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GE Vernova: Turnaround Made Easier By Increased Pricing Power
GEGE(GE) Seeking Alpha·2024-06-22 06:31

文章核心观点 - 随着电动汽车普及、夏季热浪以及生成式AI发展,未来10 - 20年电力需求预计翻倍,年增长率3% - 7%,GE Vernova作为能建造和服务多种发电厂及电网的公司,有望受益,分析师给予其“买入”评级 [1][12] 行业现状 - 电动汽车普及带来的电力需求增长类似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微波炉等电器普及,使电力需求增长30%,约每年2%,叠加夏季热浪和生成式AI发展,未来10 - 20年电力需求预计翻倍,年增长率3% - 7%,且向清洁能源转型使情况更复杂 [1] 公司概况 - GE Vernova从通用电气拆分而来,有100年历史,制造和服务将多种能源转化为电能的涡轮机和发电机,有电力、风能和电气化三个业务单元,再按设备和服务细分 [2] - 电力业务收入占比最大为52%,其次是风能业务占29%;设备业务收入占比55%,其中风能设备占比最大为25%,其次是电力设备占17% [2] 业务模式与增长策略 - 公司曾采用剃须刀刀片模式,设备制造保本,从长期服务合同获利,当前剩余履约义务(RPO)支持超3年未来收入,65%来自服务,增长不高且基于既定合同 [3] - 公司实现盈利和现金流增长的关键是执行成本削减和定价策略,到2026年将利润率从2%提升至10% [3] 营收增长情况 - 因规模、制造限制以及45%收入来自现有设备长期服务合同,公司并非高增长型企业,涡轮机和发电机需求增加可能几年后才转化为销售,会增加RPO,有助于执行、制造规划、资本支出和利润率提升 [4] - 预计到2027年营收增长率为6%,之后因设备销售增加跃升至11% [4] 盈利情况 - 市场认为公司到2026年能实现10%的EBITDA利润率,早于公司2028年的目标,原因包括结束剃须刀刀片模式、内部降本增效以及电力高需求使公司定价权增强 [5] - 预计2025年EBITDA增长超30%,推动EPS增长70%,2026年EPS增长49%,公司可能实现正自由现金流,可用于分红或回购股份 [6] 财务数据 |年份|2021|2022|2023|2024e|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 | ---- | |营收(百万美元)|33006|29654|33239|34758|36759|38970|43228| |EBITDA(百万美元)|798|-770|532|2040|2803|3767|4247| |EBIT(百万美元)|-378|-1743|-432|1050|1781|2730|3457| |净利润(百万美元)|-56|-863|70|894|1523|2288|2638| |EPS(美元)|-0|-3|0|3.3|5.6|8.3|9.8| |现金盈利(百万美元)|1120|110|1034|1682|2332|3113|3506| |EPS现金(美元)|4.1|0.4|3.8|6.1|8.5|11.4|12.8| |资本支出(百万美元)|577|513|744|805|806|847|919| |FCF(百万美元)|-2168|-574|502|948|1643|2050|2667| |EBITDA利润率|2%|-3%|2%|6%|8%|10%|10%| |EBIT利润率|-1%|-6%|-1%|3%|5%|7%|8%| |净利润率|0%|-3%|0%|3%|4%|6%|6%| |税收率|/|/|/|25%|23%|24%|24%| |现金盈利利润率|3%|0%|3%|5%|6%|8%|8%| |FCF利润率|-7%|-2%|2%|3%|4%|5%|6%| |营收增长率|/|-10%|12%|5%|6%|6%|11%| |EBITDA增长率|/|-196%|-169%|284%|37%|34%|13%| |EBIT增长率|/|1443%|-108%|1177%|70%|49%|18%| |EPS现金增长率|/|-90%|839%|63%|39%|33%|13%| |FCF增长率|/|-74%|-187%|89%|73%|25%|30%| |投资资本增长率|/|0%|-9%|5%|5%|5%|5%| [7] 估值情况 - 市场对公司2024年目标价为172美元,隐含PE(现金)目标倍数28倍,PEG 0.6倍,分析师假设2025年公平PEG升至0.8倍,得出目标价246美元,有42%上涨潜力 [8] - 公司是新股,无交易和估值历史,与同行相比,PEG估值相当,且很多同行在风能领域有类似高增长预测 [8] 结论 - 分析师给予公司“买入”评级,虽公司股价在分拆后几个月内迅速达到市场公允价值,但内部生产力提升和电力设备高需求环境将推动多年20%以上现金流增长,有望提升估值并实现分红和回购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