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产业发展 - 盐城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连续4年开展科技年活动 创新主体加速涌现 [1] -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坚持向高攀升、向智转型、向绿升级、向新发力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 - 以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焕新 支持企业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 推动传统产业适应新需求 [1] - 以科技创新助力新兴产业壮大 突出零碳园区建设 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 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 [1] - 以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布局 实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推进算力、数据、算法一体发展 [1] 日照市生态建设 - 日照市推进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促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1] - 将"原生态"基调贯穿海岸线生态修复全过程 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共治 建设美丽海湾 [2] - 2024年日照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1.1% 居全省第一方阵 国控、省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全部稳定达标 [2] 宜春市产业升级 - 宜春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2] - 2024年宜春12项成果获江西省科学技术奖 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14.8亿元 [2] - 累计培育省级产业集群15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9个 [2] - 2307家企业完成数字化诊断 782家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 [2] - 配套出台"创新平台培育""制造业绿色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等行动计划 优化科技计划攻关机制 [3] 聊城市内需扩大 - 聊城坚持供需两端协同发力、消费投资互促共进 释放内需潜力 [3] - 提升文旅、商贸等传统消费 培育赛事经济、银发经济、演艺经济等新业态 拓展沉浸式、体验式消费新场景 [3] - 创新打造数字化以旧换新平台 家电以旧换新转化率超90% [3] - 立项项目超1300个 计划总投资超5000亿元 [4] 固原市城乡发展 - 固原以宁夏副中心城市建设统领城乡融合发展 以产业联结为纽带 优化生产力布局 [4] - 推动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增强城市要素吸纳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 [4] - 壮大县域经济、提高县城能级 推动县域经济综合评价位次整体前移 打造特色中心镇 [4] 铜陵市再生资源回收 - 铜陵主要再生资源年回收量超130万吨 回收率超90% [5] - 再生资源回收面临政策支持不足、体系流程不畅、经营主体聚集度低等问题 [5] - 建议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 给予资金支持 对回收、加工利用企业给予扶持政策 [5] 产学研用融合 - 企业应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6] - 完善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协作机制 建立多形式合作关系 [6] - 政府应优化创新发展环境 营造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良好生态 [6] 晋城市光机电产业 - 晋城将光机电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 成立光机电产业研究院 承担国家科技创新重大专项 [6] - 光机电行业产值从2019年的140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700亿元 [7] - 吸引130余家企业集链成群 实现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7] 盘锦市产业体系 - 盘锦统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7] - 支持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 引导企业院校建设概念验证中心 [8] - 推动精细化工中试基地争创国家制造业中试平台 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8] - 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建设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粮食精深加工基地、"数字盘锦" [8] 绿色氢基能源 - 吉林省培育"绿氢+"战略性新兴产业 落地开工以绿氢化工为代表的重大项目 [8] - 高质量发展绿色氢基能源 打造绿氨、绿醇、绿色航油3条产品线 提升全链条发展能力 [9] - 引入高端人才 参与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标准认证等工作 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 [9] 研学旅游市场 - 研学旅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成为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新亮点 [9] - 应制定研学旅游机构资质认定、课程开发标准、导师从业资格等规范 明确安全责任 [10] - 建立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 定期开展动态巡查 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10] 区块链技术 - 区块链技术为数据安全存储、可信共享和高效协作提供技术保障 [11] - 建议建设下一代高可信区块链网络 打造超大规模、超强算力、超高安全的数字基础设施 [11] - 区块链结合法定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 构建高效安全的支付结算体系 [11] 小微企业发展 - 小微企业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 [12] - 建议实施阶梯式税收优惠以及动态调整机制 减轻企业负担 [12] - 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 确保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常态化 [12] 社会救助政策 - 湖南省民政部门通过低保提标、科技赋能动态监测、创新多元救助模式等举措 为居民收入增长提供保障 [13] - 建议加快推动社会救助法立法 完善社会救助政策体系 [13] - 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 实现对低收入群体的精准识别和个性化帮扶 [13] - 探索服务类社会救助模式 通过产业帮扶、就业支持等方式 增强困难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13]
全力确保“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
中国经济网·2025-03-11 07:10