职位20%认为自己具有不同种族背景[49] - 截至2022年12月25日,公司约有6500名全职等效员工,其中北美4900名(约96%在美国)、亚太1200名、欧洲400名[40] - 2022年10月员工敬业度调查得分78,超独立第三方设定的75分基准[44] - 2022年员工完成近37000个培训课程[45] - 目前公司董事会75%成员来自代表性不足群体[49] - 截至2022年12月25日,全球全职等效员工中约65%为女性,董事及以上职位中50%为女性[49] - 国内全职等效员工中约50%认为自己具有不同种族背景,董事及以上职位中20%认为自己具有不同种族背景[49] 业务周期性与季节性 - 公司业务受宏观经济周期影响,经济增长时服务收入快速增加,经济疲软时则减少[38] - 临时人员配备服务有季节性波动,第一、二季度需求较低,第三、四季度需求达到高峰[39] - 公司业务具有周期性,经济增长时服务收入快速增加,经济疲软时快速减少[38] - 临时人员配备服务有季节性波动,第一、二季度需求低,第三、四季度需求高[39] 法规监管与商标 - 公司面临多种复杂法律法规监管,会监测法规变化并将监管成本增加尽可能转嫁给客户[56] - 公司拥有多个在美国、欧盟及其他国家商标局注册的商标[57] - 公司业务受政府广泛监管,合规成本增加或无法合规可能对业务和财务结果产生重大不利影响[105][106] - 公司拥有多个在美国、欧盟及其他国家商标局注册的商标[57] 业务风险 - 经济因素 - 公司业务需求受经济状况影响大,经济放缓会导致客户减少使用员工和招聘新员工,进而使公司收入和利润下降[62] - 公司劳动力解决方案需求受经济状况和客户劳动力需求影响,经济放缓会使公司收入和利润显著下降,如新冠疫情导致客户需求大幅减少[62] 业务风险 - 技术因素 - 技术发展可能扰乱劳动力和招聘市场,公司需不断改进技术以满足各方期望,否则会影响财务状况和运营结果[65] - 技术进步可能扰乱劳动力和招聘市场,客户对新技术的依赖可能降低对公司服务的需求,公司需持续投资新技术以保持竞争力[66] 业务风险 - 保险因素 - 公司依赖以合理条款获得工人补偿和其他保险,保险索赔趋势变化或无法获得合适保险会影响财务状况[68][69] - 公司大部分工人补偿保险与AIG合作,保险商要求对大部分补偿义务提供抵押品,抵押品价值损失或需寻求额外资金[70] - 公司依赖以合理条款获得工人补偿和其他保险,保险索赔趋势意外变化或无法获得适当保险可能对财务状况产生负面影响[68][69] - 公司大部分工人补偿保险与AIG合作,保险承运人要求公司为大部分工人补偿义务提供抵押品,抵押品价值损失或下降可能需寻求额外资金[70] - 公司自行为工人补偿计划的大部分预期损失承担财务责任,索赔趋势变化可能导致成本与预期不同,且可能无法及时提高费用以覆盖成本[72] 业务风险 - 客户与行业因素 - 公司业务存在大客户和特定行业的收入集中情况,虽无客户占合并收入超10%,但部分报告细分市场有超10%的情况,大客户或特定行业问题会影响业务[76] - 失去大客户或特定行业收入大幅下降会对公司收入、盈利能力和流动性产生重大不利影响,虽无客户占合并收入超10%,但部分报告分部有客户超10%[75][76] 业务风险 - 运营管理因素 - 公司持续改变运营和内部流程以提高运营效率,若管理不善,成本可能超预期,业务和财务状况会受损害[78] - 公司预计调整业务板块构成并开展新业务计划,新业务可能带来挑战和风险,影响业务和运营结果[79] - 公司业务和运营不断变化以提高运营和支持效率,若管理不善可能对业务和经营成果产生不利影响[77] - 公司预计继续调整业务板块构成并开展新业务计划,新业务可能带来挑战和风险,影响业务和经营成果[79] 业务风险 - 其他因素 - 公司外包部分业务给第三方供应商,存在业务中断和成本增加风险,如软件许可关系终止需花费时间和资金替换[85] - 公司董事会授权股票回购计划,但不保证回购,回购可能影响股价和流动性,也可能减少现金储备[86][87] - 公司循环信贷协议有限制性契约,若盈利能力下降可能无法满足,违约会影响运营和财务状况[88][89] - 公司面临多种税收,税收政策变化、税务机关挑战等可能增加有效税率,影响财务状况和运营结果[93] - 公司若无法证明内部控制有效性或存在重大缺陷,可能面临监管审查、公众信任丧失和诉讼风险,还可能导致股价下跌[95] - 公司面临就业相关索赔、商业赔偿索赔等法律诉讼风险,可能对业务造成重大损害[96] - 公司投资开发的知识产权可能被侵权,且无法保证自身服务和产品不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可能导致声誉受损和财务责任[101][102] - 公司可能无法吸引足够合格的员工和候选人,导致成本增加、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影响业务[107][108][109] - 公司所处行业竞争激烈,难以保证未来能留住客户、保持市场份额和利润率[110] - 公司面临网络安全、数据隐私和信息安全风险,可能导致信息泄露、声誉受损和经济损失[111][113] - 公司信息技术系统故障可能导致业务中断、收入减少和成本增加[117][118] - 公司设施和运营易受损害和中断,可能对业务造成重大损害[119] - 公司收购战略可能面临困难,收购可能导致债务增加、股东权益稀释和财务报表减值等问题[124][125] - 公司品牌和声誉受损会影响吸引和留住客户、员工等的能力,负面看法或宣传可能损害声誉[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