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文档
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5年度报告概要
博鳌亚洲论坛· 2025-03-31 16: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亚洲将成为世界经济主要引擎,经济前景向好但面临挑战,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RCEP 带来机遇也面临挑战 [1][2][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亚洲经济前景与政策 - 预计 2025 年亚洲加权实际 GDP 增长率为 4.5%,略高于 2024 年的 4.4%,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亚洲经济体 GDP 总量占世界比重将由 2024 年的 48.1%升至 2025 年的 48.6% [1] - 2025 年亚洲就业增长率预计由上年的 1.94%大幅降至 1.22%,低于全球增速,但总体失业率预计为 4.39%,低于全球水平,地区收入状况总体稳定,实际收入水平有望提升 [1] - 2025 年亚洲通货膨胀水平继续回落,多数经济体将回归目标区间,但中亚和西亚部分经济体仍面临较大通胀压力 [2] - 2025 年亚洲贸易和投资总体承压,数字贸易和服务贸易是亮点,2024 年亚洲吸引投资同比下降 7.4%,但印度绿地项目、东盟吸引外资有增长,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同比增长 9.2% [2][3] - 2025 年亚洲金融市场在频繁波动中总体稳定,股票市场指数波动或更频繁但多数仍将上升,汇率总体稳定但多数货币可能贬值,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或将回落,银行业风险总体可控 [3] - 预计 2025 年亚洲多数经济体财政扩张力度加大,货币政策保持宽松,有 20 个经济体财政赤字率较上年上升,通胀回落为放松货币政策提供条件 [3] 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 2024 年亚洲货物贸易一体化进程回升,2023 年亚洲经济体对区域内贸易依存度较高,东盟和中国中心地位稳固 [4] - 亚洲仍是全球价值链核心,中国是全球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中心,2023 年亚洲在全球中间品贸易占比远超欧盟和北美,全球中间品贸易对中国依存度超北美 [5] - 亚太服务贸易区域一体化加深,2023 年亚太 25 个经济体服务出口总额增长,区域内出口增长显著高于区域外,中国服务贸易由赤字转盈余 [6] - 亚洲数字贸易快速增长,2024 年亚太地区零售电子商务、中国跨境电商、东南亚电商行业均有增长,数字服务贸易对亚洲经济体依存度上升 [7] - 亚太国际旅游市场仍在复苏,2024 年部分地区对亚洲市场依存度有变化,中国入境人次恢复至疫情前 91%,东南亚成核心增量 [8] - 亚洲在全球跨境直接投资中重要性增加,呈现全球外资对亚洲依赖上升、中国和东盟有吸引力、内部投资热点轮动、更青睐制造业等趋势 [8][9] - 2023 年亚洲组合投资资产部分配置在亚洲,2024 年全球 IPO 募资总额排名前五有三家亚洲交易所,亚洲经济体跨境银行业资产占比稳定,外资银行参与率总体低于传统发达国家 [10] RCEP:塑造亚洲经济新未来 - RCEP 实施后贸易创造效应显现,区域内贸易、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增长,价值链深化 [11][12] - RCEP 在市场整合、规则利用和实施机制等方面面临挑战,如依赖欧美出口市场、规则利用率低、规制水平待提升、政策协调和争端解决机制需完善 [13] - 需合力推动 RCEP 高水平实施与升级,包括以东盟为主体打造平台、中国扩大开放、对标提质升级、推进亚太区域自贸进程等 [13][14]
可持续发展的亚洲与世界2025年度报告应对气候变化:亚洲推进绿色发展概要
博鳌亚洲论坛· 2025-03-31 16: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亚洲在兼顾经济增长和可持续的同时需缓解日益严重的气候风险,推进绿色转型对减缓气候变化影响至关重要,其作用不仅局限于亚洲自身,对全球也举足轻重 [2] - 亚洲需进一步整合碳市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和绿色技术,向低碳、有利于自然的经济转型,发挥引领作用以实现世界安全和福祉 [1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亚洲绿色转型:进展与挑战 - 亚洲从政策框架、行业引导和市场力量三方面推动绿色转型,技术进步和气候融资是关键驱动力 [3] - 亚洲主要碳排放国设定了气候目标,东盟多数经济体制定了国家气候行动战略和计划 [3] - 气候政策关注能源、废物管理等行业,部分国家设立融资计划、支持相关产业并提供税收激励,自由贸易协定和碳定价等政策也很重要 [4] - 市场力量通过企业、消费者和市场机制推动绿色转型,但亚洲各地区绿色增长表现差异大,需更多具体举措 [4] 绿色技术 - 亚洲在新兴绿色技术领域进展迅猛,有望成为多个领域的领头羊,工业能力和政策支持为创新的规模化生产应用奠定基础 [5] - 锂离子电池技术全球供应链由中、日、韩主导,东南亚进行产能建设,亚洲绿色氢气产业发展快,CCUS 逐渐起势 [5][6] - 区域知识转让和财政支持对落后经济体实现跨越式发展至关重要,部分地区在资源使用效率和可持续性方面面临挑战 [6] - 绿色制造和能源进步重塑行业格局,规模化部署需更多研发投资、区域合作和融资模式创新,解决贸易壁垒很关键 [7] 融资挑战 - 绿色金融机制为低碳项目提供资金,但亚洲实现绿色转型融资能力仍面临挑战,各区域存在不同问题,对环境友好型技术资金投入低 [8][9] - 亚洲需多方募集资金,扩大优惠融资规模,绿色债券等是动员私人资本的关键途径,气候智能型农业项目彰显了结构性融资模式潜力 [9] 利用自然实现可持续的气候未来 - 投资自然是亚洲气候战略的重要支柱,但资金严重不足,需将有利于自然的投资纳入经济和基础设施规划 [10] - 投资自然能削弱环境变化影响,促进经济发展和气候公正,印度尼西亚红树林恢复计划是例子 [10] - “自然作为基础设施”是观念转变,但自然资产在许多亚洲经济体中未得到充分利用,需采用全面政策,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等很重要 [11] 碳市场的联通 - 碳市场为绿色转型提供融资机会,合规市场和自愿碳市场预计大幅增长,加强治理等是实现潜力的关键 [12] - 《巴黎协定》第六条推动国际碳交易,亚洲部分国家在国际组织支持下开发第六条碳信用框架,但需解决治理和政策实施挑战 [12] - 亚洲碳市场未来取决于解决结构性挑战和加强互联互通,有望成为碳交易核心枢纽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