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24-20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赛迪智库集成电路研究所组织专家编制《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24 - 2025 年)》,涵盖光伏产业链各环节 76 个关键指标,总结 2024 年发展情况并预测 2025 - 2030 年趋势,为产业政策制定、技术发展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且将适时动态调整以反映产业现状和趋势 [9][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路线图编制说明 - 涵盖内容:从光伏产业链各环节抽取代表发展水平的指标,涵盖产业、技术、市场等层面,为产业政策、技术发展和企业决策提供支撑 [18] - 指标值的确定:在前八版基础上,通过问卷、调研、研讨等广泛征求意见确定指标值;针对技术发展新增或删除部分指标;力求准确预测近期方向,中远期反映趋势,定期更新以指导行业发展 [19][20]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简况 - 产量情况:2024 年多晶硅产量 182 万吨,同比增长 23.6%;硅片产量约 753GW,同比增长 12.7%;电池片产量约 654GW,同比增长 10.6%;晶硅组件产量 588GW,同比增长 13.5% [24][26][30][31] - 市场情况:2024 年全国太阳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 277.57GW,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超 880GW,均为全球第一 [33] - 产品效率:2024 年规模化生产的 n 型 TOPCon 电池片平均转换效率 25.4%,HJT 电池片 25.6%,XBC 电池片 26.0% [35] 产业链各环节关键指标 多晶硅环节 - 能耗指标:2024 年还原电耗 41.5kWh/kg - Si,较 2023 年下降 3.5%,2030 年有望降至 37.0kWh/kg - Si;冷氢化电耗约 3.5kWh/kg - Si,同比下降 12.5%,2030 年有望降至 2.8kWh/kg - Si;综合电耗降至 54.5kWh/kg - Si,同比下降 4.4%,2030 年预计降至 49kWh/kg - Si;水耗 60.0kg/kg - Si,同比下降 25%,2030 年预计降至 43kg/kg - Si;蒸汽耗量均值 7.7kg/kg - Si,同比下降 15.4%,2030 年将降至 5.1kg/kg - Si;综合能耗平均值 7.4kgce/kg - Si,同比下降 8.6%,2030 年预计降至 6.5kgce/kg - Si [38][39][41][44][45][47] - 硅单耗:2024 年硅烷流化床法与三氯氢硅法硅耗均为 1.07kg/kg - Si,未来 5 年变化不大,2030 年预计降至 1.06kg/kg - Si [48][50] - 还原余热利用率:2024 年平均水平 82.0%,较 2023 年提升 0.1 个百分点,2030 年预计达 83.0% [51] - 市场占比:2024 年棒状硅市场占比 85.6%,颗粒硅占 14.4%,2030 年颗粒硅与棒状硅市场占比分别可达 23.9%和 76.1% [54] - 投资成本:2024 年万吨级多晶硅生产线投资成本 0.8 亿元/千吨,较 2023 年下降 0.1 亿元/千吨,2030 年预计降至 0.70 亿元/千吨 [55] - 人均产出量:2024 年人均产出量 70 吨/(人·年),同比提升 16.7%,2030 年预计提高到 95 吨/(人·年) [58] 硅片环节 - 电耗指标:2024 年拉棒平均电耗从 23.4kWh/kg - Si 降至 22.3kWh/kg - Si;切片电耗约 7.9 万 kWh/百万片,较 2023 年小幅下降 [60][62] - 拉棒单炉投料量:2024 年约 3700kg,较 2023 年有较大幅提升,未来仍有增长空间 [64] - 耗硅量:2024 年为 1.060kg/kg,与 2023 年基本持平,未来有望下降 [67] - 耗水量:2024 年降至 710t/百万片,较 2023 年下降 160t/百万片,未来将逐步下降 [68] - 硅片厚度:2024 年 p 型单晶硅片平均厚度 150μm 左右,与 2023 年持平;用于 TOPCon 电池的 n 型硅片平均厚度 130μm,较 2023 年增加 5μm;用于异质结电池的硅片平均厚度 110μm,较 2023 年下降 10μm [70] - 金刚线母线直径:2024 年用于单晶硅片的高碳钢丝母线直径 35μm,较 2023 年小幅下降;钨丝母线直径 33μm,未来将不断下降;预计 2026 年后高碳钢丝线几乎完全被钨丝线取代,高碳钢丝线母线直径维持在 32μm [73] - 出片量:2024 年不同尺寸和类型硅片每公斤单晶方棒出片量不同,未来 p 型硅片出片量预计 2026 年后维持不变 [75] - 设备投资额:2024 年拉棒环节单位产能设备投资额 4.4 万元/吨,较 2023 年下降 0.2 万元/吨;切片环节为 20 万元/百万片,未来呈下降趋势 [78] - 人均产出率:2024 年拉棒(方棒)人均产出率 29.4 吨/(人·年),切片人均产出率 2.5 百万片/(人·年),未来均会增加 [81] - 市场占比:2024 年单晶硅片市场占比接近 100%,p 型占 27.5%,n 型占 72.5%,未来 n 型占比将进一步提升;不同尺寸硅片市场占比多样,166mm 及以下、182mm 方片、微矩形片占比将逐步减少,210mm 方片及矩形尺寸硅片市场占比可能增长 [84][87] 电池片环节 - 转换效率:2024 年 p 型 PERC 单晶电池平均转换效率 23.5%,n 型 TOPCon 电池 25.4%,异质结电池 25.6%,XBC 电池 26.0%;未来 n 型电池效率将较快提升 [93] - 市场占比:2024 年 PERC 电池片市场占比 20.5%,n 型 TOPCon 电池片占 71.1%,异质结电池片占 3.3%,XBC 电池片占 5.0%,BSF、MWT 等占 0.1% [95] - 浆料消耗量:2024 年双面 PERC 电池片铝浆消耗量约 248mg/片;p 型电池片正银消耗量约 52mg/片,背银约 22mg/片;n 型 TOPCon 电池双面银浆平均消耗量约 86mg/片;异质结电池双面低温银浆消耗量约 75mg/片;XBC 电池银浆消耗量约 135mg/片 [97][100] - 电极技术市场占比:2024 年异质结电池片银包铜电极市场占比 75%,电镀铜电极使用率较低 [104] - 栅线印刷技术市场占比:2024 年丝网印刷市场占比 98.3%,金属板印刷技术占比逐步提升 [106] - 发射极方块电阻:2024 年 PERC 电池发射极电阻 190ohm/sq,n 型电池约 305ohm/sq,未来 p 型电池方块电阻增长将停止 [109] - 背钝化技术市场占比:2024 年 TOPCon 电池片 LPCVD 沉积技术市场占比约 42.5%,PECVD 约 52.4%,PVD 约 5.1%,PECVD 市场占比或将提高 [110] - TCO 沉积方法市场占比:2024 年异质结电池片 PVD 市场占比约 99.9%,RPD 约 0.1%,2030 年 PVD 仍占主流 [113] - 细栅线宽度:2024 年细栅线宽度一般控制在 22.5μm 左右,印刷设备精度±6.5μm,2030 年细栅线宽度或将降至 14.0μm 左右,印刷设备精度可提高至±5.1μm [114] - 主栅市场占比:2024 年 PERC 电池片 9BB 技术市场占比约 5.8%,10BB 约 31.9%,11BB 及以上约 62.3%;TOPCon 电池片 16BB 及以上技术市场占比约 98%,0BB 占比约 1%,2030 年预计达 39.6%;异质结电池片以 SMBB 与 0BB 技术为主,预计 2025 年 0BB 成主流;XBC 电池片以 MBB 技术为主,0BB 未来将成主流 [116][119][120][123] - 人均产出率:2024 年 PERC 电池片产线人均产出率 4.7 MW/(人·年),TOPCon 约 5.8 MW/(人·年),异质结约 7.7MW/(人·年),XBC 预计与 TOPCon 接近 [124] - 电耗:2024 年 p 型 PERC 电池片电耗 4.3 万 kWh/MW,n 型 TOPCon 约 5.2 万 kWh/MW,n 型异质结约 4.4 万 kWh/MW,XBC 约 6.4 万 kWh/MW;2030 年 TOPCon 降至 4.7 万 kWh/MW,n 型异质结降至 3.8 万 kWh/MW,XBC 降至 5.1 万 kWh/MW [126] - 水耗:2024 年 p 型 PERC 电池片水耗 315t/MW,n 型 TOPCon 554t/MW,n 型异质结约 218t/MW,XBC 约 623t/MW,未来水耗将逐年下降 [129] - 设备投资额:2024 年 PERC 电池产线设备投资成本 1.24 亿元/GW,TOPCon 约 1.42 亿元/GW,异质结约 3.22 亿元/GW,XBC 约 3 亿元/GW,未来单位产能设备投资额将下降 [130] 组件环节 - 组件功率:2024 年不同尺寸和类型电池组件功率不同,p 型技术路线 2026 年以后功率增长基本停滞,n 型组件功率未来将提升 [133][134] - 单/双面发电组件市场占比:2024 年双面组件市场占比 77.6%,远超单面组件,未来占有率将进一步增长 [137] - 互联技术市场占比:2024 年红外焊接技术市场份额约 98.8%,导电胶互联技术占比约 0.1%,0BB 互联技术占比 1.0%,其他互联技术占比约 0.1%,0BB 互联技术将保持较快增长 [139] - 透光率:2024 年钢化镀膜玻璃透光率平均约 94.1%,未来仍有增长空间 [142] - 正面盖板组件市场占比:2024 年镀膜盖板玻璃市场占比 99.66%,未来其他正面盖板市场可能增长 [143] - 前盖板玻璃厚度市场占比:2024 年 2.0mm 前盖板玻璃市场占有率 75.8%,1.6mm 约为 3.3%,未来盖板玻璃会向薄片化发展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